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最“幽默”的战书:晋文公退避三舍败楚国

历史上最“幽默”的战书:晋文公退避三舍败楚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309 更新时间:2023/12/6 12:06:00

战书一般是指交战的两国或两军在交战前通知对方交战的文书。战书的特点,一般要写明战争的理由;战争地点;战争时间等内容,已突出战争的正义性、公正性和公开性。

曹操在赤壁大战前,给孙权写了一封战书:“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愿与将军会猎于吴。” 意思是说: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降。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指孙权)在东吴会战。”这道战书仅仅30个字,但字字千钧,威力无比。东吴的大臣看完这封战书后大惊失色,以张昭为首的文官要员,丧失了抵抗的信心,力主投降曹操。

然而,在春秋时期的公元前632年,楚国与晋国交战,楚国令尹子玉派子上向晋文公递交战书,这封战书令人刮目,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以来最幽默、最温柔的战书,内容是这样写的:“能否允许让我们和您的军士们玩玩呢?劳烦您就在车辕之上好好欣赏一番,让我也开开眼,如何?”

晋文公看到这份战书后,打算以牙还牙,他请笔杆子栾贞子回复,栾贞子也很善于舞文弄墨,他是这样写的:“我们君侯听到您的命令了。从前楚王给予的恩惠(指晋文公政治生命处于低潮时期,他到楚国寻求帮助时得到楚王的厚待)我们至今未忘,所以撤军至此(指晋文公率军退避三舍)!您作为贵国的令尹我们尚且退让,又岂敢与楚王为敌呢?既然实在得不到您和平的命令,就请麻烦你们统帅告诉他的战士们:准备好你们的战车,忠实执行您们国君的命令吧,明日清晨再会!”

这两份战书在中国战争史上,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了。这两份战书的来历是这样的。

公元前656年,晋文公重耳因到国外避难,为了复国,他先后游历列国,争取外援。在此期间,受到了曹国、郑国等国家的歧视和侮辱。但当重耳到达楚国时,受到了楚王的热情款待。楚王将重耳安置居住在郢都,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与重耳共论天下,命自己的臣子与重耳的手下人时常切磋。有一日,楚成王在酒宴中问重耳:“今日,我待你如何?”重耳答曰:“甚厚!”楚成王又问:“他日若你返国,将作何报答?”重耳思忖一会,答道:“若返国,皆君之福。倘晋、楚对战于中原,我必然退避三舍,以报今日之恩!”

公元前637年,晋惠公病死,重耳在其舅舅秦穆公的帮助下,实现了复国的梦想。晋文公重耳复国后,广纳人才,勤于修政,励精图治,改革弊政,发展生产,奖励垦殖,降低税收,施惠百姓。使晋国的国力日益壮大,走在了各诸侯国的前面。在勤王周室,获得周天子的有力支持后,晋文公着手称霸中原。

前637年5月,宋襄公重伤而亡,公子王臣嗣位,是为宋成公。由于宋国人恨楚爽约,襄公之亡,抗楚情绪高昂,而晋国的崛起,让宋成公迅速倒向晋国。前634年冬,楚令尹子玉、司马子西北上伐宋,宋国抵挡一年之久,派公孙固向晋国求救。晋文公感念宋襄公昔日之恩,更想将中原诸侯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出兵支援。

楚成王原本想与晋国一教高下,看晋军气势磅礴,齐、秦皆蠢蠢欲动,于是决定撤兵,遂命楚军撤退。而楚国权族若敖氏(子玉、子西、子上)对成王撤军之命置若罔闻,反而加大力度对宋国进剿,但仍不克。敖氏在违背楚王撤军的命令下,如若无功而返,家族在国内的境遇将更加难堪。为了家族的荣誉,子玉打算向晋文公求和,求和遭到了晋国狐偃先轸等的集体反对。子玉为此发怒,他认定晋文公是在寻战。既然晋人软的不吃,只能来硬的。于是,子玉派人向晋文公下达战书。

子玉在收到晋文公的应战书后,命令楚军倾巢而出,向晋军杀去。晋文公知子玉已被激怒,命大军撤退,手下军士皆不理解文公之意。文公说:“当年,我落难于楚,幸得楚王招待甚厚,未曾忘却。我也曾许诺,若复国,能与楚田猎于中原。我必退避三舍以报楚王之恩!”

众人还是不能理解,臼犯赞成文公:“出兵打仗,理直就气壮,理曲就气衰。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如两国交战,晋愿退避三舍。今日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于是晋国大军撤退90里,至城濮安营扎寨。

晋文公率军退避三舍,但子玉仍然不依不饶,一直追晋军至城濮,与晋军对垒。前632年4月某日清晨,在城濮原野之上,晋、楚两国大军激战,晋军大败楚军。

自此,晋文公已征服了齐、秦、宋、郑、卫、鲁、陈、蔡、莒、邾等诸侯,成为继齐桓公后又一霸主。

标签: 晋文公退避三舍曹操

更多文章

  • 晋文公重耳六十岁登基:历经磨难周游列国终称霸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文公,重耳,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竭,群龙无首,狂魔乱舞。国力强者,说话铿锵,干涉他国内政没有商量;国力弱者,自己的地位都靠大国支撑,就不得不沦落为某位老大跟班,而且,跟得屁颠屁颠。哪怕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周天子,也不过就是天下诸侯的工具,如此而已。春秋时期的那个天下,就是国力强悍者说话的天下。就在齐桓公励精图治处心积

  • 王的女人:一代春秋霸主晋文公重耳身后的女人们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霸主,晋文公,女人

    导读:晋文公重耳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春秋霸主,年轻的时候命运多舛,受庶母骊姬迫害四处逃亡,周游列国几十年最终在62岁登临君位。重耳之所以获得成功除自身努力之外,他身边如赵衰、狐偃等贤能大臣的辅佐功不可没,更加功不可没的是他身后几位善良贤惠的女子们。狄国女子——等你一万年重耳逃出晋国时没有归路,只好跑到翟

  • 历史上的今天10月27日 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卒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的今天,历史上的今天10月27日

    前628年10月27日 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卒在2642年前的今天,前628年10月27日 (农历冬月廿八),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卒。前628年10月27日,(鲁僖公三十二年冬十有二月已卯)晋文公重耳卒。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姓姬名重耳(chóng ěr),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

  • 晋文公怎么死的?晋文公的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文公,重耳

    前628年,功成名就的晋文公病重,年迈的身躯已经无法支撑他的生命。不久,一代霸主晋文公与世长辞,晋国大丧。众臣拥立公子欢即位,史称晋襄公。晋襄公一面为父亲主持丧礼,一面派遣使臣至各国,将文公死讯告知天下。中原诸侯对晋文公敬畏非常,皆星夜赶到绛都,参加文公葬礼。晋襄公在诸侯面前盟誓,要继承文公之业,为

  •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晋文公,重耳,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

  • 晋文公逐麋而失之的意思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晋文公,重耳,晋文公逐麋

    原文:晋文公逐1.麋而失之,问农夫老古曰:“吾麋何在?”老古以足指曰:“如是往。”公曰:“寡人问子,子以足指,何也?”老古振衣而起曰:“一不意人君如此也,虎豹之居也,厌闲而近人,故得;鱼鳖之居也,厌深而之浅,故得;诸侯之居也,厌众而远游,故亡其国。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君放不归,人将君之。”

  •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晋文公,守信得原卫,重耳

    原文晋文公攻原①,裹②十日粮,遂与大夫期③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④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⑤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⑥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⑦。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 骊姬之乱: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逃亡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晋文公,重耳,骊姬之乱

    晋文公,生于公元前697,卒于公元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与齐桓公齐名,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六七六年,晋武公的儿子姬诡诸继承了君位,号称晋献公。晋献公还是太子的时候,武公为他娶妻贾姬。贾姬无子。后来他又娶过两位夫人,一个叫狐姬,是大戎主的侄女,生子重耳,一个是小戎允姓女

  • 晋文公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之晋文公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晋文公,春秋战国,春秋五霸

    晋文公简介:晋文公,晋朝国君,生卒与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8年父亲是晋献公,姓姬,名重耳。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因受迫害而离开晋国,游历诸侯。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

  • 一鸣惊人的楚国版:楚庄王励精图治早就春秋五霸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楚庄王,一鸣惊人,春秋五霸,

    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