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鲍叔牙简介 春秋时期齐国名臣鲍叔牙的资料介绍

鲍叔牙简介 春秋时期齐国名臣鲍叔牙的资料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163 更新时间:2024/2/29 7:58:05

鲍叔牙简介:鲍叔牙(约公元前723-前644年)(或说生约公元前716年)姒姓之后,鲍叔之子,名曰叔牙。颍上(今属安徽颍上县)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广为世人所知的事情,莫过于管鲍之交,推荐管仲当上齐相,从而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齐国霸业。

春秋时齐国的大夫,以知人著称。少年时和管仲友善,后因齐乱,随公子小白出奔莒,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任命他为相,他辞谢,保举管仲。后来齐国经管仲改革,日渐富强,齐桓公也成为春秋时期的首霸。

鲍叔牙(?~公元前644年)临淄人,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交著称。管仲、鲍叔牙多年友善,叔牙深知管仲有非凡的治世才能,始终如一地礼让、尊重、信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成语“鲍子遗风”、“管鲍之交”,便是源于他们二人的友谊故事。管仲曾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齐襄公在位时(公元前697—前686),荒淫无道,随意诛杀,人人自危,纷逃国外。公子纠由管仲、召忽二人辅佐逃往鲁国;公子小白则由鲍叔牙辅佐逃往莒国。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襄公被杀,国内无君。逃往国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率兵回国争位。两方相遇,管仲一箭射中小白身上的铜制衣带钩,小白趁势诈死,骗过了管仲,麻痹了鲁军,兼程直入临淄,赖高傒等重臣的拥戴,得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这时,鲁庄公方率鲁军护送公子纠行至干时(今临淄区西境)地方,齐桓公亲自率军迎战,大败鲁军,并尽夺鲁国汶阳之地。

鲍叔牙深怕鲁国因向齐国谢罪而杀害管仲,便暗地送信给鲁国说:“管仲是齐国国君的死仇,齐国国君必要亲手杀死他。”鲁国新败,只得囚送管仲回齐国。小白做了国君,念念不忘一箭之仇,日夜想杀管仲。鲍叔牙先见桓公贺喜说:“管仲天下奇才,齐国得到他,岂不可贺。”桓公切齿道:“我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焉能用他!”叔牙正色劝说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桓公点点头说:“好吧,我暂且听你的话,先不杀他”。

一日,齐桓公欲拜叔牙为相,鲍叔牙诚恳地辞谢说:“主公如果只想管理好齐国,有高傒和我就够了。如想建树王霸天下的不世功业,那非用管仲不可!”桓公沉吟说:“那我的先试探一下他的学问再说。”叔牙摇摇头,进言说:“非常的人,必须以非常的礼节相待才行,天下的人知道主公尊贤礼士,不计私怨,会有更多的人来齐国效忠尽智!”齐桓公恍然大喜,即命人择定吉日良辰,用“郊迎”的大礼,亲自迎接管仲并同车进城。桓公与管仲一连谈论三日三夜,句句投机,即拜管仲为相国,且尊称为“仲父”,言听计从,专任不疑,常嘱左右:“国家大政,先禀仲父;有所裁决,任凭仲父。”近臣易牙竖刁想内外用事,单怕管仲。乃合词进谗说:“现在什么事也由仲父发号施令,齐国人怀疑好像没有君王了。”桓公当即叱斥道:“我和仲父比如身躯与手足,只有充分信赖仲父,我才能成为一个完好的国君!”

齐桓公听从管仲的意见,不断在士中选用人才。宁戚出身农牧,一经赏识,便委以国政,用为大司农。因此,很快便在他周围聚集了象管仲、鲍叔牙、高傒、隰朋、宁戚、宾须无、东郭牙、王子成父等大批杰出人才。

桓公在管仲的谋划下,对内政、经济、军事都进行了有效地改革,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桓公和管仲依据中原形势制订了切合时宜的霸业方针--尊王攘夷。尊奉周朝王室,可以挟天子以命令诸侯;攘除夷狄侵扰,是中原各国的共同心愿,可以团结诸侯,可以立德树威。从公元前681年开始,齐桓公在这一旗帜下向外发展,取得了极大成功,雄霸中原三十多年。

公元前645年,管仲、、显朋等人相继死去,桓公不听管仲遗言,又起用佞臣易牙、竖刁、开方。公元前643年,桓公病重,三人乘机作乱,自己也被断食饿死。诸子争位,内乱发生,尸体停放六十七天始得收敛,齐国也由此中衰,失去了霸主地位。

标签: 鲍叔牙简介

更多文章

  • 晋文公称霸的战役 孔子为何说晋文公谲而不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称霸的战役晋文公称霸的战役叫做城濮之战。那是公元前的六百三十二年,晋文公希望开拓疆域,就和楚国打起仗来了。打仗的地方因为是在城濮,所以就叫做城濮之战。晋文公雕像楚国将士多啊,大部分都是身经百战久经沙场的,可是晋国的将军聪明,人少我们不怕,让敌人以为我们人多就行了。把老虎皮放到马背上,再把马赶到

  • 晋文公的生平简介 晋文公为何出逃他出逃了多少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是个雄心勃勃的人,若非如此他又怎么能忍辱负重19年,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若非心中抱着强大的信念,他又怎么会在19年之后选 择重新回到故国即位,准备与天下豪杰逐鹿。晋文公用逃亡的19年浇灌了一份决心,一份毅力和一份永不言弃的精神。大国争霸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个期间,中原大地上任何一个有

  • 晋文公之死究竟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人。他生于公元前697年(《左传》一书也说是671年)他也是一代明君,是政治家、外交家。他登基后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第二个称霸的霸主,与齐恒公并称为“齐恒晋文”,晋国能称雄百年,他功不可没。晋文公剧照他的一生也是历尽磨难,年少时因为晋献公的心头肉骊姬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奚齐

  • 温柔乡英雄冢:晋文公重耳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晋文公,骊姬,晋献公

    中国有句老话:温柔乡是英雄冢。自古多少英雄豪杰,也难以逃脱这个定律,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曾经是个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流浪青年。为什么流浪呢?只因他摊上一个彪悍的后妈。这个后妈的名字叫做骊姬。骊姬美艳无比,性格妖娆,把重耳的老爸晋献公迷得一愣一愣的。要说,晋献公也算是个英雄,他

  • 晋文公为何“退避三舍”?是遵守对楚王的承诺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晋文公,晋国,楚王,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害死了太子,又害得太子的两个弟弟重耳和夷吾逃亡国外,各奔东西。重耳逃亡到楚国时,得到了楚成王的厚待,重耳非常感激。有一天,楚王又设宴招待重耳。酒过三巡,楚王问重耳:“日后公子若返回晋国做了国君,如何报答寡人?”重耳一时不知该怎样回答,说:“

  • 晋文公为何要出逃?晋文公出逃时有谁陪着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晋文公,晋国,春秋战国

    晋文公是个雄心勃勃的人,若非如此他又怎么能忍辱负重19年,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若非心中抱着强大的信念,他又怎么会在19年之后选 择重新回到故国即位,准备与天下豪杰逐鹿。晋文公用逃亡的19年浇灌了一份决心,一份毅力和一份永不言弃的精神。大国争霸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个期间,中原大地上任何一个有

  • 晋文公在哪场战役时称霸?之前都经历了那些磨难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衰,晋文公,晋国

    春秋时期的诸侯王大多都与周王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也不例外,据《左传》记载,晋文公本名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后来的晋国国君,也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除了任用管仲顺遂朝野而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中第二位称霸的帝王。历史上著名的“齐桓晋文”便指得是这两位名垂千古的帝王。先

  • 春秋第一个霸主不是齐桓公?同时也不是晋文公?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齐桓公,晋文公,春秋战国

    今天开始,脑洞老师给大家连载脑洞老师的《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这是一部全景解读春秋的历史。话不多说,先上第一篇:噩梦之子公元前722年,通常被认为是春秋的第一年,是年四海并不升平,全年诸多大事可记,可在鲁国史官左丘明编著的《左传》里,却独独重点描写了一件并没有发生在鲁国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郑

  • 清明寒食的历史传说:晋文公血书赐树“清明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清明,介之推,晋文公,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

  • 晋文公的崛起之路:守信用重承诺 成就百年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晋文公,春秋五霸,国家,

    人间世事,复杂多变,若全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未必有好的结果。反之,退避三舍,也未必是委曲求全。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守信用、重承诺,审时度势,礼让在先,抓住时机,最终成就百年霸业。身陷困境逃亡在外春秋时期,晋献公有三个儿子,分别是申生、重耳、夷吾三公子。申生为太子,乃仁德君子,具长者之风,深受国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