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张文瓘是个怎样的人?正直敢言断案如神

唐朝宰相张文瓘是个怎样的人?正直敢言断案如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297 更新时间:2023/12/26 2:26:2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文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1年),并州长史李勣(徐茂公)入朝为兵部尚书,三位属官设宴为他饯行。这三人之中,参军张文瓘很得到李勣的器重,李勣曾称赞他:

把这位叫稚圭的参军比作当时的管仲萧何

稚圭,是张文瓘的表字。

然而,在饯行宴上,李勣解下佩刀和玉带分别送给了另两人,对他一向看好的张文瓘却毫无表示。

张文瓘免不了生疑,就多问了几句。

李答:“我不送你东西,恰恰是因为你没有过错。第一个人犹豫不决,所以我给他佩刀鼓励他果断;第二个人放诞不检点,所以我给他玉带希望他约束自己。以你的才能,你将来什么都不会缺,还用我送你吗?”

李入朝后就举荐了张文瓘,张文瓘累迁水部员外郎,但不久就被出为云阳令。这不是因为他犯了错误,而是因为他家条件太好了,他的兄长张文琮时任户部侍郎,兄弟俩都在尚书省上班,与当时的规定冲突了。

正直敢言

唐高宗龙朔年间,张文瓘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显庆年间,张文瓘在东台舍人任上奉诏校勘四部群书。乾封二年(667年),被授同东西台三品(其他时期称同中书门下三品),为实质宰相。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宰相衔,从张文瓘开始。

李果然很有识人之明,张文瓘的一切都是可以凭自己得到的。

当时,唐高宗建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国库空虚,还养了一万匹厩马,打算征讨四夷时供军用。

张文瓘觉得唐高宗这样有些太花钱了,于是警告:前朝隋炀帝的教训还不远呢。

这话说得很不客气,但话糙理不糙,事实上也很管用,高宗因而减少了数千厩马,还赐张文瓘缯锦百段。

总章二年(669年)二月,张文瓘迁东台侍郎。

咸亨二年(671年)正月,高宗幸东都洛阳,留皇太子李弘监国,令戴至德、张文瓘、李敬玄等侍臣辅佐。三年(672年),因为恢复官名,张文瓘改授黄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因李弘多病,事实上主要代表他决策的就是张文瓘、另一位兼太子左庶子戴至德和太子右庶子萧德昭。十月,张文瓘改任检校(代理)大理卿,依旧为同中书门下三品知政事。

断案如神

张文瓘的这个新岗位,俗称最高法院法官。他一上任就复查案卷,不仅高效,而且公平,不到十天就决断疑案四百余条,即使被他判处有罪的人也无怨言,无罪之人更是被他翻案。有一次他病了,囚犯们都为他祈祷,希望他立即康复恢复工作,为他们主持公道。当时人称他执法公平宽大,堪比唐太宗年间著名的大理少卿戴胄

张文瓘的政绩当然不会被埋没,上元二年(675年)八月,他被拜为侍中,九月,兼太子宾客。

这对他来说是好事,但知道他要离任后,囚犯们都哭了。

张文瓘拜相后,有时卧病在家,宰相们对高宗奏事,高宗便问他们是否已和张文瓘商议过,若答未曾,则派他们去张文瓘府上共同商议,若答已商议过,则都准奏。

抱病入谏

仪凤年间,张文瓘与左仆射刘仁轨、右仆射戴至德、中书令李敬玄、右庶子郝处俊、黄门侍郎来恒、左庶子高智周、右庶子李义琰、吏部侍郎裴行俭、马载、兵部侍郎萧德昭、裴炎、工部侍郎李义琛、刑部侍郎张楚、金部郎中卢律师等奉敕删缉刑法格式,并于二年(677年)二月九日撰定《永徽留本司格后》十一卷奏上。

这一年,张文瓘已经是七十古来稀的老人了,历史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三年(678年)九月,张文瓘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但是,当他得知唐高宗要对新罗用兵,他仍然坚持抱病坐着马车进宫,他要提意见!

他说:“我们防御吐蕃入侵已经很吃力了,新罗虽然不听话,但并没有和我们起军事冲突,如果分兵东征,臣担心国家和百姓都会吃不消。”

唐高宗最后一次听取了张文瓘的建议,取消了讨伐新罗的计划。

张文瓘就在这个月离开了人世,谥懿。

当时,他曾侍奉过的太子李弘已经在三年前去世,被唐高宗追封为孝敬皇帝,陵墓号恭陵。唐高宗就让张文瓘陪葬恭陵。

唐德宗年间,张文瓘得以续图凌烟阁。

结语

那么问题来了,张文瓘的故事和本文最初的那个故事有什么关系呢?

张始均是很受胡太后的器重的才子,曾把《三国志》的魏书部分改成编年体,可惜没有流传下来。然而,一旦失去了执法能力,再健全的法制也只能成为一纸空文。胡太后身为执政者,却连自己爱重的才子的性命都保障不了,甚至还不得不反过来改变制度迎合那些拳头硬的人。

而张文瓘生在盛世,参与法律工作,这个他亲自参与建设的盛世可以确保曾发生在他的高祖父和曾祖父身上的悲剧不再重演。

是的,出身清河张氏的张文瓘,正是张始均的曾孙。

标签: 张文瓘唐朝

更多文章

  • 隋末重臣屈突通:被认为是评定王世充的头号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末,屈突通,名将,

    屈突通(557年-628年11月20日),复姓屈突,鲜卑名坦豆拔,原籍昌黎郡徒河县(在今辽宁省锦州市)人。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后随北魏皇室迁居到洛阳。祖父屈突庆尚,任北魏黄门侍郎、北周邑川公,父亲屈突长卿,任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邛州刺史。屈突通禀性忠毅,善骑射。起家任北周司卫都中士,隋朝

  • 屈突通的“特种部队”真牛 匹配的全是汗血宝马!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屈突通,骁果军,李渊

    隋末时期,民间曾流传:“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屈突通和屈突盖到底是什么人?为何人们对他们有如此的敬畏心理?屈突通,557年出生于长安,北周刺史屈突长卿之子,屈突盖的哥哥,文武双全。青年时期就受杨坚亲睐,被任命为右亲卫大都督。开皇十七年三月(公元597年)屈突通奉命到陇西一

  • 李孝常这三个人来降李渊 所以屈突通不输也难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孝常,唐朝,李渊

    李渊大军包围河东后,屈突通已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仍凭李渊如何挑衅,就是不出战。河东久攻不下,李渊心里十着急,想亲自带兵直取长安,却被裴寂拦下,说:“长安一直就靠屈突通的支援,如果屈突通败,长安必破。如果现在绕过屈突通去攻长安,万一攻不下,就一定会受到屈突通的攻击,到时候腹背受敌,我们就很危险了。”李

  • 常何的墓碑藏着玄武门事变的秘密,常何是何许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常何

    常何的墓碑藏着玄武门事变的秘密,常何是何许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中国历史上唐朝是一个盛世,唐太宗更堪称一代明君,可是他有一个污点,那就是玄武门之变,而近代发现了唐朝武将常何的墓碑,它揭开了玄武门内幕,那么他又是何人呢?常何,汴州仪县人,祖籍河内温县。早年参加李密瓦岗军,投唐

  • 没有常何,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难以成功?别逗了,他的作用其实不大?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

    没有常何,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难以成功?别逗了,他的作用其实不大?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朝初期发生了一次影响朝局的政变,也就是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诛杀了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进而掌握了唐朝政权,不久后李渊就退位了,可以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自己夺得了皇位,而在这次政变

  • 全家被杀:齐王李元吉的悲惨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元吉

    唐初皇权的争夺异常惨烈,自午门事变后才算告一段落。李世民杀了自己的两位兄弟成了胜利者。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谈谈出太子李建成以外的另一位皇子齐王李元吉。李元吉为何支持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一生中做的最大的一件蠢事就是倒向了太子李建成一边,企图与东宫太子联手除掉秦王李世民,没想到最后却落个与李建成一起被杀死的命运

  • 秦王李世民处死大哥李建成四弟李元吉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

    在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唐高祖李渊的二儿子秦王李世民面对大哥李建成与四弟李元吉的百般陷害没有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反而宽大为怀,处处忍让,最终在玄武门之变中迫不得已才将二人杀死,但是真实原因真的是这样吗?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李世民常年在外领兵,四处征战,军功卓著,尤其是在决定天下归属的关键战役虎牢关之战

  • 李世民为何收了李元吉的媳妇?是因为好色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

    李治其实不是好色,虽然武媚娘也很漂亮,但是李治收武媚娘还真不是色欲所致,因为一来李治身体不好,色心不强,色欲不高,二来李治本心并无收武媚娘的意思,是王皇后一再撺掇,李治耳根软,于是把武媚娘收了。李治收武媚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安全感,想找个依靠。任何性情软弱的男人都需要一个性格刚强的女子,这是性格使然。

  • 本是李元吉的王妃,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宠爱,差点封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同时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在女色方面,跟别的帝王都是一样的,有许多的妃子,不仅有自己娶的,而且还有自己兄弟的媳妇,他都曾经宠幸过,还有著名的女皇武则天也做过他的妃子,今天给大家说说李世民跟自己弟媳的故事。李世民雄才大略不假,但是女色方面也是被人所诟病的地方,都知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什么霸占弟弟李元吉的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李世民

    熟悉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欢“收藏美色”,高矮胖瘦都有涉猎,至于颜值,当然是讲究的。玄武门之变后,李元吉的妻子杨氏,也被李世民收了,很多人对李世民的这一行为充满了鄙夷,因为这样违背伦理道德,那么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什么不顾伦理道德霸占了孪生兄弟李元吉的妻子?首先,杨氏长得美如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