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治赐死姐姐高阳公主,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李治赐死姐姐高阳公主,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541 更新时间:2024/2/17 2:46:57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高阳公主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风气开放的唐代历史上,美艳且胆大的高阳公主,是个出名的“红人”,这位唐太宗的宝贝女儿,唐高宗李治的姐姐,直到今天还是好些野史小说里的“熟脸”,其“奔放”的私生活,更叫多少野史粉们津津乐道。可这样一位“大唐名媛”,却还是在永徽四年(653)被“赐自尽”,死在自己弟弟唐高宗李治手中。

野史里素来以“窝囊”形象示人的唐高宗李治,怎么会下得了这狠手?这桩典故,可不止是骨肉相残的悲剧。确切说,就是高阳公主“作死争家产”引发的“政治大地震”。

作为一位生年都不祥的公主,深受唐太宗娇宠的高阳公主,在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就是相当“走红”:她被唐太宗安排嫁给了大唐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在唐初诸多公主里,是出名“嫁得好”的一位。脾气自然也刷刷涨,平日里飞扬跋扈成习惯,还一个不小心,与僧人辩机(《大唐西域记》执笔人)闹出了丑闻,还伙同老公房遗爱一道,与大伯哥房遗直争家产,闹得鸡飞狗跳。

几番折腾下来,这位高阳公主也自然在大唐爆红,可贞观年间有唐太宗宠着,惹多大的祸,都有这位铁腕帝王来打扫残局。等到了弟弟唐高宗李治在位,可就不惯她这臭毛病。一看房遗爱哥俩还在掐,干脆各打五十大板,把两家人都给贬到外地做刺史。那挨了一闷棍的高阳公主,是不是就该消停了?继续争!

要知道,这高阳公主,可是个不屈不挠的脾气,当年她与僧人辩机的丑闻事发,惹得唐太宗一怒处死了辩机,还杀了数十个婢女。可她却是再接再厉,继续闹各种丑闻。争家产的事儿,那岂能甘休?特别是房遗直继承的世袭爵位,那更是充满诱惑力。那怎么争?高阳公主想了个“高招”:姐当年不是因为“丑闻”栽的跟斗嘛,那就拿丑闻做文章。

于是,永徽三年(652),大唐政坛上平地一声惊雷:高阳公主愤怒揭发大伯哥房遗直“无礼于己”:一代名相房玄龄家的长子,竟然敢性骚扰身为大唐公主的自家弟妹?这还了得!震惊的唐高宗李治,连忙命自己的心腹重臣,亦是大唐政坛的头号人物长孙无忌,负责审查此案。

但高阳公主哪里想到,等这事进入了司法程序,就完完全全跑了偏。审案的长孙无忌,半句“性骚扰”的事儿都不问,竟反复在查“你们有没有谋反”。这节奏一带,房家哥俩的互撕模式暴烈开,被扣了“性骚扰”大帽的房遗直更是愤怒反击,陆续爆出震撼猛料:我“性骚扰”她?你知道他们俩口子(房遗爱夫妇)都干了啥不?他们还和大唐战神薛万彻嘀嘀咕咕,说要拥立荆王李元景造反呢!

好好的“性骚扰”案,怎么就跑偏到“造反”上去了?因为这为争家产泼脏水的高阳公主,引爆的却是一枚危险的哑弹:唐太宗晚年的夺嫡之争。

比起唐初“玄武门之变”的血雨腥风来,唐太宗晚年的“太子争夺战”,也是掐的一塌糊涂。而高阳公主与丈夫房遗爱,却都是昔日“争太子热门”魏王李泰的亲信。虽说此时李治已经登基,李泰也已去世,可相关的暗流依然涌动。特别是在主审此案的长孙无忌看来,与其办个“性骚扰”案,不如拿这事当个引子,把那些当年的“反对势力”,统统来个一勺烩。

顺着这个思路,这件案子的“画风”也就陡然突变。胆怂的高阳公主老公房遗爱,更是说话不把门,几乎是长孙无忌暗示招啥,他就乖乖说啥。比如战功卓著的大唐名将薛万彻与执失思力,甚至还有李治的堂叔江夏王李道宗。而除了荆王李元景外,吴王李恪,这位李治当年“上位”太子的最强竞争对手,也跟着悲催躺枪,被房遗爱胡乱攀诬,做实了谋反大罪。

于是,这桩让大唐上下议论纷纷的“桃色新闻”,最终以血腥方式收场: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三人被定为首犯,惨遭“伏诛”。这三人里,最让多少后世军事迷痛心的,当属薛万彻。这位曾经北击突厥西击吐谷浑,打出唐王朝赫赫天威的名将,刑场上依然仰天长啸:“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固好,岂得坐房遗爱杀之乎!”其英雄气概,令刽子手也打哆嗦,连砍了三刀,才砍下这位硬汉的头颅。

而高阳公主,也被赐自尽,以作死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折腾。与她一同被赐自尽的,还有李恪李元景两位王爷。以大唐的法律来说,这桩案子,确实是百分百的冤案。

“躺枪”的李恪,更在自尽之前,悲愤喊出了此案的真相:“长孙无忌构害良善,窃威弄权,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多年后,遇上“新对手”武曌的长孙无忌,果然应验了这声怒吼。

而对于唐王朝来说,这桩冤案的伤害,不止是几个家庭。大唐的诸多文武英才,都在这场案子里蒙冤,看似依然蒸蒸日上的唐王朝,其实元气遭了次重创。而从唐高宗晚期起,后来者们也是有样学样,一次次罗织罪名兴起大狱,还差点叫上升期的大唐,一不留神就改了姓。这样的争斗,伤害的是国家,最终,也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标签: 高阳公主唐朝

更多文章

  • 揭秘:唐朝高阳公主与和尚辩机的爱情始末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高阳公主

    “辩机是我的骄傲,房遗爱才是我的耻辱。”高阳公主这么说过。那时,辩机已死,她已经不再骄傲了。高阳公主:李世民的第十七女,性聪慧,备受宠。嫁给宰相房玄龄次子房遗爱,夫妻不谐。后与会昌寺僧人、玄奘高足辩机私会。数年后,事发,辩机被腰斩,高阳公主身边的侍女均被处死。后来李治登基,高阳公主开始与僧人寻欢作乐

  • 揭秘:高阳公主为何会爱上玄奘徒弟辩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李世民的第十七女,性聪慧,备受宠。嫁给宰相房玄龄次子房遗爱,夫妻不谐。后与会昌寺僧人、玄奘高足辩机私会。数年后,事发,辩机被腰斩,高阳公主身边的侍女均被处死。后来李治登基,高阳公主开始与僧人寻欢作乐。三位僧道怂恿高阳公主推翻李治造反,被赐死,年仅二十七岁。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公主本是世界上

  • 小偷盗窃竟牵扯出高阳公主与辩机的婚外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如今经常在报纸、荧屏、网络等媒体上看到由小偷揭发出的贪污大案,可见,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既抓住了小偷,也扯出了贪官。其实,像这样由小偷揭出的另一个案件的事情在古代也是屡见不鲜。最为著名的一个惊天大案,便是在大唐王朝的贞观年间,由小偷揭发出的一桩大唐公主与一个和尚的婚外偷情的案件,一时令大唐朝野为之震

  • 李世民女儿高阳公主为何会爱上玄奘徒弟辩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高阳公主

    她开始公开纳其他和尚为面首,秽乱春宫,甚至纵容和信任他们,打算宫廷政变。房氏兄弟出卖了高阳公主,她终致毁灭。高阳公主:李世民的第十七女,性聪慧,备受宠。嫁给宰相房玄龄次子房遗爱,夫妻不谐。后与会昌寺僧人、玄奘高足辩机私会。数年后,事发,辩机被腰斩,高阳公主身边的侍女均被处死。后来李治登基,高阳公主开

  • 风流大唐:高阳公主与和尚辩机的不伦偷情史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公主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个女儿,她也是她父皇最疼爱的女儿。对于高阳公主,最有名的就是她和辩机的故事了,这件事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高阳公主与辩机的故事有哪些呢?在高阳公主15岁的时候,李世民精心为她选了一个驸马,他是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虽然房遗爱是宰相的儿子,可是高阳公主一点也

  • 公主偷情驸马望风,到底谁把高阳公主送上辩机和尚的床?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公主,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是太宗最宠爱的女儿,在她刚成年的时候,李世民就精心挑选了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作她的驸马。但是房遗爱虽然是当朝宰相的儿子,却一点也不合高阳公主的胃口。从后来发生的事情看来,公主喜欢的是温文儒雅的书生,这位驸马可能不是这种类型,于是公主对他一百二十个不满意。洞房花烛夜之后,房遗爱就再没有被宣

  • 僧人辩机为什么会被腰斩?揭秘僧人和公主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辩机

    唐太宗年间,出过一桩离奇案子,一位年轻僧人辩机被判腰斩酷刑,在闹市中惨烈被杀,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悲痛至近乎疯颠,一段禁忌之恋震动朝野。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个女儿,也是他最疼爱的女儿。到了婚嫁之年,李世民给高阳公主精心挑选了一个驸马:当朝宰相房玄龄的二公子房遗爱。可惜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高阳

  • 辩机的一生:参透了红尘,却参不透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辩机,唐朝

    携着清秋的烟雨去了山中寺院,不是为了赶赴某场约定,只是想去。青石铺就的小径,长满了积岁的苔藓,细雨还有伶仃的秋叶落在上面,萧索的潮湿更添几分诗意。因为雨天,寺院没有香客,寂寞的铜炉依旧焚着檀香,空灵的梵音随着烟雨在山寺萦绕。几个年轻的僧人,聚在殿里翻读佛经,桌案上几杯清茶,氤氲着雾气。这番情景让我想

  • 高阳公主与和尚辩机的故事,其中另有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高阳公主,唐朝

    可以说公主是皇宫之中最轻松的职位,既不用向皇子们一样争权夺位,也不用向后宫妃子一样,使出浑身解数只为争夺一个男人。作为公主,只需要在皇宫中吆五喝六就好了。虽然公主最后往往被用来和亲。所以我们今天讲的主人公,高阳身为一个公主也不得不承受这样的命运。她是李世民的女儿,排行十七。高阳的性格开朗热情,很受李

  • 房遗爱为什么要纵容高阳公主与辩机的私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房遗爱,唐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房遗爱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惜纵容妻子高阳公主和辩机的私情。高阳公主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最宠爱的公主,被赐婚给宰相房玄龄次子房遗爱,本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却因高阳公主出轨辩机和尚而以悲剧收场。辩机是玄奘法师最得意的弟子,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在玄奘法师西游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