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光宗与臣子的关系如何?发生了什么矛盾?

宋光宗与臣子的关系如何?发生了什么矛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821 更新时间:2024/1/24 13:15:49

宋光宗,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宋孝宗赵昚的第三子。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宋光宗赵惇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比较奇葩的皇帝,他在位时间不长,只有短短五年,然后就去当了太上皇。

宋光宗去当太上皇不是出于他的本意,他是被臣子们合谋逼迫他禅让的,史称“绍熙内禅”。

“绍熙内禅”的诱因是宋光宗不孝,他在父亲宋孝宗赵昚病重期间,从不去探望,宋孝宗驾崩后,他也不去主持丧事,因此,激怒了士大夫集团。

能逼得相对其余各朝代而言,比较守政治规则的宋朝士大夫集团主动谋划换个皇帝,可见,宋光宗和臣子们的关系有多么恶劣。

宋光宗不是那种性格残暴,喜欢乱折腾的皇帝,他和士大夫集团的关系之所以变得水火不容,仅仅是因为他身有疾病。

或许是因为身有某种精神类疾病,宋光宗很反感臣子们对他的不停劝谏,不愿意跟他们深入沟通,双方的印象分都在不断降低,导致了最后的决裂。

就如绍熙(宋光宗执政时期的年号)四年时首相留正(当时官任左丞相)和宋光宗的一次冲突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当时,宋光宗想提拔一位叫姜特立的官员,姜特立是宋光宗当皇太子时的东宫旧臣,曾担任太子宫左右春坊,算是他的亲信。

正常情况下,皇帝想提拔一位亲信旧臣,基本上不会遭受阻拦。

但姜特立有一点特殊,宋光宗刚继位时,姜特立仗着是皇帝亲信,公然向当时担任右丞相的留正索贿,说可以帮助留正成为左丞相,结果被留正揭发,《宋史·留正传》中记载:

光宗受禅,主管左右春坊姜特立随龙恩擢知阁门事,声势浸盛。正列其招权预政状,乞斥逐,上意犹未决。会副参阙,特立谒正曰:“上以丞相在位久,欲迁左相,叶翥、张枃当择一人执政,未知孰先?”正奏之,上大怒,诏特立提举兴国宫。

姜特立因留正的揭发被贬斥到地方去做了个没有实权的小官,宋光宗在绍熙四年时又想起了这位亲信,想把他再提拔起来。

但留正在绍熙四年时,已经成为了左丞相,是百官之首,士大夫集团的领袖。

从政治规则上来讲,宋光宗不能在留正还在朝的时候,主动去提拔因留正的原因被贬斥的官员,否则,就是在打留正这位首相的脸。

可宋光宗完全没有考虑到留正的心情和脸面,就是不管不顾地发出了给姜特立升官的诏命。

于是,留正只能上书自请罢相,《宋史·留正传》中记载:

姜特立除浙东副总管,寻召赴行在,正引唐宪宗召吐突承璀事,乞罢相。

留正引用的“唐宪宗召吐突承璀事”,是唐朝的唐宪宗想提拔亲信宦官吐突承璀,就是先等着跟吐突承璀有仇的宰相李绛被罢相后,才正式任命。

这是一种官场潜规则,皇帝在宰相还在位时,对于他在官场上的仇人,连看重的表态都不能有,除非有不得已的理由。

很显然,宋光宗当时没有任何特别的理由,就是突发奇想的要提拔亲信。

而留正主动提出罢相,也是被逼得,这事关系到首相的脸面,绝对不能忍,否则,以后如何在百官面前保持威严?

宋光宗接到留正的请求后,态度很奇怪,他既不挽留,也不接受留正的请辞,就来了一句“卿宜自处”,也就是向留正表示,姜特立我肯定要提拔,你自己看着办。

逼得留正没办法,只能主动在家待罪,前后长达近五个月的时间里,留正就在家里等着宋光宗的处置,多次上书乞求回家养老。

但宋光宗就一个态度,不管不问,也不见面沟通。

留正没有被正式免职,也就一直带着首相的名头,皇帝跟首相这么长时间不见面,不商讨国事,就是为了怄气,在宋朝这个皇族跟士大夫集团无比和谐的王朝中,是极度罕见的。

最后,是因为要给谢太后(宋孝宗的妻子)上尊号,为了表示对谢太后的尊重,必须要由首相领衔,宋光宗才勉强妥协,主动给留正发出了出来继续干活的诏书。

可对于姜特立的升官,却不了了之,宋光宗仅仅是免除了姜特立入朝觐见的资格,该给的官职还是给了,留正的脸面到底是丢了。

从上面讲述的留正和宋光宗的冲突中可以看到,宋光宗固执起来,连首相的脸面都可以不给,至于其余百官,更不用说。

在《宋史·光宗本纪》的记载中,关于宋光宗对于官员上书劝谏的态度,大多是“不报”、“不听”、“不许”等词汇。

再联系起首相留正的遭遇,宋光宗后来被群臣逼迫内禅,可以说是事出有因了,士大夫集团和宋光宗的关系,本就只维持着表面上的客气。

而根据史书中的记载,在群臣逼迫宋光宗内禅前,多次提醒宋光宗要注意保持孝道,收获已经渐渐失去的人心的,正是被宋光宗打过脸的留正。

只不过,留正最后的努力也没能成功,宋光宗还是因为固执的态度被赶下台,成为两宋唯一的被臣子赶下台的皇帝。

标签: 宋光宗宋朝

更多文章

  • 韩延寿是什么人?他被处死的背后是什么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延寿,汉朝

    韩延寿,西汉汉宣帝时期著名的士大夫,也是古代士大夫君子的杰出代表。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韩延寿是西汉时期的燕国人,字长公,他的父亲是燕国的士大夫,具体姓名在历史上是没有记载的,只记得大概的事情。因为韩延寿这个人后面的经历和性格,都深受他父亲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简单

  • 魏延留着有什么用吗?诸葛亮为什么不让姜维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魏延,诸葛亮

    众所周知诸葛亮在后人的眼中简直就是非常完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他深思熟虑,那么魏延留着有什么用吗?诸葛亮为什么不让姜维杀他?蜀汉在刘备驾崩之后,人才凋零,从此没有人加入蜀汉。当初很多人才是冲着刘备的名声前来的,刘备一死,让蜀汉的人才储备凋零。刘备虽然驾崩了,可是蜀汉仍然存在一位厉害的人物,此人就是诸

  • 水镜先生知道汉朝大势已去 他为何还要推荐诸葛亮给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水镜先生,诸葛亮

    还不知道:明知大势已去,水镜先生为何还要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可是一个牛人,号称卧龙先生,帮助刘皇叔打下了偌大的蜀国江山。那么这样的一位人物它有没有老师呢,当然有的,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圣人”。诸葛亮的老师就是“水镜先生”,

  • 三国时期关羽是如何对待吕布的?态度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羽,三国

    三国时期关羽是如何对待吕布的?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汉末三国时代,英雄辈出,吕布、关羽、张飞等人都武艺高强,名震一时,在演义中,张飞看不起吕布,多次挑战吕布,骂吕布是三姓家奴,几乎每次见到吕布都要和他争斗,而关羽虽然为人傲慢,看不起很多大将,比如看不起颜良,

  • 宇文觉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宇文觉,南北朝

    宇文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一,出身显赫宇文觉是西魏使持节、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柱国大将军、录尚书事、大行台、安定郡公宇文泰之子,九岁就被封为略阳郡公。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立宇文觉为世子、封大将军。不久宇文泰病危,因诸子年幼,托孤侄子宇

  • 李倓:与李世民最为相似的唐朝王爷,为何被唐肃宗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倓,唐朝

    建宁王李倓是唐朝历史上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王爷,但他却是李世民的后代中,与李世民最为相似的一人,也有人说他像年轻时候的李隆基。令人遗憾的是,他过早地含冤而死,在史书上只留下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但他死后却被哥哥唐代宗李豫破例追谥为皇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李倓是唐肃宗李亨第三子,他的祖父是唐玄宗李隆基。李倓相

  • 唐穆宗李恒一生共有五子,其中哪三位做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穆宗,李恒

    《旧唐书~本纪·卷十六》记载:“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讳恒,宪宗第三子,母曰懿安皇后郭氏。贞元十一年七月, 生于大明宫之别殿。初名宥,元和元年八月,进封遂王。五年三月,领彰义军节度大使。七年十月,册为皇太子,改今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唐穆宗李恒一生共有五子,其中哪三位做了皇帝?在唐朝的诸多帝王当

  • 诸葛亮和诸葛瑾既然是亲兄弟 两人为何投入不同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诸葛瑾

    对诸葛亮、诸葛瑾是两兄弟,他们为何分投不同的政权?是机缘巧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瑾跟诸葛亮是亲兄弟,为什么一个在东吴,一个在蜀汉?说起诸葛亮,没有人不佩服他聪明的脑袋,虽然不会武功,但凭借街聪明的头脑帮刘备出谋划策。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诸葛亮的家庭问题。众

  • 诸葛亮死后蜀汉为何还能坚持三十年 蜀汉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蜀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死后,为何蜀汉还能坚持三十年之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事实上,诸葛亮死后,蜀汉之所以还能坚持三十年之久,完全是因为诸葛亮临死前留下了三大暗招!没有这三大助攻,蜀汉必定会快速灭亡!风雨飘摇的蜀汉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直到遇到了诸葛

  • 司马懿夺权时曹操提拔的人都在做什么 他们为何没人站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司马懿

    对曹操提拔了那么多忠臣良将,为何司马懿夺权时,没人站出来尽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事实上,当司马懿夺权时,之所以无人站出来反对,之所以无人为曹家尽忠,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高平陵之变魏明帝曹睿临死前,留下了两个托孤大臣,一个是曹爽,一个是司马懿。不过虽然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