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埃米尔·费雪

埃米尔·费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697 更新时间:2024/1/16 15:17:46

童年时代,埃米尔·费雪(EmilFischer)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殊的才能。出身于一个实业之家,并且是五姊妹中唯一的男孩,父亲对他的期望是学会经营之道,以便继承自己的事业。

1869年,17岁的费雪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波恩大学预科班。随后因病在家休学两年。病休期间,在父亲的一再劝告下,费雪到他的姐夫那里学做生意。说是学做生意,但费雪的心思全不在这里,结果把账目记得一塌糊涂。又偷偷地在库房里搞起了化学实验,一会儿发生爆炸,一会儿又发出呛人的气味。搞得他的姐夫马克思·弗里德里希一点办法都没有,看来只好将这个“小舅爷”交回去了。弗里德里希到老岳父面前“告状”,老费雪听完女婿的话,知道自己的儿子不是做生意的料。虽然他一心一意希望埃米尔·费雪能继承发展自己的事业,但最终还是尊重儿子的选择,让他继续上学。

1871年,19岁的费雪进人了波恩大学。但实验室简陋的设备和不良学风让费雪非失望,一年之后,也就是1872年秋天,他转入斯特拉斯堡大学化学系学习,那里有当时着名的化学家道夫·冯·贝耶尔教授。贝耶尔教授对染料、炸药和药物的研究有很大的贡献。费雪非常敬佩贝耶尔教授,贝耶尔教授也很快就发现了这位勤奋好学的青年人的才能,并精心地加以培养。

在贝耶尔教授的指导下,费雪开始撰写博士论。1874年他完成了《有色物质的荧光和苦黑素》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这时费雪才22岁,成为了该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

斯特拉斯堡大学一以严格求实着称,在这样的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是要经过严格考核的。在隆重的毕业典礼上,大学总监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颇为骄傲地大声宣布:“本校自1567年创立以来,到现在已超过两百年了,本届出了一位最年轻的博士,他就是埃米尔·费雪。”从此以后,“最年轻的博士”就成为费雪的另一个名字。

臭烘烘的化学家

费雪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已经小有名气,一些大学争相聘他去当教授。但是费雪却另有打算,他认为贝耶尔教授是一位非好的老师,在他身边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当时贝耶尔教授接到慕尼黑大学聘请他去那里讲学的通知。费雪便谢绝了一切聘请,跟随老师去了慕尼黑大学,当了一名助教。费雪的亲朋好友知道他的计划之后,都认为“放着教授不当,去当助教,有点不合情理”。那时,慕尼黑正流行伤寒病,亲人们就更反对他去那里了。费雪认为,能从师贝耶尔教授是很难得的,因此他不为亲友的劝阻所打动,决心随老师前往慕尼黑。

在慕尼黑大学的头三年里,费雪没有教学任务,他有很多时间专心于研究工作。在贝耶尔教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苯肼项目的研究,他首先做的研究项目是合成粪臭素。实验多次失败已经够倒霉的了,再加上粪臭素的臭味就更加烦人。但是费雪一心扑在实验上,尽管他衣服、头发和皮肤上都粘上了粪臭素,散发着恶臭的气味,但他对这一切全不介意,甚至忘记了身上还有什么气味。当费雪成功地合成粪臭素,高兴地跳起来时,才发现实验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因为实验室里冲天臭气,熏得谁也呆不下去了,大家都逃到外面“避难”去了。

在德国,很多人都喜欢听音乐会或看歌剧,费雪也是一位爱好者。工作之,只要音乐厅、歌剧院有演出,他是必到的观众。一天,正好城里有歌剧演出,实验结束后费雪把实验室收拾好,就动身前往歌剧院。他一进歌剧院就发现一些人离他远远地,他没有介意,开始找自己的座位;找到座位,刚一落座,周围的观众就表现出异样:开始时是相互交头接耳,继而好象有人发出了什么命令似的,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掏出手绢捂住鼻子,像躲避瘟疫一样扭转身子,还有人想逃离座位。终于有人受不了,大声叫道:“哪里来的臭气,谁把这个刚从马棚出来的马夫放进剧场来了!”这时费雪才如梦初醒,原来是自己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他忙站起身来,赶快离开了剧场。回到家里,费雪认真洗过澡,又从里到外换了衣服,但是臭味依然存在,就好象是从皮肤里散发出来的一样。费雪有点懊丧,看来歌剧看不成了。但是为了科学研究,这点牺牲算不了什么。险些获得第二次诺贝尔奖

1882年夏天,贝耶尔认真思考了费雪跟随自己多年的研究情况,认为费雪在学术上已经有比较深的造诣了,应该到外面去闯一闯,独立创业。贝耶尔把费雪请到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这几年你的工作很有成效,不过我认为你还是应该接触更多的人,到别的地方去求发展。”但是费雪舍不得离开老师,一再请求留下来工作。

贝耶尔看着自己心爱的学生,恳切地讲:“费雪,你听我说,我心里非常清楚,你在有机化学上的造诣已经比我深了,该出去自己闯一闯了,别在这里白白耗费时间了。”费雪深受感动,这是老师的一片苦心,只有加倍努力,创造出新的成绩才能不辜负老师的厚望。

在贝耶尔的推荐下,1882年费雪被聘为下厄南津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教授,开始从事嘌呤族的研究。1885年转任维尔茨堡大学教授,在这里他进行糖类的研究,并继续做嘌呤族的研究。1892年他来到柏林大学工作,在阐明糖类的结构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合成了葡萄糖、果糖、甘露糖等。解决糖的结构是当时有机化学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费雪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这时他在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贝耶尔,并且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由于费雪成功地解决了糖的结构以及在嘌呤衍生物、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1902年,在他50岁时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

费雪获得诺贝尔奖以后,仍然不懈努力,并于1914年第一个合成核苷酸。他又被提名为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候选人,但评奖委员会认为“再授他奖金很难说是恰当的”,因而没有选上。”

1919年7月15日,埃米尔·费雪由于患癌症在柏林去世,享年67岁。

更多文章

  • 朱文正为什么要把苏坦妹进献给朱元璋?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文正,明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文正。朱元璋原本是包衣出身,但是最后却成为了明朝开国皇帝,这也算是一种人生中的传奇,因此他的人生事迹也经常成为人们饭后的谈资。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朱元璋与自己的养子朱文正以及胡大海的养子胡德济攻破婺洲,这时两个人就向他进献了一位美人。这位美人就是“江南苏楚”

  • 苏坦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在24岁时被朱元璋冤杀,后立下罪己碑忏悔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苏坦妹,明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苏坦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提到江南,大家或许会想起富庶水乡,山清水秀等一系列美好的词汇。有一句话曾经流传至今,自古江南多才子,虽然这么说,江南的才女也是不甘落后。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才女便是来自江南,她的名字叫做苏坦妹。说起苏坦妹的这一生

  • 苏坦妹被献给专员张的第二天为什么就被杀掉了?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苏坦妹,明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苏坦妹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绝色女子,她们大多都是因为美貌而被后人铭记。但是有一位女子,她不仅貌美,而且还是一代才女,她被献给朱元璋后十分受宠,但是没想到仅仅过了一夜,次日她就被赐死了,这是为

  • 红巾军天完政权领袖,揭秘徐寿辉麾下的五大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徐寿辉,元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徐寿辉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卖布出身的徐寿辉利用莲教聚众起义,徐寿辉被拥戴为首领。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为红巾军。同年十月,徐寿辉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并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

  • 陈友谅的军队是他给的,徐寿辉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元朝,徐寿辉

    元朝末年,随着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发动数万黄河民工起义,地方反元势力不断兴起,各路义军宣传的思想大致相同,所以名义上也都是红巾军,虽然各自为战,彼此之间也互相有照应。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说陈友谅,但在说陈友谅之前,我们不得不提到起义军中的一个旗帜性人物,他就是徐寿辉,因为陈友谅的成长史和他分不开。徐寿辉是

  • 陈友谅中了朱元璋的离间计?他有没有杀赵普胜?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普胜,元朝

    大家都知道元朝末年在长江以南地区的几股抗元势力(也算割据势力)之中,建立汉国的陈友谅势力最强。陈友谅为人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据史书记载陈友谅在登基称帝之前就将头号大将赵普胜给杀了。后世就有人说杀了赵普胜,陈友谅自毁长城,手下无人,这才在与朱元璋的对抗中以失败告终。事实果真如此吗?赵普胜的能力真的那

  • 赵普胜是谁?赵普胜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普胜,元朝

    元末四大金刚,指的是徐寿辉手下四员大将。徐寿辉是元末红巾军首领,后称帝立国,号为天完。这国号也不知是谁给起的,“天完、天完,一天就完”,难怪这个国命短。不过徐寿辉立国之后,占领了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地,拥兵百万,很有实力了。而且他手下有四员大将,被称为“四大金刚”,分别是:邹普

  • 陈友谅为什么要杀赵普胜?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普胜,元朝

    纵观中国历史,自毁长城的皇帝比比皆是。崇祯皇帝杀了袁崇焕,搞得国破家亡,令人痛惜,赵构冤杀岳飞,遗臭万年。其实陈友谅也自毁过长城,如果他不错杀赵普胜,那么未必会输给朱元璋,可能也开创了一代帝国。那么今天我给大家说一说关于陈友谅手下第一大将赵普胜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元末是个群雄并起的时代,陈友谅无疑是

  • 朱元璋是怎么征服赵普胜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普胜,元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赵普胜双刀无敌,朱元璋用一种奇怪办法征服了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遇春喜欢突袭,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他小弟也喜欢。普胜岂是好欺负的,他使着两把大刀,扎进敌人堆中像扎进没人的地方一样(如入无人之境),大家喊他“双刀赵云”、简称双刀赵,从来只打别人

  • 如果​陈友谅​不杀赵普胜,他有没有可能赢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普胜,元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普胜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大家都知道,元末是个群雄并起的时代,陈友谅无疑是最有实力的,势力范围相当于四个省。自至正十八年(1358年)以来,陈友谅不劫掠朱元璋和元朝的领地,先后占领了安庆(今安徽安庆),龙兴(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