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真相探究:杨家将杨业为何不被重用?

真相探究:杨家将杨业为何不被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48 更新时间:2023/12/17 8:33:38

导读:我们有很多戏曲都说杨家将,说杨家将一门忠烈人人殉国,甚至最后妇女都上了战场。这只是戏说,真实的杨家将可一辈子都没得北宋重用。杨家将一代是杨继业,原型是杨业。杨业为何没被重用呢?

网络配图

有功之臣不受重用

传说中,杨业是深受北宋重用的有功之臣,大宋江山若有十分,杨家担了七分。但事实是,杨业归宋时并没太受重用,也没受重赏。宋太宗封赏降臣之时,除了北汉主刘继元之外,马峰、郭万超等四人受的封赏最重,杨业根本靠不上边,所以都未在记录之列。归宋三个月后,因为要被派往边防前线,才有了对他的所谓厚赐。宋朝的用人之计是密赏,跟今天企业的密薪制相似,赏了些什么,赏了多少,别人无从知晓。

杨业在宋朝的地位不高,从没有成为宋军的主将。归宋时,杨业受封“左领军卫大将军”,说白点只不过是个“环卫官”的角色,而所谓的郑州刺史,也不过是个从五品的虚职。以这样的官位是无法近得皇帝身边的,离朝廷重臣相去甚远。他在北汉官至建雄军节度使,是二品以上大员。两相比较,天壤之别。杨业在宋廷不过是位列偏裨的边将,入宋不足8年就战死在边关,《宋史》甚至连他的出生年月都搞不清楚。如果非要说杨业是受重视和被重用的,那就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了。杨业不受重用,事出有因。这既与他的家庭出身有关,也与宋朝军事体制的结构有关。

与他的家庭出身有关

首先,杨业的家世背景让他难获信任。杨业的父亲杨信原为麟州刺史,当时各种割据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杨家虽然也算是一方豪强,但势力相对较弱,只能于夹缝中求生存。

网络配图

杨业20岁就被派给刘崇,这很可能是一种家族谋略。杨业年少英雄,很有才干,所以很快被刘崇赏识。但是,951年刘崇在晋阳自立为帝时,杨业的父亲已经归降后周了。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复杂难解的现象,杨业在北汉听差,他的父兄却在后周为臣,父子三人效力于互相敌对的两个国家。这样一种局面的形成,当然有事出偶然的不可控因素,但也不排除杨业父亲的预先设计。在那个时代,脚踩两只船,谁先到岸就靠谁的现象并不鲜见。按今天的话说,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也许更为安全。

杨信去世之后,杨业的弟弟杨重勋继承了麟州刺史的职位,因为杨业效命北汉与后周为敌,当然不可能返回后周继承父业。麟州地处北汉与后周边境,杨氏的武装力量有限,没有强大到足够自保或自立,为了保全自己、保存实力,杨重勋在北汉与后周之间不停地摇摆,他以麟州刺史的身份几次投降北汉又数次回归后周。有这样的家世背景,杨业投降北宋之后,难免让人觉得不够放心,而他自己也会先虚上几分。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当监军责问他是否有异志时,他显得格外敏感。

降将的日子是最为难过的,在正统方看来,你既然可以弃城降我,在危急关头也可以降他。实际上,杨业并没有可值得怀疑的前科,与他的兄弟不同,杨业自跟随刘崇之后,30多年间,不管北汉发生什么样的变动,他一直忠心耿耿,从无二志。但是,光自己觉得忠心耿耿还远远不够,对于降将而言,检验和考验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个过程可能足够漫长。降将很难被重用,这也是历朝历代的通例。看看《三国演义》赤壁大战中蔡、张二将的下场,也就不难理解身为降将的难处。

重要的根源还在于宋朝的军事制度

杨业之所以不被重用,更为重要的根源还在于宋朝的军事制度。宋朝非常注意限制武将权力,从宋太祖开始,就对武将处处防范,决不会任由任何一员武将决定着朝廷的七分事务,更何况是能征惯战的降将。重抑武是宋朝的国策,后来慢慢形成一种制度,演变为一种文化。

宋太祖经历了皇位频繁更替的五代乱世,由陈桥兵变起家的他,对武将左右朝局的历史认识得非常深刻,为了确保大宋江山的长治久安,防治武将拥兵自立便是头等大事。于是他精心策划设计了限制武将权力的种种措施,杯酒释兵权之后,许多开国大将都被解除了兵权。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则是在“烛光斧影”中上台的,他对手下的猜忌之心更重,即使是亲弟、亲子也概莫能外。每次大战之前,他都给大将赐阵图,让他们“各遵成算”,不能有丝毫变动。对嫡系将领如此,对降将是什么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北汉降将杨业来说,缺乏皇帝的信任当然是危险的事,但没有同僚们的信任,危机更会进一步加深,而且很可能加重皇帝的猜忌。杨业归宋后不久,因熟悉边防情况被派往前线,立了战功,受到提拔和封赏,由此受到一些人的嫉妒和非议,有的人甚至向皇帝告状,揭他的短。宋太宗的处理方式是,原封不动地将那些斥其短的奏折转给杨业。

网络配图

再者,以杨业在北汉军中的地位论,他也很难再受重用。他与北宋征战多年,积怨应该不浅。他在抗宋过程中获得了很高的声誉,现在又转过来依宋抗辽,难免会受到歧视或嘲弄。这一招算得上高明,但并不是宋太宗原创,而是向唐太宗取的经。当年唐太宗曾用类似的手法处理过类似的事情。

有人认为宋太宗这么做,表达了他对杨业的信任。事实可能并非如此,起码不是全部。宋太宗对杨业是不放心的,把告状信给杨业看,一方面表现自己的坦荡,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在警告杨业,你的一举一动我都是知道的,全在我的掌控之中,你要小心行事了。

宋太宗的这种警告还算温和,大体上是属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范畴,没有什么致命的危险。杨业虽然屡立边功,但生存环境不算太好。他不仅得不到充分的信任,还屡受排斥,诸如监军那样的上级领导前来,更是常常对他冷眼相看。这都是因为他是降将,在宋将看来他尚不是自己人,要想融入其中,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非常艰难。

所以说,连一起的武将们都看不起他,杨业又如何能够融入到北宋朝廷,又如何能够创功立业呢?而所谓的杨家将的故事只是戏说而已,当不得真。

标签: 杨业

更多文章

  • 精忠杨家将 为什么杨业战死皇帝要大发雷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业

    精忠杨家将 为什么杨业战死皇帝要大发雷霆?其实,在986年的“歧沟关之战”中,最让宋太宗痛惜的是杨业之死。杨业,本名重贵,又名继业,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北)人。杨业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武艺高强,二十多岁进入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当时,宋太祖已经建立宋朝,全国统一指日可待,杨

  • 还原忠义的杨家将:杨业战死皇帝为何还大发雷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业

    其实,在986年的“歧沟关之战”中,最让宋太宗痛惜的是杨业之死。杨业,本名重贵,又名继业,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北)人。杨业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武艺高强,二十多岁进入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当时,宋太祖已经建立宋朝,全国统一指日可待,杨继业向北汉皇帝提出了“奉国归宋”的主张,遭

  • 历史上的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留有几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业留有几个儿子

    杨业生年不详,在公元986年去世,也有人说他原来的名字是重贵,而杨业是后来改的名字,也有的戏文立称呼杨业为杨继业。祖籍是并州的太原市,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抗辽将领。北宋杨业曾经官拜云州观察使、大同军节度使等等。生活在北宋杨业青少年时期风流倜傥,对于骑射都非常的精通,虽然不是很喜欢读书,但是对于狩猎等活动

  • 郭进与家喻户晓的杨业颇为相似,为什么会鲜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郭进,宋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北宋冷门悍将,与家喻户晓的杨业颇为相似,却鲜为人知,不应该。宋初太祖赵匡胤制定的战略是先南后北,挥师消灭南方的各个割据势力,再集中力量对付北面的北汉和辽国。宋军十几年忙着灭蜀灭南汉灭南唐。北方强敌辽国和宋的世仇北汉,总不至于呆在那儿什么事都不做吧?辽军铁骑没有

  • 北宋名将党进:为人幽默,曾击败杨继业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党进,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党进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党进,北宋著名将领。《宋史》记载:党进骁勇善战,曾两度征讨北汉,以击败北汉名将杨继业而闻名天下。除了差点俘虏杨继业,党进一生并没有别的什么大的功绩。最初为杜重威的家奴,后汉时期投军,后周时官至铁骑都虞侯,北宋初年任职铁骑都校,后历任副

  • 郭进:和杨业齐名的名将,死后北宋也无力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进,五代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郭进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宋初有位名将叫郭进,在北宋初期守卫边境,多次立下战功,深得太祖喜爱,但他最后的结局是被迫自杀,众人感叹,他的遭遇和杨业似乎是相同的,皆是被内部人逼迫,从而遇到麻烦,死后的名声则完全不同,这是什么原因?郭进出生在五代十国动乱时期

  • 杨业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跟潘美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杨业,宋朝

    杨业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件,都已经证明了很多时候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尤其是在面对着利益纠纷或者是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大家都熟知宋朝的杨家将,其实杨家将的创始人杨业,他的死就和考验人性有直接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杨业是抗击契丹的名将,他也是死

  • 宋英宗是明君吗?如何评价宋英宗?他有几个儿子几个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英宗

    宋英宗是明君吗?如何评价宋英宗?赵曙有几个儿子几个女儿?宋英宗赵曙,原名赵宗实,生于公元1032年,去世于公元1067年,是濮王赵允让之子。宋仁宗在位之时,先后育有三子,但是三个儿子都没有活到成年。于是赵宗实便被过继给宋仁宗,嘉佑七年之时改名赵曙,册为皇太子。嘉佑七年,宋仁宗去世之后,宋英宗在曹太后

  • 揭秘宋英宗怎么死的 关于宋英宗的生平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英宗,宋英宗的生平

    宋英宗的身体好像一直都不是很好,他一开始继位的时候身体就有问题,大致上应该就是有什么隐疾了。在史书上对宋英宗的死记载的并不是很清楚,所以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疑问。史书里说宋英宗是“不为燕嬉亵慢,服御俭素如儒者”。也就是说,宋英宗身上并不好色纵欲、暴饮暴食、冷暖失衡、生活无规律、性格不好等等这些缺点,所以

  • 宋英宗赵曙简介 宋英宗为什么会仰慕苏轼?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英宗赵曙,宋英宗

    宋英宗赵曙是宋太宗赵广义的重孙子,是宋仁宗赵祯的堂兄赵允的的第十三个儿子。宋仁宗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早夭,所以帝位后继无人,在公元1035年的时候,赵曙就被宋仁宗接到了皇宫中抚养,还给他赐了名字叫做赵宗实,还让曹皇后抚养赵曙。1058年,丞相韩琦、龙图阁直学士包拯等人又向仁宗提了要立储君,仁宗说后宫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