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璘:为南宋的抗金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吴璘:为南宋的抗金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649 更新时间:2024/1/10 17:48:07

吴璘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与其兄长吴玠一起在抗金的战场之上浴血奋战,打出了自己的名望,也打出了自己的荣耀,可以说吴璘与吴玠一起捍卫了秦陇,保障了巴蜀之地始终掌握在南宋的手中,为南洞的抗金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吴璘与其兄吴玠二人生前死后都获得了最高统治者的恩宠。下面做一下吴璘简介。1102年,吴璘生于德顺军陇干,也就是今天的甘肃静宁,字唐卿,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跟随着吴玠在战场之上出生入死,很快获得了提升,官至阁门宣赞舍人。1131年,吴璘与其兄长吴玠一起在和尚原大败金军,吴璘功劳很大,被提升为康州团练使。

1133年,吴璘被任命为荣州防御使、秦州知府,管辖阶州、文州。吴璘根据兄长的指令放弃和尚原,到仙人关防御金军的进攻。1134年,金军进攻仙人关,根据吴璘的献策,吴玠和吴璘再次在仙人关大败金军,吴璘应为居功甚伟被提拔为定国军承宣使、熙河兰廓路经略安抚使、熙州知府。之后吴璘的官职一升再升。1139年,吴璘建议不要撤掉仙人关,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1140年,金军再次攻打南宋,宋高宗命令吴璘管辖陕西各路军队,吴璘率领军队大败金军,但是朝廷却命令撤兵,1141年,朝廷与金军和议,将和尚原割让给了金国。吴璘的官职却得到了再一次的提升。

1144年,吴璘被任命为西路安抚使,虽然宋金和议已成,但是吴璘仍然积极备战。1151年,吴璘被拜为少保。1161年,金军再次攻打南宋,吴璘被派出抵御金军,但是吴璘却患上了严重的疾病,统治者不同意吴璘病退,吴璘带兵上了仙人关。1162年,吴璘率部在大散关击败金军。1163年,吴璘在德顺军打败金军的进攻,但是朝廷却让吴璘撤兵,吴璘无奈撤兵,损失惨重。而吴璘被拜为少傅。1165年,吴璘入朝拜见宋孝宗,并且见了宋高宗,吴璘被封为新安郡王。1167年,吴璘病逝,孝宗赠吴璘为太师,追封吴璘为信王,罢朝两天,越级赐给办丧事的钱财。吴璘死后恩宠甚隆。

吴璘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与自己的兄长吴玠并肩作战,曾经多次打败金军的进攻,成功的守住了入川的门户,阻止了金军入川,可以说吴璘是南宋西部防线的重要守卫者在长期的对金作战中打出了自己的名望,扬名于世。吴璘一生之中都在南宋的西线为南宋守住了秦陇和巴蜀,下面总结一下吴璘成就。吴璘成就一:首先吴璘在对金作战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吴璘的一生之中战败的时候非常的少,吴璘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成功的守住了南宋的西大门,阻止了金军入川,对于四川老百姓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使得四川免于战争之苦,对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作用,吴璘的第一大成就就是成功扼守秦陇,防卫巴蜀。吴璘成就二:吴璘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用在了南宋的边防事业之上,按照最高统治者的意图办事,采取了防御性的战略方针,金军进攻的时候与金军浴血奋战,金军没有来的时候就认真的治军治民,在南宋的边塞,积极的推行于民有利的政策,对边塞地区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比较有利的影响。比如吴璘在汉中的时候就修整恢复褒城过去的塘堰,灌溉几千顷田亩,造福当地的老百姓。吴璘成就三:吴璘享年66岁,在其漫长的一生中,除了抵御金军的进攻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之外,另外吴璘还总结自己的作战得失,写成了两篇《兵书》,但是不幸的是没有流传到现在。

吴璘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吴璘的抗金与岳飞有很大的不同,岳飞是积极进攻型,吴璘采取的是防御性政策,极少主动出兵去攻打金军,这是因为吴璘看透了最高统治者的作战意图,是对最高统治者战略意图的遵循,另一方面这种防御性的战略方针也对减少了边地的战争,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下面做一下吴璘评价。吴璘评价一:首先吴璘是一位成功的防御战略的执行者,吴璘一生之中都是在西部边防线上度过的,直至去世都一直为南宋西部防线的安慰殚精竭虑,吴璘一生之中经历了战役无数,在这些战役之中吴璘胜多败少,所以吴璘称得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指挥者,拥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吴璘评价二:再者吴璘是一位按照最高统治者意志办事的人,在吴璘抵御金军进攻的过程中,采取的是防御战略,极少主动进攻金军,甚至是在战胜的情况下,最高统治者发出了不合理的要求其撤退的指令,吴璘也都遵照执行,没有丝毫的反抗,从这里可以看到吴璘是完全听命于最高统治者的指挥,按照最高统治者的意志办事的人,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吴璘才有了与岳飞非常不同的结局,生前死后都荣宠万千。

吴璘评价三:吴璘是一位可以上马治军下马安民的优秀的军政大员。吴璘的一生都是在边塞地区度过的,在金军来犯的时候积极的与金军作战,金军不来犯的时候吴璘就积极的备战,并且推行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措施。比如吴璘在汉中的时候就修整恢复褒城过去的塘堰,灌溉几千顷田亩,给当地的老百姓很大的帮助。

标签: 吴璘抗金南宋

更多文章

  • 毕再遇有多厉害? 以六十岁的高龄上战场,令金兵闻风丧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毕再遇,宋朝

    岳飞之后,岳家军又出了一员猛将,率军连连告捷,威震敌国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岳侯冤逝,英才凋零,十万岳家军终成为历史遗恨,南宋一朝再不复金戈劲旅的风采。所幸,在岳飞身后百余年间,岳家军后人相继成长,他们继承先人遗志,传续精忠报国的精神,在青史中留下许多佳话。其中一位大将,

  • 毕再遇:南宋中期第一名将,他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毕再遇,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毕再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南宋中期通常指的是宋孝宗“隆兴和议”到宋宁宗“开禧北伐”失败的这段时间。这一阶段,南宋与金朝大体保持了和平,除了“开禧北伐”外,双方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不过这一阶段,南宋还是涌现了一位堪称当时第一的名将,此人就是毕再

  • 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名将,揭秘毕再遇传奇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毕再遇,南宋

    你们知道毕再遇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赵构建立南宋后,无不在担惊受怕,首先是金人的紧追不舍,金人走后,又有岳家军,这让赵构很不满意。虽然岳飞和岳家军稳定了赵构的王朝,但利用完后,赵构感觉岳家军不是赵家的,是个大威胁,于是跟金人妥协,达成协议。赵构干掉岳飞,金人撤兵,确保南宋偏安一

  • 毕再遇是什么人?岳家军又一员猛将,威震敌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毕再遇,宋朝

    你真的了解毕再遇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经说过,南宋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无恢复之臣;宁宗朝既无恢复之君,也无恢复之臣。这话说得恰如其分。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即使发动是是战争,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后果只能覆师折将,身死国衰。

  • 让金军闻风丧胆的名将,毕再遇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岳飞,宋朝

    说起南宋名将,我们似乎只知道岳飞和岳家军中的一些名将,我现在问你,南宋除了岳飞,你还知道哪些名将?说实话,找不出。找不出不代表没有,其实,岳飞之后,南宋又出了一位战神级的名将,此人无论是武功还是谋略,都不在岳飞之下,他就是毕再遇。严格来说,毕再遇也算是岳家军的传人,他的父亲就是岳家军的毕进。赵构建立

  • 他是南宋战神级名将,揭秘毕再遇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毕再遇,南宋

    北宋末年的惨痛经历让世人警醒,因此南宋初年出了不少天才名将,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顽强抵抗,才阻止了金兵的进一步南下,得以延续宋朝国祚。可宋朝又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所以这些维护宋王朝的热血将军们,结局都不是太好。南宋名将中,最著名的就是南宋中兴四大名将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和张俊了吧,那么除了他们,你

  • 两代四朝宰相王溥的故事 王溥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溥,宰相

    王溥(公元922年-公元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又为著名之史学大家,编撰《世宗实录》、《唐会要》、《五代会要》——三部史籍共170卷。出生于官宦世家,乾祐年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官至宰相。乾德二年(公元

  • 两代四朝宰相王溥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王溥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溥,宰相

    王溥(公元922年-公元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又为著名之史学大家,编撰《世宗实录》、《唐会要》、《五代会要》——三部史籍共170卷。出生于官宦世家,乾祐年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官至宰相。乾德二年(公元

  • 两代四朝宰相王溥有儿子吗 王溥的儿子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溥,宰相

    王溥(公元922年-公元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又为著名之史学大家,编撰《世宗实录》、《唐会要》、《五代会要》——三部史籍共170卷。出生于官宦世家,乾祐年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官至宰相。乾德二年(公元

  • 北宋赵普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三大纲领解决地方割据问题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北宋赵普,三大纲领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的一天,在京城开封的皇宫里,皇帝赵匡胤问心腹大臣赵普:“从唐末以来,皇帝换了几茬,战争不断,百姓深受刀兵之苦,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很想结束经常打仗的局面,让老百姓过上太平安稳的日子,你说说我该怎么办?”赵普听了赵匡胤的话,想了一下,说:“老大,你能问到这事,真是老百姓的福气。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