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延昭是杨令公的长子,为什么却被称为杨六郎?

杨延昭是杨令公的长子,为什么却被称为杨六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805 更新时间:2024/1/16 12:21:30

在民间影响极大、可谓妇孺皆知的《杨家将演义》中,老令公的第六个儿子杨六郎(杨延昭)披肝沥胆精忠报国,颇有乃父遗风,并有过之而无不及,历来为后世称颂。

但根据《宋史》所载,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也就是说,历史上真实的杨延昭并非是演义中所说的杨家的第六个儿子。与演义相同的是,《宋史》记载杨业确有七个儿子。但与演义不同的是,《宋史》记载这七个儿子中,除了一子战死外,其它众子都得以善终,并未阵亡、出家或流落番邦。

那么,身为长子的杨延昭为何被称作“杨六郎”呢?原来,这个“六郎”与兄弟排行无关。

熟悉一点天文学的人都知道,古人称天狼星为六郎星,视为将星。杨延昭守卫边境20多年

“智勇善战”,令辽军见之丧胆,其威名为辽人所畏。辽人认定他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故称之为杨六郎。对于这一点,信史有确切记载,《宋史》云:“延昭智勇善战……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

杨六郎本名杨延朗,后因避道士赵玄朗(财神赵公明)的讳,改名延昭,为北宋名将杨业的长子。五代时北汉天会元年、后周显德四年,也就是公元957年,杨延昭出生于山西太原城。当时他的父亲杨业在北汉为官,杨延昭青年时代是在北汉度过的。杨业说过“此儿类我,每征行必以从”(见《宋史·杨业传》)的话,可见杨延昭的青年时代是随着父亲参加过战斗的。

杨延昭之父、骁勇善战的杨业深受北汉君主的器重,他被任命为守边将领,与辽国角逐了很长时间,因而有着丰富的守边经验。史书载,由于他军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称之为“无敌”。在北汉君主刘继元投降北宋后,杨业仍坚持战斗,在宋太宗赵匡义派刘继元亲自来劝降后,杨业才大哭着归降。归附北宋后的杨业依然受到宋太宗的器重,并被授予左领军大将军,镇守边关,亦成为北宋的著名将领。

杨延昭也由此随着父亲经历了不同的王朝。北宋建立后,面临着来自北部辽国的威胁。此时,辽国的疆域,西起金山(今阿尔泰山),北至今蒙古高原北缘和外兴安岭,东抵库页岛(今萨哈林岛),南界的西段大致按今中蒙边界分别与西州回鹘、西夏相接,东段在今内蒙古、山西、河北境内与北宋为界。实力强大的辽国频频进犯北宋边境,为此,北宋决心解除来自辽国的威胁。

杨延昭在北宋历史上的亮相,是在北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伐辽的战争中开始的。这一年,宋军分山西、河北两线进攻辽军。西路主帅是潘美,杨业为副帅,28岁的杨延昭为先锋。宋军在杨家父子的率领下,在雁门关外进攻辽军,取得了节节胜利,收复了许多城池。杨延昭的勇敢也初次让辽军见识。史籍记载,在攻击朔州时,杨延昭担任先锋攻打辽军城池,胳膊不慎被流矢射穿,但他仍然坚持战斗而且越战越勇,并最终率军顽强地攻下了敌城。

而由宋太宗亲自率领的东线,则在高梁河大败,不得不南撤,因此大批辽军压到西线。当时辽兵势大,杨业认为不可与之硬拚,但随军护军刘文裕等邀功心切,令其进军。杨业哭谏,但仍未被采纳。不得已,他率兵进攻辽军。出发前,他请潘美和刘文裕等在陈家谷口安置伏兵,并准备强弓手以等候他转战至此给以接应。潘美等如约安置了伏兵,但等了很久也不见杨业回来,他们以为宋军一定取得了胜利,正在追击辽军,因此决定撤兵。而此时,杨业率领的宋军与辽军激战正酣。宋军伤亡惨重。直到黄昏时分,杨业才带领残部按事先约定来至陈家谷口,却不料根本没有见到宋军的影子。杨业孤军陷人重围,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自己也中箭被俘。在辽营中,杨业宁死不屈,最后绝食三日殉国尽忠。

与杨业一起殉国的,还有他的一个名叫杨延玉的儿子。杨业殉国后,朝廷给潘美贬官三级,将刘文裕等革职罢官。同时旌表杨业“尽力死敌,立节迈伦,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求之古人,何以加此!”荣誉表彰之余,朝廷还给予杨家以丰厚的物质奖励。

此役杨延昭突围后,于八月间以丁父忧之名回到河南郑州。丁忧三年后,杨延昭再次应召抗击辽军,担任保州沿边都巡检使,扛起了边关抗辽的重任。

北宋咸平二年(999年),辽军大举南下,很快攻到了遂城(今河北徐水县东)。杨延昭正在遂城镇守。当时遂城城小兵少,守军不足三千。而辽军由于萧太后亲临城下,自执桴鼓督战,因此矢飞如雨,进攻猛烈。面对辽军的猛烈攻势,军民都惶恐不安。而杨延昭却从容自若,他召集城中青壮年百姓,发给他们武器,让他们登城与兵士共同作战。当时正值初冬,天气还并不寒冷,不料一日气温骤降,有如天助。杨延昭于是命城中军民大量提水往城墙猛浇,一夜之间城墙变成了既坚固又光滑的“铁城”。辽军面对这样一座很容易被“修复”却无法攀爬的城池,无计可施,只好绕过遂城进攻别处。“一会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上,契遂去,获其恺仗(盔甲、兵器)甚众。”(见《宋史·杨业传》)

经此一役,杨延昭威震边关,人们都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宋真宗召见了他并询问应边对策,还称赞他“智勇善战,治兵护塞有父风”。

咸平四年,辽军再次大举南下侵扰北宋边境。杨延昭在遂城西北的羊山设下伏兵,自己率少数骑兵引诱辽军,且战且退。至羊山下,伏兵四起,杨延昭与之夹击辽军,并斩杀辽国大将。这一战宋军大获全胜,尽歼辽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羊山之伏”,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一大捷,改“羊山”为“杨山”,杨延昭因功被加封为莫州团练使。他和当时另一位边防骁将杨嗣并称为“二杨”。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圣宗、萧太后再次率兵大举南侵,一直打到北宋腹地澶州。宰相寇准和杨延昭等将领,力主抵抗。杨延昭还上书建议,乘辽兵大举南下之际,出兵取幽、易等州,但是软弱的宋真宗根本没有挫败辽军的信心,没有采纳杨延昭的建议,而是与辽国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对此,杨延昭深以为国耻,拒绝接受朝廷“勿伤北朝人骑、勿追契丹”之命,不断痛歼辽军游骑,并且独率所部万余骑,深入辽境,消灭了大量敌军,并一举收复重镇古城(今山西广灵西南)。

河北《南皮县志》还记载了“杨六郎摆牦牛阵”的奇事。一次,杨延昭为抵御来犯的辽军,秘密派人收购了一万多头牦牛。其后,他又下令扎了无数穿戴辽兵服装的草人,草人腹中装上饲料,然后引诱牦牛用牛角上所绑之刀挑开草人腹部吃料。如此训练百余日,众牦牛见到穿辽兵服装的人便猛用角挑。杨延昭觉得时机成熟,便下令将牛饿上三天三夜,然后派人去辽营挑战。待辽兵追来,将万牛放出,牦牛冲入敌阵,见人就挑,辽兵死伤无数,宋军大获全胜。此阵得名“牦牛阵”。据说杨六郎用牦牛阵抵御辽兵的地点在南皮县的凤翔乡万牛张村。1958年时,当地人曾在村前挖出喂牛的石槽、锅台、饮牛大缸等物。

景德二年(1005年),杨延昭升任莫州防御使,并出任保州知州兼沿边都巡检使,后又任高阳关路副都部署,主持河北一线的边防。杨延昭从此成为河北前沿的总帅,统兵数万,防守天津至太行山下一线的边防。高阳关、益津关、瓦桥关是河北边防的重要关口(至今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中仍有“杨六郎把守三关口”的词句),都在杨延昭的管区之内。他屡次打败了辽兵的骚扰。

杨延昭不但智勇善战,而且能与士卒同甘苦。他“不问家事”,不仅将所得的薪俸都犒赏了部下,而且遇敌必身先士卒而不居功,深受士卒爱戴。杨延昭前后守卫边境20多年,1014年正月初七,他在边疆要塞去世,卒年57岁。杨延昭镇守河北边防十五六年期间,辽兵侵扰较少,老百姓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故此,老百姓十分爱戴他。当杨延昭的灵柩运离时,送行的人民“多望棺而泣”,就连敌方辽国人也举哀致敬。民间相信他是“六郎星”重返天庭,因此立祠纪念他。

史载杨延昭有三个儿子:杨传永、杨德政、杨文广。最有名的是杨文广,他同祖父和父亲一样,有超常的军事谋略与才能。但因为朝廷对辽采取软弱国策,他的才能无法得到施展。后来杨文广终于有机会镇守宋辽边关,到任后他日夜厉兵秣马,时刻准备收复幽燕,并不断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可惜的是,还没等到朝廷上的回音,杨文广就病死在任上,“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标签: 杨六郎

更多文章

  • 杨延昭是怎么死的?连皇上都惋惜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延昭,宋朝

    还不知道一代名将杨延昭,皇上都惋惜他的离世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杨家将在中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而杨延昭更是其中不可不提的人。其实杨延昭并不是他的本名,他原来叫杨延朗。但是因为皇帝的名字中是有朗字的,避讳皇帝的名字在当时是必须要做的。因此他改名为杨延

  • 杨延昭历史上真实的杨六郎,他究竟是什么官职和级别?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延昭,宋朝

    历史上的“杨六郎”究竟是什么官职和级别?相当于现在这个职位! 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杨延昭(本名杨延朗)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小说中为杨业六子),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辽国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故称为杨六郎。那么在历

  • 杨延昭是什么样的人?长期镇守边关,不通吏事,被下属所欺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延昭,宋朝

    杨延昭俗称杨六郎,长期镇守边关,不通吏事,被下属所欺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在传说中他是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六子,故称杨六郎,使用的武器为素缨蘸金枪,曾在在铜台关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最后任三关大帅,最后病死关外。他的妻子为柴熙春,为后周主柴荣之女,宋

  • 杨延昭是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是六郎星宿下凡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延昭,宋朝

    说到杨延昭,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对于杨延昭这个名字,有些人也许还会有一些陌生感,但若是说杨六郎,想来大家都很熟悉。毕竟杨家将的故事流传甚广,到了现代也是家喻户晓,并且杨家将的故事也被改编成了很多影视剧作品,可以说在很多人心目中烙下了深刻的英雄印记。杨延昭又叫杨延朗,北宋名将,生于公元958年,去世于公

  • 北宋名将杨延昭生平简介 本名杨延朗亦称杨六郎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杨延昭

    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延昭自幼随父亲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时年二十九岁的延昭为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

  • 二郎杨延定妻子和儿子是谁?二郎杨延定几个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延定,杨二郎,杨家将

    二郎杨延定妻子和儿子是谁?二郎杨延定几个妻子?杨延定简介:杨永,字延定(或“延广”),杨家将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人物;金刀老令公杨业的次子,故称“杨二郎”。早年随杨业扫北,官拜殿前大将,赐封义勇侯。使八宝赤金枪。在金沙滩一役中,因为救兄心切,被辽兵砍去马脚,自己掀翻战场,被千军的乱马蹂踏至死。父—

  • 杨家将杨延定简介 杨延定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延定

    杨家将中的二郎杨延定,原名杨永,延定是他的字,当然也有书本说杨永字延广。杨延定是杨家将话本小说演义中的人物,父亲是北宋抗辽名将,有金刀老令公之称的杨业。杨延定是杨业的第二个儿子,所以依据顺序下来为“二郎”,故称杨二郎。杨延定和他的长兄杨延平一样,自幼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到了后来随杨业一起归顺宋朝,最后

  • 金刀老令公杨业次子杨延定生平简介 亦称“杨二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业,杨延定

    杨永,字延定(或“延广”),杨家将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人物;金刀老令公杨业的次子,故称“杨二郎”。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经历血染金沙滩杨业识破诡计,因长子杨延平长得与皇帝相象,便向太宗建议由延平穿上皇袍,假装皇帝与辽国萧太后谈判。奸臣潘仁美却极力劝阻,说有

  • 杨家将杨延辉的老婆孩子是谁?如何评价杨四郎此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延辉

    杨延辉是杨家将中的人物,为杨家七子中的第四子,人称“杨四郎”。杨家将在双龙相会,金沙滩一战之后,可以说被打残了,应了那句杨家七子去,六子回的预言。杨家七子,金沙滩战役过后,只剩杨六郎一人在朝廷上孤立。有一段话对于杨家七子的结局,交代的非常好。“大郎替了宋王死;二郎替了赵德芳;三郎马踩如泥;四郎、八郎

  • 杨家将里杨四郎杨延辉简介 杨四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杨延辉

    杨延辉,是中国古代与杨家将有关的话本、演义、小说、评书中的人物,原名杨贵,字延辉,后改名木易。杨延辉为抗辽名将杨业所生七子之一,排名第四,故又有“杨四郎”之称,后世人也常称其为杨四郎而非杨延辉。杨延辉作为杨业的儿子,杨家将之一,自然也是一位能征善战,忠勇为国之人。一生随父兄驻守边关,抗击辽军,官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