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纳兰性德与顾贞观的友谊:一辈子的蓝颜知己

纳兰性德与顾贞观的友谊:一辈子的蓝颜知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817 更新时间:2024/1/16 20:24:33

纳兰性德(1655—1685年),初名成德,后避东宫嫌名,改曰性德,字容若。其父是权倾一时的太傅明珠。他十七岁时补诸生,次年举顺天乡试,康熙丙辰(1676年)应殿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不久晋一等。自幼颖慧,尤喜填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好交友,为人排忧解难,往往“谋必竭其肺腑”。纳兰性德交友“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

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想升官发财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今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

纳兰容若虽是满人,在后人看来,纳兰容若的骨子里更像是汉人。他喜欢诗词歌赋,喜欢和才高八斗的汉人把酒言欢,谈天论地。

在纳兰容若所交往的汉人朋友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顾贞观。纳兰容若与顾贞观的友情,至今被后人津津乐道。

常言道,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纳兰性德而言,顾贞观就是他一辈子的蓝颜知己。说起纳兰性德与顾贞观的友情岁月,还得从俩人第一次见面说起。

康熙十五年,怀才不遇的顾贞观在满腹愤懑中认识了纳兰容若。走投无路的顾贞观经人推荐,进入雕梁画栋的明珠府,成为纳兰性德(字容若)的老师。这一年,顾贞观三十九岁,容若二十二岁。

因着对诗词的共同热爱,他们心意相通,一见如故,从师生变成知己。兴之所至,一聊起来便通宵达旦,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

当时,在世人看来,词是闲适无聊的消遣方式,难登大雅之堂。但是,纳兰性德与顾贞观对词有共同的见解和追求,俩人经常在一起谈论诗词歌赋,心中无限畅快。

在顾贞观眼里,纳兰性德出身好,才气高,官途顺,仿佛自己才是最失败的人。

顾贞观虽然个人境况有所改善,却始终惦念着宁古塔的友人,为了表达对吴兆骞的关切和内心的焦虑不安,顾贞观写下两首《金缕曲》。两首词句句发自肺腑,情真意切,是对吴兆骞的一腔牵挂,是对自己的谴责,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纳兰性德得知好友的愤懑,专门写了一首《金缕曲》送给顾贞观,让他不要在乎身外之物,要敢于迎合本心。

同时他读懂了顾贞观与吴兆骞之间的友谊,也读懂了顾贞观内心的悲苦。与友人定下五年之期,决心利用父亲纳兰明珠的特殊身份,开展营救。而这两首词也被人传诵为“赎命词”。

1681年,在纳兰父子及江南旧友等多方力量的帮助下,吴兆骞终于得以脱离苦寒之地,平安归来。为了达成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使这段友情越发深厚。

不仅如此,惜才的纳兰容若担心吴兆骞回京后的生活问题,便聘请其为馆师,让他在府里教七岁的弟弟读书。

顾贞观迎回了好友,却失去了母亲。正是在同一年,顾贞观接到了丧母的噩耗,纳兰性德又资助他南归奔丧。顾贞观不得已离开京城,纳兰性德依依不舍地送别了友人。

公元1685年,年仅30岁的纳兰性德去世。而就在前一年,饱经磨难终于返回故土的好友吴兆骞离世,不成想年纪轻轻的纳兰性德竟也溘然长逝。短时间内失去两位友人,顾贞观伤心欲绝。

顾贞观记忆中的纳兰容若,是“于世味也甚淡,视勋名如糟粕,势力如尘埃,于道义也甚真,特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的性情中人,是永远的莫逆之交。

顾贞观曾经写下的“我亦飘零久”竟是一语成谶,友人相继离世,独留他在这人世飘零无依。

容若离世的第二年,顾贞观返回故乡,避世隐居,将纳兰性德所写的文稿,整理成《侧帽集》一书,这本著作流传至今。

标签: 纳兰性德顾贞观

更多文章

  • 清朝文人朱彝尊的《出居庸关》原文、译文及解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彝尊,清朝,《出居庸关》

    《出居庸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出居庸关》清朝:朱彝尊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出居庸关》翻译/译文居庸关上,杜鹃啼鸣,驱马更行,峰回路转,在暮霭四起中,忽遇一带山泉,从峰崖高处曲折来泻,顿令诗人惊喜不已:在这塞外的山岭间,竟也

  • 韦昌辉造反的原因是什么?韦昌辉后来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韦昌辉,太平天国

    北王韦昌辉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领导人,壮族,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壮族人,生于1826年,在1856年的天京事变中被天王洪秀全处死,时年31岁,北王是参加太平天国运动比较早的人,对太平天国的早期运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853年12月,天平天国在永安封王韦昌辉被封为北王,从此之后成为了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之下的排

  • 冯云山:太平天国的二号人物,他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冯云山,清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冯云山。冯云山是洪秀全的同学,两人关系很好,冯云山也是拜上帝教最初的信仰者,而且他的文化水平远高于洪秀全,能力也强得多。1844年,冯云山与洪秀全离开广东,前往广西传教。到广西后洪秀全因为生活艰苦很快又返回广东,而冯云山则留下来继续传教。冯云山第一次大规模宣

  • 冯云山当初作为太平天国老大的位置 冯云山最后为什么将位置让出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冯云山,太平天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冯云山让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太平天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用一句话总结为:起于冯云山,成于杨秀清和石达开,最后被洪秀全给玩死。也就是说,太平军能够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是与冯云山的努力开创分不开的。但是当他抛妻弃子、历经千辛万苦把盘子做大以后,却把老大的位子让给了洪秀全

  • 如果冯云山、萧朝贵没有那么早死,太平天国还会发生内讧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太平天国,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太平天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要说起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空前盛大的“农民起义”,那就是太平天国运动了。,这场历时十四年的农民起义,从最初的广西金田村开始,一直波及到了当时的全国范围,甚至还一度威胁到了清廷的统治,导致清廷不得不请求外国列强的帮助,一起剿灭太

  • 太平天国冯云山生平简介 被洪秀全封为七千岁南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太平天国,冯云山

    冯云山,广东花县人,自幼好学,曾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干脆在村里当起了私塾老师,冯云山的家距离洪秀全家仅仅三里地,两人自早就相熟,据说关系还不错。1843年洪秀全参加广州院试失败,看了《传世良言》,想起自己多年前梦见的一个老人,曾要他到人间斩妖除魔,于是乎洪秀全彻底和儒家决裂,并决心传播上帝福音,而冯

  • 冯云山对于太平天国而言是怎样的存在?他死于进攻全州城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冯云山,太平天国

    冯云山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起太平天国运动,不得不提“开国六王”,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发起人,他先是创建了拜上帝会,召集了大量信徒后,发动了金田起义,后来自封为天王,后率太平军打下了南京,就在此地建立了根据地。而其他四王都是战功卓越,成为太平天国占据半壁江

  • 西王萧朝贵为了大业都牺牲了哪些至亲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萧朝贵

    西王萧朝贵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今天起义的主角之一。萧朝贵的亲生父亲是蒋万兴,他之所以姓萧,是因为他被过继给萧玉生,所以改姓萧。后来,洪秀全创立上帝会,他与好友杨秀清成为拜上帝会最早的成员。萧朝贵雕像后来冯云山被捕,教众动摇了,萧朝贵与杨秀清又“忽悠”了一番,才稳定住人心。萧朝贵为了稳

  • 姚启圣千古之骂 康熙为什么要骂姚启圣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姚启圣,康熙

    姚启圣的千古之骂是自电视剧《康熙王朝》之后才广为人知的,那么这千古一骂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它有着怎么的内容,康熙又为什么要骂姚启圣呢?姚启圣的千古一骂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这一骂最早被众人所了解是出自《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康熙虽然素来不喜姚启圣这样骨头硬的读书人,但是因为惜才爱才还是想要收为己用,

  • 揭秘:历史上的平台功臣姚启圣最后郁郁而终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姚启圣,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姚启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姚启圣在康熙十七年(1678)就任福建总督后,便呕心沥血,全力筹划平台事宜。上任伊始,姚启圣即击退占据海澄的郑成功部将刘国轩部,扭转了败局。姚启圣精心制订了“剿抚并用”的平台策略,攻心与武力并用,取得郑军五万余人投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