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平天国第一女状元,傅善祥最后结局怎么样?

太平天国第一女状元,傅善祥最后结局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79 更新时间:2023/12/8 4:15:46

说到傅善祥,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

两宋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理学思想深入人心,从上层社会流向下层,为全民所认可。在此背景下,女子地位很低,没能享有与男子平等之权利,这在教育中最为明显。科举,乃是底层人民进入仕途之最佳途径,多少英雄男儿,无不是科举的“粉丝”,也享受着科举带来之好处。女子呢?自然是无缘科举,无缘仕途,一生就是男子与家庭之附庸,没有独立性。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天王洪秀全倡导男女平等,允许女子参加科举考试,步入仕途。虽说男女平等并未真正做到,可女子确实有了当官之可能性,这一点比清朝强多了。有科举,自然就有状元;女性参与科举考试,自然就有女状元。如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就诞生在太平天国,其名字叫做傅善祥。

傅善祥,生于1833年,江苏南京人,是第一位女状元。对于其生平事迹,许多网友都这么说:她只是太平天国一群大老爷手中的“玩物”,虽然长相漂亮,可命运相当悲惨。13岁时,嫁给6岁的小老公,充当大户人家之童养媳;18岁正值风华之年龄,小丈夫死了,成了一名小寡妇。太平军杀入南京后,洪秀全下令开设“女科”,鼓励妇女参加考试,改变自己命运。为摆脱困境,傅善祥参加了考试,并夺取第一名,成为状元,当了太平天国的官员。当时,太平天国实际掌舵者是东王杨秀清,他看傅善祥长得还不错,于是将其收入囊中;傅善祥既是东殿官员,又是杨秀清妃子。天京事变后,下落不明。当然,这是网友之说法,真实的历史究竟如何呢?目前还是个谜。在此,笔者不谈历史上的女状元,而是谈谈她在影视剧中的形象。

2000年播放的《太平天国》电视连续剧,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前因后果,对人物之塑造也比较成功,如杀伐果断的东王杨秀清,危难之际依然坚守底线,绝不投降的慕王谭绍光,等等。女状元傅善祥,自然也是影视剧重点打造之人物形象,也是博取观众“眼球”,吸引“流量”之重头戏之一。纵观这部影视剧,女状元傅善祥绝非等闲之辈,而是一等一的高手。首先,女状元傅善祥眼光非常毒辣,十分精于政治斗争,相继成为东王杨秀清、忠王李秀成最得力之助手。再则,女状元傅善祥还是一位“情场”绝顶高手,在诸位王爷之间灵活周旋,赢得人生幸福。在此,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品评影视剧中的史上第一位女状元傅善祥,及其精彩人生。

首先,傅善祥政治眼光毒辣,处理政务水平高超,算得上是女豪杰。太平天国运动时,天王洪秀全在文化上犯下了巨大错误,就是一味推崇拜上帝教,对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进行毁灭性打击,众多古籍文献、寺庙、道观等毁于一旦。如此一来,太平天国政权遭到知识分子之极力反对,也给“曾剃头”找到了攻击太平天国革命政权之理由。傅善祥呢?建议东王及时改弦更张,推行比较合理之文化政策,停止一切毁灭传统文化之举动。杨秀清呢?听从建议,以“天父下凡”来逼迫洪秀全让步,停止删改儒家经典。东王嚣张跋扈,天王、北王、翼王、燕王等准备联合起来诛杀杨秀清,发动“天京事变”。傅善祥呢?政治嗅觉敏锐,建议东王抢先下手,夺取最高权力,自己当天王。可惜,杨秀清不听从,结果被反对派诛杀,可惜了。

傅善祥感觉到危机来临,为了维护手中的权力,她建议东王抢先下手,可杨秀清当断不断,结果非常惨,东殿被诛杀殆尽。东王拒绝抢先下手,傅善祥料定杨秀清肯定会完蛋,也就偷偷溜出王府,躲到了南京郊外一处民房避难,成功躲过了血腥味十足的天京事变。就此而言,傅善祥还真是有谋略。后来,李秀成在外领兵作战,经常受到天王洪秀全掣肘;朝廷官员又谗言,说李秀成想自己在面打江山,抛弃太平天国。如此,洪秀全、李秀成之间的矛盾尖锐化。傅善祥呢?作为李秀成的“红颜知己”,彼此之间有种惺惺相惜之感觉。为此,傅善祥便在洪秀全与朝臣之间进行活动,从大局出发,力挺李秀成。如此,太平天国在李秀成苦苦支撑下,又延续了几年。对此,傅善祥功不可没。

再则,精通政治之外,傅善祥还是一位“情场”高手。中状元后,傅善祥先是到东殿当秘书,而后成为杨秀清妃子。杨秀清,为人嚣张跋扈,动不动就以“天父下凡”对他人进行杖责(打屁股),连天王都免不了。但是,傅善祥凭借自己高超之智慧以及“沉鱼落雁”般之美貌,牢牢抓住了杨秀清的心;既是东王的机要秘书,又是贤内助;东殿后宫,傅善祥第一。天京事变后,杨秀清家属按理说应该是被“诛杀”之对象,傅善祥必须得死。当然,傅善祥不用死,因为她平时与洪宣娇(洪秀全妹妹)关系好,性命可无忧矣。她还是李秀成的“红颜知己”,彼此之间惺惺相惜;有李秀成在,谁敢动她。当然,她还找到了新感情,即是与慕王谭绍光(童子军出身)玩起了“姐弟恋”,结成夫妻。慕王死后,傅善祥先是伤心一阵子,待天京陷落时,她则与何震川“双宿双飞”,一起去上海租界地隐居,堪称人生赢家。

综上所述,史上第一位女状元傅善祥,其生平究竟如何,至今众说纷纭。影视剧中的形象则是:精于政治谋划,还是一位“情场”高手,是人生赢家。对此,各位又是如何看。

标签: 傅善祥清朝

更多文章

  • 探索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傅善祥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傅善祥

    傅善祥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黄梅戏《女驸马》中,冯素贞女扮男装,顶替心爱之人名字参加科举,没想到高中状元,被皇帝安排迎娶公主。这样的设定也就在戏文里能实现,事实是古代科举制1300多年的历史上,状元是由男性承包的,唯一的女状元身份也比较特别。傅善祥,清末女

  • 傅善祥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她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傅善祥,太平天国

    对傅善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纵观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状元,可以说清一色全都是男性。女性纵使是很有才,也没有机会在古代的时候考取状元。正因为如此,我国现存的史料上才找不到什么关于女状元的信息。不过正统朝廷内没出现女状元,并不代表由农民起义产生的朝廷中也没有出现

  • 历史上的果郡王允礼真的如甄嬛传中情深不寿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果郡王允礼

    《甄嬛传》果郡王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角色,虽然这个人物和历史上有着很大不同,但是他的儒雅俊朗和文武兼备却让许多女子爱慕心动,然而果郡王却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人物,他不会轻易对女子动心,可是如果真的动心就永远不会放弃,而他将所有的心思都用到了甄嬛身上,所以人们对《甄嬛传》果郡王最深的一个印象就是痴情。《甄嬛

  • 果郡王在历史是否存在? 果郡王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果郡王

    在甄嬛传中,风度翩翩、风姿出众的果郡王引得无数女子为之倾倒。他对甄嬛的感情十分深厚,他为了甄嬛可以随时付出自己的性命,最后也因甄嬛而死。那么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果郡王这个人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网络配图甄嬛传中果郡王这个人物的身份背景是比较符合实际的,历史上确实存在果郡王,他是康熙皇帝的十七子,名为胤礼

  • 历史上的果郡王允礼深受雍正信任 遗诏辅政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果郡王允礼

    相信看过电视剧《甄嬛传》的朋友,一定会对里面的“果郡王”这个角色印象深刻。除了他英俊潇洒的外表之外,他和甄嬛、浣碧间的三角恋也让人很是纠结。相对于电视剧《甄嬛传》中的悲惨结局,历史上的果郡王允礼,情况则要好很多,不仅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都颇为吃香,而且雍正帝临终前还选中他来做自己儿子乾隆帝的辅政大

  • 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为什么会兵败安顺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石达开

    翼王石达开(1831-1863年),可谓是太平天国将领中一位英武天纵的优秀将领,他的诗歌及文采也颇受称道。因太平天国高层领导内讧,石达开率军出走天京,后转战广西、湖南、云南等省,并于1865年5月进入四川境内的紫打地(今石棉县安顺场)。由于河水陡涨等原因,太平军被清军部队及民团、彝兵等团团围困于此,

  • 揭秘骆秉章为何篡改擒拿石达开的过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骆秉章

    清末内忧外患,社会动荡,当时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天国发展到晚期,基本已经没有生机。当时石达开率领部众,准备横渡大渡河,直取成都。当时在四川督办军务的骆秉章,集合川军、湘军、土司部众,早早在大渡河对岸等候,当石达开部众划船渡河到一半的时候,迅速以火枪环

  • 解析翼王五千岁石达开为什么过不了大渡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石达开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名将,他骁勇善战,富有谋略,多次击败清兵的进攻,打得清军落花流水,清兵因此称他为石敢当。他年轻时帮助洪秀全和杨秀清等人一起起义,是起义军的重要人物之一。那么石达开是什么王呢?石达开像石达开在他少年时期在乡里就已经广富盛名,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因此洪秀全和杨秀清慕名前来邀请石达开共商

  • 石达开被清军凌迟之前,做了件蠢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太平天国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而翼王石达开则是太平天国中最具有争议的一个人物。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死的最惨烈、最窝囊的人了,我们继续往下说。石达开外出后,一路上躲躲避避,但是也不停的与清军交手,在大渡河抢渡时,石达开无论战守,他的处境极为凶险、艰难,可以说是进退两难。作为一名

  • 太平军北伐若石达开做统帅,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太平军北伐,清朝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一件事,即太平军扫北(这是太平军自己对北伐的专称,且只要是目标为北京的北伐都叫扫北)为什么会失败?是将领无能还是战略性错误?定都南京并攻取镇江、扬州后太平军约有50个军(中一至左十,不算水军),号称百万,但能战之士应该只有10万多一些,派遣的扫北军兵力达9个军,且番号都在5以前(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