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告密者是商纣时的崇侯虎吗?

揭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告密者是商纣时的崇侯虎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330 更新时间:2023/12/18 7:58:48

自有信史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告密者应该是商纣时的崇侯虎。崇侯虎是崇国(陕西户县地区)的诸侯,名叫虎,据说其长得就非常特别。面如锅底,下巴一部落腮红髯,两道黄眉,一双蛤蟆眼,最喜欢的事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后对着蓝天厉声大叫。

从寥寥无几的正史记载来看,崇侯虎应该是纣王设在陕西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密探,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高原上的其他诸侯国。商朝实行分封制,把全国分成若干个国,每一个国都设一个头,外环方国领导人称为“伯”,中环诸侯的领导人就称为“侯”。外环离中央比较远,所以许多“伯”都不是太老实,崇侯虎在陕西密切注意的一个“伯”是封地在歧山的周伯侯(姬)昌。此人就是后来被千古传诵的周文王。

周伯昌是商朝的一个人物,曾与两个诸侯王鬼侯和鄂侯被纣王任命为本朝的“三公”。在一般人的眼中,能享受到这种待遇就完全可以知足了。至少周伯昌是非常知足的,但鬼侯却不这样想,他认为自己身列三公之位,并不能光宗耀祖,还应该继续向上攀登。众所周知,纣王喜欢美色,鬼侯就把自己漂亮的女儿献给了纣王。纣王当然很高兴,暗示鬼侯将来必有大大的好处。鬼侯这里还没有准备迎接好处,厄运就临头了。

据史料记载,纣王是个淫荡之人,而鬼侯的女儿不喜欢把所有时间都放在男女之事上,尤其是看不惯把男女之事当成事业的纣王所为。纣王的自尊受到了打击,立即将这个美人杀掉。这还不解气,他又找来鬼侯,把鬼侯也杀掉,还将他剁成肉酱。鄂侯站出来为已经死掉的鬼侯申冤,认为纣王做得太过分。纣王又把他杀了,然后把他的尸体做成了肉干。

周伯昌当时也在商朝的都城朝歌,听到这样的事后,没有为两位同道说一句话,就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崇侯虎这个时候就闪亮登场了,根据司马迁的记述,崇侯虎跟周伯昌的关系是不错的。首先,大家同朝为官,而且封地又临近,两人时常无事就会来回走动。在一次谈话中,周伯昌就把纣王杀掉鬼、鄂二侯的事说了一遍,最后很可能叹息了几下。崇侯虎当然也没有阻止周伯昌的叹息,很可能周伯昌在叹息的同时,也说了几句不满甚至是咒骂的话。

崇侯虎回到自己的封地后,反复考虑很久。我们知道,纣王是不鼓励告密的,所以,崇侯虎想要把告密一击必中,就必须拿出确凿的证据来。如果他只是简单地跟纣王说,周伯昌那老家伙对你杀掉鬼侯和鄂侯的行为表示不满,纣王很可能会找到周伯昌问,周伯昌看上去木讷,但在关系自己性命的问题上,绝对可以口若悬河。到那时,崇侯虎很可能会偷鸡不成反蚀米。

他必须要有所调查才行。据后世的一些知识分子说,周伯昌是个仁义到家的人,在他的封地,他把三泽对外开放,让百姓进去狩猎砍树,又免征各种税收。歧山之地,商人们发大财,农夫也发财。对于一些孤寡老人,周伯昌颁布各种法律条文,维护他们的基本权利。如果仅仅做到这点,周伯昌还不能称之为仁义之王,他不但对活人这样好,对死人也不例外。连挖坑的时候挖出无主的尸骨来,他都命官吏用公款安葬它,这就是后世赞叹不已的“泽及枯骨”。

崇侯虎在经过一系列调查后,很自然地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告密者。有史料记载他的告密原话为:西伯大行仁善,诸侯都十分拥戴他,这样下去将不利于大王您啊!(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

不过,这个告密版本很可能是假的。据《左传》记载,歧山封地的政府曾发布过这样一条政令:搜捕逃亡者,捕后严厉制裁。这说明什么?这就说明周伯昌领地的百姓不安分,居然从世外桃源逃跑了。他们为什么要逃跑?很可能是周伯昌心有二志,如果真的心有二志,在那个时代,仅靠仁义就能实现?绝对不可能。

周伯昌肯定会大肆敛财,只有钱财充裕,才能招兵买马,才能把“异志”付之实践。于是,崇侯虎的告密原件很可能就是:周伯昌把自己领地的百姓搞得生不如死,大肆积攒钱财,图谋不轨。

事实上,第一告密版本,并不能让纣王相信。毛主席就说过,纣王这个人能文能武,就是说,是个非常有才能的王。在他的时代,千百个诸侯都听从他的调遣,凭他的智慧,他不能认识不到,靠仁义就真的能成就一番事业。众所周知,一个人想要成大事,就必须够狠。儒家的那些读书人认为,仁义可以得天下,纯属扯淡。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者都是通过暴力手段达到目的的。

所以,崇侯虎的告密原本很可能是第二个版本,纣王在听到这个秘密后,立即将周伯昌捉来,扔进了里城。这可能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监狱。在原始社会,如果一个人犯了罪,就会被捆绑起来扔在荆棘丛生的地方,或者像牲畜一样地被扔到圈牢之中,地点和形状不固定。纣王可谓是监狱的创造者。

据古文献记载,周伯昌在城被囚禁了七年。在这七年时间里,已经很老的周伯昌并没有闲着,而是发奋治学,专心研究上古伏羲的八卦,进而演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编成了《易经》,所以,司马迁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之说。从这一点来说,监狱似乎是最好的读书与创作的地点。

崇侯虎在告密后,并没有得到纣王的特别关照,他依旧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当他的侯爷。当周伯昌在监狱里演习《易经》的时候,崇侯虎正在专心地盯着陕西高原上的那些诸侯们。在那段时间,他肯定告了许多人的密,而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自有信史以来中国历史上的告密鼻祖。

不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勇气可嘉,但首创者未必都能得善终。在崇侯虎成为告密鼻祖的七年后,周伯昌的儿子来到朝歌,希望纣王能放了自己的父亲。纣王当然没有那么好说话,有人对他说,周伯昌这个人善于预知未来。在纣王看来,这种人就是巫师。但是纣王不相信。在商朝历史上,纣王这个人很特别,他之所以后来得到“纣”这个恶称,跟他违反商朝的传统有关。商朝以巫术立国,上至王侯,下至百姓,做什么事之前都要占卜一下,如果占卜得到的结果是坏的,那无论这件事有多大油水,都不会去做。但纣王却不这样,他在那个时代就认为这是迷信,不足取。所以,商纣时代,一向吃香的巫师的生存环境都不怎么样。

不知纣王是不是喜欢恶作剧,他下令把周伯昌的儿子剁成了肉酱,包成包子送给了周伯昌。按他的想法,你周伯昌不是能预知吗,那就看你是否能预知包子的馅是你儿子的肉。如果你真的不吃,那我相信你;如果你吃了,那你就是个骗子。

结果,周伯昌一面吃着自己儿子的肉,一面叫好。纣王哈哈大笑,把周伯昌给放掉了。但在放掉周伯昌之前,纣王又搞了个恶作剧。他对周伯昌说:“我为什么要囚禁你?因为有人告你的密,那小子就是崇侯虎。”

纣王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人知道。很可能是这位能文能武、才干卓越的王也不喜欢打小报告的人,又或者是,像周伯昌这样连自己儿子的肉都分不出来的人没有什么大碍,告诉他,他也不能做什么。不过据历史记载说,周伯昌是推算出了那包子里的馅就是自己儿子的肉,但他必须要吃,只有吃了亲生儿子的肉,才能有活路。况且,他的儿子多如牛毛,吃一个也不算什么。

后来的历史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周伯昌回到歧山后,发奋图强,招兵买马。在经过艰苦的准备后,他有了与中央对抗的实力。宣布起兵后,先是攻破犬戎、密须、阮、共,然后就把矛头对准了告密鼻祖崇侯虎。

崇侯虎当然也不是吃素的,他经营崇城多年,该城的防御设施庞大而坚固。但架不住周伯昌军队的猛烈攻击,再加上周伯昌制造了几种云梯、临车、冲车等先进的攻城器械,结果,崇城被攻下,崇侯虎请示过周伯昌,看是否可以投降。但周伯昌坚决不允。所以,只好力战而死。

据说,周伯昌在杀掉崇侯虎后,每天都睡不安稳,一闭上眼就看到告密鼻祖站在自己床前,披头散发,看着自己冷笑。

这说明崇侯虎虽然是个不齿的告密者,但对于国家而言,他还是有功的。也就是说,为了维护国家的统治,这种告密当然应该受到鼓励。所以,崇侯虎觉得自己死得冤枉,我们也从周伯昌“撞鬼”这件事上看出,周伯昌杀崇侯虎并不是那么正义的。

但无论如何,告密鼻祖崇侯虎还是死在了秘密持有者的手中。仿佛是他奠定了这样一个基调,后来的所有告密者,都得不到好下场。

标签: 商纣王

更多文章

  • 中国史上第一个告密者崇侯虎,开了告密者都得不到好下场的基调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崇侯虎

    自有信史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告密者应该是商纣时的崇侯虎。崇侯虎是崇国(陕西户县地区)的诸侯王,名叫虎,据说其长得就非常特别。面如锅底,下巴一部落腮红髯,两道黄眉,一双蛤蟆眼,最喜欢的事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后对着蓝天厉声大叫。从寥寥无几的正史记载来看,崇侯虎应该是纣王设在陕西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密探,他的主

  • 解析崇侯虎怎么死的 北伯侯崇侯虎没有封神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崇侯虎

    崇侯虎,崇侯为姓,虎为名,殷商时期人士,曾被商纣王分封为北伯侯,非常受商纣王的重用。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告密者”,曾西伯昌暗中感叹纣王残虐的事告知给纣王,使得西伯昌被纣王囚禁。崇侯虎剪纸京剧脸谱崇侯虎是商纣王的得力手下,他非常忠诚于商纣王,极力效忠商朝,也因此才会有他是历史上首个“告密者”的说法。关于

  • 崇侯虎没有封神吗 崇侯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崇侯虎

    北伯侯崇侯虎崇侯虎,崇侯为姓,虎为名,殷商时期人士,曾被商纣王分封为北伯侯,非常受商纣王的重用。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告密者”,曾西伯昌暗中感叹纣王残虐的事告知给纣王,使得西伯昌被纣王囚禁。崇侯虎剪纸京剧脸谱崇侯虎是商纣王的得力手下,他非常忠诚于商纣王,极力效忠商朝,也因此才会有他是历史上首个“告密者”

  • 崇侯虎简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告密者崇侯虎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崇侯虎,商朝,告密者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告密者”,那是商纣王时代,距今约3100年。纣王任命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的女儿被纣王纳入后宫,因为不喜淫乐,纣王就把她杀掉,把九侯也剁成肉酱,鄂侯争辩几句,也被做成肉干,“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史记·殷本纪》)。崇侯虎,

  • 帝乙有三个儿子,纣王帝辛是最小的为什么能坐上王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商朝,纣王

    纣王帝辛的故事你知道吗?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帝辛得位迷案在殷商的君王世系中,殷商的末代君主是帝辛,所谓帝辛,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纣王。纣王的父亲是帝乙。根据《史记》等资料记载,帝乙有三个儿子,帝辛是其中的第三个儿子,帝辛上边有两个哥哥:即微子启和微子衍。关于帝乙有三个儿子,为什么选择将王位传给小儿子

  • 帝乙让自己的妹妹与西周联姻是另有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帝乙

    帝乙是商王文丁的儿子,文丁死后帝乙继位,这个时候西周变得越来越强大,而商朝国势却在走下坡路,文丁杀季历后,商朝与西周的关系已经恶化到了一定的程度,周文王曾经讨伐殷商,但是没有成功,当时商王朝东南的夷方、孟方、林方等部落先后叛乱,讨伐商朝,为了避免出现东西夹击的危险,帝乙决定与西周联姻。帝乙决定与西周

  • 商德王帝乙简介 帝乙期间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商德王,商朝皇帝

    帝乙,商朝第30代国王,姓子名羡,商王文丁(太丁)之子。文丁死后继位,夏商周断代工程把他的在位时期定为前1101年—前1076年。死后葬于殷。中文名:子羡别名:帝乙职业:商朝君王父亲:商王文丁在位时间:26年所属年代:商代简介帝乙,商朝国王,姓子名羡,商王文丁(太丁)之子。文丁死后继位,即公元前11

  • 恶来死后 他的子孙八百多年后将周朝灭国,完美复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飞廉,恶来,姜子牙,周朝

    三国时期,曹操的猛将典韦被人称为“古之恶来”,对于这个称号,他还很自得。然而,恶来是谁呢?他其实是一个猛士,一个忠臣,为了商纣而抵抗西周的大军,最后战败而死。他死后,故事却没有结束,他的子孙机缘巧合,又在八百多年后将周朝灭国,完美复仇。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商纣有两个文臣,分别叫做飞廉与恶来,是两父

  • 秦始皇的祖先竟是恶来?芈月只是外姓祖奶奶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出名之后,他的祖先们也被史学家们扒了出来。秦始皇祖先们除了祖奶奶秦宣太后芈月外,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秦始皇的34世祖恶来,秦始皇真正的祖先。恶来所生年代尚在夏商时期,是商纣王帝辛的臣子。秦始皇家族历代尚武,各个骁勇善战,看来都是继承了这位恶来的优良基因。史书对恶来的记载较少,但可以看出这

  • 三国战将典韦简介 古之恶来典韦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典韦,曹操

    三国战将典韦简介: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县黄岗乡己吾城村)人,东汉末年群雄,相貌魁梧,膂力过人,因保护曹操而死。小说《三国演义》中称典韦为“古之恶来”。典韦表字不详,袁阔成评书称其字洪飞,早年,襄邑的刘氏与睢阳的李永有仇怨,典韦要为刘氏报仇。但李永为富春长,警备森严,典韦便用车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