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昭王姬瑕简介 三次攻楚失败而客死汉江的皇帝

周昭王姬瑕简介 三次攻楚失败而客死汉江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787 更新时间:2024/1/4 17:18:13

周昭王姬瑕简介,西周第四代国王。周康王之子。《史记》称他为昭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卲王。昭王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昭王十九年,他亲自统帅六师军队南攻楚国,全军覆没,昭王死于汉水之滨。南征的失败,不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也是楚国强大到足以与周王朝抗衡的一个标志。

人物简介

姬瑕(公元前?-公元前977年),即周昭王,中国周朝第四代王。汉族,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人。姬姓,名瑕。周康王之子。昭王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昭王十九年,他亲自统帅六师军队南攻楚国,全军覆没,昭王死于汉水之滨。南征的失败,不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也是楚国强大到足以与周王朝抗衡的一个标志,后来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雄踞南方,问鼎周疆。

周昭王——三次攻楚失败

楚国是西周侯卫统治下的“南国”之一。商末周初,由于鬻熊举族投周之后,楚与周王室的关系一般是良好的。周武王死,子成王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史记鲁周公世家》。)后来,流言澄清,周公又回去了。周康王时,楚与周关系亦属正常(《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楚灵王语:“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亻及、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究其原因,一是周楚同源(周人,姬姓,传说是帝誉之后),鬻熊臣周,奠定了亲善关系的基础。二是周初克殷,后又周公东征,足见殷商残余势力与东方方国部落一直叛周抗周,周王朝不得不全力东向,重点打击东方方国部落。三是楚人辟在蛮荒之地,势弧力单,只得卑事周天子,当不会引起周王室的重视。

但是,“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左传隐公十一年》),楚是周王朝的异姓国,一开始就受到周天子的歧视,甚致在诸侯盟会上,都没有与盟的资格。周王室对齐、晋等诸侯国均有赏赐,而楚国则无。时过五百多年,楚人对此仍耿耿于怀,愤愤不平。如春秋中后期,楚灵王就说先王熊绎与齐、晋、鲁、卫等国君一样并事周康王,四国可得珍宝之器,而楚国则无分,因此要与周王室“求鼎以为分”。右尹子革告诉他:“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左传昭公十二年》。)这种建立在“亲亲”、“尊尊”的宗法等级基础上的主从关系,必然产生深刻的矛盾,从而导致征服和反征服战争。事实上,早在周初,周王室为了加强对楚国和荆楚地区庸、卢、彭、濮等方国势力的控制,在汉东就分封了一些姬姓国,在南阳盆地,又有申、吕等姜姓国(姻亲国)。楚国慑于周王朝的强大,不得不进贡苞茅等物,表示臣服。

周成、康王时期,东都洛邑建成,东西连成一片,长达千里以上,初步巩固了对“东土”的统治。周共王时,楚国一方面卑事周王室,一方面“筚路蓝缕”,辛勤开发,国家已呈勃兴之势。所以到周昭王时期(约公元前1000椙?77年),周、楚关系开始紧张起来了,周昭王集中全力,打击楚国。据陕西扶凤出土的《墙盘》铭文记载:“弘鲁召(昭)王,广笞荆楚,唯狩南行。”可见周昭王亲领军队南征,声势浩大。另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昭王攻楚,主要有三次:

第一次,周昭王十六年(约公元前985年),周昭王“伐楚,涉汉,遇大兕”。这次,一般认为其时与上述《墙盘》记载相同。周昭王领军渡过汉水,深入荆楚一带。渡汉水时还遇见“大兕”(兕,古代犀牛一类动物。《左传宣公二年》:“犀兕尚多。”)。

第二次,周昭王十九年(约公元前982年),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天大日[壹],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这次渡汉水时,阴风骤起,气候恶劣,将士惊恐,军队大部丧失。这次失败归咎于天时不利,实际上周王朝军队当遭到楚军强有力的伏击。

第三次,“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此年,据鲁纪年推算,当为周昭王二十四年(约公元前977年)。这次攻楚,周昭王全军复没,周人讳言此事,模糊地说“南巡不返”。周昭王死因,《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说:“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舟进。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这里说的“船人”,就是楚人起而抗周,设计献胶粘接的船只,船驶至中流,胶液融化,船只解体,周昭王及其部众,溺水而死。屈原在《天问》中写道:“昭后成游,南土爰底。厥利惟何?逢彼白雉?”周昭王累累南征,当然不是为了贪求什么,而是由于楚国的勃兴,引起周天子的惊恐,不得不领兵亲征,企图遏制楚国的发展。

周昭王攻楚及其败亡,是我国历史上一件大事。此后,周王朝由盛而衰,楚国则日益发展强大,逐步走上与周王室分庭抗礼的道路。

周昭王死因

周昭王在位19年,困扰害百姓而被船民设计淹死,葬于少室山(今河南省登封县嵩山中的少室山)。姬瑕自幼养尊处优,即位后又没有贤能的大臣劝谏、辅佐,所以生活很快就奢侈荒唐起来。他酷爱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不少佞臣就投其所好,今天奉献珍禽,明天贡上异兽,以此博取赏赐和升官。

周昭王自幼生长在王宫中,哪知道创业守成都都非易事,只见父王在宫中一坐,就有文臣武将去听命办事;外邦诸侯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并不费什么力,就觉得这天子当起来也很容易。于是,周昭王就开始沉溺于享乐,不理朝政,周朝因此开始衰落,一些分封出去的诸侯也不大尊敬这位天子了。

昭王南巡,沿途的老百姓可遭了秧,男的被拉去给昭王的军队驾车、挑担、运送粮草,女的被拉去给他做饭、洗衣。召王的军队也一路上骚扰百姓,杀猪抢羊,只弄得怨声载道。老百姓家里的粮食被抢走了,耕牛和鸡鸭也被抢走宰杀了。

这一天正在前行,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只见河水急流而下,水势凶猛。昭公派人抓来几个渔夫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汉水,要到楚都丹阳(今湖北枝江县)。是一条必经之路。于是,昭王下令征集附近渔民的全部船只,抓来船夫,整整用了两天,才将南巡大军全部运过河去,

昭王渡过汉水以后,才知根本没有什么白稚之事,心中大怒,命令军队向楚都丹阳发动进攻。可是楚军早知必有一战,预先做好了准备,打了几仗,昭王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丹阳始终攻不下来。昭王的军队只好拿老百姓撒气,抢劫了老百姓的大批财物,接着只好班师回朝。

来到汉水边,昭王大吃一惊,只见河边一只船也没有。昭王派武士到附近村庄里搜了半天,一无所获。他断定是这些山野村民故意跟周军作对的,就把他们抓来,命令他们在三天之内,造出三十条船来,交付周军使用;否则军法处置。

第三天中午,村民果然送了三十条新船来到河边。周军回家心切,就争先恐后地上船,还把车、马和抢来的财物全都装到船上,一齐向北划去。不料船刚划到河中心,竟都漏起水来。船夫一个个跳到河中游走了。再看那些船,竟然都散开成了一片片的木板。昭王和他的军队连同车马财物,都掉进了湍急的流水中。

原来昭王的军队这样烧杀抢劫,百姓们早就恨透了他们,就决定在昭王返回时,教训教训他,让他知道老百姓是不好欺侮的。于是,百姓表面上执行命令造船,可村民们用树胶把一块块木板粘合到一起,根本就没铁钉加固。这样,他们胡乱应付,造了三十只船,又在木板粘合的缝上画上一些花花绿绿的图案掩盖。周军末看出破绽,就上当了。这船经水浸泡,树胶慢慢溶化,船自然就散架了。这些周军兵士生长在北方。大多不识水性,挣乱几下。就沉下去葬身鱼腹了;只有少数兵士,或靠着水性。或抓着块木板,才勉强游到岸边,保住了性命。自幼在王宫中长大的昭王,哪识水性,加上身体肥胖,掉进水里,挣扎了几下就开始往下沉,连"救命"都来不及叫出声来。昭王有个护卫叫辛游靡,不仅力气大,还会浮水。他看到昭王挣扎几下就沉下去了,就赶紧过去救驾。他一手夹住昭王,一手划着水往岸边游,好不容易才把昭王弄到岸上。再看昭王的肚子里灌满了水,胀得像面大鼓,试一试鼻息,一丝儿气也不出了。原来早就淹死了。

辛游靡等人抬着昭王的尸体返回镐京,向朝中大臣报告了这次南巡的详细经过。大臣们一商议,觉得堂堂的周朝天子,竟然为了一只自稚而送了性命,这样的丑事要传出去,还不让天下人耻笑?只好推说昭王暴病而亡;还说,昭王临终之前留下遗言,为了不惊扰天下,丧葬从简,由太子继位,这就是后来的周穆王。

标签: 周昭王周朝皇帝

更多文章

  • 周共王姬繄扈简介 沉溺游玩致使国库空虚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共王,周朝皇帝

    周共王姬繄扈,西周第六代国王,谥号共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龚王,有时又作恭王。周穆王之子。《国语·周语一》载,密康公跟随共王游于泾上时,有三女子自愿献身于密康公,密康公的母亲叫他不能要这三女子,认为这样的事情即使共王都受不起,何况一个小国的君主。密康公不听,接纳了三女。一年后被共王灭掉。夏商周断

  • 周懿王姬囏简介 在位时周王室开始走上衰微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周懿王,周朝皇帝

    周懿王姬囏,西周第七代国王,谥号懿王。《史记》记载懿王时期,周朝开始衰落,有人写诗讽刺他。《竹书纪年》记载:“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指的是周懿王元年,在一天之内,接连出现两次天亮的现象,当时在陕西华县的郑国一带可见到这个奇景。夏商周断代工程把懿王在位时间定为前899年至前892年,《太平御览》引《

  • 秦非子养马:秦非子为周孝王养马而被封地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非子,秦国,秦国国君

    秦非子养马:秦非子为周孝王养马而被封地是真的吗秦非子(?―公元前858年),嬴姓,赵氏[1] ,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

  • 周孝王是谁?周孝王姬辟方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周孝王,姬辟方

    周孝王是谁?周孝王姬姓,名辟方,周室第八代王,谥号孝王。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逨盘》铭文作考王。生年不详,崩于公元前886年。共王之弟,懿王的叔叔。懿王病死,理应由太子燮继位,但是太子懦弱无能,能干的辟方就乘机夺取了王位。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孝王在位时间定为前891年至前886年,有人质疑它的准确性。周共

  • 周孝王姬辟方简介 在位6年即病死的西周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周孝王,周朝皇帝

    周孝王姬辟方,西周第八代国王,谥号周孝王。生卒年不详,共王弟,懿王叔。周懿王病死,理应由太子姬燮继位,但是太子懦弱无能,能干的姬辟方就乘机夺取了王位。在位6年,病死,葬处不明。他一直想复兴周王朝,但是,才刚刚即位六年,就病死了。基本资料周孝王周孝王(?—前886年),姓姬,名辟方,西周第八代国王,谥

  • 历史上郑桓公与周携王关系到底有多复杂?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郑桓公,周厉王,镐京之乱

    镐京之乱在整个周王国历史上,充满了很多未解之谜镐京之乱在整个周王国历史上,充满了很多未解之谜。数年之间诸侯纷争崛起,秦国襄公被列为诸侯,正式进入中原,且享有攻伐犬戎和瓜分岐山的权力。晋国文侯扶持平王东迁,有拥立之功,亦在山西坐大。郑国武公掘突在虢郐疆域稳固根基,亦率大军拥护周平王。此时的掘突父亲即在

  • 周携王姬余臣简介 姬余臣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姬余臣,周携王

    周携王:姓姬,名余臣;尊号惠侯,携王,携惠王,周携惠王。姬余臣的祖父是周厉王姬胡,父亲是周宣王姬静,西周的亡国之君周幽王姬宫湦是他的兄长。周幽王被杀后,北虢公姬翰等大小十几家诸侯共同拥立姬余臣为新的周王,以惠邑为王都,以辛未年(公元前770)为周携王元年。设立百官,建造宫殿,修筑城墙,同时发布文书,

  • 周携王姬余臣简介 周携王是西周最后一位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携王,周朝皇帝

    周携王姬余臣(一说“余”)(?─前760年,一说前750年),生年不详。西周末王周幽王废申后及申后所生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以幽王朝廷势力为一方,申后之父西申侯势力为另一方的政治斗争数年后転为战争。西申侯联合缯国等诸侯和犬戎,与王军战,幽王败死。西周灭亡。西申侯等诸侯共尊

  • 周桓王姬林为何要发动一场自取其辱的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桓王姬林,周桓王

    周桓王姬林是姬泄父的儿子,周平王的孙子。说起来姬林本不是王位继承人,但当时的太子姬狐因为伤心过度病死了。姬林便被立为天子。姬林上位后,因为感谢郑伯扶立他为天子有功,所以就把一块土地赏给了郑国。从前,如果有诸侯死了,他的儿子想要继位必须去接受册封。但鲁桓公杀了他的兄弟隐公后,自封为天子,而且没有向周桓

  • 周桓王姬林简介 因中箭受辱致帝王权威荡然无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桓王,周朝皇帝

    周桓王姬林(?—前697年),在位23年(前720年—前697年在位)。周桓王为姬泄父之子,周平王之孙。平王病死时,太子姬狐正居于郑国为人质。郑庄公和周公黑肩迎姬狐回朝继位。姬狐因一路上哀伤过度,回朝后就病死。姬林便被郑伯和周公黑肩扶立为天子。即位之后,为了压制郑庄公的权利,周郑交恶,最后双方在繻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