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鲧禹父子治水之谜: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鲧禹父子治水之谜: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21 更新时间:2024/1/6 4:01:37

我国最早的史书的记载,奉命治水,用水来土掩的办法,结果失败被杀。禹继父职治水,结果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大获成功。但有人提出,鲧真的是因治水失败而死的吗?大禹治理了整个黄河流域吗?

在四五千年以前,黄河流域频繁地暴发洪水,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较大的灾难。当时的情况是洪水浩荡,汪洋一片。《孟子·滕文公上》说:“当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尚书·尧典》也谈到:“汤汤洪水方割(害),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这么大的洪水必然造成房屋倒塌,田地被淹。到了禹生活的时代,还是“十年九潦”。面对肆虐的洪水,中国古代先民与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

相传共工氏族就是长期与洪水作斗争的氏族,他们的图腾、首领名号,都用水族动物表示,可见他们的生活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居住的地区,十分之七是水域,陆地只占十分之三,长期与水打交道的历史,使他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他们在首领的带领下,采取从土丘上取土填充低洼地的办法,加高自己的居住区,从而避免了洪水的侵袭,减少了损失。可是,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要想靠原始的木器、石器、蚌器工具,将居住地加高、加固到足以防御较大的洪水侵袭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将自己的居住地加高后,会逼使水流冲向其他的氏族或部落,这就引起了其他氏族、部落的反对,后来,唐氏族干脆把共工氏族灭掉了。不过,共工氏族遗存下来的后裔,还在后代的抗洪斗争中发挥了作用。

尧作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水患也很严重。尧召集各部落的首领,共同商讨治水之策,大家共推鲧领导治水。鲧借鉴了共工氏族治水的经验,把共工氏族加高整个居住区的做法改为在居住区周围修筑土围墙,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工程的土方量。因为他修筑了较高的围墙,后世遂留下“鲧筑城”、“鲧作三仞之城”的记载。有了这种土围墙,不仅可以防御小的水患,遇到稍大一些的洪水,也可以采取临时加高加厚土围墙的办法,保住村落。后来的传说中,把这种水涨墙高的事实加以神化,说成是鲧从天帝那里偷来了一种可以自己生长的“息壤”,用来阻挡洪水,所以在洪水到来之时,土围墙就不断增高了。当时修土围墙,是采用夯筑的办法,并不十分坚固。遇到大洪水或被洪水长时间包围浸泡,还是不免一溃,伤亡是很惨重的。后来,舜作了部落联盟的首领,以治水无功的罪名把鲧处死了。

舜处死鲧后,又任命鲧的儿子禹领导治水,并派商族的始祖契、周族的始祖弃、东夷族的首领伯益等人协助他治水,据说共工氏族的后裔四岳也参加了治水工作。禹对于父亲治水无功被处死十分伤心,同时这件事也坚强了他克服困难、制服洪水,完成先父遗业的决心。他认真思索了前人治水的经验和教训,然后带领着助手们进行实地考察,以便找出最佳治水方案。在考察过程中,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察看山川水势,并在沿途作了许多标记,有的是在树上砍凿出痕迹,有的是在地上堆积一些石块,给日后治水标示出大致的施工基准线。根据考察的结果,禹决定采取以疏导为主的治水方案,他带领着百姓,利用枯水季节疏浚河道,把挖出的泥土堆到岸边的高地上。这样,到了洪水季节水流就可以顺畅地流走,岸边的居民区也不易受到洪水的威胁了。

治水的工程持续了许多年,《孟子·滕文公》记载“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史记·夏本纪》记载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总之,治水工程是既漫长又辛苦的。长年在外的辛劳,使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了。有时在泥水中干活,浑身泥乎乎的,看起来像只熊,后人遂有“禹化为熊”的传说。

经过多年的奋斗,禹率领人们疏通了黄河流域的一道道水系,消除了一处处洪水的隐患。在这一系列的工程中,最艰苦、最困难的要算是“凿龙门”和“辟伊阙”了。龙门在今山西省河津县和陕西省韩城县交界处,是黄河出晋陕大峡谷流向中游平原的一个关口,由于岸边有两座大山夹峙,河道变窄,水流不畅,易暴发洪水。禹带领人们用简单的木制、石制、骨制的工具,凿宽了河道,消除了隐患。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伊阙,也是经过一番开山掘谷的奋战,才使水道畅通的。

治水的成功,使人们重新拥有了正常安定的生活,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因此人们非常感激带领大家治水的禹,尊称他为“大禹”,传颂着他的事迹。后来,舜就把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传给了大禹。

上述治水的传说,发生在尧、舜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时期。这时期正是中原龙山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原始农业文明很发达,人们在临近水源的河谷地带开垦了大片农田,兴建了众多的居民点,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然而,这一发达的原始农业文明又有其脆弱的一面,河谷地带固然利于开垦,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它又十分容易受到洪水的侵袭。而在尧、舜的时期,偏偏降水量增加,暴发了几次大洪水(小的水患就更多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许多人死于洪水之中。后世关于洪水的记载,正是以这些水患为蓝本的,只不过在长期的传说中被夸大了很多。面对洪水的侵袭,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从中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并没有从适宜耕种的河谷地带退却,而且继续发展了自己的文化。

大禹治水的成功,古代文献中说成是治理整个黄河流域,这是一种大大夸张了的说法。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来看,不要说治理黄河,就是把一条小河流导入江、海,也是不可能的。因此,禹治水的功绩,可能是修筑了一些堤堰阻挡洪水,对某些小河道进行了局部疏导,以及洪水到来时引导人们迁往高地躲避等等。大概在大禹的时代,持续了约一百年的多雨时期已经过去,转入了较为干旱的时期,洪水因之减少,人们也把它当作是大禹的功绩了。长期以来,传说中的大禹,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远古时期治水英雄的代表,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与大自然斗争的顽强精神的化身。

已如上述,鲧禹父子两人,一个是治水失败者,一个是治水成功者;一个因“绩用弗成”而成为治水罪人,一个却是人们讴歌的英雄,这在古代的史书中已有明确的描绘,自东汉以来,这样的说法盛行不衰。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事实并非如此,鲧并不是因为治水不力被杀,大禹治水的方法也不见得比鲧高明到什么地方去。

闻一多先生在《天问疏证》中对大禹治水已有怀疑:“早期治水传说,鲧禹人分二法。”但他认为父子两人用的治水方法是一致的。近年来,有很多学者更是对闻一多的观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认为鲧禹治水,方法相同。他们治水采用的方法都是湮(堙),即填洪水,在他们那个年代,不单是他们还不懂得疏导和壅防,其他人也不懂。正因为如此,在当时论治水之功时,人们鲧禹并称,到了三代时将鲧禹并祀为神。他们认为在早期的神话传说中,鲧禹并无贤愚之别,功过之非,在那个时代决定了他们治水方法的相同。然而,鲧禹两人却有着不同的遭遇,原因并不在治水而出于政治的原因。鲧作为新兴势力的代表,他的所作所为大概都在破坏着这些因袭的习俗和制度。

唐虞之际是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晚期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在新旧交替的历史转折点上,往往是适合旧传统、旧习俗、旧势力的人物时时得胜,而进取者、革新者不免一时受挫,甚至付出血的代价。今天所见的鲧禹事迹的传说,大都见于先秦诸子和汉儒们“言必称尧舜”的著作中,所有的罪恶过失当然都加到了鲧的头上,所有的功德圣业都加到了禹的身上。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人们认为鲧只堙不导,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堙和导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措施,单纯用哪一种都不会有成效,堙和导是在治水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的不同方法,不能一味用堙的办法。在鲧之前,最早开始用堙的方法来治水的是鲧,以尧为代表的守旧势力因为对鲧部落中发生的变革看不顺眼,因而鲧被加上了“以乱天常”的罪名,这就是上古治水中崇禹贬鲧的原因。

更有一些学者对大禹治水深有怀疑。近代西方史学家夏德在《支那太古史》中,对史书中说大禹的“决九川,距四海”认为根本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开挖长江、黄河和汉水的工程量,比修万里长城的工程量还要大,这根本是不切当时实际的。一些中国学者认为大禹治水仅是当时的人们利用水利,求得生活的安全和生产的便利的情况下产生的,治水的目的只是谋求安全的栖息之所,并不是大规模的疏浚河道。

关于鲧禹父子治水的故事,大多来自远古传说,因而在许多细节上仍是一头雾水,难以理清。

标签: 大禹大禹治水

更多文章

  • 夸父是谁?夸父是什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夸父,上古

    夸父是谁:夸父,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人物,在中国神话传说及东方神话之父袁珂所著《中国神话传说》中非常精彩。在黄帝时期,北方大荒中,有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大山,居住着大神后土的子孙,称夸父族。因为他们长的个个身材高,力气大,所以又称巨人族。他们仰仗这些条件,专喜替人打抱不平。夸父族的人帮助蚩尤部落对抗黄帝部落

  • 民间神话故事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的故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神话,神话故事

    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一座高耸入云的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他们的首领耳朵上挂着两条金色的蛇,手里也抓着两条金蛇,他的名字叫夸父,因此这一群人就叫夸父族。夸父族人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有一年,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

  • 神话传说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的故事有何寓意?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夸父逐日,夸父追日,神话故事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

  • 帝俊死后才轮到玉皇大帝成为天界管理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玉皇大帝,天庭

    帝俊是谁关于帝俊是谁,很多人不是很清楚,帝俊在中国历史上面一直都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只有在《山海经》中对于帝俊有了不多的描写,但是在中国历朝历代对于帝俊的研究却从未止休。有很多人认为帝俊便是我国上古时代的贤能帝王帝喾,但也有人认为帝俊应该是华夏儿女的祖先,也有人认为帝俊是远古时代人们心目中的天帝。

  • 神话人物帝俊是谁? 东方始祖帝俊的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神话故事,帝俊

    帝俊简介:帝俊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谜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迹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只见于《山海经》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内”两经之中。究其神系渊源与脉略,显不属于炎帝世系,也不隶属于黄帝世系,是与炎、黄两大神系并存的第三神系。遥远的东方大洋浩瀚、汹涌的海水中,生长着一棵极为高

  • 舜帝登位的闹剧:竹书纪年揭露了所谓禅让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舜帝,禅让,竹书纪年,

    尧和他所在的部族都希望把尧现在所具有的这份权力继承下去,所以他们力推丹朱当继承人。但是“四岳”和其他部族则希望实行轮换制,所以坚决抵制丹朱当继承人。于是尧和“四岳”们杠上了。为了抵制元老们的推荐,他干脆来个全盘乱,自己跑去找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人说打算传位给他们,比如许由、善卷等一些所谓的知名人士、当

  • 揭秘:上古时代的舜帝为啥屡遭家人迫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古代,舜帝,家人,迫害

    导读:尧、舜是上古时期的五帝,实际上就是部落联盟的首领,那个时候实行禅让制,首领由各部落推荐。尧晚年的时候部落酋长们推荐了舜为继任者,推荐理由“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就是“孝顺”,能使家庭和睦。舜的名字叫重华,是虞部落的头领,所以又叫虞舜。他是出名的孝子,他的故事妇孺

  • 五帝之一舜帝娶了自己的太奶奶?舜的妻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舜帝,舜的妻子

    舜(拼音:shùn),是中国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从辈份来说,舜是五帝之一颛顼的第六代嫡传玄孙,黄帝的第八代嫡传玄孙,正统的皇家血统。尧帝为了检验舜的品格,将自己的两个女

  • 为什么古人专杀长子 舜父杀舜 帝喾杀稷 大禹杀启!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鲧,伯邑考

    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有一种非常怪异的虐待,杀害长子的现象。这在今天看来,无疑是不可思议、愚昧野蛮的事,但在上古时代,它还是出现过。今天我们从一些古籍中仍能看到此类现象的记载,虽然其中难免掺杂着一些荒诞不经的神话,但毕竟还是过去现实的反映。从《庄子·盗拓》中,我们可以看到“尧杀长子”的记载,在《史记·

  • 颛顼、帝喾有八大功德分别是哪些?你知道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颛顼,帝喾,上古

    一、万方同宗 华夏一脉颛顼帝喾是中华民族上千个姓氏的元祖,后世子孙遍及五湖四海。在中国当今300个大姓中占据204个,总人口约占全国的60%。颛顼帝喾后代出现多位对华夏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如舜、禹、夏启、勾践、秦始皇嬴政等均是颛顼的后代,而尧、帝挚、商朝祖先契、周朝祖先后稷等均是帝喾的后代。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