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郭嘉不早逝会不会成为曹操的托孤

如果郭嘉不早逝会不会成为曹操的托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58 更新时间:2024/2/7 17:36:51

郭嘉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单单看他死后,曹操的痛哭流涕就知道他对曹魏集团的重要性了;赤壁战败,曹操更是怀念这位英年早逝的下属。那么,如果郭嘉去世不那么早,曹操在临终前会像刘备对诸葛亮那样,对郭嘉托孤吗?

首先我们看看“托孤”于郭嘉之说的由来,无非是曹操的一句“欲以后事属之”,这在三国志中出现过两次,一是三国志郭嘉传: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二是三国志郭嘉传注引傅子:太祖与荀彧书,追伤嘉曰:“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有人见到“欲以后事属之”就联想到刘备托孤于诸葛亮,说这是死后要将政权委托给郭嘉管理的意思。

岂不知古文中“后事”意义之广,委托朋友在自己死后教育子女,照顾家人,也可称之为“托后事”,甚至解释成仅仅委托朋友帮助治理丧事也行得通(古人对治丧看得很重要)。如三国志方技传中:(锺繇)与人书曰:“吾与公达曾共使硃建平相,建平曰:‘荀君虽少,然当以后事付锺君。’”可见托后事绝非当权者的专利,此处就是托朋友照顾家人。而将曹操要将政权托付之说,联系当时的情况却甚为不妥。看看曹操说这两次话的时间,第一次在郭嘉的葬礼上对荀攸等人当众说的,这时曹操既不是魏王,也不是魏公,甚至连丞相也不是;第二次在给荀彧的信中,荀彧还活着,说明至少曹操还没当魏公。曹操没当魏公,则魏国政权在名义上还不存在。曹操那时口口声声以汉臣自居,称握权只是为了自保,又如何能信誓旦旦的在公众场合宣扬死后要将政权像个人财产一样托给某人代为管理呢,这不是自己扇自己嘴巴吗?曹操的话本来就意义含糊,以此推定为托孤的依据,证据不足。

再者,我们看看曹操死时有无“托孤”的必要。所谓“孤”在这里指得是幼年丧父者,如三国志刘备传: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年十五,母使行学。而刘备死前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这时刘禅才十七岁,所以称之为“托孤”。之后吴魏两国多次效仿,曹丕托曹睿时,曹睿不足二十;曹睿托曹芳,曹芳更是不足十岁;孙权虽不放心诸葛恪,但以“太子少”(不足二十),仍托孤于他。由此可见,其一,“托孤”主要原因是因为嗣子年幼,才让亲信大臣代为管理朝政,等嗣子成年后再还政于他,否则那不就是将政权拱手让与他人,托孤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其二,君主死前又不是只接见一次大臣,为何只有托孤之事史载详细?因为托孤是个重要的仪式,是君主的一种正式授权形式,之后肯定要传于四方,载于史册的。而受托孤者常常引用此事来摆谱,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司马懿给曹爽的书信,一句先帝之托让当权者也无可奈何。托孤者权高欺主的事也比比皆是,可见托孤实在风险不小。

我们回到曹操的具体情况,曹操死时曹丕三十四岁,已过而立之年,又很有才华,不是什么天生痴呆,没必要再找个顾命大臣,分其权吧。鉴于东汉的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曹操自作丞相起就忙着巩固中央集权,先是罢了三公官职,后来干脆连尚书令都不要了,一切权利抓在自己手中。荀彧,"吾之子房也",何尝不是亲近重臣,刚有与曹操政见不合的迹象就被调离重职,留于军中加以监视,可见曹操对有势力的大臣是心怀恐惧的。还有毛玠、崔淡、程昱等性格刚直,敢于和曹操唱反调的,也弄得先后下台。曹操死前,起码本族的老臣曹仁曹洪尚在,却未见有过召见的记载,曹操把一切权利都留给了儿子。事实上,魏文帝时期,皇帝政由己出,有时甚至到了独断的地步,连曹洪这样的老臣都找个茬就废,还有哪个大臣有本事和曹丕较劲呢。

标签: 郭嘉曹操

更多文章

  • 曹操麾下第一名将竟被一东吴小将活活打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曹仁,朱桓

    曹操手下名将不少,比如著名的五子良将,又有曹氏兄弟夏侯兄弟等等。但是,在将星如云的曹魏军团中,有一个人却是“天空中最亮的星”,他就是曹操嫡系将领---曹仁。曹仁能够善守,被曹操委以重任,堪称曹魏军中第一将。但是,恐怕很多人不知道,曹仁竟然是被东吴一位籍籍无名的将领击败致死。(当然,击败致死曹仁后,这

  • 从对待部下老妈的方式 看曹操刘备成败的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刘备,吕布

    曹操和刘备是一对天生的冤家对头,两个人视同水火,根本不兼容。刘备自己就总结说:“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其实在历史上,有很多有趣的细节,曹操和刘备这种戏剧性的角色冲更是如此。比如,两人在对待别人母亲的态度上,就能看出来俩人的胜

  • 康熙能扳倒鳌拜 为何汉献帝却无法诛杀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康熙,鳌拜,汉献帝,曹操

    汉献帝时期,天下诸侯纷争,有一个问题在于董侯在继位问题上有问题,类似于汉献帝的还有周平王,所以一直不能服众。但这个问题我想应该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问题,至少没有周平王继位问题那么严重。范文澜先生在评论唐文宗甘露之变时说道:“他(唐文宗)看宦官仅仅是若干个阉人,不看见宦官代表着一种社会势力,甚至不看见宦官

  • 曹操最喜爱的女子是她:和曹操患难与共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卞夫人

    在中国历史上,英雄美人是分不开的,不少英雄也和风流二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要说的曹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个色中饿鬼,据史载,跟随曹操且有名分的女人就达15人,分别是:丁夫人、卞夫人、刘夫人、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陈妾、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赵姬等,除了这些有名分或有角色的

  • 即使郭嘉在世曹操也难免赤壁之败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郭嘉赤壁之战

    郭嘉,乱世之中一个传奇的名字,用计之神断,人称鬼才,曹操手下骨干谋士之一。而郭嘉的才学也是不可质疑的,但是在曹操赤壁输了以后,望着夜空,想起了郭嘉,大哭道;“若奉孝在,孤何故如此!”(记不住了)。我个人感觉,曹操这个时候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恰恰是因为这句话,让许多嘉迷觉得,如果郭嘉在,曹操不会兵败赤

  • 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做魏国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曹植,魏国

    曹植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写的一首好诗。每被曹操提问时,都脱口成章,而曹操也非常喜欢他。可是,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做魏国继承人呢?曹操为了册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看法。崔琰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崔琰引用《春秋》,标榜一定要册立曹丕来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用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司马懿

    为什么曹操不用司马懿司马懿名声远扬,曹操又喜招募有真谋略的人才被自己所用。那么曹操为什么不用司马懿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曹操为什么不用司马懿。曹操认为司马懿是一头狼,养大了会咬人。曹操连做梦都梦见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不信任是曹操不用司马懿的主要原因,他认为司马懿这个人不甘于臣下,事实证明曹操的看法完

  • 曹操谋士荀彧怎么死的 荀彧为什么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

    荀彧怎么死的荀彧的死到现在一共有两种说法,第一是说荀彧病亡,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他是被曹操赐死或者因为曹操自杀而死的。荀彧像荀彧在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忠心耿耿,也因为独有的了解敌人心理和性格特点的能力一度成为曹操帐下最受器重和欣赏的谋臣,但是后来在曹操引客进江都的时候,荀彧第一次的劝诫让

  • 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真正原因是源于瘟疫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云:“今臣将兵二十万……奉国威灵,仗钺征伐,……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蜀书·先主传》: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征刘表,九月至新野后,“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

  • 曹操手下102名谋士完整名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

    喜欢三国的朋友经常会问一个问题,曹操为何不去找诸葛亮,或者是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这里自然有一些个人追求的问题,但当时曹操手下能用的人才实在太多了,光谋士就有一百零二人。这是三国除了曹魏之外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比的。估计诸葛亮如何到了曹营说话的机会都很难找到。一起看看曹操所有智囊一览表,我们分为:骨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