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曹操挟政治优势为何一生都不愿称帝?

三国曹操挟政治优势为何一生都不愿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236 更新时间:2024/1/8 14:37:04

曹操迎接汉献帝未必是忠君勤王,更多的是,他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以膺服天命为己任,迎接汉献帝安居许昌,就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听”的特殊资格。打着皇帝这面旗帜,不仅受到封建士大夫拥戴,受到广大民众的拥戴,招兵买马、积蓄粮草容易一些;更重要的是,讨伐不听命皇室的军阀时候(实际是不听命于曹操),未曾出兵已占尽政治优势,已将对方推到不义境地,戴上了叛逆谋反的帽子。因了他挟有政治优势,更兼之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从公元192年——208年的17年中,曹操陆续剪灭了军阀韩遂、马超、陶谦、吕布、袁术、袁绍、袁谭、袁尚、袁熙、刘琮等,平定了乌桓叛乱,使黄河流域亦即全国三分之二富庶地区得以统一,仅留下东南六郡的孙权,益州的刘璋,汉中张鲁和四处流窜的刘备四支军阀。

网络配图

当时曹操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汉献帝不过是一具傀儡,是图章皇帝,然而曹操并没有黄袍加身,代汉自立。这不是曹操对汉室心存耿耿忠贞,是政治形势不允许取代。所谓的政治形势不是别的,是封建士大夫和民众的皇室情结。东汉王朝虽在黄巾大起义后已名存实亡,但依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皇室情结是一种巨大的保守力量,始终阻止着正常的改朝换代;更加之汉献帝虽年幼无知,却不是暴戾专横、作恶多端的独夫民贼,社会方方面面对他还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独当一面的异姓带兵将领,虽然都是曹操一手培植提拔或者收服笼络的可靠将领,但在长期征战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成为地方实力派人物,很难保证在东汉王朝和曹氏集团二选一时候站在哪面,所以曹操不轻举妄动,不愿因取代引起内乱,引起战争。公元210年12月,曹操曾说过:“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以此表明没有觊觎之心。这不是曹操真心话,权臣和皇帝之间诡谲多变的微妙关系,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危险平衡,牵动一发就可能造成宫廷地震,两者都不会君明臣忠的泰然处之,以曹操之明,他当然看到其中的风涌雷动。之所以还要这样说,不是掩耳盗铃式自欺,而是在麻痹别人,增加自身的安全系数。

公元220年,孙权上书称臣时,同时说天命劝曹操称帝,曹操看罢来信后骂道:“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这不仅是曹操对孙权捧杀的警惕,也是对代汉而立政治风险的评估。当时夏侯惇、陈群、桓阶等认为,曹操南征北战30多年,功勋卓著,羽翼丰满,人心归附,时机已经成熟了,应顺从天理民心,黄袍加身,代汉自立。曹操知道自己的来日已经不多,宁可将阻力估计得高些大些,不能将阻力估计得小些低些,不愿意天亮时尿在床上,那时会身败名裂,遗臭万年,上天不会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也没时间改过重来,故而委婉谢辞道:“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网络配图

曹操有两次可以名正言顺地代汉自立的机会。第一次,公元200年,车骑将军、献帝妻舅董承怀揣衣带诏,纠集长水校尉种辑,将军王子服、吴子兰,议郎吴硕以及刘备等人,准备发动宫廷政变杀害曹操。这标志着,曹操同汉献帝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经发展到你死我活的程度,而且已麻风出面,不可协调。阴谋破败后,如果加以彻底追究,汉献帝这位幕后黑手难辞其咎,乘机废除不无不可。但是曹操并没有追究到底,只是严惩了前台的董承等人,甚或,连核心成员都未仔细清查,以至于使刘备这样的大鱼得以漏网,汉献帝更安然无恙地稳坐龙椅。 第二次,公元214年,汉献帝通过伏皇后指示父亲伏完,阴谋再一次发动宫廷政变杀害曹操。照理说,一之已甚,岂可再乎?汉献帝这次应该受到惩罚了,但依然没有!只是伏皇后父女弟兄等人伏法被杀,汉献帝依然坐在龙椅上免予追究。这不是曹操宽仁厚德,他没有这种雅量。没有废除汉献帝原因,依然是顾忌到当时的政治形势,担心抢摘了生西瓜。

东汉王朝的江山,在董卓和李傕郭汜之乱后,葬送得一干二净,点滴未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24年,南征北战得来的整个北方,都是曹操打下的,同东汉王朝的江山社稷没有瓜葛,汉献帝不过是曹操委托的保管员而已;套一句现代经济术语,整个北方的疆域,是戴着公有制红帽子的私人企业,曹操才是企业的法人代表。曹操以家族子弟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等人为为核心执掌军队,异姓军事将领臧霸、张绣、张辽、徐晃、张郃、乐进、李典、于禁等,都是曹操通过多年考验信得过的铁杆哥儿们,已经成为清一色的曹氏党徒。朝廷官员。相府官员等,也是曹操通过不断筛选,不断清洗,不断培养提拔的亲信。东汉皇室早被边沿化为一具空壳,并逐步从封建士大夫和民众的头脑中淡出。即令如此,曹操不敢贸然的黄袍加身,说明由臣位荡向君位的秋千摆动,是一个极其复杂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网络配图

联想一下诸葛亮。西蜀的益州地盘,是刘备打下来的,同诸葛亮没有多大关系;西蜀的文臣武将,是刘备多年培养提拔或收降,同诸葛亮没有渊源;诸葛亮执政时候,军权还在涿郡籍和益州籍将领手中,诸葛亮身边不仅没有掌军者,甚或,荆州籍帮派体系尚未形成;更加之诸葛亮同益州民众没有建立起信赖关系,凭什么取代刘禅自称皇帝! 形式决定,诸葛亮取代刘禅的,只能是一个漫长过程。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史海揭秘:让曹操父子三人几欲反目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如果要在美女群落中找出一个最是语焉不详的女人,人们很可能会选中甄妃。曹操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三人俱是如雷贯耳式的人物。父子三人同追甄妃,足见甄妃在那个动乱时世里是个很了不起的女人了。《世说新语》中载:太祖(曹操)下邺,文帝(曹丕)先入袁尚府,有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

  • 曹操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会说话把身边人都伤透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

    在历史上,曹操有一个专有名词:“枭雄”,更有人用一个字总结他的一生:奸。但曹操也很冤枉,自己白手起家,拼死拼活,辛辛苦苦从一个孝廉做到了魏国的一把手,容易吗?这其中的艰辛谁能理解?网络配图曹操为什么总是不受人待见,并且没人念他的好呢?这一切都源于曹操那张不会说话的嘴。会说话的人总是成全别人,恶心自己

  • 让曹操栽跟头险丧命的三个女人都有什么手段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

    曹操可以说是东汉末年最出色的英雄,在曹孟德的军事和治政下,东汉后期一度混乱不堪的北方地区逐步恢复了稳定和生产,奠定了大魏帝国及其后的西晋皇朝的基数,大三国时代(指黄巾之乱至三国归晋期间),论英雄人物无出其右。可是,英雄难过美人关,英明一世的曹孟德,却屡屡因为一个美色栽跟头,更险些丧命。第一次美女裙下

  • 他在三国只是打酱油的后代却比曹操牛多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卢植

    他只是三国打酱油的,曾经参与过三国开场戏打黄扫非,比皇甫嵩的才华要高一点,比董卓要帅一点,还有两个特别牛的学生刘备和公孙瓒。是的,他就是卢植。卢植的才华是不用说的,文能搞培训,传播儒学,武能上阵杀敌。平黄巾之乱,卢植就是第一波。只是因为卢植没有给领导派下来的太监小费,所以被撸了下来,后来派了董卓跟皇

  • 曹操精心设置72疑冢 竟然在这里被发现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

    曹操是中国古代一代枭雄,是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一个人物之一。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不得不说他也是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指挥家。而有关他的事迹我们知道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最终建立魏国,被称为魏王。网络配图他的一生成功过,失败过,一生的辉煌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

  • 历史:曹操教子真的是为治国平天下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

    曹操这人,历史上争议较大,“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但总的来说,褒大于贬。曹操的几个儿子也很了得,其子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曹植才高八斗,曹彰武艺超群;早夭的曹冲据说五六岁的时候就达到成人的智力……这些都跟曹操重视家庭教育分不开。网络配图曹操教育孩子目标明确。他要培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

  • 三国惊人的关系: 张飞与曹操其实是亲戚!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张飞

    曹操和张飞是三国时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然而最近却有研究人员提出:这两个分处不同阵营的死对头竟然是亲戚!据四川《天府早报》报道,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沈伯俊近日透露出这一惊人发现。“这并非奇谈,而是实实在在的史实。”潜心三国学研究20年的沈伯俊娓娓道来,曹操和张飞的亲戚关系

  • 关羽要离开曹操千里追寻刘备 原来是因为这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羽

    关羽勇猛,文武双全,能够独当一面(大意失荆州这一次不算),但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要数千里走单骑。真的是当初的桃园三叩首使他放不下曹营的高官厚禄?曹操是丞相了,什么都有了,除了江山,事实上他不敢一脚踢走最后支撑汉朝的名义上的小皇帝,那样只会给其他虎视眈眈,野心勃勃的各路豪强一个联合对付自己的理由,曹操不

  • 他是曹操最得力的一位将军 挡马超退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仁

    说起《三国演义》大家想到的最多的一个人物,可能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阴险狡诈的曹操,宅心仁厚的刘备,一身是胆的赵云,忠义无双的关羽等等等等。不过有这么一位战将,我一说,相信很多人都不能无视这个人的名字,他就是,曹仁。网络配图曹仁,字子孝,沛国谯人。曹操堂弟,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跟随曹操,前期的曹仁可以用

  • 曹操为何建72座古墓?真相与郭嘉的一句话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72座古墓

    曹操本人也非常迷信,他一辈子挖了这么多人家的祖坟,担心自己百年之后也遭到别人的盗掘,于是,在临死时交代儿子造了七十二座假冢,让盗墓的人无从下手。盗墓,在古代被视为十恶不赦的罪行,一旦被人告发缉拿归案之后,就要课以重刑,如唐朝《大唐律》:取五脏,烹而祭之;《大明律》:凡发掘坟冢见棺椁者,杖一百、流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