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能统一北方离不开荀彧的计谋 荀彧的死和曹操有没有关系

曹操能统一北方离不开荀彧的计谋 荀彧的死和曹操有没有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859 更新时间:2024/1/18 19:45:06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自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业之人,必能选贤举能来辅佐自己。楚汉之争中,刘邦以劣势开局,却能后来居上,所仰仗的便是手下出类拔萃的武将谋士。

三国时期的群雄之争,名士的追随同样也是获胜的砝码。曹魏阵营中虽然人才济济,但荀彧绝对能在其中脱颖而出。曹操能一统北方,离不开荀彧的出谋划策,他也曾盛赞荀彧为"吾之子房"。为何如此重臣,最后却抑郁而终呢?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乃是荀子之后,当地的名门望族。当时有"汝颍多奇士"之说,荀彧也确实无愧于这句话。荀彧少年时期便有才名,曾被南阳名士何颙认为是王佐之才。他被推举为孝廉,但荀彧入朝为官时,恰逢董卓把持朝政,独断专权。

荀彧对此不满,于是弃官归乡,后来投靠曹操。荀彧投靠曹操后,随其南征北战,可以说功绩卓越。荀彧曾助曹操击退吕布,后又助他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甚至于官渡之战的获胜也多亏荀彧劝告曹操勉力为之。

除此之外,荀彧还向曹操推举了大批人才。荀彧如此出众,却下场悲惨,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荀彧反对曹操进爵国公,这成为两人最大的分歧。曹操夺得荆州后,越发如日中天。董昭等人便争相进言,让曹操称魏公,封九锡。这乃是大臣的最高礼遇,称公后便可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曹操本就有不臣之心,董昭等人的进谏可以说是正中曹操下怀。

不料,荀彧却并不赞同,他认为曹操兴兵本义是为了匡朝宁国,应该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荀彧还进一步说,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已经不是委婉规劝了,而是极力反对。此事让曹操与荀彧之间的关系恶化,同年,荀彧抑郁而终。

关于荀彧之死,历史学界说法不一。有两种说法,一是因病而死。曹操进军濡须,身处寿春的荀彧已然生病,不久便忧虑而死。二是被迫自杀。相传曹操曾给荀彧送食物,但打开食盒后,里面却是空无一物。深谙曹操心里的荀彧便服毒自尽。尽管世人对荀彧之死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曹操对此难逃干系,荀彧身死其实有三个原因。

其一,荀彧心中大事已经难成。《后汉书·荀彧传》中提及,荀彧见汉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当初袁绍手握大权,且对荀彧以礼相待,且荀彧之弟荀谌已经成为袁绍手下,但荀彧仍不愿投靠。这只是因为荀彧认定袁绍难成大事,此大事所指的便是匡扶汉室。后来荀彧建议曹操迎回汉献帝,虽然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这也让汉献帝得以保全,让汉朝并未灭亡。

荀彧所劝告曹操时说,"虽挽救国难于朝廷之外,而心无时不系于王室,这是将军诚扶天下的一贯志向"。可见荀彧为曹操所驱使,更大的可能是他认为曹操有匡扶汉室之心,毕竟曹操之前有讨伐董卓的义举。但称公一事彻底暴露曹操野心,荀彧已经再难匡扶汉室,只能抑郁而终。

其二,担忧曹操对他怀恨在心,日后与他算账。在反对曹操称公后,荀彧已经明显不得曹操欢心。

同年,曹操征讨孙权之时,遣荀彧去谯县劳军。他所为的只是趁机将荀彧留在后方,不再让他随军。此时,曹操对荀彧的疏远已经是十分明显,荀彧不可能察觉不到。曹操为人多疑,被他忌惮的下场是可以预见到的。

譬如杨修,他的才华曹操都自叹不如,但一朝被厌弃,便身首异处。可见曹操为人之心狠手辣,荀彧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其三,荀彧追随曹操半生,年已半百,却被如此对待,难免郁结于心。荀彧此人有大才,在密谋、建计、举人等方面都建树颇丰,曹操对他十分信任。对他的建议多虚心纳谏,迎献帝一事,曹操手下大部分人不同意,但经荀彧劝说,曹操却愿意力排众议。关于复置九州一事,曹操都快要下令着手处理了,最终因为荀彧反对而罢休。荀彧前期备受器重,如今却备受冷落,心中难免郁结。荀彧明白如今自己已然是弃子,若是现在死去,或许还能让曹操念旧情关照一下子孙后代。否则最后身死不算,可能还要牵连家族。

对于荀彧,后世一向评价很高,荀彧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一流谋士。他出身士族,深受汉室庇佑,心中始终对汉朝怀有感情,虽然后来依附曹操,但这种内心的矛盾早已注定了他最后的下场。

标签: 曹操荀彧

更多文章

  • 草根猛将王平为什么会被曹操抛弃?一战延续蜀汉20年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平,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王平。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带领大军准备攻取汉中,夏侯渊命张郃、徐晃留守汉中,自己率大军与蜀军大战,但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夏侯渊是曹操心腹,被杀后曹操气急败坏,亲自统领大军与刘备决战,但是刘备早已今非昔比,最后曹操战败慌忙撤退。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手下将领都没有

  • 曹操至死不称帝,司马懿一句话就道出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曹操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东汉末年,君王无道,奸臣当道,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之下,很多人开始反抗,走上了起义的道路。自古乱世出英雄,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不少的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能力角逐天下,其中不得不提的一

  • 同样都是流眼泪 曹操哭典韦和哭袁绍的区别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流泪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流眼泪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可能迷惑不解。这有可比性吗?一个是心腹爱将,另一个是争霸北方最大的障碍,哪个真心,哪个假意,还用问?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今天怎么就聊聊这两者的区别。曹操征讨张绣,本来很顺利,兵强马壮,再加上挟天子令诸

  • 曹操和李傕相比 汉献帝为什么更加恨李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献帝,李傕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傕和汉献帝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前言曹操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枭雄,尤其是在三国演义当中,作者还把他塑造成了奸诈无比、心狠手辣的人物。但如果但从他的经历来看,他也算是真正真正意义上的天选之子了,而且作为一位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政治家,他的存在不可谓不耀眼。不过即

  • 曹操收服的百万青州兵,曹丕为什么把他们解散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曹丕,三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曹丕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操虽是亳州士族出身,于成就霸业的道路上也是险象环生。黄巾之乱后,曹操所收纳降服百万青州兵,为建立曹魏最重要的根基。可是青州兵最后却被他的儿子曹丕驱散,没想到此后迎来大祸,那么这究竟有怎样的隐情?让小编为大家揭

  • 王凌:一生经历坎坷刚正不阿,辅佐曹操成大业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王凌,曹魏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王凌的故事。王凌,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著名军事家。他自小便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因此从小便接受良好的教育,拥有一身才华。在成年之后,他便被推举成为了孝廉,后来迁中山太守。在他治理期间吏治清明,颇有政绩,曹操征召他丞相府掾属。等到曹丕继承

  • 曹操好不容易降服百万青州兵 最后为什么会被曹丕驱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曹操,青州兵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魏青州兵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操虽是亳州士族出身,于成就霸业的道路上也是险象环生。黄巾之乱后,曹操所收纳降服百万青州兵,为建立曹魏最重要的根基。可是青州兵最后却被他的儿子曹丕驱散,没想到此后迎来大祸,那么这究竟有怎样的隐情?让小编为大家揭秘。史书记载“追

  • “生子当如孙仲谋”只是曹操的赞美吗?其实是曹操的计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曹操

    三国时期,曹操说了一句著名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这句话在后世非常有名。尤其是这句话的前半句,都认为曹操是在夸奖孙权。认为孙权是一个守成之君,他虽然年纪并不是很大,但是他却能够守住江山,因此非常英雄了得。不过,如果仔细分析曹操说的这句话,又会感觉,曹操夸人非常别扭。夸也就夸吧,

  • 历史上的孔融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操杀孔融的理由又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孔融,曹操

    很多人都不了解孔融和曹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若要分析曹操这个人的性格特点,阴险狡诈和知人善用是少不了的。曹操能够在三国留下威名,他背后的幕僚团队功不可没。传说这智囊团的人数有近一百人,只要你有真本事,无论你人品优劣、行为作风,曹操都会提拔重用。孔融好虚名而不切实际。其实吧,

  • 汉中之争的战况怎么样?刘备唯一一次大胜曹操的一场战争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三国

    汉中之争的战况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乱世,名将众多,我们知道刘备的事业,是从基层一点一点做起来的,很不容易,刘备前期处处碰壁,很多次都是死里逃生,刘备占领益州,落足蜀地,刘备的事业开始风风火火,身边有法正,诸葛亮等众多名士辅佐,可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