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另有隐情?曹操为什么终生未称帝

另有隐情?曹操为什么终生未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326 更新时间:2024/3/12 16:28:18

导读:曹操是人们公认的枭雄,虽然他生性多疑,但是依然受到后人的尊敬。按常理来说,以曹操的实力足以自立为王,但是曹操却终生都没有称帝,这是为什么呢?

在曹操取得北方后,政治地位日益增加。在接献帝都许后,借皇帝之名,自封丞相,行使治理国家的权利。平定中原后,接着被封为司空,做了“三公”。有趣的是,之前做三公的人,像王允杨彪,基本皆死于非命。这成了一个被诅咒的位子。到了曹操之后,做三公的人照样享得天年。书归正传,曹操做了丞相、当了三公,又想位列王侯,献帝只好依他封其为魏王。

网络配图

但终究曹操还是没当上皇帝,到死也就是个“魏王”,而不是“魏武帝”。是他不想当、不敢当、甚至对皇帝不屑一顾?当年一些汉臣为了奉承曹操,写联名信请曹操废掉献帝自己称帝。曹操堂弟夏侯墩知道此事后,马上面见曹操,对他说千万不能称帝,不然会给孙刘攻打曹魏的口实,此事必须从长计较。当时曹操十分赞同夏侯墩的说法。不久曹操因病去世,夏侯墩十分悔恨,因为就是他的劝阻使曹操没能在有生之年做上皇帝自己不久后也郁闷而死。

这件事说明夏侯墩认为曹操还是想当皇帝的,只是时机未到。为何曹操统一北方,在朝中有绝对的权威后,还没有称帝的最好条件?因为汉朝皇帝那受着上天庇护的“遮羞布”还在,曹操怕拉开这条遮羞布后,舆论对己不宜,怕孙刘两家借机制造事端,所以才不得不把称帝的计划暂且放下。

还有一事恰好说明了曹操的担心。赤壁后曹操不敢再举兵南下专心治理北方。记念后北方一片繁荣的景象。孙权趁机拍拍曹操的马屁,说曹操现在受万民景仰,应一跃为帝才对哪。曹操读了信后冷笑一声,说:“孙权那小子想把我放在火上烧烤哪。”这话一语双关,既说了谋权篡位不可行,还因为汉朝号称得到“火德”自己代汉须胜于“火德”,就是让自己坐在火炉上的意思。孙权这信是一半试探一半挑唆,曹操也是一半拒绝一半不甘心。

网络配图

曹操实际上拥有皇帝之权,一切朝政大事皆由他掌管。献帝只是后宫的男主人,有时甚至连后宫也管不了。一切生杀大权都在曹操手上,只不过曹操还缺一件黄袍子罢了。

事实上,不称帝对他也有好处,这也是曹操的高明之处。留下献帝,他就能打着天子的旗号,在都许之后不久就就轻而易举地收复了豫州,使关中诸将望风而降;他则利用献帝之名,实现和平的征服,让大小诸侯掩耳盗铃,“名正言顺”地代表献帝。刘琮投降、张昭一派劝孙权投降,也是为了以此做挡箭牌。

不做皇帝最大的挑战就是自己的权利欲,所以曹操非常清楚,不能慕虚名而处实祸。公元210年,献帝封给曹操10万人口作为魏国封国人口,他拒绝了,写下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解释自己无代汉之意,还提到“三分天下有其二”还能侍奉陛下的周文王,有以标榜自己的意思。

此外,他还明确提出:“然欲孤便尔委捐所点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曹操的话有合乎情理之处,“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不就说他要做好准备后才称帝吗?且不说称帝,献帝封他十万人口不就是想让他辞去兵权、官职,他已经看穿了,并表示拒绝,甚至放弃封地。他是用行动暗示群臣,他是永远不会放弃兵权,就意味着身后让儿子继承自己的权势,解决代汉问题。

网络配图

曹操真正要告诉群臣的,是他自己不称帝,但不会放弃手中大权,这种格局不但要自己做,自己的子孙也要继承下去。如果真如此发展下去,以后东汉的政治格局就是日本幕府时代的翻版了——皇帝是傀儡,一切朝政大事皆由将军们操办,将军是当权者,但将军永远不会废掉皇帝自己取而代之。

后来陈群等人又劝曹操称帝,曹操只回了一句饶有深意的话:“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矣。”这与《让县自明本志令》中的“三分天下有其二——周之德可谓至德”相呼应,说明曹操正在对现有的权力资源进行整合,一旦成功,那就是从周文王到周武王的转变了。

关于曹操为何终生未称帝,这个问题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称帝有称帝的好处,不称帝自然有不称帝的缘由。历史总是让人捉摸不透,我们只能静静猜想。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曹操好色绯闻:铜雀春深锁二乔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好色绯闻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两句词非常地有名,出自曹操之子曹植。曹植才华横溢,能够七步成诗,而这两句正是出自他奉父命所做的《铜雀台赋》。历史惊人地奇妙,就是这样两句浪漫之作成为乱世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桃色诽谤案的有力证词,这场诽谤案的制造者就是未出隆中而预知天下三分的伏龙诸葛亮。二乔者,就是当时

  • 一生招惹红尘无数 到底曹操最喜欢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曹操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一生文治武功的成就是非凡的。这样的英雄人物身边的女人自然不少,据史载,跟随曹操且有名分的女人就达15人,分别是:丁夫人、卞夫人、刘夫人、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陈妾、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赵姬等,除了这些有名分或有角色的女人之

  • 曹操为什么没有称帝,曹操不称帝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曹操为什么没有称帝

    曹操不称帝的原因是什么网络配图曹操是三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他空手起家却打败了大部分比自己强大的割据诸侯(如袁绍,袁术等人,刘表),为中国的再次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操做些事情虽然经常遭人指责,可曹操对社会的进步的确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历史无法抹杀的事实。曹操虽然奸诈可是到死他都没有篡夺

  • 康熙能扳倒鳌拜 而汉献帝无法诛杀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鳌拜,汉献帝,曹操

    鳌拜和曹操,全然不同。鳌拜不是专擅朝政,他只是顾命四大臣之一,本来地位还最低。网络配图遏必隆明哲保身,索尼年老多病,才显出鳌拜来。如今鳌拜跋扈一般以他杀苏克萨哈为例,似乎已经可以擅杀顾命大臣了,其实苏克萨哈是多尔衮旧部,索尼和遏必隆都看不顺他,所以不管。所以鳌拜的势力,并没那么大,只是另两家不太控制

  • 揭秘:曹操眼中可与古代名将相比的猛将是何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

    他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他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关羽败亡后,他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遣还回魏,他就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于

  • 赤壁之战真相揭秘:曹操的军队有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赤壁之战真相揭秘

    最近,看了赫赫有名的吴导导演的《赤壁之战》。场面倒是很热闹,但是故事情节胡编乱造,让人笑破肚皮。历史书上,对这次战役记载甚少,迷雾重重。有很多历史学家,花费了几多年的心血,研究出的结论,或者不能令人信服,或者过于简单。看了易中天的品三国。他对赤壁之战,“不是怎样”讲的多,“应是怎样”讲的比较少,看完

  • 揭秘曹操因强占寡妇而痛失爱子和典韦?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

    曹操是喜出望外,天子的招牌还真是好用。然而当张绣还在准备撤军的时候,曹操看上了张绣叔父张济的遗孀王氏,王氏乃是当年张济强抢过来的小妾,为此还杀了王氏一家,如今才二十多岁,也是个苦命的姑娘。网络配图曹操从侄子曹安民口中得知此女乃绝色佳人,看一眼就此生无憾。曹操和侄子曹安民两人趁着夜色来到王氏家中,软硬

  • 曹操天性爱他人之妻 在情感上还是很专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

    相对于刘皇叔的“犹抱琵琶半遮面”,曹操的性生活就要“粗放”的多。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在情感上还是很专一的,因为,他自始至终只对女人感兴趣。在曹操的戎马一生里,史料有记载的有名有姓的妻妾就达十五位之多。网络配图有趣的是,曹操在性要求上还有个小癖好,就是尤其热衷熟女。这个习惯,在他青春期时就已经存在(这在

  • 色狼曹操唯一暗恋过的一位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

    百感交集的蔡文姬自弹自唱《胡笳十八拍》,把大家都弄哭了:“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铜雀台不仅作为政治地标,在中国战争史里占有一席之地,还作为文化符号,给中国文学史树立一座空前绝后的里程碑。铜雀台堪称史上第一个贵族诗歌沙龙,以曹操为核心,曹丕、曹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等文臣墨客,众星捧月

  • 官渡之战:曹操因何能大获全胜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官渡之战

    导读:官渡之战是曹操一生中经典的一次战役。这场战争充分显示了曹操的军事才能,终取得圆满胜利。那么在官渡之战中,曹操究竟是靠什么取胜的呢?在三国演义里,官渡之战是由袁绍70万人攻击有7万守军的官渡,力战数月不克,由于许攸投敌,泄露军事机密,最终乌巢被烧,导致军队的全面崩溃。在演义中感觉上许攸投降成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