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主和派代表人物,张邦昌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北宋主和派代表人物,张邦昌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422 更新时间:2024/1/16 12:21:15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张邦昌,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看了这题目,好像是对张邦昌有利,这可不是本意,因为汉奸这东东,自古就有,不是什么新玩意。汉奸,原指出卖汉族利益的败类,后引申为背叛中国投敌罪无可赦之人,不只限于汉族。《辞海》的解释是:“原指汉族的败类,现泛指中华民族中投靠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或引诱外国入侵中国,出卖祖国利益的人”。例如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出现了大量为日本人卖命的汉奸伪军。现在的汉奸大多情况下泛指背叛中华民族,充当其走狗,出卖中国的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败类,也即通敌或叛国的中国人。

“汉奸”一词的出处有两种说法,其一出现于宋末。崖山之战终以宋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历时三百二十年的宋朝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蒙元政权。“厓山战事”结束后,张弘范这厮自以为能够留名青史,派人在厓山北面的石壁上,刻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字,妄想功垂千秋。然而,历史功罪总有人评说的。陆秀夫背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的忠烈,自然在人们的心中不倒,没过多久,石壁上出现了一首诗:“沧海有幸留忠骨,顽石无辜记汉奸。功罪昔年曾倒置,是非终究在人间。”张弘范这厮就成为“汉奸”永世挂在石壁上丢人现眼了。

其二,“汉奸”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专用词,出自于元代胡震编纂的《周易衍义》卷六云:“李固欲去汉奸而反遭羣小之毒吝也,然志在去奸,于义何咎?葛亮欲殄汉贼而反遭街亭之毒吝也,然志在殄贼,于义何咎?”这汉奸与汉贼是对称使用的。据吴密《汉奸考辩》:“朱燮元卒于崇祯十一年春(1638),杨嗣昌殁于崇祯十四年(1641),其时明朝日薄西山,已近衰亡,明末对西南地区的战事和经营没有得到巩固。‘汉奸’一词自明崇祯十年出现后,一直没有流行开来。”

到乾隆年间依然沿用这样的含义,但已经出现了某些变化,开始用在汉族之外。阿桂《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十六:“上谕军机大臣曰:温福等奏攻得布朗郭宗底木达等寨僧,格桑之父泽旺业已就获,泽旺虽非首恶,亦系大逆,縁坐之人,自当解京严讯。土舍安都尔为逆党济恶,要犯通事虎儿,曽至内地,今为贼酋出力管事,即与汉奸无异,均应解京治罪。”值得注意的是,土舍安都尔和通事虎儿,“均应解京治罪“,也被乾隆比为“汉奸”。

道光年间西方列强入侵,“汉奸”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此时的“汉奸”多指的是背叛国家,为洋人效力,从事刺探情报等破坏通敌活动的中国人,其所损者乃中国之利益,比较接近今日的说法。在1900年(光绪26年)中国向八国宣战的诏书中,已经有“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苟其自外生成,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竟作汉奸,即刻严诛,决无宽贷”。这里汉奸的含义已经与今天基本一致。

张邦昌之所以被称之为“老牌汉奸”,是在“汉奸”一词应用之前就干这档子事了。张邦昌(1081年-1127年),字子能,祖籍南阳西鄂人,北宋末年宰相,主和派代表人物。进士出身,宋徽宗、宋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金兵围汴京时,他力主议和,与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国,请求割地赔款以议和。靖康之难后,被金国强立为大楚皇帝,建立伪楚,历时一月。金撤兵后,逊位还政赵构,但迫于叛国之罪名,终被赐死。

张邦昌这位伪皇帝,干坏事还是知道留一手的。他当伪皇帝特别有意思,恐怕是想突出自己的“伪”,而不僭越正宗皇帝这一道坎:一是不穿黄袍,穿红袍;二是不称“朕”称“予”;三是将御案西向放置,有别正宗皇帝的座位是南向放置;四是大臣给他磕头,他站着接受,完事儿,自己再回拜;五是大宋皇宫的女人,一个都不碰;六是金人一走,赶紧还政给赵构。

以上六点,张邦昌这老牌汉奸是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的,比起近代的汉奸代表人物如汪精卫、陈公博、梁鸿志等要好得多,最起码还知道自己的耻,做坏事也能留一手。汉奸,民族败类,自古有之,我们切记汉奸罪入律,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与汉奸作斗争的一种有效形式和有力武器,有力地打击了那些出卖中华民族利益,死心塌地地为日本侵略者服务的汉奸,遏制和威慑了企图叛国投敌者。汉奸在不同时代,其内涵外延是不同的,我们更应该记住我们也是盛产汉奸的人群,在新的时期,会有很多形形色色的汉奸,要高度警惕和坚决打击。

标签: 张邦昌北宋

更多文章

  • 被迫当了33天傀儡皇帝,张邦昌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邦昌,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邦昌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金兵攻下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俘虏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北宋灭亡。但是,由于各地的抗金运动仍然如火如荼,金人感觉自己统治宋人的这片区域相当费事,他们乃决定采取“以汉治汉”的政策,也就是找个

  • 与桓温有“断臂情结”的谋士:郗超 介于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第三类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晋朝,桓温,郗超

    桓温手下的谋士算得上人才如云,但大多是上下级关系,“谋反”这样交心的话是说不出口的。真正懂他、理解他,陪他走过一路风雨的,有一个人,他叫郗超。我们小时候看电影、看电视,都要先问: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如果遇到郗超,就实在没有办法回答了。他是介于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第三类人”,时而高尚,时而卑劣。“变脸”之

  • 东晋郗超生平事迹简介 桓温某臣“一时之俊”郗超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东晋,晋朝,郗超,桓温

    郗超(336年-378年),字景兴,一字敬舆,小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官员、书法家、佛学家,太尉郗鉴之孙,会稽内史郗愔之子。郗超出身于高平郗氏,历任抚军掾、征西椽、大司马参军、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司徒左长史等职。他是桓温谋主,曾劝说桓温废帝立威。桓温因不肯采纳他的建议,在第三次北伐时

  • 亲手谋划夺晋江山的郗超 最后为何会将自己谋反的书信交给一心向晋的父亲?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晋朝,东晋,郗超,桓温

    近日重读《晋书》郗鉴传,看到西晋王朝在经历了“永嘉之乱”后,中原地区为五个胡族轮番统治,史称“五胡乱华”。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尤其是在北方头等士族琅邪王氏当中的佼佼者王导的支持下,渡过长江称帝,建立东晋,史称东晋元帝。郗超与其祖父郗鉴、父亲郗愔就活跃于这一时期风

  • 郗超死后为何要把造反的罪名往自己身上揽?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晋朝,郗超

    郗超是东晋开国元勋郗鉴的孙子,“书圣”王羲之是他的亲姑父。郗超为人拧巴,很难把他定性为君子或小人,即便对老父尽孝,也充满另类色彩。郗超和权臣桓温混在一起,干了很多伤天害理的坏事,他知道父亲郗愔忠于东晋皇帝,怕老父生气,所以自己给桓温出孬点子的事都瞒着他。后来,郗超病重快死了,而郗愔还活得挺精神,郗超

  • 神人葛洪究竟是一个医生化学家还是修仙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葛洪

    葛洪,作为一个时代中都有名的人,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医生、化学家、修仙者?对于他来说,修道、炼丹、救死扶伤自然是生活中的家常便饭。除了这些,他甚至还能领兵打仗。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位堪称大家的葛大师的一身。网络配图他的身世勉强算一个官二代,但是家道其实已经开始没落了。在家里还有点光景的时候,他

  • 东晋医学家葛洪:预防医学的先驱和传播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东晋医学家葛洪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他是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的炼丹家,还是一位有名的医学家。他是三国时期方士葛玄的侄孙,世人都称他为小仙翁。葛洪曾经受封做过关内侯,后来受其师傅遁世思想的影响隐居在罗浮山炼丹。葛洪画像葛洪是中国古代东晋时期非常有名气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先驱和传播者,著有一部著名的著作《肘后方》

  • 唐朝五位皇帝被丹药毒死 神医葛洪孙思邈背黑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渊

    唐朝,今天被人们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繁荣的时代,然而唐朝的皇帝们之中,却有个奇怪的现象,1/4的唐朝皇帝居然都被丹药毒死了。从李渊建立唐朝开始,唐朝享国近300年,共有21位皇帝,他们当中至少有五位是吃丹药中毒而死,包括太宗、宪宗、穆宗、武宗和宣宗。网络配图英明神武的太宗李世民,一生南征北战,最

  • 在地图学上颇有造诣的裴秀在官场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晋朝,裴秀

    西晋名士裴秀出身于贵族世家,家族的做官基因好到爆棚。如同为数众多的名士一样,裴秀从小就是神童一枚。他的叔叔是当世名流,家里经常高朋满座。不少客人在拜访其叔叔后,还特意拐到裴秀小朋友的家里,去见见这位神童。年纪轻轻就得享大名,裴秀有时不免自视过高,看不起他人。著名机械发明家马钧设计制作了一种攻城用的发

  • 《Start Up》曝预告!裴秀智&南柱赫新剧将于10月播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Start Up》

    一部让人超级期待的韩剧来了!裴秀智、南柱赫主演韩剧《Start Up》日前曝光预告,定档10月tvN周末档首播,同时也将于10月上线Netflix。《Start Up》讲述了梦想在韩国硅谷成功创业成为未来的史蒂夫·乔布斯,而投身创业一途的年轻人们的开始(Start)和成长(Up)的故事。该剧从导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