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刺成名!揭秘曹操如何借行刺董卓“成功上位”

一刺成名!揭秘曹操如何借行刺董卓“成功上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068 更新时间:2024/2/6 22:42:46

广告的手法很多,有极力渲染夸大功效的,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

曹操,基本属于后者。大丈夫生逢乱世,自当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但干事业是需要本钱的,要么有钱粮,像淮南袁术,地广粮多;要么有威望,像河北袁绍,四世三公。只要振臂一呼,总不乏追随者。

曹操的处境有些特殊,也有些尴尬。虽说也是祖上有名,但到了曹操这里基本没留下多少资本,动不动还会被人称作“宦官之后”。虽然混到了骁骑校尉的位置上,却时常要受到汉末那些腐儒旧臣们的节制和轻慢。

和平时期也就罢了,只是混口饭吃。但在这个群雄惊奇的当口,如何脱颖而出、纵横天下自然就成了摆在曹操面前的首要思考。既然没有钱粮,那就需要名声。问题是如何才能获得名声呢?做法当然是“做广告”。要不,谁能知道你的志向呢。

网络配图

就在曹操跟着何进、袁绍瞎混的时候,黄巾起义爆发了,全国一下子陷入了混乱之中。为保卫京师,大将军何进奏请天子下诏让董卓率兵勤王。董卓这一来不要紧,恋着就不想走了。因为手握重兵,势力是一天比一天壮大。时隔不久,狼子野心就暴露出来了,废少帝,立刘协,杀大臣,戮百姓,搞得朝堂上下乌烟瘴气。此时的朝廷,生杀予夺,全在董卓的一闪念。

面对董卓乱政,血腥镇压,朝堂上的臣子们敢怒不敢言。王允还算清醒,利用自己过生日的机会,召集汉朝旧臣到府中一聚。因为心情不好,喝着喝着就大了。想起董卓的种种暴行,众大臣不禁“掩面而哭”。到了这个时候,这些臣子们还在顾忌面子(哭起来也是羞羞答答的)。就在群臣近乎表演的哭泣中,却有一人“抚掌大笑”道:“满朝大臣,夜哭到明,明哭到夜,焉能哭死董卓耶?”众人抬头一看,原来是骁骑校尉曹操。见曹操扰乱气氛,不悲反喜,王允对着曹操就是一顿斥责。不料曹操说道:“非笑别事,笑众大臣无一计杀董卓也。某虽不才,略施小计,可断董卓头,悬于都门外,以谢天下。”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曹操的“广告”开始了。王允一听大喜,赶紧避席求教。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其实,也不是曹操好出风头,或一时心血来潮,早在董卓乱政之初,曹操就知道此人定不能长久,早就有了取而代之、谋取天下的打算。问题是董卓手握大权,又有吕布从中相助,要想杀他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曹操只能不动声色,暗中积蓄力量。在别人避之尚且惟恐不及的情况下,曹操却是主动接近,逐步取得了董卓的赏识和信任。

此时,当王允问曹操有何高见的时候,曹操毫不掩饰的说道:“近日操近身以事董卓者,实有意图之。”接着,曹操就说出了自己的计划:“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可刺杀之。”那么,刺杀董卓一定非用宝刀不可么?其实也全不尽然。谁都知道,普通的刀子一样能杀人。但曹操是何等心机之人,这么说自然有他的道理,他想的是带上一口宝刀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献刀为名,顺利进入相府;二是一旦事情败露,也好借以脱身。由此可见,曹操对于能否行刺成功并无多大把握。更准确一点讲,曹操并非一定要杀死董卓。

网络配图

既然知道没有把握,曹操为何还要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来呢。其实,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深入虎穴、冒险行刺必定会引起朝野和天下震动,成功与否,自己都将成为众望所归的大英雄;而去了不杀,又可以为自己迅速积蓄力量赢得宝贵的时间和空间。想来按曹操一贯的脾气秉性,怎么可能甘心去为别人“做嫁衣”呢。假若刺杀成功,朝廷权力必定重新回到王允等人手中,自己充其量就是一个“刺客”的角色而已。而如果失败被杀,那就得不偿失了。一举两得的办法就是,搞一个“假行刺”事件,成就自己的一世英名。很显然,暂时留下董卓性命,对自己有利。

曹操的这种心态,到了相府之后表现的尤为明显。其实,如果曹操真想杀董卓,至少有两次机会不容错过。但因为曹操有自己的打算,自然就让这看似极度凶险的刺杀行动变成了曹操一个人的表演了。

机会之一:曹操进入相府,当董卓听曹操说“马羸,行迟”的时候,立即让吕布去为曹操挑选一匹良马来。此时一对一,应该具备了最佳刺杀时机。但曹操却是“意欲拔刀,惧卓有力,不敢下手”,刺客怕被行刺的人,显然有些说不过去。其实不是曹操不敢杀,而是不想杀,董卓再有力,这一刀下去还能再有反抗的机会?

机会之二:董卓侧过身之后,曹操又“急掣宝刀在手”。结果这个动作却被董卓从镜子中看到了,于是急忙回身,质问曹操。曹操一见,赶紧倒转刀把,跪下说道:“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这一次,看似凶险,其实却是曹操故意做给董卓看的,为的就是给董卓造成一个半真半假、似是而非的假象。

董卓接过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没来得及多想,顺手就递给刚刚回来的吕布,然后领着曹操看马去了。趁着这个机会,曹操不敢怠慢,说一句“愿试一骑”,快马加鞭就逃走了。见曹操远去,吕布才对董卓说:“恰才曹操有刺父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直到此时,董卓才有所警觉:“吾亦甚疑。”在这个环节上,曹操把握的极其到位,既给董卓留下一个大大的疑问,又不至于让董卓提前识破,伤害性命。

网络配图

事情终于查清了,曹操确有行刺的重大嫌疑。于是董卓立即画影图形,发下海浦文书,全国通缉曹操。这一来,曹操顿时名声大震。而曹操,显然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名气大了就有了资本,就能积聚力量。于是回到家乡,散尽家财,招募兵勇。因为有董卓给自己做的免费广告,“应募之士,如雨骈集”,四方送粮食者,不计其数。最后“曹兵壮士五千,屯于陈留。”曹操终于具备了一争天下的基本条件。而此时,后来与之争雄的刘备,还在四处依附打游击呢?

在权谋诈术上,曹操的确堪称绝顶高手,一般人很难望其项背。怪不得汝南高士许劭早年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今日观之,此言不虚。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曹操对汉献帝不薄,并非挟天子以令诸侯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献帝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国家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皇帝失去了实际权力。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吕布诛杀董卓后,都城长安失去了兵马保护,李傕郭汜火并,趁机攻占长安,捣毁宫殿,四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座大汉400年的都城就这么被毁于一旦。汉献帝逃往东都洛阳,但此时的洛阳,历经多次战火,早已是残破不堪,毫无人

  • 曹操雄才大略 那么曹操当得起这四个字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

    提起中国古代的皇帝和准皇帝们,魏武帝曹操绝对算是其中的出类拔萃者。如果说“雄才大略”这个词语是对一个皇帝的最高赞美,那么曹操绝对当得起这四个字。先说“大略”。网络配图所谓“大略”,其实就是战略眼光。曹操是一个极具长远眼光的人。当初,汉献帝四处奔逃,惶惶如丧家之犬,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袁绍等军阀都没把他

  • 揭曹操手下两大军团之一的亲属派的亲属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

    曹操手下的将领 大致分为两派 一派是亲属派 一派是外姓派。我个人认为曹操手下亲属派将领中 最强的是夏侯渊,夏侯渊字妙才,很早便跟随曹操起兵,而他的战功主要是在赤壁之战以后,在曹操平定马超后,令夏侯渊镇守长安,夏侯渊击退了几次马超残余力量的进攻,并且"虎步关右"消灭了盘踞在凉州多年的河首平汉王宋建,而

  • 揭秘曹操兵临南阳城下 是谁识破计策大破曹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

    话说曹操带兵征讨张绣,把张绣围在了南阳城内。于是,曹操就叫士兵们运土填壕,用土布袋把柴草装在里面,搬到城边做梯凳,还在城外弄了个云梯观望城里动静。曹操自己骑马绕城察看,然后叫士兵在城西门角上堆积柴草,准备在那里登城。网络配图曹操的行动被城里的一个人看在眼里,识破了他的计策,决定将计就计对付曹操。就叫

  • 官渡之战胜利的曹操为什么会在赤壁之战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

    袁绍失败了,曹操成功了。北方强敌尽数灭亡,曹操的野心也迅速的膨胀了起来。于是,他便马不停蹄的开始了下一步计划。在自家的后院里,弄了一个叫玄武池的大湖来操练水军。杀了天天净说些找死话的孔融,再让马腾入京为质从而解决了西北边患。然后就开始调兵遣将虎视江南。曹老板的战前准备一切安排妥当,魏武挥鞭直指长江只

  • 曹操为什么至死不称帝 他让曹操说出真实想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

    219年,曹操在摩陂(今河南省襄城县境内)建行宫,指挥反击关羽的襄樊战役。其间,夏侯惇经常和曹操同乘一辆车巡察,而且还能随便出入曹操的卧房。整个魏国,没有第二个大将和曹操如此亲近。有一次,曹操就直接说自己和夏侯惇是朋友而不是君臣。当时,曹军诸将都接受的是魏国的官职封号,只有夏侯惇是汉官。这样说来,曹

  • 接连中计为何曹操最终还能在赤壁之战中顺利逃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网络配图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 为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而不是袁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

    话说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后,汉献帝又几经磨难,终于摆脱了凉州兵的纠缠,与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开始由长安狼狈不堪地东归洛阳。此时,如何对待献帝的问题,便“尖锐地”摆在了袁绍等已经各自拥兵自重的关东军阀们面前。网络配图当献帝行至袁绍的“势力范围”河东郡作喘息时,袁绍的谋士沮授,田丰等人便劝袁绍“挟天

  • 曹操其实并没有霸占二乔,诸葛亮在传绯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乔

    唐朝诗人杜牧有句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在这句诗里面,印证了这么一句话曹操将大乔、小乔锁在了铜雀台中,但是历史真的是这样吗?网络配图“江东有二乔”,三国时期著名的美女,与中国四大美女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二乔到底有多美呢。历史记载对于他们都非常的吝啬。《三国志》说“皆国色也”,其他的没有

  • 解密:王莽、曹操为何都喜欢先送女儿后夺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

    说起大汉王朝的历史不能不说到两个人,一个是王莽,一个是曹操。这两个人生活的年代虽然相差二百年,但他们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别的不说,仅说四点,一是,他们二人都是历史上公认的最著名的乱世枭雄;二是,他们二人都有掌控天下的极端权力欲望;三是他们都做过大汉朝丞相级的高官,都做过灭亡大汉朝的“勾当”;四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