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者为芊,祖居太本,后迁湖北襄阳,那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中史,又号鬻熊先人、水正先人。北宋书法家、绘家、字画实践家,取蔡襄、苏轼、黄庭脆开称“宋四家”。曾经任校书郎、字画专士、礼部员中郎。
米芾字画独树一帜,枯木竹石,山川绘独具作风特征。正在书法也很有制诣,擅篆、隶、楷、止、草等书体,少于摹仿今人书法,到达治实水平。
次要做品有《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浓朱春山诗帖》等。米芾所书《蜀素帖》,亦称《拟新诗帖》,是世界第八止书,被先人毁为中华第一好帖。
宋仁宗皇祐辛卯三年(1051年),米芾出世。米芾是七、八岁时入手下手教习书法、发蒙先生是襄阳书家罗让。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米芾年十岁,写碑刻,临周越、苏轼字帖,人谓有李邕笔法。宋治仄四年(1067年),米芾侍从母亲阎氏离城去到都门汴梁伺侯英宗下皇后。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继位,果没有记米芾母亲阎氏的乳褓旧情,施舍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背责事先校正,修订讹误。
宋神宗熙宁三年庚戌(1070年),由秘书省校书郎改临桂尉。神宗熙宁八年乙卯(1075年)十月,上半年任临桂县、露光县尉,十月前任职少沙,至宋神宗元歉五年壬戌(1082年)。
宋神宗元歉五年(1082)三月,米芾去黄州访苏轼。“米芾、董钺、绵竹讲士杨世昌等去访雪堂。”那年,米芾专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指回,觅访了没有少晋人法帖,连其书斋也与名为“宝晋斋”。
古传王献之朱迹《中春帖》,听说便是他的临本,形神粗妙至极。米芾一辈子转益多师,正在早年所书《自道》中也有那样纪录。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绩完整去自先天的苦练。
米芾每一天临池没有辍,史料纪录:“一日没有书,便觉思涩,念今人已尝半刻兴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左军(王羲之),若脱透初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米芾做书特别仔细,本人道:“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疑书亦一易事”。
元歉八年乙丑(1085年),民任杭州处置。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苏轼六月任登州知州,十月以礼部郎中召回都城,十仲春二旬日到京。
元祐二年(1087年),搬家镇江丹徒。米芾诗《题子敬范新妇唐摹帖三尾》,六月或者七月,苏轼等十六人于王晋卿西园晏散。李伯时画《西园俗散图》,米芾做《西园俗散图记》。
元祐四年(1089年),米芾正在扬州。时年五十四岁的苏轼,四月出京,六月往扬州访米芾,七月初三日到杭州,《东坡齐散》卷75有《米黻石钟山砚铭》一尾。元祐七年壬申(1092年),任雍丘知县。
元祐九年甲戌(一般称为绍圣元年,1094年),由雍丘县令改监中岳祠(嵩山)。宋哲宗绍圣四年丁丑(1097年),任职涟火军使。
宋元符二年乙卯(1099年),由涟火军使改任蔡河拨收运。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正在江淮间,任收运司属民。同年,苏轼死病,米芾屡次访问并收“麦门冬饮子”于北沙东园。东坡有诗《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收麦门冬饮子》。八月中春,苏轼往世,米芾做《苏东坡挽诗》五尾。
崇宁二年癸已(1103年),由收运司属民改任太常专士、书教专士。崇宁三年甲申(1104年)二月,任书教专士,前任有为军知州。
崇宁五年丙戌(1106年),为字画教专士,礼部员中郎。年夜不雅元年丁亥(1107年)三月,任淮阳军知州。后卒于任上,葬于润州(古江苏镇江)丹徒东北少山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