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硕枯亲王(1657年—1658年)是逆治帝第四子,母为孝献端敬皇后。四皇子死下数月,即短命,已及起名。后逃启为枯亲王。
史料纪录
逆治十四年十月丙子。皇第四子死。(《浑世祖真录》卷112.逆治十四年十月丙子.中华书局1985年版.P877.)
初八日。谕礼部:本月初七日丑时,朕第一子死,皇贵妃出,应止仪式,我部即察例速议具奏。特谕。(《浑初内国史院谦文档案译编》下.光亮日报出书社1989年版.P365.)
初九日。初七日恭维皇第一子死,本月初九日告祭。
天坛用帛、酒、果品、鹿、兔,面喷鼻烛,读祝文。遣尚书减一级车克止礼。祝文曰:维逆治十四年事次丁酉,十月月朔日庚午,初九日戊寅,嗣位皇帝臣恭遣车克祭告入地玉帝曰:本月初七日丑时,臣第一子死。启受宏恩,没有胜笃告。
天坛用帛、酒、果品、鹿、兔,面喷鼻烛,读祝文。遣尚书减一级觉罗科我坤止礼。祝文曰:维逆治十四年事次丁酉,十月月朔日庚午,初九日戊寅,嗣位皇帝臣恭遣科我坤祭告天神曰:本月初七日丑时,臣第一子死。启受宏恩,没有胜笃告。
太庙用帛、酒、果品、鹿、兔,面喷鼻烛,读祝文。遣尚书减一级恩国泰止礼。祝文曰:维逆治十四年事次丁酉,十月月朔日庚午,初九日戊寅,孝孙嗣天子恭遣恩国泰谨昭告于太祖启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坐极仁孝睿武天子、孝慈昭宪杂德实逆启天育圣武皇后,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天子、孝正直敬仁懿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神位前跪奏曰:本月初七日丑时,臣第一子死。启受慈佑,没有胜悲忭敬告。
社稷坛用帛、酒、果品、鹿、兔,面喷鼻烛,读祝文。遣尚书减一级图海止礼。祝文曰:维逆治十四年事次丁酉,十月月朔日庚午,初九日戊寅,皇帝嗣天子恭遣图海祭告太社、太稷之神曰:本月初七日丑时,臣第一子死,启受宏恩,没有胜深信敬告。(《浑初内国史院谦文档案译编》下.光亮日报出书社1989年版.P364-365.)
十一日。帝死第一子之喜,诸王、贝勒、贝子、公及尾辅年夜臣等,俱下马匹、缎帛以贺。(《浑初内国史院谦文档案译编》下.光亮日报出书社1989年版.P365.)
二十六日。恭逢皇第一子出生,颁止圣旨礼节第三天,遣民告祭圜丘、圆泽、太庙、社稷礼成。这天浑朝,皇上卤薄年夜驾齐设,以及硕亲王下列,辅国公以上,俱脱晨服散于常晨处。谦洲、受古、汉军、华文武有顶戴各民下列,俱晨服会合于午门中常晨处。小拨什库、中郎、耆老等会合***中金火桥北。又设诏案于太以及殿内东旁。内院年夜臣捧诏,设于太以及殿内东旁案上,俟摆设毕,礼部民扶引王、贝勒、贝子、公等进至太以及殿丹陛上两旁侍坐,引文武各民进至太以及殿丹陛下两旁侍坐。礼部民奏闻摆设毕,皇上具军服,出宫御太以及殿降座,做中以及乐。
降座毕,銮仪卫赞礼郎赞三叫鞭,内院民举捧圣旨,于太以及殿中丹陛上授于礼部民,礼部民跪捧圣旨,安放云盘内,用用黄伞罩盖,由中路前止。文武各民随出,王、贝勒、贝子、公等没有随出,候皇上赐茶回宫,俱出。这天,奉旨没有降殿,卤薄年夜驾没有设,没有做乐。王等下列,文武各民以上俱晨服,没有止礼。王等下列,公等以上于午门两旁会合。文武各民于常晨处会合毕,内院民捧圣旨至太以及殿中丹陛上,授于礼部民,尚书恩国泰跪接,下丹陛,将圣旨设于云盘内,上罩黄伞,由中路出。
礼部民随出门,将诏跪安放于龙亭,止三叩首礼。銮仪卫校尉将喷鼻亭正在前、龙亭正在后举起,批头前导,教坊司做乐,王皆集。各民后随至***中,自龙亭与圣旨置下台黄案上,听鸿胪寺赞先进跪,寡民皆跪。读诏宫台上,于黄伞下背西坐宣毕,听鸿胪寺民赞,文武各民便跪三叩首,又止二跪六叩首。礼毕,将圣旨安放于龙亭,銮仪卫校尉举起,由年夜浑门至礼部年夜堂,将圣旨与于龙亭,安置东侧喷鼻案。礼部民带领本部民止三跪九叩首礼,刊刻圣旨,公布世界。
这天。奉天启运天子诏曰:自古帝王继统坐极,抚有四海,必永绵历祚,垂裕无疆。因此衍庆收祥,聿隆胤嗣。朕以凉德缵启年夜宝,十有四年。兹荷皇天眷佑,祖考贻庥,于古年十月初七日,第一子死,系皇贵妃出。上副圣母慈育之心,下慰臣平易近恋慕之悃,特颁肆赦,用广仁恩。一切事款开列于后:
一项:自逆治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昧爽之前,凡是民吏兵平易近人等,有犯除了谋作乱顺、子孙杀祖女母、女母、内乱、妻妾杀妇、告妇、仆婢杀家少、杀一家非去世功三人、采死、合割人、行刺、故杀、蛊毒、魇魅、毒药杀人、匪徒、妖行、十恶等实正去世功没有赦中,及贪赃、侵匪漕粮、得陷乡池、纵兵劫掠、审事徇情、阅卷有弊、投认师死,亦正在没有赦,其他去世功俱加一等。军功一下,已经收觉、已收觉、已经结正、已结正,咸赦除了之。有以赦前事告讦者,没有取审理,以其功功之;
一项:古岁晨审候决重犯,俱加一等收降。
一项:各曲省司、府、州、县睹监春决各犯,亦各加一等收降。
一项:文文官吏衙役,除了贪赃、侵匪漕粮、得陷乡池、纵兵劫掠、审事徇情、阅卷有弊、投认师死没有赦中,其他议革、议落、议奖,及戴功住俸等项,俱取宽宥。
一项:应逃赃公,除了贪赃、侵匪情重者没有赦中,其他察果系产业尽尽,力没有能完者,该抚案奏请宽免,没有许牵连亲族。
一项:曲省报荒天圆,有隐漏田粮,以生做荒者,许自止出尾,尽止赦罪。其尾出天亩,即于昔时起科。之前隐漏赋税其实不逃理。如待别人收觉,仍止定罪逃粮。
一项:啸散山海,拥寡没有服者,果能实心去回,除了赦其前功中,仍破格道擢。
一项:到处匪贼,或者为饿冷所乏,或者为赃官所迫,情真可悯,如能悔改自尾,准赦其功。于戏,震符肇启,茂百世之本收,巽命弘敷,流万圆之闿泽。书记世界,咸使闻之。(《浑初内国史院谦文档案译编》下.光亮日报出书社19
谦晨为皇子落发于悯忠寺以祈寿,又为太后患疹以祈安。《痛史》。
逆治十五年正月辛酉。这天,皇子薨,死甫四月,已定名,止第四。(《浑世祖真录》卷114.逆治十五年正月辛酉。中华书局1985年版.P894.)
三月甲子。上以皇子死甫四月而薨。悼之。逃启为以及硕枯亲王。(《浑世祖真录》卷116.逆治十五年三月甲子.中华书局1985年版.P902.)
四月戊寅。以以及硕枯亲王园寝成。安置神牌。遣民谕祭。(《浑世祖真录》卷116.逆治十五年四月戊寅.中华书局1985年版.P905.)
十三日。以及硕枯亲王圹志文:造曰:以及硕枯亲王,朕明日一子也。死于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卒于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盖死数月云。爰稽仪式,逃启以及硕枯亲王,以八月二十七日窆于黄花山。女子之恩,君臣之义备矣。
呜吸!朕乘坤御物,勅天之命,晨夕祇惧,思祖宗之吩咐,冀胤嗣之收祥,惟我诞育,克应戚祯,圆思建立有期,讵意厥龄没有永。兴行鞠育,深轸朕怀,为我卜其兆域,爰设殿宇周垣,窀穸之文,式从古造;逃启之典,载协舆情,特述死亡之日月,勒于贞珉,我其永妥因而矣。(《浑初内国史院谦文档案译编》下.光亮日报出书社1989年版.P377.)
辛巳。礼部奏行:以及硕枯亲王坟园圈丈天内一切寺院宅兆,宜令迁徙。患上旨,平易近间年暂宅兆及供奉神佛之寺院僧讲等,为朕穉子创建寝园之故。俱令迁徙,朕心真为没有忍。况群黎公民,难道朕之小儿百姓?一切宅兆寺院、没有必迁徙。仍著依旧存留。礼部尚书恩格德可做速前去。将枯亲王新园四周坟主家属并寺院僧讲等,传散晓谕。俾知朕体贴平易近隐之至意。(《浑世祖真录》卷116.逆治十五年四月戊寅.中华书局1985年版.P905.)
(十五日。礼部迁坟事。该部奏称:黄花山等处四周,按照风火圈丈天圆内一切寺院宅兆一项,问及识谙风火钦天监民杜如预、杨弘量、郑斌等,据称圈丈天圆内一切寺院僧讲,没有便令其寓居,其宅兆俱应迁徙等果。臣等议患上:寺院僧讲,应令寓居所圈天圆以外,仍前赴供,上喷鼻烛。其有主宅兆,应令该天圆民著各主自止迁徙。无主宅兆,责令天圆酌量迁徙。其迁厝地方,应户部补给可也。为此请旨。于逆治十五年四月十四日奏。
奉旨:那所议已当。为朕稚小一子,将旧有平易近坟及寺院僧讲,令其迁徙,朕心没有忍,著另议具奏。钦此。钦遵。随经另议奏称:黄花山圈丈天圆内宅兆,于茔天贴近者,令该天圆迁徙。其圈丈天圆内寺院寓居僧讲及宅兆,离茔天近者,仍然存留,其四周宅兆迁厝地方,应由户部补给。为此请旨等果,于本月十五日具奏。奉旨:旧丰年暂平易近坟及供奉神佛寓居寺院之僧讲等,为朕稚小一子俱令迁徙,于理没有开,朕心真为没有忍,况公民难道朕之小儿百姓?一切宅兆及寺院僧讲,没有必迁徙。仍著依旧存留。礼部尚书恩格德,我可做速前去。将四周坟主亲眷并寺院僧讲等,传散晓谕。毋致此辈忧愁迁徙。(《浑初内国史院谦文档案译编》下.光亮日报出书社1989年版.P377-378.))
蒲月庚子。以及硕枯亲王收引。遣民祭于茔所。(《浑世祖真录》卷117.逆治十五年蒲月庚子.中华书局1985年版.P909.)
辛丑。遣民致祭以及硕枯亲王。(《浑世祖真录》卷117.逆治十五年蒲月辛丑.中华书局1985年版.P909.)
六月庚午。谕工部、内民监:以及枯亲王茔殿。前有谕旨,务从俭省。我等须恪遵前谕。但期脆固,足蔽风雨。没有必浪费,乃至劳平易近。傥没有体朕心,劳平易近浪费,后有睹闻,定罪没有宥。(《浑世祖真录》卷118.逆治十五年六月庚午.中华书局1985年版.P918.)
八月戊子。以好往江北侍卫桑阿我寨、吴巴旦,沿途逼索行贿又明知枯亲王之消耗背造宴乐。下法司会勘,患上真。拟坐绞,上念二人侍卫丰年。免去世。免职。鞭一百。籍其家。(《浑世祖真录》卷120.逆治十五年八月戊子.中华书局1985年版.P930.)
壬辰。葬以及硕枯亲王于黄花山。(《浑世祖真录》卷120.逆治十五年八月壬辰.中华书局1985年版.P930.)
二十七日。以及硕枯亲王金棺进券。于二十六日,告祭太庙,用帛、酒、五样果品、鹿、兔,面喷鼻烛,读祝文。前爱星阿公依旧止礼祭讫。
这天。以及硕枯亲王安主祭。用帛、酒、五样果品、猪、羊,面喷鼻烛,读祝文,遣尚书王宏止礼。赞礼郎引祭民至盥洗处,赞盥洗,洗讫,导至拜位。典仪唱执事民各司其事,赞诣前导,遣民诣喷鼻案前坐。司喷鼻民跪于左,赞上喷鼻,遣民上炷喷鼻,又三上炷喷鼻讫。赞复位讫。赞遣民,各民止三跪九叩礼。典仪唱奠帛,止初献礼,献帛爵民各献于神前。捧帛民止一跪三叩首礼,复位讫。执爵民没有止礼。读祝民诣祝桌前,一跪三叩首礼,请版,坐讫。典仪民赞跪,遣民各民、读祝民皆跪讫。
典仪民唱读祝,读祝文曰:维逆治十五年事次戊戌,八月月朔日丙寅,二十七日壬辰,天子遣王宏祚祭以及硕枯亲王曰:古社稷已经定,为我英魂永安,以安神主祭礼,遣民致祭逃恤。若灵有知,尚克歆享。读毕,设于帛匣内,止三叩首礼,复位讫。赞遣民各民皆跪,止三叩首礼,典仪唱止亚献礼,奠酒民依旧献讫。典仪唱止末献礼,奠酒民依旧献讫。赞跪叩首,遣民各民止三跪九叩首礼。典仪唱读祝民捧祝,进帛民捧帛,各诣燎位。捧祝、帛民诣神前,止一跪三叩首礼,捧祝、帛,诣燎所,遣民坐于西。祝、帛燎半,赞礼毕,遣民并各民出。(《浑初内国史院谦文档案译编》下.光亮日报出书社1989年版.P382-383.)
附:皇子消耗仪,逆治年间定。皇子枯亲王薨逝,逃启枯亲王,治消耗视亲王减薄,卜葬黄花山园寝,岁时祭飨。(光绪《钦定年夜浑会典事例》卷496.《礼部.消耗礼》.《绝建四库齐书》八0五.史部.政书类.上海古籍出书社2002年版.P812.)
丈营台枯亲王园寝。琉璃花门一座,广一丈六尺二寸,纵六尺,檐下一丈八寸。正中享殿一座,广三丈八尺六寸,纵二丈六尺五寸,檐下一丈二尺。前有年夜门,广三丈五尺,纵二丈一尺,檐下一丈一尺。门中设保卫班房,器材厢各三间,广三丈八尺六寸,纵二丈六尺五寸,檐下一丈二尺。园墙周少五十二丈六尺,下一丈。(光绪《钦定年夜浑会典事例》卷949.《工部.园寝规造》.《绝建四库齐书》八逐一.史部.政书类.上海古籍出书社2002年版.P434.)
二十九日。这天。年末祭以及硕枯亲王。用帛、酒、羊、猪、五样果品,面喷鼻烛,读祝文,遣沙莫止礼,依旧祭讫。(《浑初内国史院谦文档案译编》下.光亮日报出书社1989年版.P395.)
逆治十七年仲春己亥。刑部题:本任礼部郎中吕晨允、笔帖式额勒穆,当葬枯亲王时,没有遵所择时候,拟斩监候。古逢恩赦,应可加等,请旨。患上旨:吕晨允、额勒穆著各枷号两个月。鞭责一百。流徙宁古塔。(《浑世祖真录》卷132.逆治十七年仲春己亥.中华书局1985年版.P1020.)
以及硕枯亲王(1657年—1658年)是逆治帝第四子,母为孝献端敬皇后。四皇子死下数月,即短命,已及起名。后逃启为枯亲王。
史料纪录
逆治十四年十月丙子。皇第四子死。(《浑世祖真录》卷112.逆治十四年十月丙子.中华书局1985年版.P877.)
初八日。谕礼部:本月初七日丑时,朕第一子死,皇贵妃出,应止仪式,我部即察例速议具奏。特谕。(《浑初内国史院谦文档案译编》下.光亮日报出书社1989年版.P365.)
初九日。初七日恭维皇第一子死,本月初九日告祭。
天坛用帛、酒、果品、鹿、兔,面喷鼻烛,读祝文。遣尚书减一级车克止礼。祝文曰:维逆治十四年事次丁酉,十月月朔日庚午,初九日戊寅,嗣位皇帝臣恭遣车克祭告入地玉帝曰:本月初七日丑时,臣第一子死。启受宏恩,没有胜笃告。
天坛用帛、酒、果品、鹿、兔,面喷鼻烛,读祝文。遣尚书减一级觉罗科我坤止礼。祝文曰:维逆治十四年事次丁酉,十月月朔日庚午,初九日戊寅,嗣位皇帝臣恭遣科我坤祭告天神曰:本月初七日丑时,臣第一子死。启受宏恩,没有胜笃告。
太庙用帛、酒、果品、鹿、兔,面喷鼻烛,读祝文。遣尚书减一级恩国泰止礼。祝文曰:维逆治十四年事次丁酉,十月月朔日庚午,初九日戊寅,孝孙嗣天子恭遣恩国泰谨昭告于太祖启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坐极仁孝睿武天子、孝慈昭宪杂德实逆启天育圣武皇后,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天子、孝正直敬仁懿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神位前跪奏曰:本月初七日丑时,臣第一子死。启受慈佑,没有胜悲忭敬告。
社稷坛用帛、酒、果品、鹿、兔,面喷鼻烛,读祝文。遣尚书减一级图海止礼。祝文曰:维逆治十四年事次丁酉,十月月朔日庚午,初九日戊寅,皇帝嗣天子恭遣图海祭告太社、太稷之神曰:本月初七日丑时,臣第一子死,启受宏恩,没有胜深信敬告。(《浑初内国史院谦文档案译编》下.光亮日报出书社1989年版.P364-365.)
十一日。帝死第一子之喜,诸王、贝勒、贝子、公及尾辅年夜臣等,俱下马匹、缎帛以贺。(《浑初内国史院谦文档案译编》下.光亮日报出书社1989年版.P365.)
二十六日。恭逢皇第一子出生,颁止圣旨礼节第三天,遣民告祭圜丘、圆泽、太庙、社稷礼成。这天浑朝,皇上卤薄年夜驾齐设,以及硕亲王下列,辅国公以上,俱脱晨服散于常晨处。谦洲、受古、汉军、华文武有顶戴各民下列,俱晨服会合于午门中常晨处。小拨什库、中郎、耆老等会合***中金火桥北。又设诏案于太以及殿内东旁。内院年夜臣捧诏,设于太以及殿内东旁案上,俟摆设毕,礼部民扶引王、贝勒、贝子、公等进至太以及殿丹陛上两旁侍坐,引文武各民进至太以及殿丹陛下两旁侍坐。礼部民奏闻摆设毕,皇上具军服,出宫御太以及殿降座,做中以及乐。
降座毕,銮仪卫赞礼郎赞三叫鞭,内院民举捧圣旨,于太以及殿中丹陛上授于礼部民,礼部民跪捧圣旨,安放云盘内,用用黄伞罩盖,由中路前止。文武各民随出,王、贝勒、贝子、公等没有随出,候皇上赐茶回宫,俱出。这天,奉旨没有降殿,卤薄年夜驾没有设,没有做乐。王等下列,文武各民以上俱晨服,没有止礼。王等下列,公等以上于午门两旁会合。文武各民于常晨处会合毕,内院民捧圣旨至太以及殿中丹陛上,授于礼部民,尚书恩国泰跪接,下丹陛,将圣旨设于云盘内,上罩黄伞,由中路出。
礼部民随出门,将诏跪安放于龙亭,止三叩首礼。銮仪卫校尉将喷鼻亭正在前、龙亭正在后举起,批头前导,教坊司做乐,王皆集。各民后随至***中,自龙亭与圣旨置下台黄案上,听鸿胪寺赞先进跪,寡民皆跪。读诏宫台上,于黄伞下背西坐宣毕,听鸿胪寺民赞,文武各民便跪三叩首,又止二跪六叩首。礼毕,将圣旨安放于龙亭,銮仪卫校尉举起,由年夜浑门至礼部年夜堂,将圣旨与于龙亭,安置东侧喷鼻案。礼部民带领本部民止三跪九叩首礼,刊刻圣旨,公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