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瓦格纳的思想主张和艺术成就

瓦格纳的思想主张和艺术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868 更新时间:2024/1/20 3:13:51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1813年5月22日生于萨克森国莱比锡,德国作曲家,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大师。

1883年2月13日在意大利王国威尼斯逝世。

瓦格纳(Wagner,Wilhelm Richard,1813年-1883年),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哲学家。在德国音乐界,自贝多芬后,没有一个作曲家像瓦格纳那样具有宏伟的气魄巨大的改革精神,他顽强地制定并实施自己的目标与计划,改革歌剧、倡导乐剧,从而奠定了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同时,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几乎找不到像瓦格纳那样,在世界观、创作之间存在明显矛盾的音乐家。

据说希特勒曾叫人在拜罗伊特为他专门演出瓦格纳的作品,当时他感动得流泪,恨不得与这位上个世纪的天才执手亲谈。很多人在听瓦格纳音乐的同时要提到他的思想,无可否认音乐家本身的性格与思想对其创作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

瓦格纳的青年时期,其思想主要倾于“德意志”,他受到费尔巴哈和巴枯宁的影响,写过许多狂热激进的章,甚至参加过德累斯顿的革命。

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以后,瓦格纳逐渐接受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论调以及尼采的超人论等思想,以及后来戈比诺(Arthur de Gobineau)的雅利安种族主义理论,晚年的时候,瓦格纳也受到宗教神秘思想的影响。

瓦格纳与尼采曾是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的友谊维持了十年,当瓦格纳改变其音乐风格之后,尼采与他决裂,称他是一个狡猾的人,称听他的音乐使人致疯。

1878年1月3日,瓦格纳将《帕西法尔》赠送给尼采,尼采写了最后一封信给瓦格纳,并回赠自己的新书《人性,太人性的》,1888年,尼采写作《瓦格纳事件》和《尼采对瓦格纳》正式的表述出自己对这位昔日好友的看法。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所表现出的对女性的崇拜。多年来,瓦格纳一直认为女性身上有救赎和毁灭两种特性,这种矛盾性使他创造的女性形象通都是复杂的、怀着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

表现在他的乐剧中,如《豪舍》中的伊丽莎白,《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中通过对爱情献身来拯救人类的布仑希尔德和《帕西法尔》中寓言式的女性孔德里。

瓦格纳的音乐手法与剧场观念,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各种艺术。尤其是电影艺术受到瓦格纳的发最多。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一直因为瓦格纳的反犹太主义思想以及纳粹的原因,一直有一非正式的禁令,以色列国内从不上演瓦格纳的作品,不过这些年来稍有松动。

艺术成就

1、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他在改革中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手法,并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的原则,改革后的歌剧被称为乐剧(Das Musikdrama)。

2、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

3、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三管制或四管制),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改变了传统歌剧将乐队当作“巨型吉它”,使其处于人声伴奏状态的做法。他抓住了乐队的表现特点,通过“主导动机”的运用来阐述戏剧内容,使乐队成为表达剧情内容的有效工具。

4、建立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创建了“特里斯坦”和弦,对20世纪音乐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歌德的创作思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戏剧家、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为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是世界文学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之一。在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票选最伟大的

  • 海顿与狂飙突进交响曲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劳罗,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1740年,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的童声合唱团成员。1751年至1753年,创作首部歌剧《狡猾的魔鬼》。1755年,创作了首批

  • 莫扎特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性在于重塑并定义了古典音乐,曾在幼年时被誉为“音乐神童”,共创作了754部作品,其代表作有《奏鸣曲》

  • 赫尔德的思想主张与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赫尔德,全名为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1744.8.25-1803.12.18)是德国、哲学家、路德派神学家,诗人。其作品《论语言的起源》(Treatise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成为狂飙运动的基础。赫尔德(Johann

  • 克洛卜施托克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德国诗人。对歌德和狂飙突进运动影响甚巨。认为写诗是神圣的天职。反对理性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崇尚浪漫主义,热衷于自然、宗教和德国历史。主要作品有《救世主》(1745~1773)和抒情诗《颂歌》(1747~1780)。其中《颂歌》对德国作曲影响深远。还写作剧本。弗里德里希·戈特利布·克洛卜施托克Frie

  • 歌德狂飙时期的作品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沃尔夫冈·歌德有着一个幸福的童年,还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聪明和智慧。1757年元旦,他写了一首诗献给他的外祖父母,时年八岁;1760年他十一岁的时候,根据神话编写了一个剧本;1776年,法兰克福的一家杂志发表了他在1775年写的一首诗,长达一百六十行,题为《耶稣基督的地狱之行》,这是最早发表的歌德

  • 赫尔德的主要著作和贡献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约·高·赫尔德(1744—1803)生于东普鲁士的莫隆根,出身平民。1761年,他的聪明和苦学受到一位俄罗斯军医的赏识。翌年他被那位军医带到昆尼希堡,进入大学学习医学。但他不喜欢医学,不久改学神学。时值昆尼希堡大学任教的康德的讲座,特别是自然科学的讲座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狂飙突进运动理论上的先导哈曼

  • 狂飙突进运动之父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约翰·格奥尔格·哈曼是虔敬主义的代表之一,出身十分卑微,然而他却给了启蒙主义一个沉痛的打击,被誉为“狂飙突进”运动之父,并为浪漫主义运动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哈曼1730年生于当时的普鲁士柯尼斯堡,父亲是一个澡堂门房,叔叔老约翰·哈曼是巴洛克晚期作家。哈曼自幼受过许多私人教师的教育。1746年入学柯尼斯

  • 美国副总统彭斯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迈克·彭斯(Mike Pence),又译作麦克·彭斯,1959年6月7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哥伦布市。美国共和党籍政治家,现任美国副总统。曾任众院共和党党团会议主席及美国印第安纳州州长(2013-2017)。2001年至2013年担任美国国会众议院议员,并曾在2009年至2011年任众议院共和党会议主

  • 胡佛对大萧条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胡佛是一位能力一般的总统,在大萧条面前束手无策,一无建树。但是胡佛在此前与此后的成就却更为辉煌。“除了赫伯特·胡佛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美国人曾听到过更热烈的赞颂或更尖刻的批评。”赫伯特·胡佛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举办的胡佛生平展以这句话作为开场白。“他在1928年以压倒优势当选美国第31任总统,然而在短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