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失地王约翰生平简介

失地王约翰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299 更新时间:2023/12/28 23:24:17

约翰一世(英语:John I,1166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9日),名约翰·金雀花(John Plantagenet),金雀花朝的第三位英格兰国王(1199年—1216年在位),号称“无地王”(Lackland)。亨利二世之子,理查一世之弟。

生于牛津。他可以说是英国历史上最失败也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他曾受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唆使,试图在理查一世被囚禁在神圣罗马帝国期间夺取王位,但后来理查宽恕了他并指定他为继承人。

他的执政期间是英格兰王国实力极度衰弱的一段时期,失去了英格兰国王在欧洲大陆(大部分位于法国西部)上的大部分属地对爱尔兰、苏格兰的权力辐射,并在贵族的进逼下,签署了著名的《大宪章》,失去了作为国王的一部份权力,造成了诺曼王室封建集权运动的失败。

简介

约翰在1166年12月24日生于牛津,是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与基坦的埃莉诺幼子。由于他出生后,父亲亨利二世并未给他在欧洲大陆上的一块独立的领土,外号“无地王约翰”(John Lackland)。

英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国王之一。原为幼子的约翰,本无继承王位的希望。然而在亨利二世其子幼王亨利的反叛失败后,约翰成为亨利二世最喜欢的儿子,并在1177任命为爱尔兰之主(Lord of Ireland),并拥有部分不列颠岛及欧洲大陆上的领地。在亨利二世的儿子相继逝世之后,1189年理查一世继位,约翰成为王位继承人。

在理查一世参加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他曾试图联合腓力二世将理查一世被囚禁在神圣罗马帝国(1193-1194)期间并夺取王位,但后来理查宽恕了他并指定他为继承人。并在理查一世逝世后,继位英格兰国王。

约翰继位后,与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于1200年签订协议,腓力二世承认约翰在法兰西境内安茹、诺曼底及阿基坦的统治权。但在1202年,约翰撕毁协议进攻法兰西王国,但是在缺乏兵源及无德的统治下,英格兰王国逐渐失去安茹、布列塔尼及诺曼底的领地,并在往后的统治中,约翰努力去夺回失去的领土。并尝试进行财政改革,通过财政改革获得大量的财政收入,但是也影响了约翰与封建贵族的关系。

1206年约翰一世拒绝承认兰顿(S·Langton)为坎特伯雷大主教。1208年他的王国被教皇英诺森三世支持下的腓力二世剥夺教权,他本人于1209年被逐出教门,最后他于1213年作出让步。

1213年,约翰率领英国海军打赢了丹姆之战。

1214年与法兰西之间的布汶战役失败后,约翰在回国后受到封建贵族的反抗。虽然在1215年,约翰与封建贵族们约定了大宪章,但由于条例上无法达成一致,导致第一次诸侯战争(1215-1217)的开

虽然诸侯们得到了路易八世的支持,但战争依旧陷入了僵持。

1216年,英国国王约翰在几乎丧失王位之后,居然又在一次没有进行任战斗,而是纯粹运用战略手段的战局当中,把自己的国家挽救过来了。他当时采取的手段是:一、机动性;二、要塞所具有的巨大防御能力;三、心理上的因素,即利用城市公民对于“伯爵们”和他们的国外同盟者法兰西国王路易的传统厌恶心理。

路易在肯持东面地区登陆以后,紧接着就占领了伦敦和温契斯特。约翰当时的兵力过于单薄,要用战斗来进行抵抗是不可能的。而全国的大多数乡村仍然被伯爵们统治着。不过,约翰还控制着温索尔、里丁、瓦林福德和牛津等要塞。这些要塞监视着泰晤士河一线,把伯爵们的势力分隔在该河南北两面。而位处路易国王后方的那个最重要的要塞多佛尔,也仍然掌握在约翰的手里。

这时,约翰本人已撤退到多塞特郡,而当局势逐渐明朗化之后,他便在七月间开始北进军,前进到伍斯特,抵达塞河,从而建立起一道屏障,使得叛乱者不可能继续向西北和西南方向扩散。此后,他又从那里向东方移动,沿着泰晤士河进军,作出了一个前往温索尔解围的姿态。

为了欺骗敌军,使围攻温索尔之敌深信不疑,约翰又派出一个威尔士弓箭手支队,命令他们趁着黑夜向敌人营地射击,而自己却立即转向东北方面开拔,抢在法国人之前赶到剑桥。这时,他可以切断许多条通往北方的道路,因为法军的主力此时正在围攻多佛尔要塞,不能脱身。

尽管约翰本人在10月19日病逝,但他成功地把一些闹事地区隔绝开来,促成了叛乱者及其法国同盟军的失败。如果说,约翰是因为吃多了桃子和新麦酒而送命的话,那么,他的敌人则是因为过多地抢占重要的战略据点而被拖垮了。

其后的一年,在支持国王的贵族帮助下,亨利三世成功结束了第一次诸侯战争。

评价

普遍现代史学家认为,约翰臭名昭著,因为其错误的统治,使其父兄努力多时获得大量欧洲领土丧失。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约翰是有一定有政治远见、并且有统帅能力的英格兰国王,并认为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其兄理查一世多次参与十字军东征所造成的的国力损耗,另在第一次诸侯战争中,反抗军在法兰西方的支持下亦并未获得战争优势。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柔然处罗可汗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郁久闾吐贺真(公元?-464年),敕连可汗子。敕连可汗病后继位,在位19年,病死,葬处不明。简介敕连可汗于公元444年9月病死,郁久闾吐贺真于同月继位,称处罗可汗(意思为唯一之王)。敕连可汗在位期间,柔然与北魏关系之间的关系恶化。公元449年,北魏发动大规模进攻,处罗可汗率众远逃,以拉长魏军补给线。

  • 英国国王亨利三世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亨利三世(英文:Henry III,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金雀花王朝的第四位英格兰国王(1216年—1272年在位)。虽然他的在位时间相当长,但他是英格兰历史上最无名的国王之一。统治情况亨利三世的是约翰王(号称“无地王”)与昂古莱姆的伊莎贝拉的长子。约翰死时他才九岁。反对约

  • 爱德华一世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爱德华一世(英语:Edward I,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金雀花王朝的第五位英格兰国王(1272年—1307年在位),亨利三世之子。又称“长腿爱德华”(Long Shank)、“苏格兰之锤”(因他对苏格兰人民的镇压)或“残忍的爱德华”,金雀花王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奉行的内

  • 爱德华二世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爱德华二世(英文:Edward II,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金雀花王朝的第六位英格兰国王(1307年—1327年在位),英格兰国王,爱尔兰领主,阿基坦公爵,系金雀花王朝成员。1308年,他与伊莎贝拉王后结婚。爱德华二世于1327年1月被迫放弃王位,他14岁的儿子爱德华三世即位

  • 柔然受罗部真可汗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受罗部真可汗,名郁久闾予成(公元?-485年),处罗可汗子,处罗可汗病死后继位。在位21年,病死,葬处不明。处罗可汗于公元464年7月病死,郁久闾予成于同月继位,仿制中原王朝,建年号为“永康”,称受罗部真可汗(意思为仁惠之王)。受罗部真可汗在位期间,希望与北魏和好相处,曾几次向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

  • 柔然伏名敦可汗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伏名敦可汗,名郁久闾豆仑(公元?-492年)。受罗部真可汗子,受罗部真可汗病死后继位,在位7年,为部众所杀,葬处不明。简介伏名敦可汗,名郁久闾豆仑(公元?-492年)。受罗部真可汗子,受罗部真可汗病死后继位,在位7年,为部众所杀,葬处不明。受罗部真可汗于公元485年病死后,郁久闾豆仑继位,改年号为在

  • 柔然国十八位可汗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柔然(公元402~555年,共154年)。柔然是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柔然共有18个可汗,其中病死的7个可汗,被突厥斩杀的2个可汗,自杀1个可汗,忧愤而死的1个可汗,其余被杀的7个可汗。丘豆伐可汗郁久闾社仑。丘豆伐可汗,名郁久闾社仑(公元?~410年),木骨闾六世孙,后自称可汗。

  • 英国国王亨利四世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亨利四世(英语: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名亨利·博林布鲁克(Henry bolinbrook),兰开斯特王朝的首位英格兰国王(1399年—1413年在位)。爱德华三世之孙、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约翰·冈特)的长子。出生在博林布鲁克。支持堂兄理查二世镇压格洛斯特

  •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简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尼古拉斯·马杜罗·莫罗斯(西班牙语:Nicolás Maduro Moros),委内瑞拉政治家,总统。1962年11月出生,中学毕业。青年时期为学生运动领袖,曾担任加拉加斯地铁工会领导。历任“玻利瓦尔革命运动200”全国领导人、“玻利瓦尔劳动者力量党”协调员和“第五共和国运动”动员部主任。2008年

  • 亨利七世的妻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伊丽莎白(英语:Elizabeth of York,1466年2月11日—1503年2月11日),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的王后(1486年—1503年在位)。作为亨利七世的妻子,她是都铎王朝第一位王后。她是英格兰国王爱德华四世的女儿、理查三世的侄女,在亨利于终结玫瑰战争的博斯沃思原野战役获胜后嫁给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