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詹姆斯·布坎南生平简介

詹姆斯·布坎南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570 更新时间:2024/1/25 23:23:56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1791年4月23日——1868年6月1日)是美国第15任总统,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布坎南出任总统时,正值美国处于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关头。当时,南北双方在奴隶制问题上的斗争愈演愈烈。他尽管为避免南北分裂作过不少努力,但还是无力扭转局势,后来内战终于爆发。而他的继任者正是带领北方赢得战争,废除奴隶制的林肯总统。

人物经历

1791年4月23日,詹姆斯·布坎南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默塞尔斯堡附近的科盖普。其移民先祖来自爱尔兰,多年的苦心经营使布坎南家族逐渐兴盛起来,拥有一个小农场。他的父亲为人诚恳,处事公正,宽容大度,口碑极佳,在当地社交界小有名气。母亲伊丽莎白是一个传统类型的家庭主妇,懂诗文,明大义,她的虔诚勤勉给子女们以极大的影响。他们的家庭保留了爱尔兰人多子多福的传统,共生养了十一个子女,詹姆斯·布坎南是长子。詹姆斯·布坎南从小就经帮助父亲打杂,照顾弟妹,养成了严谨负责的生活态度。

布坎南在默塞尔斯堡读完小学和中学后,于1807年考入迪金森学院。涉世未深的布坎南经不住诱惑,经常调皮和违规,曾被学校遣送回家,经过痛心疾首的悔过自新才得以保留学籍。此后他洗心革面,刻苦攻读,毕业后开始学习法律,后步入受人尊重而又收入可观的律师行业。

1812年美英战争爆发。英国人的掠杀暴行激起布坎南强烈的义愤,他在兰开斯特的群众集会上控诉了英国人的罪行,他那声情并茂的演说深深地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他主动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在保卫巴尔的摩等战役中表现十分英勇。怀着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与往,1814年布坎南竞选宾夕法尼亚州众议员成功。短短三年时间内,年轻的布坎南完成了由律师到军人再到议员的转变。此后,布坎南踏上了漫长的仕途之路,成为宾夕法尼亚政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此时的布坎南身材魁伟修长,体态优雅,走起路来健步如飞,除了眼睛有斜视的病外,相貌也算得上英俊。他思维严谨,待人温和,行事忠厚稳健,讲究原则,其政治上的潜力无可限量。在离开州议会后,1818年布坎南乘势参加了国会众议员的竞选,但未能成功。他又重回律师界,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使他的事业如日中天,在财产剧增的同时,其知名度不断提高,并逐步扩大到了宾州以外更多的地区。

正当他春风得意之时,感情上却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布坎南二十八岁时遇见了安·科尔曼小姐,她美丽大方,父亲是一位有名望的大实业家。两人相见恨晚,关系发展神速,并私订终身。但安的父亲反对二人结合,认为布坎南居心不良。不久,安小姐猝死于家中,始终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她的死因。初恋情人的故去使他长时间沉浸在悲痛之中,并在内心深处留下了深深的伤痕,以致一生过着独居生活。

1820年,布坎南参加了国会众议员选举,一举成功。他在宦海沉浮中逐渐摆脱了失恋的阴影,全身心地为公众服务,直到入主白宫。他成为美国唯一的一位未婚总统。他置身于变幻莫测的政坛风云中,痴心不改,急流勇进,与政治结为终身伴侣。

由于具有渊博的法律知识,并且工作认真勤勉,联邦众议员的工作对他来说是得心应手的,他的威望也在日益提高。他连选连任达四次之久。他在处理政务中保持了持续恒久的热忱,而他的观点却经过了由联邦制拥护者向民主党保守派演变的历程。

布坎南在众议院竭尽全力维护联邦的利益,支持联邦政府实施的保护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和国内改革措施。他还主对1789年《司法法案》进行修订,以确立联邦最高法院在司法解释方面的权威地位。他曾经发表过反对奴隶制的公开演说,甚至他鼓励人们支持南方的奴隶起义。不久后,布坎南成了民主党内杰克逊派的支持者,为杰克逊的竞选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杰克逊因此多次委他以重任,他曾在众院司法委员会供职,参与过最高法院的司法检察工作。

此时的布坎南已是一个虔诚的长老会信徒,经常认真研读圣经,按时做礼拜,有时还与牧师晤谈,倾吐心中烦恼和疑惑。但直到晚年才正式履行了入教仪式。

布坎南进入外交界是在1832年初,杰克逊总统派遣他出使俄国。布坎南的使命是与俄国谈判,签订商务公约和有关航海权利的条约。布坎南忠实地履行了使命,并顺利地完成了签订商约的任务。他的第二项使命未能完成,但他做的大量努力为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基础。在俄期间,布坎南游览了许多名胜,研究了这个国家的历史和现状,并写下了大量观感。

由于在俄国期间表现出色,1833年布坎南于返美后被选入国会参议院,供职长达十一年。

在参议院中,布坎南在外交上的立场一向是比较强硬的。他主张美国应加强军事力量,因为国防是以军力为基础的。在困扰当时历届美国政府的得克萨斯、俄勒冈、美加边界、美墨关系等重大外交问题上,他的态度都带有扩张主义倾向。

与此同时,布坎南的政治观点日趋保守,在当时日益激化的各种矛盾冲突中,力图扮演一个妥协者的角色。他以维护联邦为名,主张限制废奴派的活动,反对在奴隶制问题上操之过急。他与国家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都保持一定的距离,主张双方应达成一定程度的谅解。他还反对在司法领域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布坎南并不甘心仅仅当一名国会议员,入主白宫是他的奋斗目标。他经历了三次争取总统候选人提名失败的打击,但他毫不气馁,屡败屡战,逐步地向权力顶峰靠近。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夙愿,布坎南先后放弃了出任联邦总检察长和最高法院法官的机会。1844年,他首次向这一目标冲击,由于知道自己的实力尚欠缺,所以在失败后并未完全放弃,进入了最终的胜利者詹姆斯·波尔克营垒。布坎南因此被任命为国务卿,对此他心满意足,认为自己已拿到了入主白宫的快车票。

为了推行扩张政策,波尔克总统控制了制定外交政策的权力,布坎南只能处理具体的外交事务。此时,得克萨斯的合并问题处于最后的关头,美墨关系十分紧张。在美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布坎南出面完成了合并工作。

在购买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的问题上,布坎南反对用武力解决问题,谋求用和谈和购买的方式调整双方的边界。和谈失败后,美国发动了美墨战争。战争结束后,双方重开谈判。1848年2月,美国与墨西哥签订了《瓜达卢佩伊达尔哥条约》,获得了包括今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亚利桑那等地在内的一百多万平方英里土地。

美英在俄勒冈问题上争吵不休,布坎南仍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但波尔克总统则持极其强硬的立场,试图用武力获取该地区。最后,波尔克作了让步,同意把俄勒冈北半部让给英国,以维护英国人在当地的巨大利益。布坎南领导了这次和谈,并获得成功,美国最终完成了西部边界推向太平洋的过程。

布坎南任国务卿期间,在外交工作中颇有见解,政绩显著。但由于波尔克总统坚持直接插手外交事务,其一些主张也与布坎南相左,因而使布坎南的外交才干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1848年,布坎南再次向白宫发起冲击,失败后卸职退隐,在家乡的农场中静观时局,蓄势待发。

在1852年,布坎南第三次竞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由于几位竞争者势均力敌,结果谁也没有看好的富兰克林·皮尔斯脱颖而出,获得了提名,布坎南以微小的差额失败。皮尔斯上任后,任命布坎南出任驻英公使。在此期间,布坎南做得最有成效的事情是改善了与英国的关系。在扩张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他还卷入了一场风波参与草拟了《奥斯坦德宣言》,谋求购买古巴,如果不能得逞就诉诸武力。这虽然并不是一个有法律效力的公文,却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人们对它褒贬不一,见仁见智。虽然皮尔斯总统迫于压力未签署,但这个宣言却在美国南方引起一片欢呼声。

1856年春,布坎南再次参加大选,此次他志在必得。出使国外使他在国内政坛比较超脱,参与起草《奥斯坦德宣言》又赢得了南方的青睐,因此他获得了民主党的提名。在竞选中,主要对手共和党人提出了激进的反奴隶制纲领,而民主党人则向各界人士许诺,要保持经济繁荣和秩序稳定,呼吁南北方团结起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并一再强调,共和党的胜利意味着联邦解体。民主党强大的组织力量和竞选纲领的策略使布坎南终于赢得了胜利。

1857年3月4日,布坎南宣誓就职。摄影师使用照相机第一次留下了总统就职仪式这一珍贵的图片资料。照片中的布坎南看上去颇有廉颇老矣的感觉。他是一位高龄的总统,面对的却是一个为内战阴云所笼罩的国家。或许总统一职到来得太迟,当年的锐气与活力正离他远去。他摇曳于南北之间,企图寻求一条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来摆脱困境。

布坎南首先着手缓解由于堪萨斯争端所造成的危机。他组织的内阁是政治妥协的产物,蓄奴州和自由州在其中平分秋色。在奴隶制问题上,布坎南的态度十分暧昧。他宣称自己是反对奴隶制度的,但奴隶制有法律依据,他作为总统必须维护宪法。由于他凡事都以法律作为评判的准绳,因此在他看来,《逃亡奴隶法》和堪萨斯成为蓄奴州都是合法的。他宣称他的首要使命是维护宪法和联邦的统一。

1857年,俄亥俄保险公司的倒闭引发了全国性的经济恐慌,布坎南政府的威望日益下降。不久,约翰·布朗起义爆发。起义虽然被联邦军队镇压下去,但它震撼了全国,敲响了奴隶制度的丧钟,也使布坎南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共和党在国会中的势力崛起和民主党的分裂使布坎南失去了对国会的控制,因此在1860年大选中,他实践了自己以前的诺言不谋求连任。亚伯拉罕·林肯当选总统后,南部诸州纷纷退出联邦,形势已岌岌可危。此时的布坎南已是年近七旬的白发老翁,已无力采取有力行动制止分裂。

在1860年的年度咨文中,他谴责了分裂行为,但认为北方对奴隶制的过分干涉是导致分裂的原因。他还表示:各州无权脱离联邦,而联邦也无权制止它们脱离。在离任前的几个月中,布坎南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特别是加强了联邦拥护者在内阁中的力量,但他做得更多的是运用道义上的劝说来制止南部的脱离。然而,国会对布坎南的妥协性政策表强烈不满,采取消极不合作的态度。布坎南总统处在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难以有所作为。

1861年3月4日,布坎南参加了林肯总统的就职宣誓,他非常坦诚地告诉朋友们:联邦的航船已经驶入了它的末路。就在此后不久,内战的炮声在萨姆特要塞隆隆打响了。

退休后布坎南回到了他任国务卿时购置的惠特兰农庄,开始隐居生活,尽量避免外界的干扰。虽然他积极地支持联邦政府为恢复联邦统一而做的各种努力,但许多人仍指责他应对联邦的分裂负责。布坎南曾是一位雄心勃勃,励精图治的政治家,但后来却英雄迟暮,庸碌无为,从而成为美国政治史上最能引起人们争议的总统之一。

布坎南患有比较严重的关节风湿病,加上年迈体弱,郁郁寡欢,晚年病情不断加剧,于1868年6月1日去世,死前仍对世人对自己的不公道愤愤不平。他死后葬于家乡的伍德沃德墓地。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安德鲁·约翰逊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安德鲁·约翰逊(Andrew Johnson,1808年12月29日一1875年7月31日)是美国第17任总统。幼时家境贫寒,当过徒工,后来做过裁缝。1857年当选为国会参议员。在1864年美国总统大选时,他是在南北战争时期参议院里受到北方欢迎和林肯总统信任的唯一的南方人,并被林肯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

  •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英文:Ulysses Simpson Grant,1822年4月27日—1885年7月23日),美国军事家、陆军上将、第18任美国总统(1869—1877年),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总统。1843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在美国南北战争后期任联邦军总司令,屡建奇功。18

  • 史蒂芬·道格拉斯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史蒂芬·道格拉斯(Stephan Arnold Douglas,1813年-1861年),美国政治家、辩论家,美国民主党成员。曾担任过美国国会众议员(1843年-1847年)和参议员(1847年-1861年)。人物经历道格拉斯绰号“小巨人”,虽然他的身材比较矮小,但是他在国会里的影响力却很大,所以才

  • 贝琪·格里斯科姆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贝琪·格里斯科姆(Betsy Griscom,又名贝琪·罗斯Betsy Ross;,1752年1月1日—1836年1月30日),美国女裁缝和室内装潢师,被普遍认为是第一面美国国旗的制造者。早期生涯伊丽莎白·“贝琪”·格里斯科姆(1752年1月1日—1836年1月30日),一般称贝琪·罗斯(Betsy

  • 乔治·沃克·布什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1946年7月6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政治家,第43任(第54—55届)美国总统,常被称为小布什。1967年乔治·沃克·布什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加入了国民警卫队的空军,并从少尉升至中尉。1975年获得了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后开始

  • 汤若望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名声仅次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明万历年间来华的利玛窦1610年去世后,其他在华传教士才能低下,利玛窦后继无人,十余年后有了汤若望。汤若望1592年出生于德国科隆,原名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他少年时进入罗马

  • 田川七左卫门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田川七左卫门是中国明朝末期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胞弟,曾担任郑氏家族在日本的代表,从事中日贸易。又名田川次郎左卫门。生平田川七左卫门(1626—1696),中国明朝末期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胞弟,所以也有人称呼:田川次郎左卫门,之所以姓田川,是因为父亲郑芝龙将这次子过继给妻子田川氏娘家。1645年郑芝龙派人把田

  • 金日成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金日成(1912年4月15日—1994年7月8日),原名金成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国主要领导人以及朝鲜劳动党、朝鲜人民军、主体思想的创建者。金日成出生于朝鲜平壤市万景台区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5年他移居到中国东北吉林省,在抚松第一小学读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苏联回到朝鲜,先后任朝鲜劳

  • 金正日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金正日(朝鲜语:김정일;1941年或1942年2月16日-2011年12月1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第二代最高领导人,曾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务。金正日是朝鲜首任领导人金日成的长子,其母为金正淑。1941年2

  • 麦克阿瑟将军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英文: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国军事家、政治家。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上校并前往法国参战。1919年6月,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