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皇帝之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明朝皇帝之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779 更新时间:2023/12/15 17:42:32

朱祁钰,即明景帝、明代宗、景泰帝,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共7年,他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生母是吴贤妃,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只比长兄朱祁镇小1岁。明英宗即位后被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王直等大臣奏明皇太后,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击退了瓦剌的入侵;又整顿和改革了政治、经济,使明朝渐开中兴。后明英宗复位,其被软禁于西苑,不久后离奇去世,葬于景泰陵,他是明朝迁都北京之后,第一个没有被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朱祁钰的母亲吴氏本是明宣宗为皇太孙时的宫女,宣德三年(1428年)八月初三朱祁钰出生,不久后被进封为贤妃。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1月31日),明宣宗驾崩,长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二月初九(3月8日),明英宗册封弟弟朱祁钰为郕王,奉藩京师。正统二年(1437年)四月初二(5月6日),年仅10岁的朱祁钰就举行了加冠礼。

临危即位

正统十四年(1449年),北方蒙古瓦剌侵入明朝腹地,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命郕王朱祁钰留镇京师。结果八月十五日(9月1日)爆发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瓦剌咄咄逼人。次日夜里消息传至京师,一时之间,朝野震惊,京城人人自危,甚至有的富户准备转移财产,个别大臣也要把自己的子女送往南京。

面对危机局面,十七日(9月3日)早朝时,大明朝堂之上围绕是“战”还是“迁”展开了一场纷争。首先是翰林院侍讲徐珵(即后来参与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根据天象的变化率先提出迁都南京,以避刀兵。“南迁”之议,颇得一些大臣支持。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当即否定这项提议,认为皇陵、宗庙、社稷都在北京,不可轻易迁移;而且要以北宋为教训,指责南迁是亡国之论。

十八日(9月4日),在明英宗生母孙太后的主持下,召开了御前会议,命由郕王监国,“暂总百官”商讨对策。紧接着二十二日(9月8日),孙太后又下旨,立明英宗的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仍由郕王代理国政,以安定人心。

正统年间,明英宗宠信宦官王振,大臣凡是有不利于王振者,非死即贬。如今皇帝被俘,王振被杀,众大臣纷纷吐气扬眉,甚至跪在午门外,要求监国朱祁钰惩处王振余党。这时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当即被愤怒的群臣打死,并将王振同党,王振外甥王山也被当庭打死,史称午门血案。朱祁钰害怕想回宫去,于谦拉住他的衣袖,说王振罪当诛九族,马顺等罪当死,应不予追究。于是,朱祁钰下令马顺等罪有应得,众臣无罪。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八日,王文上书朱祁钰,希望他以江山社稷为重,承继大统。当时的皇太子朱见深年仅两岁,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王直等大臣联名奏明皇太后,最终在九月初六日(9月22日)拥立朱祁钰为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同时大规模的清算行动展开,诸多的王振党羽纷纷落马。

朱祁钰登基之后,还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瓦剌的借口,使得瓦剌意图用明英宗的名义骗取财物、骗开关门失败。瓦剌气急败坏,发兵攻打北京。朱祁钰任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保卫战,整肃内部,调集重兵,安定人心,最终在同年十一月击退瓦剌,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英宗回朝

突如其来登上皇位,大权在握,朱祁钰也就不愿意放手。北京保卫战之后,明军多次击败瓦剌。瓦剌首领也先见捞不到好处,便想放了明英宗,借此求和。他想放,可是朱祁钰却不愿意接。大臣建议朱祁钰迎回明英宗,他不悦,说我本来不想当这个皇帝的,当初是你们逼着我当的。这个时候,于谦说,皇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更改,所以理当尽快接他回来。朱祁钰见最得力的大臣都这么说,只得说:“听你的,听你的。”便先后派遣李实、杨善出使瓦剌。随后又将迎接明英宗的旨意交予瓦剌使臣把秃,命杨善接回英宗。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被俘已经一年的明英宗抵达北京,由安定门入城。之后,改乘法驾,入东安门,朱祁钰自东安门出迎,行拜见之礼,明英宗答拜,互拉双手,泪涕沾襟,相互推辞逊让了许久。

将明英宗迎回了北京,朱祁钰随即把哥哥软禁在南宫。一锁就是七年。

明英宗回归之后,虽为太上皇,却被软禁在南宫。朱祁钰从内心来讲并不希望明英宗回朝,为防备明英宗与旧臣联系,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严加防范。朱祁钰接受太监高平的建议,将南宫的树木全部砍伐,以防有人越过高墙与明英宗联系。

易储风波

随着帝位渐渐巩固,朱祁钰并不满足,他不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儿子朱见济能够取代明英宗的太子朱见深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于是他为此贿赂朝臣。

土木之变之际,孙太后先立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后立朱祁钰为帝。孙太后的用意很明白: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的,朱祁钰只不过是代理执政而已。由于太子是皇太后立的,朱祁钰不得不慎重。他先试探颇有资历的太监金英,说“七月初二日,是东宫太子的生日”。金英立刻回答,“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前者是朱见济的生日,后者是太子朱见深的生日。

初步试探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朱祁钰很是隐忍了一段时间。然而,他仍旧不停地试探,甚至贿赂朝臣,希望他们在重建储君的问题上能站在自己这边。终于换来宦官和朝臣的默认。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朱见济并不是汪皇后的儿子,因此她并不同意丈夫的做法。她悍然争辩,随后被废了皇后,打入冷宫。就这样,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初二(5月20日),朱祁钰废掉了侄子朱见深为沂王,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不想到了第二年,只当了1年多皇太子的朱见济就夭折了。朱祁钰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明朝信奉正统,认为皇位应该属于英宗一系。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曾言:“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同时兼陈一切弊政。朱祁钰闻讯大怒,钟同被下狱杖死。

夺门之变

朱祁钰正当壮年,子嗣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尚未显得突出。可是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他突然得了重病,皇储的问题再次摆上桌面。众臣议论纷纷,一时之间,定不下来。十六日(2月10日)内宫传来消息,说朱祁钰病体康健了。于是众臣准备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再商议皇储问题。这一夜却爆发了夺门之变,石亨亲眼看到了景泰帝的病况,估计其行将不起,便与徐有贞秘密策划,准备迎请英宗复辟。之后,二人密禀孙太后,取得了她的懿旨。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凌晨四更,石亨、徐有贞等人领军打开长安门,接着迅速赶到南宫,请明英宗复登大位。到东华门,守卫大声喝止,明英宗高喊:“我是太上皇。”东华门随声而开。明英宗堂而皇之进入大殿,五更时分,百官在午门外朝房等待朱祁钰升朝,忽然听到宫中钟鼓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出来高声宣布:“太上皇复位了。”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在徐有贞的催促下,匆匆整队入宫拜贺。

朱祁钰听到钟声,问周围的人说:“这是于谦吗”。周围的人回答说:“不是,是太上皇”。朱祁钰说道:“哥哥做皇帝,好,好,好。”

明英宗复辟当日即逮捕了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并将一批大臣、太监下狱。

离奇去世

正月二十一日(2月15日),明英宗下诏,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次日,于谦等人被明英宗以谋逆罪名而蒙冤处死。

天顺元年(1457年)二月初一(2月24日),明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到西内永安宫。相传朱祁镇复辟后两三天,在朝堂之上曾对大臣们说,弟弟的病好多了,可以吃粥了。众臣皆默然不语。二月十九日(3月14日),朱祁钰薨逝,死因不明,一说为被人杀害。自此,景泰时代结束。

身后之名

明英宗复位后,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朱祁钰终身为恶。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钰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明朝皇帝。

但成化年间,一些臣僚开始为朱祁钰不平,他们认为朱祁钰危难之时受命,削平惑乱,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劳很大,却谥以“戾”,很不公平。甚至有人责问,当时若不是朱祁钰即位,瓦剌如何能退,明英宗如何能返京。

明宪宗虽然曾被朱祁钰废去太子地位,但对这位叔叔的功绩还是相当理解。几经周折,成化十一年(1475)十二月下诏恢复朱祁钰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景帝的功绩。但明宪宗没有给朱祁钰全面平反,所定谥号仅为5字,而明朝其他皇帝的谥号都是17字,朱祁钰在规格上较其他皇帝低,而且朱祁钰还没有庙号。

直到朱祁钰死后187年的崇祯十七年(1644年)秋,这时的崇祯皇帝也已经自缢煤山,朱由崧建立了南明政权,七月初四日己丑(8月5日),追加朱祁钰的庙号为“代宗”,并增加谥号到17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至此,朱祁钰在礼仪规格上与明代其他皇帝平等了。他的历史功绩也稍稍为后人所知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东汉外戚大将军:何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何进(?~189年),字遂高,南阳郡宛县人,东汉时期外戚、大臣,灵思皇后之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曾说:“乱天下者,必何进也。”何进原本是一屠夫,以杀猪卖肉为生,只因他同父异母的妹妹被当时的汉灵帝选中入宫,当了妃子,并为汉灵帝生下一皇子,深得皇帝宠

  • 孙思邈的医药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隋唐时期在医学上有很大发展,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医学家和重要的医学著作。象隋朝的医学大家巢元方、许智藏,唐朝的名医许胤宗、张文仲、韦慈藏、孟诜、孙思邈,以及医学名著如隋朝甄权所著《脉经》、甄立言著《古今录验方》和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皆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唐朝政府十分重视医药学的古籍整理和研究,曾由宫

  • 隋唐十八条好汉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隋唐,一共有四个版本:《隋唐演义》,《说唐》,《兴唐》,《混唐》。我相信看过兴唐的人一定不多,这是因为它是一个很早的版本,也就是后来混唐和大部分评书版本的依据。对于人们常说的隋唐十八好汉,在《说唐》中只提到了14个,在评书版本中改编成四猛十三杰。现在流行的十八好汉也是后期一个改编的版本,是综合

  • 吕不韦简介及人生经历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的长河造就了许多风云人物,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风云人物的存在,中华历史文化才会这么丰富多彩,特别是战国时期,那时的英雄豪杰也是非常的多,可谓是百家争鸣,而吕不韦就是当时厉害的人物之一,那么吕不韦简介及人生经历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吕不韦简介及人生经历吕不韦是一个传奇的人物,据说他是姜

  • 宋仁宗赵祯的生母李宸妃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大部分人应该都听说过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的奇异性,所以它流传至今,这个离奇的故事中被狸猫换太子的后妃姓李,人们称为李妃,而这个人物其实在历史上是有原型,而这个原型就是李宸妃,那么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李宸妃这个真实人物的故事吧!李宸妃简介李宸妃姓李,为杭州钱塘人士,是宋真宗赵恒的妃嫔,李宸

  • 唐朝青楼女子:杜秋娘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的制度和文学体系使得学习诗文写作的大部分都是男人,而古代的一些诗人也喜欢去青楼妓馆中寻欢作乐,在文化程度普遍较高的地区的诗人要求也就更高,因此许多青楼女子也是十分有才的,而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之下成为女诗人实在是非常难得的。杜秋娘简介传说杜秋娘原本是润州人,也是十分有文采的,但是家中情况实在不好,因

  • 元朝将领郭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郭侃(1217年-1277年),字仲和,原籍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蒙古帝国将领。其祖父郭宝玉,父亲郭德海,皆成吉思汗手下大将。公元1252年跟随旭烈兀远征西方,独自在西亚屡破伊斯兰军队百二十余城、破十字军百八十余城,讨伐了诸多国家其足迹越过喀什米尔,为其征服之地的人们所畏惧,乃至对手惊呼&ld

  • 宋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宋朝历代皇帝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宋朝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即位,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定都汴梁(今开封),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1、

  • 西夏皇帝列表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其创建者为夏景宗李元昊。公元7世纪中叶,党项向西北迁徙,各部分散居于广大的西北地区。从唐末、五代到北宋初,受到中原王朝所封的党项拓跋氏夏州藩镇割据势力不断增强。到北宋建立后,逐步脱离宋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西夏。1、景宗李元昊

  • 西夏权臣国相:没藏讹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1、没藏讹庞的介绍没藏讹庞(?1061),夏景宗李元昊宠妃没藏氏之兄。西夏权臣之一。夏国自李元昊死,三大将各拥强兵,讹庞犹知顾忌。此时独揽朝政,手握兵权,也不把年幼的谅祚放在心上。李谅祚即位时,年纪实在太小,西夏的大权掌握在他的生母没藏太后和舅舅没藏讹庞的手里。没藏讹庞掌权后派兵侵占了宋朝麟州西北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