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风起洛阳》高秉烛有历史原型吗

《风起洛阳》高秉烛有历史原型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144 更新时间:2024/2/15 13:47:40

百里弘毅高秉烛的历史原型,有人认为是少年时期的狄仁杰,身上有少年狄仁杰的影子,但细究起来年纪上有对不太上,因为在武周年时,狄仁杰已经中年。所以,应该人设有狄仁杰的影子吧。

《风起洛阳》的男主高秉烛出身于唐朝洛阳的贫民窟(不良井)。他少年时候,对贫民窟着一群鼻涕吸溜的小屁孩,吹比说我将来总有一天带着你们去神都(洛阳)!后来这些小屁孩长大了一些,他也带着他们去了神都,见识到了那里的繁华。这些小伙伴都牵扯到一件事里被杀手组织(春秋道)团灭了。男主就是要为小伙伴报仇。原本一个意气风发的阳光少年,查了五年这个杀手组织,五年里,他开始蜕变,变得阴狠、孤僻、手段残忍,还带着一些小变态。这就是黄轩演的高秉烛。

百里弘毅是工部尚书次子,神都第一名饕,木石之心,异禀之人,百里弘毅所过之处,凡书必通,凡术必解,为了查清父亲被毒杀的真相,百里弘毅与高炳烛共同参与调查真相。随着他们对案件的不断深入,找寻真相,进而发现了一个足以毁灭神都、血染洛水的惊天阴谋。

原来五年前,当年的桐阳,如今的太子在神都城外遇袭,在危难之际,高秉烛杀出去,牵制住了部分刺客,让救援的卫队有足够时间驰援到现场。但是最终高秉烛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七个弟兄被杀了,按理说高秉烛应该是太子的恩人,那么高秉烛为不去找太子求赏,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自己的弟兄啊,让他们的坟前能有座墓碑,让他们当家人可以过上优渥的生活,何必是当年被问罪,不良井被封的那个结果呢?或者说高秉烛不找太子讨赏,为何不找太子复仇呢?按照高秉烛回忆的口吻,当时只要太子命令卫队救援他和他的兄弟,那么高秉烛的七个兄弟就不会死,高秉烛应该去找太子报仇啊?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活在仇恨里的“死人”高秉烛,既不去找太子讨赏,给死去的兄弟索取他们赢得的,又不去找太子复仇呢?实际上黄轩饰演的高秉烛已经道出缘由了。

太子在这件事中的态度很值得玩味。武思月说过,当年太子是派人找过高秉烛他们的,但是高秉烛他们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看似是太子很在意高秉烛他们,实际上不然。

当时高秉烛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如果太子在意高秉烛他们的话,早就派人来了,不会让高秉烛一个人含泪收敛弟兄们的尸体,或者说在他脱离险境后,即刻机会派人回来救援高秉烛等人,可是太子都没有做。

而且连五年后的武思月,单纯通过简单的记录,就能猜出,救太子的人就是高秉烛,那么当年太子想要调查,会查不到高秉烛,还会说什么人间蒸发,这不可能。

合理的解释就是,太子这一角色的原型,在历史上就是偏于唯唯诺诺的人,五年前他还不是太子,他太知道是什么人要对自己下手了,他知道自己没办法和对方撕破脸,所以他不会过于去追究遇刺的事情。既然如此,太子就不会真的用心去找寻高秉烛他们,就是装装样子,走个过场罢了。

那么高秉烛,为何不主动去找太子讨赏呢?实际上他绝不会那么做,他不是说过嘛,自己和兄弟是被太子抛弃的,高秉烛明白,在太子眼中,他们都是可有可无的贱籍,不在乎他们的死活。同时在遇刺事件后不久,不良井就被封了,高秉烛被问罪,他会想,自己不是被太子抛弃第二次了嘛,不管他死活也就罢了,如今更是踩在他身上,又踢了一脚。

高秉烛是很有头脑的,他明白,自己得到的结果是被问罪,是牵连了不良井众人,而不是恩赏,就知道太子是什么人了,高秉烛怎么会去再找太子讨赏?

另外一个问题,高秉烛既然对太子有怨念,那么为何不找太子复仇呢?这更不可能,高秉烛也要认清现实,刺杀太子,别说他自己了,就是一百个高秉烛也很难有成功的可能,相对来说,去找寻当年刺杀太子的相关人员更加容易也更加现实。

同时这5年,高秉烛所想的就是,替自己死去的兄弟报仇,这样他就可以坦然回到不良井,给他死去兄弟的家人一个交代了。

所以,当高秉烛误认为已经杀了仇人后,是兴高采烈地回到了不良井的,那个状态,像是一个蒙冤多年的人回到家人身边一样,他有一种焦急的渴望,像是一片干涸的土地等待着即将降临的倾盆大雨。

可问题是,那些家人最痛恨的不是偏偏不是杀手,而是他高秉烛啊,高秉烛的出现就是揭开了那些人的伤疤,没错啊,高秉烛一直忽略了一个问题,就算他杀了所谓的仇人能怎么样,哪怕他高秉烛死了又能怎么样,他们的孩子都不会活过来。当时高秉烛被不良井众人哄了出去,他独自一人在阴暗的角落,似乎在给自己选择墓地一番,想要在那里做个了结,因为他没有活下去的动力了。

一直以来高秉烛想要通过击杀仇人的方式,来给弟兄们报仇,进而回到不良井,但是他根本就回不去了,当自己的希望破没,高秉烛也就没了活下去都希望,好在是他及时发现,仇人没死,自己被骗了,否则他就死在那阴暗的洞穴里了。

既然如此,一直想要回到不良井的高秉烛,怎么会去刺杀太子,那是一个什么结果,且不是刺杀太子难于登天,就算他得手了,高高兴兴回到不良井,说自己杀了太子,给弟兄们报仇了,他还不直接被不良井的人直接锤死,谈何回到不良井。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风起洛阳》韩冬青是谁杀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风起洛阳》剧情进展的很快,观众们也大致知道发生了些什么事,因此代入感还是不错的。表扬一下剧中烧脑的剧情,我们常常看到突然出现的一幕一幕,其实都有隐藏含义,只是有的没有明说而已。最新剧情中,韩冬青被杀,当时武思月、高秉烛和百里二郎都在现场,武思月更是敏锐的知道了贼人逃跑的方向,但是我们都知道百里二郎

  • 《风起洛阳》武攸决为什么一定要杀高秉烛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风起洛阳》最新的剧情预告说,高秉烛被抓了,而且还落在了武思月的哥哥武攸决手上。按理说洛阳查案小分队里面武思月是主要成员,和高秉烛、百里二郎关系都非同一般,现在高秉烛即使被抓住了,也应该是不用怎么担心的,但是我们发现,武攸决似乎是很想让他死的,这是为什么呢?武攸决很直接地说想让高秉烛死,我们分析大概

  • 《风起洛阳》柳然的父亲柳适去哪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柳襄(柳然叔父),柳适(柳然父亲??)。两个看起来都是文人/文官。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二位出自上面图里所示的河东柳氏的门阀世家。柳氏家族就是唐高宗李治时期王皇后的母族,她的母亲就是柳氏家族的一员,为当时当朝宰相柳奭的妹妹。但是王皇后后来被武则天除掉后,柳氏一族也跟着几分没落,不再被朝廷重用。但是柳氏

  • 《风起洛阳》武攸决的历史原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武攸决(就是武思月的哥哥)原型,年龄和性格比较符合的是一为建昌郡王武攸宁,武则天堂侄,曾官拜宰相,不过后来后来获罪被罢。其二是其弟武攸暨,太平公主的第二任驸马爷。虽然史料上记载武攸暨的性格谨慎谦退,处处被风华无两性格强势的太平公主压一头,但是其城府也未可知。武则天在位时,武攸暨晋升司徒,复封定王,后

  • 《风起洛阳》高秉烛的父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风起洛阳》正在热播,该剧一经播出便人气拉满,凭借着精彩的故事剧情和复杂的人物线索备受关注,大有一波全民追剧的气势。《风起洛阳》高秉烛之父登场,一人掌控3股势力,最强反派无疑。在已经播出的剧情中,故事主要围绕三点线索展开,其一、高秉烛追查杀害自己伙伴的面具人;其二、武思月调查扰乱神都的幕后之人;其三

  • 《风起洛阳》武三俞的历史原型是武三思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武三俞原型应该是梁王武三思。大名鼎鼎(臭名昭著)的唐朝外戚大臣,周国公武士彟之孙,武则天的亲侄子。武氏集团的代表人物。这个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奸佞小人。与他的堂哥武承嗣一样,为了功名利禄什么都干得出来。为了讨好武皇,给其首任男宠薛怀义牵过马(就是负责监造天堂,并且后来又一把火烧了天堂明堂的那个薛怀义,

  • 《风起洛阳》永川郡主李鹿是好是坏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风起洛阳》似乎并不适用,因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人设,是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子,而且身份尊贵,很多的重大事件都和她有关。按理说她是个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角色,但是目前剧情进展到第10集,几乎每一件大事都和她有关,这就有点反常了。这个人就是永川郡主李鹿。第一集就是这位郡主上街游玩,旁边有武思月陪着,正好赶

  • 武三思为什么在神龙政变后还混得风生水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武周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将军桓彦范、敬晖等人趁着武则天病重,发动了政变,诛杀了二张,还逼迫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李显,恢复了李唐神器。李显继位后,也就是唐中宗,他开始论功行赏,张柬之等五人全都封王了。但是还有一个人,跟这场政变没什么关系,却也混得风生水起、威风八面。而且此人,在武则天时期,更是猖狂一时,

  • 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后羿射日是中国汉族古代传说,后羿射日的故事发生在山西省屯留县,故事内容大致为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后羿向天皇要箭,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人们居住。后羿,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方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当时夏王“启&rd

  • 明朝宗室兴献王:朱祐杬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明兴宗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他原本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深受朱元璋器重并对他予以厚望,可惜英年早逝,走在了朱元璋的前面。朱标病逝后,朱元璋痛哭不已,上谥号“懿文太子”。朱允炆继位后,追尊父亲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今天我们不谈朱标,重点说说明睿宗的故事。明睿宗就是兴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