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能获得汉武帝的赏识,主父偃却不得善终,是什么原因?

能获得汉武帝的赏识,主父偃却不得善终,是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216 更新时间:2024/1/11 0:52:29

在历史上面能被称千古一帝的只有三个帝王,一个是秦始皇,一个是唐太宗,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汉武帝。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主父偃在历史上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他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

到了长安之后,他直接上疏汉武帝刘彻,提出“大一统”的想法,汉武帝眼前一亮,当晚便被刘彻召见,连升四级,平步青云。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坐着火箭提拔的人,最后也没有逃脱刘彻的屠刀,这又是为何呢?

一、不惑之年,主父偃的悲天悯人

主父偃早年学习纵横术以提升口才,后来又游历各地,学习儒家及诸子百家学说。但齐地的儒生都看不起主父偃,而且排挤他,迫使他离开齐地。之后他北游燕、赵和中山等诸侯国。但是在这些诸侯国,主父偃仍然没有受到礼遇,甚至混到了穷困潦倒的境地。几近不惑之年的主父偃悲天悯人,想到自己一路走来的辛酸苦楚,不免心生惆怅和愤懑。

要说主父偃不是没有心计之人,也许是在饱受游离之苦而不被待见,乃至到了讨人嫌的地步,这才让他产生了逆反心理和仇视心理,也强烈反应出他自卑、自怜和对世道的冷眼。

二、绝境逢生,走上仕途的“陌路人”

为了放手一搏,也为了实现自己仅存的一点念想,在卫将军屡次举荐无果的情况下,他直接上书汉武帝,提出了在法律和征战匈奴方面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得到汉武帝的侧目。

主父偃进谏说:臣听说圣明的君主不厌恶严词直谏以增加见识,忠心的臣子也不怕责罚而敢于直谏。现在臣不怕死罪而向陛下进谏,希望陛下能够听从。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匈奴之地不能耕种,百姓也不容易臣服。秦始皇不听李斯之言,执意讨伐匈奴,结果所得之地为盐碱地,耗费中原大量物资,使得百姓疲敝,秦朝灭亡。高皇帝不听御史成之言,执意北伐,结果有白登之围。希望陛下停止讨伐匈奴,避免百姓受不了发动民变,重蹈秦朝的覆辙。

就是这样一份特殊的“简历”,使得汉武帝对主父偃有相见恨晚的感叹,甚至刘彻对主父偃连升四级,一下子坐到了中大夫的位子。其实,如此平步青云,不光是他谏言有功,主要是后来他推行的“推恩令”正好被汉武帝采用。此举温柔地解决了削弱诸侯封地的苦恼,正得汉武帝欢心,所以才有主父偃在官场如此如鱼得水的结果。

如果说在仕途这条道路上,主父偃能学学东方朔那种大度胸怀,就不会被灭九族。主父偃非但没有学东方朔,而是变相地开始玩味、敌视这个社会,变本加厉地处置曾经得罪过他的人。

三、睚眦必报、倒行逆施的可悲结局

“推恩令”实行以后,主父偃的地位节节攀升,他在皇帝面前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红人,此时的主父偃开始忘乎所以,大肆收受贿赂,得罪于权臣于朝野。表面上,朝中大臣也对他礼遇有加,但暗地里,这些人对主父偃的一些小人行径,表示强烈不满。

纵观历史上,但凡能以德报怨之人,是睿智之人,可谓真君子,但我们的主人公主父偃却偏偏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仇视社会、报复社会,俨然要把曾经失去的尊严找回来,把遭受的冷落再变本加厉地还回去。

没错,冷眼看世界的主父偃,其余生已经定格在报复、惩处的罪恶里。他首先拿燕王开刀。由于燕王自己霸占庶母、强占弟媳,所以给主父偃留下口舌,燕王怕祸出萧蔷,吓得自杀了;其次主父偃剑指齐王刘次昌,说他跟自己的姐姐有染,齐王看到燕王的下场,也被迫自刎。就在主父偃享受着手刃自己曾经的“敌人”时,他的劲敌公孙弘此时在汉武帝面前上奏一本,说主父偃收受贿赂,所以献上推恩令。汉武帝听闻此事,又以为刘次昌畏罪自杀也是主父偃干的,便命有司调查。武帝查知主父偃受贿为真,逼死齐王为假,便想放了他。公孙弘则力劝武帝处死主父偃,安抚诸侯,最后武帝听从,将主父偃家族灭族。

这个结局也许主父偃早就心里有数,甚至他也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在主父偃心里,也许他仅仅只想给自己一个公平,给自己一个交代,并让所有不公从世间消失。所以这个时候的主父偃已经到心里扭曲的地步。诚然,世间事十之八九有失公允,但我们要摆正心态,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与错失,不能一味苛求别人,不能将所有不如意都归结在别人的不作为、不善待上,你说呢?

主父偃:“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这也许是主父偃曾经想在树林深处、权力加身时,想对世人发出的咆哮……

标签: 主父偃汉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坊市制度在古代是什么样的?又是从什么时候正式出现?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对于古代来会所,坊市制度肯定是对于当地的规划和制度有很好的帮助。但是事实上,古代和现代的制度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在古代坊市制度是什么样的呢?又是从什么时候正式开始又这个坊市制度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坊市制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坊)和交易区(市)严格分开

  • 清军入关的地点是哪里?李自成攻入京城后,清军又做了什么呢?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军入关,清朝,战史风云

    这还得从闯王李自成说起,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京师,崇祯帝在紫禁城后的煤山(今景山)自缢而死,明朝灭亡。张献忠也率军进入四川。明末农民起义进入高潮,与此同时,关外的满清也对中原虎视眈眈。满洲的前身是女真族部落,明朝时隶属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在赫

  • 吕布亲自击杀了哪些名将?为何被称为“第一猛将”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第一猛将,人们往往第一个想到的,并非典韦关羽等人,而是吕布,在《三国演义》当中,吕布可以说是大出风头,和刘关张三人联合起来打了一个平手,让不少人对他的武力值有了一个清晰的评价,然而吕布究竟亲自击杀了哪些名将,有什么实打实战功呢?这点就比较让人尴尬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在文学

  • 揭秘阿斗到底是谁的儿子 为什么刘备临死前会说阿斗不才君可自取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阿斗,刘备,刘备,野史秘闻

    刘备有没有生殖能力一直是历史谜团?扶不起的阿斗到底是谁的儿子一直没有说法。刘备一生娶妻纳妾无数,在娶甘糜两位夫人之前已经娶过了好几个老婆,但是都没有剩下一儿半女。两位夫人年轻貌美,结果结婚多年却没有孩子,五六个老婆不可能身体都有问题,这就很值得怀疑,后来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孙尚香很年轻,喜爱舞

  • 老将李广打匈奴为什仫没受封,霍去病却功爵等身?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广,汉朝,风云人物

    “飞将军“李广是谁,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被无数的墨客叹惜,他一生征战无数,无不所向无敌。可就偏偏在对付匈奴之战上是吃尽了亏,可以说是屡战未胜,也因此终身未被汉武帝封侯加爵。且看另一位和李广成明显比较的霍去病,刚一成年,从未骑过战马征战沙场的愣头青,就因为皇后是他姨子,靠这点就混了

  • 中国香料文化由来已久,除了往身上涂抹还有哪些用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香料文化,文史百科

    我国香料文化由来已久,那你知道香料除了能够往身上涂之外,还有那些用处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我国古代香料的用处。涂傅之香:化妆用的香料古代人在使用涂傅之香时,有许多种方法,如:一种是傅身香粉,一般是把香料捣碎,罗为末,以生绢袋盛之,浴罢傅身。一种是用来傅面的和粉香。有调色如桃花的十和香粉,还有利汗红

  • 垂沙之战发生于什么时候?垂沙之战最后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史风云

    随着秦国的崛起,对楚国、魏国、韩国造成的压力是空前的,随着公孙衍的合纵策略的推出,立马受到了各国的欢迎。相比于韩、魏两国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楚国优势就比较明显,国土辽阔,从春秋时代就国力强大,所以不同于三晋的朝秦暮楚,在抗秦的路上,楚国选择了强大的齐国作为盟友,共同抗击秦国的扩张。人一旦安逸了,就容

  • 朱元璋请功臣吃饭,刘伯温吓得面如土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这位皇帝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从少年时期给地主刘德放牛,到之后上街乞讨,再后来进入寺庙做了和珅。这样的经历恐怕是一般人不会有的。在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中,都是非常罕见的。历史上比朱元璋出身还要低的开国皇帝,只有石勒一位,他是奴隶出身,比朱元璋的乞丐出身还要低。只

  • 揭秘:刘裕为什么会被称为南朝第一帝?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裕,南朝,野史秘闻

    在东晋至五代时期,刘裕算得上一个卓越的君主。如果把他放在皇帝序列里考量,应该说他是一个佼佼者。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江苏省徐州市境内)人。南宋名将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他说的,其实就是刘裕的发家史。刘裕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

  • 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为什么姓丰绅?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丰绅殷德,清朝,风云人物

    很多人会说了,和珅是满族人,虽然他叫和珅,可实际上他不姓和。和珅姓啥呢?和珅姓钮祜禄,所以他的全名应该叫钮祜禄·和珅。那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全名就应该叫做钮祜禄·丰绅殷德。丰绅殷德这个名字可不是个简单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是乾隆皇帝赐给他的。和珅作为乾隆皇帝的宠臣,在乾隆后期很得皇帝的欢心。而丰绅殷德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