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都说曹操选择的是薄葬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都说曹操选择的是薄葬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501 更新时间:2024/1/19 20:11:51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薄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最近关于曹操高陵有了新的考古发现,根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曹操高陵西侧发现的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可能是北宋时期为曹操高陵设置的守陵户所在。这让我们不禁好奇,曹操既然选择“薄葬”,为何又担心被人盗了自己的墓?此外,宋人又为何会专门派人为曹操守陵?

一、薄葬之薄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63岁封魏王,这是他人生政治命运的巅峰时刻,但也是这个时候,他开始考虑起了自己的身后之事。次年六月制《终令》,最终选定了寿陵地址,这个葬址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它的附近就是西门豹祠。

从《终令》的内容来看,选择此处作为葬址的原因有三:

其一,“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

其二,“因高为墓”;

其三,这里地域开阔,可以“广为兆域”

从周围环境上看,高陵西有天城山,山前两水相合,水东即山麓高冈台地。高陵西枕天城,脚踩邺城,居西冈俯视铜雀台,天、地、人浑然为一。

据说,曹操生前曾患头痛病,头疼时,尝将头仰卧水中,用凉水止痛。事死如事生,将寿陵选定在邺城西冈,西枕山水,虽死犹生,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理形胜,寓意其生前之事。

说完了葬址,我们看看墓穴。

根据考古报告,西高穴二号墓坐西朝东,未发现封土,平面呈甲字形,为多室砖室墓,墓道位于东侧,由墓道、木门、甬道、前后墓室及东、西四个侧室组成,总长60米。斜坡墓道39.5,上口宽9.8米,底部宽2.7米。墓门为砖抱双券拱形门,外券四角攒尖顶,青石铺地。

汉代厚葬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地上建筑+地下设施组成。

这里便出现了“薄葬”的第一个重要特征——“不封不树”,也就是说地面上没有高大的封土堆作为墓葬标识。将曹操墓与其他同等级诸侯王墓进行对比,比如彭城王、中山王等墓葬皆有风土,当然更多的是诸侯王凿山为墓,这也是封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而曹操墓不起坟丘,地面上没有醒目的地面建筑,自然也就不必大费周章,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民力。当然,这或许也与曹操自己身为盗墓行家,曾组织摸金校尉经常盗墓有关,毕竟能让活人看到死者的薄葬、而不起坏心思,“不封”显然是最为直观的。

再看曹操墓所出的随葬品,根本没有为其安葬所专门制作的金玉礼器,所出的金丝和金纽扣也是衣服上的饰品,而且在记载其随葬品的石碑上也没有其他金银珠玉的记载,这就和他在《遗令》中叮嘱后人所说“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一致。

此外,该墓所出之陶器,器形均偏小,且做工较为粗糙,均为泥质素面灰陶,就连寻常汉墓中常见的彩绘陶器都不见,这也符合曹植在《诔文》中“明器无饰,‚陶素是嘉”的记载。

由此可见,曹操说自己要薄葬,还真不只是说说而已。

二、南宋疑冢

曹操高陵的所在,其实在北宋以前的文献中一直都有明确记载。曹操入葬之后,经历两晋南北朝到唐、北宋,但有关于高陵的文献记载,始终不绝如缕。

到了北宋时期,政府还特意为曹操高陵设置守陵户。

王明清《挥麈录》:载“祖宗朝重先代陵寝,每下诏申樵采之禁,至于再三。置守冢户,委逐处长吏及本县令佐常切检校,罢任具有无废阙,书于历子。……商中宗帝太戊葬内黄县东南阳,武丁葬西华县北。周成王、康王皆葬毕,在咸阳县界。汉文帝葬霸陵,在长安东南。宣帝葬杜陵,在长安南。

魏武帝葬高陵,在邺县西

。晋武帝葬峻阳陵;在洛阳。后周太祖文帝葬成陵,在耀州富平县。隋高祖文帝葬太陵,在武功县。以上十帝,置三户,岁一飨以太牢。……此乾德四年十月诏也,著于甲令。

以北宋为界,南宋才开始有了曹操疑冢之说。《鹤林玉露》卷三:“漳河上有七十二冢,相传云曹操疑冢也。北人岁增封之?范石湖奉使过之,有诗云:‘一棺何用冢如林,谁复如公负此心。岁岁蕃酋为封土,世间随事有知音。”

这里的范石湖就是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他是个南方人,对北方地理知之甚少,所以当他奉命出使金国的时候,途经邺城时,便误信了关于曹操疑冢的传说。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七十二疑冢”已经被考古证明,这其实是北齐墓葬群而已。

那么,曹操疑冢为何在之后愈演愈烈?

从考古现场看,曹操墓最早被盗是在西晋,当时曹操墓葬位置暴露。所以,其墓地所在,成为尽人皆知的事实。但北宋初年,宋太祖下诏为曹操高陵等前朝帝王陵设立守冢户、并明令要求对盗掘的陵墓进行修葺之后,诏令得到落实,盗洞回填,曹操墓得到了修复与保护。

我们从曹操墓中堆积深达三米以上的积土仍可以看到其人为回填的痕迹。正是由于北宋对曹操墓的修葺与保护,使曹操高陵因被盗而形成的识别标识湮灭;加之地表植被的恢复,原本“不封不树”的曹操墓与周边环境统一,外表已很难辨识。

再加之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北宋灭亡,守冢户逃离,曹操墓就渐渐成为人们不知所在的疑问。曹操墓的“七十二疑冢”说,因之也就在南宋之后出现,并传播开来。

标签: 曹操墓葬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崔日用是官场泥鳅?他总能转祸为福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崔日用,唐朝

    隋唐时期的博陵崔氏是中原门阀士族“五姓七族”之一,两汉以来家世非常显赫,被称为唐朝“官场泥鳅”、“官场不倒翁”的崔日用便是出身于博陵崔氏第三房。崔日用最初考中进士,被分配芮城县担任县尉。他虽然从小耳濡目染为官之道,思虑深远,但一直没有机会出头,直到他遇上了武则天。武周大足元年(701年),武则天从洛

  • 张居正问路斩樵,包含着怎么样的人生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居正,问路斩樵

    张居正“问路斩樵”,包含着怎么样的人生智慧?其实这位明朝大臣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行事不要太过优柔寡断,妇人之仁。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张居正乃是明朝名臣,内阁首辅,可以说是当时的文臣第一人,他的生平和履历可想而知有多辉煌了,而他本人也是有真才实学之人。不过与大家想的不太一样,

  • 张廷玉晚年是真的糊涂还是装糊涂?以讨赏赐得罪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廷玉,讨赏赐

    众所周知张廷玉是三朝元老,聪慧至极竟然在老年时期“犯糊涂”,一改往日的谦卑,不断讨赏,触怒圣颜,那么这样一个聪明人,他晚年是真的糊涂还是装糊涂?011672年,张廷玉出生于安徽的一个官宦之家,父亲张英是康熙时期的宰相。虽说张廷玉出身高贵,可在他的身上丝毫没有公子哥的纨绔,反而非常努力,28岁时就已经

  • 历史上的关羽是否有勇无谋,掉进了湘关米的陷阱?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关羽,湘关米

    历史上的关羽是否有勇无谋,掉进了“湘关米”的陷阱?其实如果关羽能以友好的态度与东吴对话,也许直到到吕蒙病逝,孙权也下定不了进攻关羽的决心。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东吴周瑜病逝后,为了不与曹仁发生直接的碰撞,在鲁肃极力主张之下,孙权同意将荆州借给刘备。借荆州,孙刘联盟表面牢不可破

  • 历史上的刘墉真的是罗锅吗?其实本人是一米九大帅哥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墉,清朝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宰相刘罗锅》,觉得历史上的刘墉就是个矮子,但其实荧屏上的刘墉和历史上的刘墉并不完全重合,电视剧中他是驼背的,但实际上刘墉不仅不是矮小,驼背的“罗锅”,很有可能是个身高一米九的大高个。关于他是否真的是“罗锅”吗?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当时的古代当官条件来探究。首先,刘墉是科甲出生,肯定要

  • 唐太宗的天策上将,是个什么样的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太宗,天策上将

    李世民,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能文能武,著名的“天可汗”,“天策上将”,那么这个“天策上将”,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呢?理论上来说,这是天策府官制的一种,职位在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权利也是非常大的,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并且

  • 什么是本纪?项羽为何会被记载入帝王的本纪中?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项羽,秦朝

    项羽为何会被记载入帝王的“本纪”中?真相是什么?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也是中华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在描写历代帝王的时候,将其传记写入“本纪”。可项羽并没有当过皇帝,为何司马迁要把他列入本纪呢一,本纪含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写《史记

  • 宋祁是谁?他为什么会被称红杏尚书?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祁,宋朝

    宋祁是谁?他为什么会被称“红杏尚书”?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中国的诗坛上,有个很普遍的现象——诗词名句多于名篇,更多于名诗人。比如大多数人不知道许浑是谁,更不知道《咸阳城西楼晚眺》这首诗说了什么,但是却知道其中的名句“山雨欲来风满楼”;比如说起陆凯人们会觉得陌生,但是说

  • 钮祜禄氏是正黄旗吗?他们是八旗中的哪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正黄旗

    钮祜禄氏是中国满族的一个姓氏,源于女真族的一个部落。在清朝时期,这个姓氏被封为“满洲八旗”之一的“正黄旗”,成为了满洲八旗中的一个常见姓氏。那么,钮祜禄氏是正黄旗吗?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正黄旗的来历。正黄旗是清朝八旗中最高的一个旗帜,代表着皇权和权力。只有皇帝、皇后、亲王、公主等极少数特定的人才有权使

  • 钮祜禄氏生了几个?有名的人物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钮钴禄

    钮祜禄氏是中国满族的一个姓氏,源于女真族的一个部落。在中国历史上,钮祜禄氏曾经是一个非常显赫的姓氏,有很多著名的人物都出自这个姓氏。那么,钮祜禄氏生了几个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钮祜禄氏的历史渊源。据历史记载,钮祜禄氏最早起源于女真族的一个部落,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满洲八旗中的一个常见姓氏。在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