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襄樊之战中关羽为何会败给徐晃?

襄樊之战中关羽为何会败给徐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849 更新时间:2024/1/16 9:16:33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之战爆发,这一战是蜀汉国运的转折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封建王朝,北方游牧民族的彪悍与豪迈,与他们生活的地域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古代,北方少数蛮夷,都很觊觎中原肥沃的土地。

由于与游牧民族有着广大的接壤地带,很多战事由此而生。频繁的战火中,也促使古代北方地区形成了浓郁的彪悍尚武之风,能征惯战的勇将代不乏人。三国时期,仅仅山西地区,就出了很多名震一时的大将。比如五虎上将之首屈一指的关羽,是山西运城人。曹魏五子良将中的张辽,是山西朔州人,徐晃则是山西洪洞人。

就说三国时期,这段历史,是风云诡谲、天下纷争的乱世时期,弱小的刘备集团,被一代枭雄曹操撵得到处跑,关羽最后也被曹操生擒。曹操善于用人,是识英雄重英雄之人,对于一代武将关羽,曹操赏识他的义薄云天不忍加害,所以把关羽留在曹营,想让他为自己卖命。

身在曹营心在汉,关羽虽然身在曹营,但始终不忘刘备、张飞结下的深厚情谊,甚至在入曹营之前,还跟曹操“约法三章”:降汉不降曹;赡养刘备两个夫人;一旦知道刘备消息,无论千里万里赴汤蹈火也要投奔。

关羽在曹营度过的时间中,与老乡张辽和徐晃意气相投,结下一段友情。不幸的是,他们的友谊未能持续多长时间,因为各为其主,他们最终分道扬镳,各奔前程。

山不转水转,建安二十四年的一场大战中,关羽和徐晃再度相逢,只不过这次相逢,是在战场上刀兵相见。

在《三国演义》第76回中,关羽大战徐晃,其中关于二人的打斗描述如下:……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公大怒,亦挥刀迎之。战八十余合,公虽武艺绝伦,终是右臂少力。关平恐公有失,火急鸣金,公拨马回寨。

我们知道,徐晃可是颜良手下败将,而关羽可是秒杀颜良的人,这么看来,关羽此战败给徐晃,实属不应该啊?那么是不是与关羽“右臂少力”有关呢?我们知道,关羽此前右臂遭受毒箭射中,才有了“刮骨疗伤”精彩桥段。华佗给他刮骨疗伤后告知过关羽,要等过了100天以后才能够完全恢复,在此期间不可动怒,要平心静养。

看似关羽有取胜的征兆,其实也暗示关羽兵败的预测。攻击樊城失败后,已经确定关羽的战略意图失败。因为在这一区域,关羽的军力并不占优,只是利用曹军相对分散而逐个击破。徐晃带领援军的出现已经表明关羽的这一优势已不存在,如果被徐晃拖住很有可能被占有地利的曹军击溃。

《三国志》:

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惧入围,破之,或自投两水死。

徐晃对关羽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摆出一副要全力进攻围头的架势,却突然奇袭四冢。关羽害怕四冢有失,就亲率五千骑兵过来救援,但是他面对的却是徐晃的主力部队。关羽要做的只能尽快脱离战场。但关羽却因为自己的固执己见,没有争取时间快速撤退。

彼时,蜀汉大将关羽从荆州出兵,北伐曹魏,向曹魏控制的襄樊一带发起猛攻。关羽在此战中,达到了他军旅生涯的巅峰状态,擒于禁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并且把重镇樊城重重包围,旦夕可破。

此时,曹操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忙调集人马南下抵御关羽。大将徐晃临危受命,带领一支人马赶往樊城前线。《三国志》记载:“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为了能在天时地利人和上战胜关羽,仓促之间,徐晃开始拼人头数。大量招募新兵,可想而知,这些新兵蛋怎么能与关羽精锐的荆州战士相比呢?曹操再三嘱咐徐晃:“须兵马集至,乃俱前”,意思是让他不要主动出击,以静制动,等他随后调集的大部队赶到后,再与关羽开战。

此时,曹操干了两件事,一方面从各地抽调精兵强将,一方面积极与江东孙权联络,想让他袭扰关羽后方。

《三国志》载,孙权在回信中说,他马上出兵袭取关羽后方的江陵公安两个重镇,到时候关羽必将回师自救,樊城之围即可自解。

乞密不漏,令羽有备。

孙权在信中再三嘱咐曹操,要注意这件事的保密。尤其不能让刘备集团诸葛亮、关羽知道,否则前功尽弃。

老谋深算的曹操心里顿时产生了两种想法。如果按照孙权的意思,不公开此信,那么最后的战果,必然被东吴所得,所得利益孙权肯定也是首功,于曹操来说,什么都不会得到。如果把这封信公开,那么自己就会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找来谋士,仔细斟酌了一番。

董昭建议说,不妨把这封信故意泄露出去。如果关羽听说孙权要攻打他的后方,必然会加急撤兵而回援,这样一来,我方就可坐视孙权、关羽两虎相争而坐收渔翁之利,樊城之围即可解除。

听完谋士的分析,曹操连声称好,这是跟自己不谋而合。他立即命令,把这封信作为一件“利器”送给前线的徐晃,“以权书射著围里及羽屯中”,让他把孙权的这封信用弓箭射进樊城中。

关羽接到此“密函”时,一时间不知如何处置。他心想,如果此事是假,那么当然可置之不理,如果此事当真,孙权此时乘虚而入,攻占后方,那么即便樊城之战能取得胜利,最后还是归于失败。

《三国志》记载,“羽果犹豫”。他的手下将士也心无斗志,因为他们的妻儿老小都在后方。此时关羽前瞻后顾,很难决断。

再看徐晃这边,当徐晃得到曹操的命令后,便向将士们传达了曹丞相的意思,本来樊城之中的曹军守将,人心惶惶,毫无斗志,很多人已经放弃希望,可当他们得到这封密函时,顿时士气高涨,信心大增。

《三国志》记载,“围里闻之,志气百倍”。

在古代冷兵器时代,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但不可忽视将士们在沙场上的士气。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和巨鹿之战等都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将少兵稀到最后能翻盘逆袭,靠的就是战士们的英勇和士气,策略是一方面,斗志是最主要的。这也是“人和”的另一种体现。

明·徐渭《英烈传》第七十一回:

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

善谋决断,把握战机尤为重要。

吴子兵法》: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意思是,行军打仗,最怕犹豫不决和相互猜忌,此时的关羽正是这种心态。犯了兵法大忌,这场仗要怎么打,关羽又怎么能胜?一封信让关羽吃了大亏,关羽的百战雄师从此斗志全无。在接下来对徐晃的会战中,关羽仿佛换了个人一样不在状态,不知如何是好,心想,如果此时诸葛丞相能在或许能给出一些建议,奈何只是空想。

战前,关羽跟徐晃有过一次对话:

徐晃曰:“自别君侯,倏忽数载,不想君侯须发已苍白矣!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今君侯英风震于华夏,使故人闻之,不胜叹羡!”关公曰:“吾与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今何故数穷吾儿耶?”战场上,各为其主,各忠各皇,昔日好朋友,今日死对头,让人唏嘘不已啊。

此战,最终败给徐晃,并且由此一蹶不振,直至败亡。

标签: 关羽三国

更多文章

  • 胤禔被自己的母亲要求赐死,为什么会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胤禔,清朝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惠妃出身于满洲正黄旗的名门望族纳兰家族,其父为正五品郎中索尔和,其兄纳兰明珠由于在擒鳌拜一事上立有功勋,因此深得康熙器重,是朝中权倾朝野的重臣。惠妃秀美端庄,性格醇良。再加上出身贵重,因此初入宫

  • 有哪些与曹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植,曹魏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 张郃与五虎将是一个级别吗 五虎将死后张郃能打败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郃,蜀汉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五虎将死后,蜀国还有人能打败张郃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单就《三国演义》的描写来看,吕布死后,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这蜀国五虎将就是战斗力最强的存在了。虽然曹操、孙权手下也有一帮名将,像张辽、张郃、徐晃、周泰、丁奉等,这些都不如五虎将给力。尤其张郃这家伙

  • 司马越:西晋宗室、权臣,八王之乱的最终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越,西晋

    司马越(?~311年4月23日),字元超,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长子(晋书记为次子,然史书未记载司马泰长子,应为笔误)。晋武帝司马炎从兄弟。西晋宗室,晋惠帝至晋怀帝时期权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任

  • 李世民的儿子有十四个 李世民为何会传位给李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李治

    对李世民有14个儿子,却为何要选最平庸的李治当皇帝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立太子多是立长立嫡。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不是长子,虽然是长孙皇后的孩子,但是大皇子李承乾四皇子李泰同样也是长孙皇后的孩子,不论是立嫡还是立长,李承乾和李泰应该是更好的选择,为何偏偏选一

  • 历史上的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后真的要下场和妃子争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宫女

    对历史上真正的宫斗是什么样?别被电视剧骗,皇后地位太高不屑参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宫剧之所以很受观众的欢迎,尤其是女性观众,是因为看着后宫女王和许多妃子为了利益和皇帝的宠爱而互相争斗,真的很有趣。在清代戏剧中,后宫之争并不比朝廷之上的政治斗争差,也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 诸葛亮和魏延关系怎么样 两人关系真的很好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魏延

    对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究竟如何?如果不好的话,为何各种提拔和偏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延和诸葛亮的关系,在历史上其实是真的好。感觉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延都有点儿带资入组的味道。因为机会太多,照顾太多,提拔太多了。早年魏延名不经传,跟着刘备一起进入益州。谁也想不到,汉中太守

  • 长坂坡之战,赵云如果面对的是曹洪,会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赵云,三国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备兵败当阳,曹操数千骑兵一日夜行军三百里追击,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赵云在乱军中带着刘备的儿子阿斗,在数千大军中横冲直撞,赵云在突围中,杀死曹军将领五十余员,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

  • 历史上武则天为何没有选择太平公主做为下任继承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武则天在选继承人的问题上,一直左右为难。之所以左右为难,是因为选谁为接班人,都有对她不利的地方,都不是她的最佳选择。如果选自己的儿子为接班人,那就意味着,将来自己百年之后,江山又会回到李家。自己所开创的武周王朝,也就一世而亡。任何皇帝

  •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要相信司马懿 曹爽为何如此之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高平陵之变,曹爽

    对高平陵之变时,曹爽为何选择了相信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政治斗争,一向都是很残忍的。高平陵之变就是三国后期的一场政变,政变的双方是司马懿和曹爽。有意思的是,在曹爽和司马懿对峙的时候,曹爽居然相信了司马懿不会杀掉他。没有做任何抵抗就直接投降了。为什么曹爽这么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