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卫作为雍正的宠臣 雍正死后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

李卫作为雍正的宠臣 雍正死后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418 更新时间:2024/1/23 15:47:39

还不知道:雍正死后,乾隆是如何对付李卫的?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李卫当官,历经康雍乾三朝,虽然是花钱办来的官职,在任期间却又十分清廉;李卫出身富裕家庭,但对官场贪腐又深恶痛绝;身为一个汉人官员,在雍正年间又深得皇帝重用,位列雍正身边三大宠臣之一。

从李卫的人生经历和官场沉浮来看,称之为“传奇人物”也不为过,但他却始终没能赢得乾隆的信任,只是碍于雍正对他的宠信,乾隆这才一直没有直接对付他,但旁敲侧击的事情却没少干。

那么,雍正皇帝驾崩以后,李卫失去了依靠,乾隆登基后又是如何对付李卫的呢?

家庭富裕的李卫是捐资得官

李卫出生在江苏丰县,家中颇为富裕,自幼李卫就不必因为生活而愁烦。李卫家有钱,也就意味着他从小就不会因为缺少受教育的机会,之所以他后来斗大个子都不认识,应该是他本人不愿意学习,而不是没有学习的条件。

李卫的官职,是在康熙五十六年靠捐资得来的,那一年他已经31岁,此前一直没有做什么正经事儿的李卫,直到靠捐资当上了员外郎以后,似乎这才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不得不说,家庭条件真的非常重要,大字不识几个的李卫,进入官场以后,直接以从五品的员外郎作为起点,开始了他的为官生涯。短短两年时间内,他就被提拔为户部郎中,相信这样的提拔背后,应该也少不了家人在背后的大力扶持。

康熙五十八年,迁户部郎中。——《清史稿》

黄白之物虽然作用很大,但随着李卫官职的不断提升,富裕家庭所能给他提供的帮助也开始不断衰退。捐资买一个高起点容易,但要靠花钱买一个好前程,李卫背后的富裕家庭如何比得过那些背后有大家族撑腰的人?

所以,未来的路能走多远,其实就要靠李卫自己了。李卫是一个31岁还不认得几个字的人,靠捐资办了一个官职,相信这样的条件在官场中恐怕也不会被人高看,尤其是那些凭真本事考上的进士们,恐怕对他也不会有半点好感。

但就是李卫这么一个给人“暴发户”感觉的人,在官场中却很快脱颖而出。他似乎天生就是做官的材料,不仅表现出一个“能臣”的特有的素质,还展现出极其优越的政治天赋。

李卫任户部郎中期间,负责的是银库管理。当时不少亲都有贪腐行为,李卫就发现了一位亲王的属下,在银库收缴白银千两时,就多收缴10两,称之为“库平银”,其实就是巧立名目,最终将这笔银子装入亲王的口袋。

李卫虽然是捐资为官,但为人却非常正直,认为如此做不妥。但由于人微言轻,他的好言劝阻直接被亲王的下属无视,李卫见状,想出了一个主意。他在银库之中单独设置了一个银柜,将多收缴的“库平银”全都单独放在这个银柜上,还挂了一个说明,上面写明“某某亲王赢钱”。

如此一来,所有进入银库的人一看便知,这部分银子是某位亲王的“盈余”,说白了也就是贪腐部分。事情传出去以后,令那位亲王十分尴尬,却让听说此事的雍正皇帝眼前一亮,他初登皇位,万事艰难,正是用人之际。

李卫刚正不阿、不畏皇权,做事又讲究策略,这不正是他急需的人才吗?李卫是一个耿直有能力的人,与那些贪腐的官员们格格不入,却很对雍正的脾气。雍正是一位务实的皇帝,与李卫联手,真可谓是“珠联璧合”。

与雍正君臣共进

雍正将李卫规划到自己的用人范畴之后,登基之初将他任命为直隶驿传道。这个任命明显带有考察的意味,毕竟李卫此前虽然表现出过人之处,但毕竟没经受过官场真正的考验。就在李卫去赴任途中,雍正却改了主意,直接任命他为云南盐驿道,让他管理云南的盐务。

虽然同样是考验,但直接让李卫管理盐务,雍正的用意其实更深。因为江浙的盐税乃国家重税,却一直存在极大的问题,急需有人去解决。但江浙的盐税问题牵扯甚广,属于数十年未能解决的积弊,若非有非常能力之人前往,即便是皇帝亲派也只能无功而返。

李卫被雍正安排到盐务方面锻炼,这背后有雍正的长远打算。李卫果然没有让雍正失望,在盐驿道任上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雍正又提拔他为布政使,整个云南省的财政税赋全都归他管,两年时间里,李卫在财政赋税和盐务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通过了雍正的考验。

雍正见时机成熟,便让时任浙江巡抚的李卫兼任两浙盐政使。这可都是掌握实权的要职,雍正如此安排,主要是想通过李卫办成两件事儿,一个是管理好盐政,另一个是处理好私盐的问题。

李卫一直都非常懂雍正,在兼任两浙盐政使后,立即开始着手处理浙江盐区存在的问题。当时清代划分出数十个盐区,浙江盐区只是其中之一,却是盐价最高的盐区,占据盐税收入的重要比例。

问题在于,浙江盐区与两淮盐区相邻,但价格却相差极大,尤其是生活在两个盐区相接位置的人,更无法接受这样的差价,经常会偷偷购买两淮盐区的低价盐。如此一来,两淮盐区的盐对浙江盐区的盐产生很大的冲击,导致浙江盐区的盐很难卖出去,国家损失了大量的盐税收入。

李卫了解清楚这个情况之后,意识到当时清代体制的僵化,但这种体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要想解决这个大难题,他只能想其他办法。

李卫的政治天赋很高,他很快就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百姓私下到两淮盐区买盐,所产生的危害其实并不大,真正影响大的是那些庞大的私盐贩子团体,他们日积月累之下,利用贩卖私盐赚取大量财富,拥有自己的武装,又与不少清朝的官员勾结,形成了数十年难以根除的“顽疾”。

李卫只是一个背后没有大家族支持的官员,虽然背后有皇帝撑腰,但伴君如伴虎,万一哪件事牵扯太大,令雍正也感到棘手,将李卫推出来平息众怒也不是不可能。所以,李卫要根除浙江盐区的问题,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毕竟在如此高额利益的背后,牵连实在太广了。

雍正没有看错人,在这种关键时刻,李卫面对贿赂、拉拢、威胁,没有丝毫动摇,不仅成功根除掉最大的盐枭沈氏,还提出了后续的管理办法,将浙江盐区的盐政恢复,又防止了私盐贩子死灰复燃,给雍正上交了份完美的答卷。

受百姓爱戴的李卫却不讨乾隆喜欢

此后,李卫愈发得到雍正的信赖,无论是修筑海塘、真正地实现了专款专用,令百姓得福,国库减轻压力;还是弹压地方,打击盗贼,保护一方平安。李卫都是当之无愧的“能臣”,在民间积累的极高的名望。

除此之外,李卫虽然目不识丁,平日里办差事都要带着一个师爷帮忙处理公务。但他对文人非常尊重,甚至还自掏腰包修过浙江通志,深受文人尊重。在文人们遭受文字狱时,李卫也勇于挺身而出,替蒙冤的文人发声,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因此,李卫不仅仅受雍正器重,还深受百姓爱戴和文人的支持。但他毕竟是汉人,在雍正死后,地位远远不及同为雍正三大心腹的鄂尔泰

乾隆对李卫也颇为不满,一来是因为乾隆不是办实事的人,对李卫这种实干派特别不喜欢,因为李卫这样的能臣,会显得他很“无能”;二来是李卫办事不畏权贵,难免触及到皇亲国戚,以前有雍正撑腰,现在换成乾隆,自然对他不满意。

李卫虽然刚正,但与海瑞有很大不同,他做事圆滑留余地,虽然不得宠,但也没给乾隆留下什么把柄。乾隆虽然数次敲打过李卫,但都是无伤大雅的小摩擦而已,因此李卫得以安享晚年。

不过,乾隆的小心眼儿确实到了一定的程度,在李卫死后,发现西湖花神庙里有李卫的神像,顿时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派人将李卫的神像毁掉。

“讬名立庙,甚为可异!”

在乾隆眼中,李卫身为一个汉人官员,仗着雍正的宠信,屡次与满人为敌,令满人难堪,他就不是一个“纯臣”。从这一点看,乾隆的心胸远远不及雍正,对李卫的功劳视而不见。若是没有雍正和李卫拼命打下基业,又哪里会有乾隆的盛世可言呢?

总体来说,李卫的一生也算圆满,乾隆虽然对他不满,但真正的爆发期也都是在他死后。尽管这样的待遇对李卫并不公平,但帝王心术,难以揣测,能有如此结局,也算是比较圆满吧。

参考资料:《清史稿》

标签: 雍正乾隆李卫

更多文章

  • 襄樊之战之后于禁是什么结局?他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于禁,三国

    襄樊之战是三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于禁是汉末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跟随曹操征战三十年,屡立战功,成为曹操手下头号战将,深得曹操信任。最后在樊城之战兵败,投降关羽,被曹魏众人嘲笑,忧愤而亡。那于禁度过了怎样的一生一,追随曹操光和七年(184年),东汉爆发黄巾之乱,顿时天下大乱

  • 司马炎后宫美人达到上万 他到底有多少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炎,后宫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炎后宫有上万美女,靠拉羊车去宠幸妃嫔,他到底有多少子女?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之后,又灭掉了吴国,统一了天下,此时的司马炎志得意满,于是,便开始大肆享乐,生活奢侈腐化。司马炎的腐化生活,导致晋朝的官员也开始奢侈腐化,整个朝

  • 李世民爱过的八个女子中 李世民最爱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长孙皇后,李世民

    还不知道:李世民钟爱过的八位女子,长孙皇后与大杨妃,谁是李世民最爱?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朝是一个拥有胡人血统的朝代,其民风的开放是封建帝制朝代所少有的,宽容对待着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吸收和发展。唐代的宫廷更是将这种民风发挥到了极致,所以唐朝对于爱情的追求是最为自由的,

  • 秦始皇在位十一年出巡五次 秦始皇是在游山玩水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出巡

    还不知道:秦始皇嬴政在位11年,出巡五次,是为了体察民情还是游山玩水?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帝,作为封建社会之中的最重要人物,虽说拥有滔天的权力,但并非常人所想的那样整天享受天伦之乐,每天除了冗杂的军国大事之外,还要抽出空来应对突发状况,也是充满了身不由己,必要时候还

  • 范质:北宋初期宰相,曾主持编定后周的《显德刑律统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范质,北宋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范质自幼好学,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登进士第,官至户部侍郎。后周建立后,历任兵部侍郎、枢密副使等职。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病危,托孤于范质等人。获封萧国公。陈桥

  • 魏延被刘备视为心腹 魏延又是怎么得罪诸葛亮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延,刘备,诸葛亮

    对被刘备视为心腹的魏延,到底怎么得罪了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他是三国蜀汉时期,最后的猛将,他的死更是整个三国时代,最大的冤案,他也成了三国第一冤魂被冤枉了1700年的悲剧人物,他就是比肩韩信的猛将,蜀汉不亡的守护神,个如果不死,只是你知道,魏延如何得罪了诸葛亮,在

  • 都是追封父亲,朱允炆与朱厚熜受到的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允炆,明朝

    我们都曾经听说过“追封”的说法,这种情景一般在古代,是对死者的一种加冕,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建文帝朱允炆当皇帝后,追尊他的父亲朱标为孝康皇帝,立庙号为兴宗。朱允炆做这件事,当时所有的朝中大臣都没有任何意见。然而,嘉靖皇帝朱厚熜上台后,想要尊奉自己的父亲为皇考,封为献皇帝,但他的这个做法,

  • 年轻时期的孙权是一个雄才大略的雄主 孙权晚年为何如此昏庸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权,东吴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东吴雄主孙权:年轻时雄才大略,为何晚年变得昏庸?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吴国的存在感一直很低,这不是因为吴国实力弱,而是因为《三国演义》里用大量的章节描述蜀汉和曹魏,吴国戏份比较少。但实际上那个时期的吴国还是很强的,赤壁之战主力就是东吴水军,指挥官也是东

  • 诸葛亮北伐真的穷兵黩武了吗 诸葛亮北伐出动了多少兵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北伐

    对正史中,诸葛亮北伐到底出动了多少兵力?他真的是穷兵黩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正史中,诸葛亮真的穷兵黩武了么?一:魏国南征规模更大公元228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致书魏国大司马曹休,书中提到他受到吴主责罚恐怕被杀,愿意投降曹魏,请求曹休出兵

  • 刘恂作为刘禅的儿子 蜀汉灭亡后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蜀汉,刘禅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蜀汉灭亡后,刘禅之子刘恂去哪了?为何史书没任何记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很多人物,之所以最后的行踪没有被记录下来,大多都是因为这个人后来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并没有继续发挥出作用,从而被史官们所遗忘。刘禅的儿子刘恂,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那么蜀汉灭亡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