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妙玉,第十七回及第十八回第一次暗出。这个时候,大观园已经建好,因元春要来归宁,为了迎她,做的各种准备,包括一些宗教仪式。准备工作结束时,一个仆人来报告王夫人说,除了这些小尼姑和修女,还有另一个人是否要考虑请来。说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姑?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祖先也是书香世家。其中讲了一个很长的故事,关于她为什么要出家,大意是说她小时候多灾多难。通常,有钱人会花钱请一些人做替身,替她出家。结果这个法子不中用。她依然病得则很重,最后干脆让她自己出了家,病才好了,从此就带发修行了。
而且,当故事发展到元妃想省亲的地步时,她刚刚满十八岁。她真正的姓是什么?她有真名吗?文中都没有交代,至少在前八十回中,始终没有看到任何这方面的蛛丝马迹。此外,很明显妙玉的父母都去世了。
为什么妙玉会来到长安?因为长安有观音遗址和贝叶遗文,这些是佛教界最珍贵的文物。过去,在印度有一棵树叫做贝多树,叶子又长又厚,可以直接在上面书写。有了这棵树的叶子,就可以直接当纸用了。仆人继续报告说,妙玉一年前随她师傅到了北京,住在西门郊外的牟尼院。大致概括了妙玉的情况。作者通过贾府仆人向王夫人禀告,来介绍妙玉其人。
后六十三回,当贾宝玉发现他过生日的时候,妙玉给他留下了一封拜帖,一张生日帖,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贾宝玉看后觉得应该有所回应,也回一贴才好。
正想寻黛玉探讨下,恰好遇到了邢岫烟,与邢岫烟言谈中中得知她与妙玉相识,眼前站了一个最了妙语的人。宝玉就把这个站子给邢崆烟看了。
妙玉和邢岫烟亦师亦友。邢一家当时租的房子是庙里的房子。在十年前,当她可能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邢岫烟经常去寺庙和妙玉做伴。她认得的字都是妙玉教给她的。因此,邢岫烟总结了她与妙玉的关系,既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这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关系。接下来邢岫烟说的是,听说之后,也是一个模糊的印象和信息,因为后来他们家走了。她说,因妙玉,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了。
这样关于她的评论出现过很多次。什么是不合时宜?这种时代错误并不是一个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词汇。在世俗社会中是一个非政治性的贬义词,意思是这个人做的事情不一定违法,但却是和别人做的事情不一样。妙玉的一些行为不合时宜,但是她的不合时宜导致了什么呢?当权者所不容,即得罪了权贵,所以才投到牟尼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