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字继长,小名继伯,顿丘(今河南省清丰县)人。北魏时期的重臣。历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三朝。官至尚书左仆射、上书令、加侍中。他有奇才,善谋略,忠于职守,不以位高而得意,善始善终。他不仅忠君,而且爱民。他上战场,保疆守土。任官员,绞尽脑汁,为朝廷管理好地方民众,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崇是北魏文成元皇后第二兄元延的儿子。因为出身显赫,14岁就袭爵陈留公,镇西大将军。孝文帝初年,荆州的氐人发生骚乱,拓跋弘任命时任梁州刺史的李崇去接任荆州刺史,并打算派军队护送他去上任。李崇上书说:“氐人互相争斗失和,本来就怨恨刺史,现在我奉命去接替,只需去宣布圣上的诏书即可,不许劳顿发兵保护,以免使他们恐惧。”就这样,李崇只带了几十个随从前去赴任,到了当地,他对氐人倍加安慰,形势果然稳定了下来。年轻时的李崇是很懂得体恤黎庶的。
李崇在荆州任职4年,他致力于整饬边防,一旦抓住南齐的人一律放还,南齐的将领感激他的恩德,也送回了原来荆州的200多居民,使北魏和南齐两朝边境安宁和睦,没有再发生动乱。因为政绩卓著,文成帝将他召回京师,隆重奖赏。
不久,李崇又被任命为兖州刺史。当时,兖州地区盗匪横行,且来去如风,官民邵深受其患。于是他让每个村都盖楼,楼上悬挂一鼓。发现有盗贼,便上楼击鼓,附近四面的村民听见鼓声,赶紧派人把守住本村要道,顷刻间,百里之内尽是鼓声,而各个要道也被封死,使得盗贼还没下手就已经被擒获了。由于此举效果显著,从各州郡都开始模仿。兖州地区的冶安大大地好转了,人们对李崇交口称赞。
李崇是一个出色的武将,多次平定朝廷的战乱,深受人民的喜爱,年纪轻轻就战功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