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祖莹

祖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912 更新时间:2023/12/15 6:23:25

祖莹,字元珍,北魏范阳遒人也。在八岁的时候就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但是不管白天还是夜晚都只在读书,不能停止,父母担心他会这样读书有病,禁止他不能学习了,但是祖莹还是在灰中藏火,等父母睡着的时候燃火读书。最后是成为了北魏大臣,著名文学家。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祖莹简介

本名祖莹

字号字元珍

所处时代北魏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范阳遒县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535年

主要成就北魏大臣著名文学家赠尚书左仆射

人物生平

祖莹,字元珍,北魏范阳遒人也。曾祖敏,仕慕容垂为平原太守。太祖定中山,赐爵安固县子,拜尚书左丞。卒,赠并州刺史。祖嶷,字元达。以从征平原功,进爵为侯,位冯翊太守,赠幽州刺史。父季真,多识前言往行,位置中书侍郎,卒于安远将军、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莹出后,高祖戏卢昶曰:”昔流共工于幽州北裔之地,那得忽有此子?”昶对曰:”当是才为世生。”

以才名拜太学博士,征署司徒、彭城王元勰法曹行参军。高祖顾谓勰曰:“萧赜以王元长为子良法曹,今为汝用祖莹,岂非伦匹也?”敕令掌勰书记。莹与陈郡袁翻齐名秀出,时人为之语曰:”京师楚楚袁与祖,洛中翩翩祖与袁。”再迁尚书三公郎。尚书令王肃曾于省中咏《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彭城王勰甚嗟其美,欲使肃更咏,乃失语云:”公吟咏情性,声律殊佳,可更为诵《悲彭城》诗。”肃因戏勰云:”何意呼《悲平城》为《悲彭城》也?”勰有惭色。莹在座,即云:”所有《悲彭城》,王公自未见耳。”肃云:”可为诵之。”莹应声云:”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睢水里。”肃甚嗟赏之。勰亦大悦,退谓莹曰:”卿定是神口,今日若不得卿,几为吴子所屈。”

为冀州镇东府长史,以货贿事发,除名。后侍中崔光举为国子博士,仍领尚书左户部。李崇为都督北讨,引莹为长吏。坐截没军资,除名。未几,为散骑侍郎。孝昌中,于广平王第掘得古玉印,敕召莹与黄门侍郎李琰之,令辨何世之物。莹云:”此是于阗国王晋太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累迁国子祭酒,领给事黄门侍郎,幽州大中正,监起居事,又监议事。元颢入洛,以为殿中尚书。孝庄帝还宫,坐为颢作诏罪状尔朱荣,免官。后除秘书监,中正如故。以参议律历,赐爵容城县子。坐事系于廷尉。前废帝迁车骑将军。初,庄帝末,尔朱兆入洛,军人焚烧乐署,钟石管弦,略无存者。敕莹与录尚书事长孙稚、侍中元孚典造金石雅乐,三载乃就,事在《乐志》。迁车骑大将军。及出帝登阼,莹以太常行礼,封文安县子。天平初,将迁邺,齐献武王因召莹议之。以功迁仪同三司,进爵为伯。薨,赠尚书左仆射、司徒公、冀州刺史。

莹以文学见重,常语人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盖讥世人好偷窃他文以为己用。而莹之笔札,亦无乏天才,但不能均调,玉石兼有,制裁之体,减于袁、常焉。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以命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其文集行于世。子珽,字孝征,袭爵。

方志记载

祖莹(?-535),字元珍,季真子也。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夜继昼,父母恐其志疾,禁之不能止。尝秘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侯父母寝后,燃火读书,以衣被塞窗户,为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莹与陈郡袁翩齐名,时人为之语曰:“京师楚楚袁与祖,洛中翩翩祖与袁。”尚书令王肃,曾于省中咏《悲平城》,诗曰:“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阻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彭城王勰甚嗟其美,欲使肃更咏,乃失语云:“王公吟咏声律殊佳,可便为咏悲彭城诗”。肃因戏勰云:“何意悲平城为悲彭城也?”勰有惨色。莹在座,即云:“所有悲彭城,王公自未见耳。”肃云:“可为诵之。”莹应声云:“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积石梁亭,血流睢河里。”肃甚嗟赏之。勰大悦,退谓莹曰:“郎定是神口,今日若不得卿,几为吴子所屈。”累官冀州镇东府长史,迁国子祭酒,给事黄门侍郎,幽州大中正监起居事参议律历,赐爵容城县子,以功迁仪同三司,进爵为伯。薨,赐尚书左仆射司徒公,冀州刺史。莹以文学见重,常语人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性爽侠,有气节。士有穷厄,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有文集行于世。(载旧《涞水县志》)

部分翻译

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人。父亲叫季真担任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职务。

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喜欢学习,迷恋读书,日日夜夜的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但是不能够使他停下来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暗地里藏着蜡烛,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蜡烛读书,用他的衣服遮盖窗户,害怕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声誉更加被传开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的张天龙在讲解《尚书》,把其中的内容都讲解了。学生们都聚集来听,祖莹在夜里读老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师催促着讲课十分急切,他于是就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就去听课了。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于是就在前面行礼,背诵多篇《尚书》,不遗漏一个字。祖莹讲完了以后,孝怡感到十分诧异,对渊博的学士们说了这件事,所有的学士都很惊讶。后来,高祖听说了这件事,召见祖莹,让他背诵五经里的文章句子,并且叙述之中的意思,高祖听后十分赞叹祖莹的才能,非常赞赏祖莹。祖莹出去之后,高祖和卢昶开玩笑地说:“当年流放共工在幽州北方后代的地方,怎么知道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才子啊!”

其他出处

著名儿童蒙读物《三字经》把祖莹当作学习的典范:“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映炭夜读

祖莹,字元珍,北朝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他出生在世代做官的人家,小时候既聪明,又勤奋,8岁就能背诵《诗》和《书》并且还会做诗写文章。亲属们都称赞他是“圣小儿”,意思是小神童。

据《魏书》记载,祖莹读书非常刻苦。他总觉得白天的时间不够用,因此常常夜里攻读。父母怕他累坏身体,多次阻止,不让他夜里看书。但他学习如饥似渴,觉得晚上不读书太可惜。父母为这事常犯愁。一天,父母把家里的灯盏、烛台都藏了起来。祖莹知道这是父母不让他夜读,就悄悄地把火拣在小炉子里,然后盖上一层薄薄的灰。一到夜晚,他拨开灰层,将炭吹红,再用衣服被子把窗户遮上,不让光线透出去。就这样刻苦攻读,博览群书。

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他又拜当时的中书博士张天龙为师,学习《尚书》。祖莹投师后,学习更加刻苦用功。有一次,老师清早就要给同学们讲《尚书》,祖莹由于读了一夜没有睡觉,昏头昏脑地把另一个同学的一本《曲礼》当作《尚书》拿去上课。到了课堂才发现自己拿错了书,可是老师很严格,他不敢回去换书,只好硬着头皮听讲。这堂课刚好老师叫他读《尚书》。由于祖莹平时非常努力,早就会背《尚书》了,他虽然没带课本,可是凭自己的记忆,照样准确地把《尚书》背诵了三篇,一字不漏。

北魏当政人物很注意这个远近闻名的“圣小儿”,就选拔他去做“中书学生”。这使祖莹获得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加上他刻苦不懈地攻读,长大后终于成为一个很有知识的学者。他才华出众,远近闻名,很受当时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太学博士、殿中尚书、车骑大将军,并有文集流传于世。

偷读是暗地里学。

偷读,私下里学习。

祖莹偷读

祖莹偷读,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

这则短文记叙了祖莹自幼夜以继日勤奋苦读的事迹。他深夜偷读,勤奋刻苦,学有所成,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皇帝任命他为太学博士。祖莹勤奋学习的精神仍值得今天的青少年学习。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学有所成。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中的‘密’、藏、驱逐、蔽塞这些词,可看出祖莹对学习的炽爱程度之高,也为后文成就人生做铺垫。

作品原文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以文学著称,官至车骑大将军。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北朝人。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以才名拜太学学士。

祖茔年八岁,能诵诗书

祖莹年仅8岁就能够诵读书,12岁时成为太学学生。他热爱学习,沉迷读书,夜以继日地用功。他的父母担心他因此而病倒,便禁止他学习,但是不能阻止他。祖莹经常偷偷地在灰烬中藏起火种,等到父母睡觉后,就燃起火种刻苦读书,并以衣被塞住窗户,担心透漏光亮,被家里人发觉。因此祖莹的好名声一天天地大起来,人们都称他为“圣小儿”。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袭人判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袭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袭人,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位,宝玉房里四个大丫鬟之首。性格袭人对人和气,处事稳重,工作认真,在大观园里众人是人前人后的夸奖她。而对于袭人的判词是什么你了解吗?如果你还不了解的话那就来下面看看吧!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

  •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晴雯判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晴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里的重要人物,她是贾宝玉的四大丫鬟其中的一个。晴雯长得非常好看,风姿绰约,有点像林黛玉,年纪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亡,被卖到了贾府,死的时候仅仅十六岁。而对于晴雯的判词是什么你了解吗?如果你还不了解的话那就来下面看看吧!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晴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红楼梦》有着很多的女子人物,其中最主要的最具代表性莫过于金陵十二钗中的十二位女主人,其实金陵十二钗里的人物是那十二个呢?性情特点是什么样的?《红楼梦》中的对金陵十二钗判词是怎样的呢?如果你还不了解的话那就来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

  • 红楼梦结局优秀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作为我国文化界的瑰宝,红楼梦有着太多的研究价值,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时代和国界,是世界文学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甚至在现代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科“红学”。对于红楼梦里面的人物无一没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对于红楼梦里面的人你了解结局那个是最好的吗?结局相对好的人物又有哪些?想了解的就来下面阅读一

  • 红楼梦里四春是谁 红楼梦四春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四春作为红楼梦里面的四姐妹,你了解是那四春吗?红楼梦四春有着什么样的人物特点呢?红楼梦四春的大小顺序排名是什么?作为红楼梦里面的四位小姐,他们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呢?想了解的话那就赶紧随着小编一起来下面了解一下关于红楼梦四春的故事结局吧!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红楼梦里四春是

  • 晴雯的身世,晴雯的出身在贾府是最低贱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红楼梦》里塑造了无数经典形象,其中袭人和晴雯就是两个成功的人物,我们看看晴雯在《红楼梦》中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而在红楼梦里看,为什么多数人对于晴雯的身世出身在贾府里的定位是最低贱的呢?有些什么说法?下面就由小编为你一一介绍

  • 颛孙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颛孙师(前503-?),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汉族,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春秋末年陈国人。颛孙师虽然是能文能武,但是性格比较偏激,在生活中喜欢广交朋友。在孔子时代,颛孙师是喜欢与孔子讨论问题的,能够虚心向学。虽然出身微贱,但是经过孔子教育后,成了名显于天下的有名之士。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

  • 庄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但是后来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最重要的哲学学派,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

  • 仲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仲由是春秋末鲁国卞(今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其后胤因避战事迁往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字子路,又字季路,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但是仲由自小鲁莽,好勇,做事情是冲动的。一生中有为孔子赶车,做侍卫,后来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仲由简

  • 中山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中山王一开始所指的是中国的古代地方名称,是指中国中山王和琉球中山王。后来汉景帝刘启封其庶子刘胜为王称为中山王。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狄族鲜虞部落,为姬姓白狄,最早时在陕北绥德一带,逐渐转移到太行山区。赵国吞并中山之初,曾扶持了傀儡中山王胜,公元前295年又把他废掉并迁到肤施(今陕西省榆林之南),中山国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