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在位时期如此勤政 崇祯算是一个好皇帝吗

崇祯在位时期如此勤政 崇祯算是一个好皇帝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947 更新时间:2023/12/26 11:13:14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崇祯皇帝真是好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历朝历代的灭亡都伴随着一位极其昏庸的帝王,而朱由检则是一个特例。

崇祯朱由检十七岁登基,33岁大明灭亡,十七年来勤勤恳恳,勤勤恳恳,日夜操劳,从来没有举行过任何娱乐活动。

一个如此勤奋的皇帝,为什么会导致一个帝国的灭亡?

崇祯

缺点一:做事冲动,专横

在崇祯朱由检登基之前,明朝一共有十五个皇帝,当朱由检登基的时候,明朝已经是一片废墟。朱由检为了扭转明王朝的颓势,登上皇位后,就开始整顿朝政,试图扭转明朝的颓势。

史书上说:“鸡啼而起,日夜不眠,常因过度劳累,宫中从不有宴乐之事。”

那时候的明朝,正是风雨飘摇的时候,因为大旱,庄稼歉收,百姓流离失所,而且还发生了一场瘟疫,许多人无法生存,到处都是暴动。

崇祯皇帝画像

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朱由检上台后,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稳定局势,但是他的性格太过固执,太过霸道。

任何需要精心策划的事情,都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决定,而不是去考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样的治国之道,非但没有达到拯救国家的目标,反而愈演愈烈,使形势更加复杂。

朱由检在没有掌握好朝局的情况下,很快就将魏忠贤这个曾经被天帝信任的人给谋害了。魏忠贤虽是一位声名狼藉的太监,但他在当时确实扮演着制衡文臣的角色,两边相互制衡,无人敢妄动。

魏忠贤

朱由检鲁莽地杀了魏忠贤,却没有来得及将魏忠贤的位置补上。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明军在南征北战的时候,因为战争和自然灾害,国库出现了大量的赤字,根本没有足够的银子来支付士兵的军饷。

朱由检命文武百官捐钱充实国库,那些身强力壮的官员向朱由检哭诉自己的身无分文。

若是能与这些官员抗衡,也不会连一文钱都赚不到。

魏忠贤照片

缺点2:过于多疑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多疑之辈,时刻都在提防着别人夺权,将自己从王座上拉下去,对所有人都抱着一种不信任的心态。尤其是朱由检。

朱由检在北边皇太极的后金大军的围攻下,无力应付,于是又派了已经退位的袁崇焕

袁崇焕没有辜负朱由检的期望,在宁远和宁锦的战斗中,他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后来,在与皇太极的争斗中,大获全胜,将皇太极的力量大大削弱,使得他们短时间内不能侵犯明朝。皇太极被袁崇焕压得死死的,他觉得自己不一定能打得过袁崇焕,所以他就想到了一个挑拨离间的办法。

袁崇焕

他派人到处散布袁崇焕要起兵造反的流言,不久就被朱由检听到。

到了这个时候,朱由检再也不相信任何人,宁可错杀,也不能放过,所以他召见袁崇焕,说袁崇焕最担心的就是军费,根本不理会袁崇焕的辩解,就将袁崇焕打入大牢,最后被处死。

可惜的是,袁崇焕这位英雄豪杰并没有在战场上大获全胜,却被皇上的怀疑给害死了。

朱由检的疑心也表现在了他的换将上,在李自成的攻击中,他曾数次请求换帅,而每一位将领,不管是好是坏,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换掉,他绝不容许一个人在一个位置上坐得太久,会影响到皇帝的威严。

这就导致了原本可以消灭李自成的李自成,在关键时刻突然换人,让他有了喘息之机,而且还让他的势力越来越大,最后终于攻到了北京。

另外,朱由检还经常对官员进行整顿,十七年间,内阁大学士50人,刑部尚书17人。

朱由检的疑心让朝堂上的官员们都很失望,也很害怕,因为他们害怕被牵扯进来,所以朝堂上没有一个可以利用的人,这就是明末的覆灭。

李自成

缺点三:不了解形势,不懂得审时度势

李自成军队进京前两个多月,李明睿提议南下,说朱由检若能南下,必能保住性命。

大明王朝还能卷土重来,重新崛起。

可是朱由检的决策失误,让他的声望大不如前,他答应了南下,可是群臣觉得撤退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所以朱由检就留在了北京,错过了南下的最好时机,也失去了保护大明的最后希望。

明末时,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又有清军在关外虎视眈眈,造成了一条长长的战线,明军被前后夹击。正所谓,敌是敌是友,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联合起来,一起进攻,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

但朱由检的想法不一样,当年的农民起义首领李自成,要朱由检册封他为西北王,朱由检一同意,他就把主意打到了他的身上。

朱由检在这个时候做出了什么决定,他认为册封李自成为王,会让皇上颜面扫地,所以他拒绝了李自成的要求。

如此一来,明朝就再也没有了最后的胜算。

最后,朱由检在小煤山自杀。在那样的绝境之中,朱由检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错过了一个绝佳的时机,这才是他最终陨落的原因。

崇祯朱由检虽然不像那些亡国君主那么贪生怕死,但他却有三个致命的缺陷,导致了大明的覆灭。

李自成攻入北京,将自己吊死在了小煤山的一棵歪颈树上,写下了一行血淋淋的字迹:“让叛徒将我的尸体肢解,不能伤害无辜。”

这是他为天下苍生所做的,也是他为天下苍生所做的最后一件好事,大明王朝,在中原两百多年的历史上,慢慢地落下了帷幕。

标签: 崇祯明朝

更多文章

  • 王谦为何会选择起兵反抗?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谦,隋朝

    北周是我国古代南北朝期间,随之而来的大隋朝完成了对南朝陈的统一,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大象二年(580年),北周爆发三总管之乱。益州总管王谦不满杨坚专权,于是起兵声讨,结果两个月后就兵败被杀。王谦拥兵数十万,又有巴蜀天险为凭障,为何仅两个月就迅速败亡了呢一,出身名门王谦出

  • 在古代,冷宫的妃子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妃子,清朝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现在的人,对冷宫没什么感念。说到冷宫,反而觉得那是一个美丽的所在。环境清幽,有吃有穿,还没事做。要是住在这样的环境中,简直就像神仙一样。唯一的遗憾,就是被禁足了,不能离开,同时再也见不到皇帝。不过,就算不被打入冷宫,其实也不敢随便走

  • 甄宓最后的结局为何那么凄惨?她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甄宓,三国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时期的大美女甄宓,被她的丈夫曹丕赐死。死了以后,曹丕在埋甄宓的时候,竟然还做了一个“披发覆面,以糠塞口”的事情。也就是说,解散甄宓的头发,盖在甄宓的脸上,同时在甄宓的嘴里塞上糠。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曹丕这是出自于什么习俗。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曹丕对甄

  • 作为大唐帝国功臣的刘文静 被杀是因为谋反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刘文静

    还不知道:刘文静被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唐朝立下大功的刘文静,真的是因为谋反被杀?刘文静是大唐帝国的立国功臣,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他立下了无数功劳,贡献非常的大。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唐朝在公元618年宣布建立,第二年刘文静就被人举报意图谋反,然后就莫名其妙地被处死了。关

  • 何进作为东汉时期的大将军 何进为何会被宦官轻易干掉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何进,宦官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何进身为大将军,朝廷实际当家人,却为何轻易被宦官干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何进再是大将军,出身也是一个杀猪的,杀猪和杀人是两个概念,何进就是一个猪脑子,宫里的太监虽然没卵子,但每一个人都从政治博弈中杀出来的,政治经验十分丰富,比这个政治小白的杀猪将军强多了。但

  • 诸葛亮如果派别人去守华容道 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容道,诸葛亮

    还不知道:华容道大将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诸葛亮安排守华容道的大将,不是关羽,而是赵云,结果如何?三国演义中,关羽守华容道,由于他心太软,念及曹操昔日旧情,将其放走。有人提出,如果诸葛亮安排守华容道的大将不是关羽,而是刘备集团的另一位大将赵云,结果将会如何呢?需要分

  • 袁尚死后,田畴为何敢前去吊唁?他不怕曹操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田畴,三国

    田畴是三国时代的一位奇人,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官渡之战,袁绍被曹操击败,曹操以少胜多,袁绍感觉很窝囊,吐血而死,袁绍死后,曹操还要赶尽杀绝,继续追杀袁绍的儿子袁谭、袁熙和袁尚,最终统一北方。袁尚被杀时,曹操下令,谁敢哭就杀谁,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有一个人敢去吊祭,这个人是谁呢?

  • 乾隆禅让之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 乾隆期间都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清朝,太上皇

    对乾隆主动退位,当了三年的太上皇,他都干了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引言兔目当年李氏槐,枒槎老干倚春阶。何当绿叶生齐日,高枕羲皇梦亦佳。——《唐槐诗》在我国古代,皇帝这个位置是终身制的,皇帝从登基的那天起,就会在这个位置上坐到死为止。当然了,也发生过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说王

  • 徐增寿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会被建文帝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徐增寿,明朝

    徐增寿是明朝初年的勋贵,魏国公徐达的第三子,其生母为谢夫人。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由金川门攻入南京。建文帝见形势危急,急命左右押解徐增寿到殿上审问,责备他为何背叛君上,随后建文帝就亲手将其斩杀。徐增寿是大将徐达之子,到底做了什么,能让建文帝不顾徐达的情面而执意将其杀死

  • 司马光和王安石作为好友 两人最后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光,王安石

    还不知道:司马光和王安石目成仇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安石和司马光分别是变法派和反变法派的领袖。二人曾是好友,却因对变法持不同的态度而反目成仇。很多人觉得,既然观点相悖,那两者间必有一个是正确的。其实他们并不明白,在大多数时候,狗咬狗一嘴毛,才是这个世间的常态。在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