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在李显复位之后是什么结局?生活怎么样

武则天在李显复位之后是什么结局?生活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028 更新时间:2024/1/20 17:26:42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神龙元年(既705年),大唐宰相张柬之等人扶持李显发动“神龙政变”,除武则天男宠“二张”、逼武则天退位,改“武周”为“李唐”,恢复大唐江山,长达15年的“武周”王朝寿终正寝,那么李显复位之后,武则天是怎样度过人生中的最后一年?

先给朋友们讲一下何为“神龙政变”:

武则天在晚年时,立李显为太子,在解决了继承人问题后,志得意满,再加上随着年龄逐渐衰老,开始怠于政事,追求长生,沉迷享乐。

而且武则天还变得荒淫无度,过起了糜烂奢侈的生活。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一生的男宠多达百人,而其中有最受宠爱的“四大男宠”:薛怀义、沈南璆、张宗昌和张易之兄弟。

她开始大肆豢养面首(男宠),据记载:武则天一生的男宠多达百人,而其中最受宠爱的“四大男宠”是:薛怀义、沈南璆、张宗昌和张易之兄弟。

其中以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最为得宠,史称“二张”,被武则天昵称为“五郎”、“六郎”。

而“四大男宠”中最最得宠的是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皆貌比潘安。

据史书记载:张易之“年二十余,白皙美姿容”,张昌宗“面似莲花”。

尤其是“五郎”张易之更受武则天青睐,因为他生于官宦之家,深知宫中的“潜规则”。

还有,张易之不仅相貌出众,而且音律歌词、吹拉弹唱也样样精通,在唐朝那个时代,像张易之这种颜值和情商极高的人物,自然倍受武则天宠爱。

朋友们,你们说张氏兄弟如此貌美多才,堪比我们现如今的“小鲜肉”,恐怕是再美的女人见了也会黯然失色吧!

张氏兄弟享受着武则天给予的高官厚禄,生活方面极其奢靡,在这里百味给大家举两个活生生的例子:

张氏兄弟喜欢虐食动物,而且异常残忍。

据《朝野佥载》记载:

张易之弄来一只铁笼,把鹅鸭放进去,中间放着炭火和铜盆,铜盆里面是事先装满调好的五味汁。

鹅鸭围着炭火转圈,渴了就只好喝铜盆里面的五味汁,难免触碰到炭火,赶紧退回来,过一会儿又忍不住口渴,再一次上前喝汁水。

如此反复,经过一段时间的折磨,鹅鸭的羽毛都被烧焦脱落,直到最后“表里皆熟,毛落尽,肉赤烘烘乃死。”

而“六郎”张昌宗比起“五郎”张易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另据《夷坚志》记载:

张昌宗喜欢吃新鲜的驴肉,就把一头驴关进一间小屋里,中间放炭火和装满五味汁的铜盆,方法类似张易之的烧烤鹅鸭。

有一天,张易之去看望弟弟张昌宗,哥俩谈论美食,说起马肠味道极好,张昌宗就拉过来一匹马,用刀子割开马的肚子,活生生掏出马肠,割下一段,迅速洗净炒食,过了很久,那匹马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二张”得宠后大权在握,逐渐插手朝政,狐假虎威,大肆打击异己,跟大臣结怨,甚至牵扯到了太平公主和皇太子李显身上。

而武则天又对“二张”一味的偏袒和庇护,使得权势熏天的“二张”之所作所为引起朝堂的震惊和忧惧。

因此扳倒“二张”可以说是朝堂中诸多政治势力的统一意见。

神龙元年(既705年)正月2月20日,宰相张柬之等人不甘坐以待毙,趁武则天卧病在床,在羽林将军桓彦范敬晖等人以及皇太子、太平公主和相王等人的支持下,在神都紫微城发动了兵变: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退位。

武则天眼见大势已去,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于是下诏传位给李显,并搬到洛阳西北侧的上阳宫居住。

张柬之等人立迎皇太子李显为新君,并在政变后十几天改“武周”为“李唐”。

史称此次政变为“神龙政变”,从此“武周”一朝宣告结束,“李唐”一朝复辟。

接下来百味再给大家讲讲武则天是如何一步登天走上皇位的:

武则天年轻的时候貌美如花,有着“武媚娘”的称号。

她最初是嫁给了李世民,李世民看出武则天这个女人的强势和野心,一直也不太宠爱她,所以武则天当时并没有掀起什么太大的风浪,最后竟被李世民发落到感业寺出家做了尼姑。

然而强势的武则天自然不甘心“沦落为尼”,于是便想方设法的勾搭李治。

武则天原来在宫中时就认识时为太子的李治,李治也被她的美貌和才华所吸引,对她心生爱慕,只是无奈被自己的父亲李世民横刀夺爱。

武则天在感业寺期间,仍然与李治藕断丝连,并想尽一切办法勾引李治,让李治始终没能忘记她。

结果李治登基继位之后,便将武则天从感业寺里接了出来,终于成为了他的女人。

永徽二年五月,武则天得封“昭仪”,后来又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手段,过五关斩六将,飙升至一品“宸妃”。

武则天真正实现了人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一跃从李治的继母,变成了李治的妃子,最后终于坐上皇后的宝座。

公元683年,年仅56岁的唐高宗李治撒手人寰,皇位传到了唐中宗李显的手中,可是李显的性格比他爹李治还要软弱。

登上帝位后的李显第一件事就是封赏任命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

而宰相裴炎认为“侍中”职位太高了,就极力劝谏。

结果李显大怒说:“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耶!”。

意思就是说:我把天下都给了韦玄贞,又有什么不可以的!难道我还在乎一个侍中么?

裴炎听后害怕了,就把这件事儿告知太后武则天。

结果武则天异常生气,立刻废掉李显的帝位,又立了小儿子李旦为帝,就是唐睿宗。

看来不作不会死,李显的皇帝生涯也够短命的,仅仅过了五十二天就宣告结束。

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唐睿宗李旦只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真正掌握大权的,还是他的母亲皇太后武则天。

李旦登基后,武则天就开始“临朝称制”,而身为皇帝的李旦,别说国家大事做不了主,就连自己的人身自由他都说了不算。

武则天执政期间,有很多大臣向她进谏:请她还政于李旦。

武则天迫于舆论,在垂拱二年(既公元686年),公开表示自己愿意将政权还给李旦。

李旦虽然软弱但却不傻,他知道这是母亲武则天在试探他:自己要是同意了,那自己就是下一个被废掉帝位的李显。

因此,他十分“坚定”地拒绝了母亲武则天的“还政要求”,并请她继续“临朝称制”。

从此之后,武则天就心安理得地把持朝政,久而久之,武则天就动起了当皇帝的心思。

而“李氏”家族的宗室子弟,眼见武则天谋夺“李唐”江山社稷,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纷纷起兵反抗,但最终都被武则天一一镇压。

接下来武则天开始大肆屠杀“李氏”宗族,先前后陆续杀害了李云嘉、李元轨、李融等等,经过数年时间,“李氏”家族已死伤大半。

载初元年(既公元690年),武则天看到时机已然成熟,便正式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定都洛阳。

武则天67岁称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继位后,开始对朝廷及国家进行了大整顿大治理,在她的治理下,唐朝开始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一山不容二虎”,武则天当了皇帝,自然不会让李显再留京都,所以便将李显囚禁起来,也不允许他有任何的实权和与外界接触。

朋友们也能看出,李显在被废之后,他的生活可谓是非常的贫苦和艰难。

但与此同时,一个令她十分困扰的问题,也一直萦绕在她的心头,这个问题就是:我的江山要传给谁?

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武承嗣多次向她暗示:不要将江山交给外姓之人。

“二武”的意思就是说:武则天终归是武家的人,自然江山还要留给自家人来坐。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剧中主人公狄仁杰是唐朝时期著名大臣,为人正直清廉,为百姓着想,是一位真正的好官。

但是大家知道吗:狄仁杰和武则天不仅是君臣关系,而且还是好朋友的关系。

神功元年(既公元697年),狄仁杰第二次拜相后劝武则天“复李唐神器”。

狄仁杰的意思也就是:劝武则天一定要把皇位传给她自己的儿子。

据《资治通鉴》记载: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狄仁杰的一番肺腑之言,让武则天瞬间拿定了主意:还是传位给自己儿子好。

因此,武则天把幽居房州的李显召回洛阳,重新立为太子。

其实武则天此意是在麻痹李氏宗族,借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看来,狄仁杰的劝说对武则天“传位给儿子的决定”起了重要作用,史称“再造大唐”。

但此时的武则天已然是风蚀残年,老态龙钟。

但至始至终都对张氏兄弟宠爱有加,可以肯定这个时候的武则天宠爱张氏兄弟,与“爱情和性”已无太大关系了,而是在寻求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乖巧的张氏兄弟不仅貌美,而且还能说会道,有他们在武则天的身边,令孤独寂寞的武则天感到很开心。

但武则天的对他们的关系:已是长辈对晚辈的怜惜和疼爱了。

而张氏兄弟有了武则天的宠爱,更加目中无人,无法无天。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情加重,卧床不起,只有“二张”在身边伺候她。

而支持李氏的大臣担心“武则天传位给李显”的态度发生转变,便决定发动政变,强行让李显继位。

于是宰相张柬之与敬晖等人经过详细谋划,以“二张”谋反的名义发动政变,带兵杀入皇宫,斩杀“二张”及其党羽,然后包围了武则天居住的集仙殿。

武则天见大势已去,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于是下诏传位给李显,并搬到洛阳西北侧的上阳宫居住。

被逼禅位的武则天从此生活就变得比较孤独凄惨。

被迫禅位的武则天,自失去皇位刚离开皇宫后,生活就变得比较凄惨了。

据记载:武则天在上阳宫养病,虽然被李显尊为“则天大圣皇帝”,享受着如同太上皇待遇,但其实形同囚禁。

上阳宫可是一个风景秀丽,适合休养的好地方,但武则天在这里实际上是被李显软禁起来,再也没有接触到权力的可能。

她既无法出宫,外人也无法入宫见她,只有李显每隔十日去看望她一次,但也仅仅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孝道罢了。

武则天临死之前施妙计,大仇终得报。

武则天毕竟是个争强好胜的女人,她不甘心以这样悲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也不甘心看着发动政变推翻自己的张柬之等人享受着荣华富贵。

于是决定在自己弥留之际抓紧时间做最后一件事,那就是:报复张柬之等人。

从此武则天每天故意不梳头不洗脸,也不描眉画鬓,还把头发弄得凌乱不堪,将自己扮成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

终于有一天,李显过来看望武则天,当看到她这幅模样,立刻就给吓到了,便问她为何如此憔悴。

据史书记载:及在上阳宫不复栉頮,形容嬴悴。上入见,大惊。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上悲泣不自胜,伏地拜谢死罪。

武则天看出李显已经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便装出委屈巴巴的样子,哭哭啼啼地说:原本我已听从狄仁杰等人的建议,准备将你接回洛阳并立你为太子,肯定是要将皇位传给你的。可是张柬之等却“贪求事功”,把我赶出皇宫,我才变成这幅模样啊!

果然,李显听完武则天这一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话语,心中大为感动。

便在武则天面前跪倒叩头,拜谢母恩,武则天则快步上前扶起李显,结果当然是母子二人又重归于好。

标签: 武则天唐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曹操得知于禁投降后,是什么表现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于禁,三国

    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水淹七军,全部歼灭了于禁、庞德率领的曹魏援军。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于禁是曹操手下资格最老的大将之一,也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深受曹操信任,于禁在襄樊之战中,败给关羽,随即投降了关羽,曹操得知于禁投降,哀叹了良久,说,于禁随我南征北战三十年,为什么到了危急关头,反而不如

  • 廖立: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得知诸葛亮死讯后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廖立,蜀汉

    廖立(生卒年不详),字公渊,武陵临沅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被诸葛亮评价为“楚之良才”,与庞统相提并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的荆州南部三郡(长沙、桂阳、零陵)被吕蒙偷袭后,廖立脱身奔归刘备,刘备不责备廖立,任他为巴郡太守。刘禅继位后,廖立自恃奇才,公然批评刘备、关羽、

  • 刘备传位给刘禅 刘备到底是什么想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刘禅

    对刘备传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把君主之位传给刘禅是怎么想的?刘备一生以弱势苟且于豪强之中,自然比别人更懂得猫鼠相处的哲学,纵观历史,没有哪一门学问高出刘备。刘备一生的传奇之处并非建立了蜀国,而是百转千回,不屈不挠的个人意志,刘备哲学,集儒道精华为己用,以静制动,泰山

  • 汉末三国时期,都出现过哪些世家大族?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马氏五常,三国

    汉未社会中的世家大族,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中国人的乡土观念是很重的,但是更重的恐怕是家族观念,尤其在秦汉之际,都是大家族的生活模式。所以很容易出现人才扎推的状况,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三国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荀氏八龙、司马八达、马氏五常。荀氏八龙荀氏八龙可能大家并不

  • 万贵妃有何优点能让朱见深如此宠爱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万贵妃,明朝

    万贵妃,万贞儿,明宪宗朱见深的至爱。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万贵妃几乎毫无可取之处。就是当时的朝中大臣,包括明宪宗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也都对朱见深那么喜欢万贵妃,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当时的人和今天的我们都不理解朱见深喜欢万贵妃这事呢?其一,万贵妃年纪比朱见

  • 历史上朱棣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朱高煦?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棣,明朝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根据历史记载,朱棣是一度想传位给次子朱高煦的。说他想传位给朱高煦,是有根据的。在“靖难之役”中,他亲口给朱高煦这样说过。而且为了让朱高煦相信,朱棣还说,当时作为“世子”的朱高炽常常生病,活不了多久这

  • 石敬儒:后晋高祖石敬瑭兄长,石重贵即位后追封宋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石敬儒,后晋

    石敬儒,(880年—917年)后晋高祖石敬瑭兄长,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骑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评价石敬儒,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哥哥,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骑将,早亡,其子石重贵被石敬瑭收养为子,就是后来的出帝。出帝即位后,母亲秦国夫人安氏尊为太妃,追封父亲(诏书称皇伯)石敬儒为宋

  • 曹冲作为三国时期的神童 曹冲为何十三岁就夭折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冲,曹操

    对曹冲被誉为神童,为何在其十三岁时便夭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那么一定绕不开曹操,曹操在三国中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不教天下人负我”,使得许多人都记住了这位枭雄。当时三国时期天下大势被分为魏蜀吴三国鼎立,而曹操所在的曹魏是当时势力最大的,除了曹操是

  • 有哪些与钟毓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钟毓,曹魏

    钟毓(?-263年),字稚叔,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太傅钟繇之子、司徒钟会之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颍川钟氏,机灵敏捷,有其父之遗风。十四岁时,起家散骑侍郎。太和初年,迁黄门侍郎,袭封定陵县侯。正始年间,拜散骑常侍,迁魏郡太守,入为侍中、御史中丞

  • 李景达:南唐烈祖李昪第四子,他参与指挥过哪些战役?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唐,李景达

    李景达(924年—971年),小名雨师,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唐烈祖李昪第四子,南唐中主李璟之弟。封齐王。逝世后追封为孝昭太弟,葬于江州庐山。齐王曾多次挂帅领兵,六合之战,紫金山之战等战役都有李景达指挥与参与战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景达生于吴顺义四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