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和朱元璋都是一样的吗 两人真的都犯了官怨吗

雍正和朱元璋都是一样的吗 两人真的都犯了官怨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530 更新时间:2024/1/15 20:22:02

雍正名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说雍正与朱元璋一样,都犯了“官怨”?

在提到“康乾盛世”时,大部分人只会想到康熙乾隆这两位皇帝,似乎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夹在其中的雍正朝。即便说到雍正其人,历史爱好者对他的评价也不是很高。其实,单以勤勉来看,雍正足以与其父康熙比肩,比起他的儿子乾隆更是不了解强到哪里去了。

“康乾盛世”中不可能出现突兀的断层,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若没有乾隆的承上下,这段长达百年的盛世恐怕在康熙驾崩后便要宣告结束了。康熙留给雍正的,虽不是烂摊子,但也不是什么大好河山。在康熙时代,清代的官场已经出现了贪腐的苗头,留下了一些积弊。

雍正上台后,立即对吏治进行了一系列整顿。世人皆称雍正对下属严苛,殊不知,正是这种严苛,让早该在满清弥漫的贪腐之风延后了数十年。试想,若没有雍正朝的积累,以乾隆生性浮夸的脾气,国库中有多少银两可供其肆意挥霍呢?细读史书上关于“乾隆下江南”的记载,哪次的开销不是天文数字?

既然如此,为何雍正给后世留下的印象如此糟糕呢?

关于后人对雍正的批判,大多集中于“骨肉相残”、“改诏谋朝篡位”及“不得好死”上。自从他登基上位,关于他的“负面新闻”就从没停止过。有人说雍正和他的兄弟们一样,都是图谋权势的野心家,雍正朝几位王爷的惨死亦与他有直接关系;也有人说,雍正在扫清障碍的同时,逼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还有人说,雍正一生极其嗜杀,但凡有大臣违反制度,一律处以极刑。

正因如此,民间给了雍正一些不怎么光彩的死因。

一种说法是雍正死于吕留良后人的谋杀;

一种说法是雍正被饱受凌辱的宫女勒死;

还有一种说法是雍正死于常年吞服剧毒丹药。

其实,从这些指证里,我们恰恰能看到雍正继位时所面临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中继承大统,雍正难免会做出一些违背常理的举动。历史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行事作风比雍正更肮脏的政治家比比皆是,完全没必要以雍正作为反面教材。

雍正的名声之所以不好,笔者认为还与他嫉贪如仇的口碑有关。雍正上位时,对财政问题抓得非常严,但凡涉及到财政的政务,一定会亲力亲为,眼里揉不得沙子。康熙帝留下的国库看似充盈,实则空虚。即便如此,仍有官员从中大捞油水。作为一名心细如发的人,他自然不会容忍这些窃国的盗贼。

所以,雍正才会加大整顿力度。只要抓住无法对账的官员,一律将其家产查封,赃款追缴,连家人都要进行监控,直接杜绝转移赃款的可能性。对于贪官的子孙,雍正曾说过一句话:“丝毫看不得往日情面、众从请托,务必严加议处。追到水尽山穷处,毕竟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

一句“追到山穷水尽处”,让不知多少大老虎下台,其家产纷纷成为国库里的雪花银。不过,国库虽然充实了,但雍正的名声却越来越差。文武大臣对当今圣上避讳如深,背地里不知说了雍正多少坏话。那些被查抄、流放、贬谪的官员,自然不会念着雍正的好处。想必雍正在后世的名声如此不佳,亦与他得罪了不少名门望族有关。

相比于那些大臣,老百姓对雍正的印象比较模糊。在他们看来,雍正就像是前朝(明代)的某位皇帝一样,成立了类似锦衣卫的“会考府”,为了整顿吏治无所不用其极。“会考府”里培养的探子被安插在民间打听消息,这批酷吏成了雍正的耳目,雍正对宫外的任何风吹草动均了若指掌。在这种环境下,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不安生,以至于他们不会感念雍正的恩德。

总的来说,雍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他的所有政令都雷厉风行,看似牵涉甚广每次都让无数涉事者人头落地,实际上却起到了稳定国家、充盈国库的实际效果。历史上曾出现一位与雍正作风极其类似的皇帝,他便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熟悉历史的朋友能在他们二人的身上找到不少共同点,后世对此二人的评价也有相似之处。

可以说,雍正与朱元璋一样,犯了“官怨”,所以他们在后世都留下了残忍嗜杀等恶名。

参考资料:

【《清实录·清世宗实录》、《清史稿·本纪九·世宗本纪》】

标签: 雍正清朝

更多文章

  • 汉文帝奉行无为而治 汉文帝在位时期什么都没有做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文帝,汉朝

    还不了解:汉文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无为而治的汉文帝,在位期间真的什么都没做?历史上真实的汉文帝,虽然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但他在位期间,却并非真正的‘无为’,反而是政绩特别大,贡献特别多。汉文帝在位23年,他在位期间,对内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废除严刑峻法、妥善解决

  • 南宋名将吕文德简介: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和义郡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宋,吕文德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南宋官员陆睿简介:存词三首,代表作为《瑞鹤仙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宋,陆睿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金莲一词来源于哪里?揭秘潘玉儿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金莲,潘玉儿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的宠妃潘玉儿的故事。“金莲”一词的来历,说法也是很多,其中一种说法可以追溯到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的宠妃潘玉儿。这个潘玉儿在未选进宫前,在大司马王敬则府中当乐伎。名字也不叫潘玉儿,叫俞尼子。公元49

  • 北宋知州刘允简介:宋高宗赠溢上柱国左金紫光禄大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北宋,刘允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允,字津人、厚中,北宋海阳(潮安)人,曾任知州,潮州前八贤之一,宣和7年离世。人物简介刘允,字津人、厚

  • 汉哀帝刘欣:想要改革却无法实现,唯有断袖之癖的典故流传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欣,西汉

    绥和二年三月丙戌(前7年4月17日),汉成帝刘骜死在了赵合德的怀抱中,也算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但由于汉成帝的儿子都在他之前死亡,为延续汉家天下,只能从诸侯王孙中挑一人继承王位。当时最合适的人选除了刘欣,还有中山孝王刘兴。刘欣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刘兴是汉元帝刘奭第三子,汉成

  • 盘点秦始皇手下的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秦朝

    盘点秦始皇手下的“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战国末年,秦国坚持执行了商鞅变法长达百年之久,国力之强,远超山东六国;其实秦昭襄王就有吞并天下之志,奈何六国实力尚在,纵然秦昭襄王麾下有名将如白起,有名臣如范雎,但也只能采取“远交近攻”之策,逐渐削弱六国,强大己身;之

  • 北宋医学博士朱肱简介:后人称其与父兄为一门三进士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宋,朱肱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朱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肱(1050—1125年),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祐三年(1088年)

  • 在曹魏政权中,死后被谥为刚侯的武将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谥号,三国

    说到三国绝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群雄割据的时代,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汉末三国,在曹魏政权中,有两位武将死后被谥为“刚侯”,能被谥为刚侯的,都很不简单,在蜀汉,被谥为刚侯的是黄忠,黄忠是刘备“五虎上将”之一。在曹魏,被谥为刚侯的,一位是张辽,这是“五子良将”级别的,那

  • 历史上真实的朱高煦:一个急功近利、不知悔改的逆贼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高煦,明朝

    因为古装剧《大明风华》的热播,朱高煦进入大家的眼帘。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高煦,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明成祖朱棣的二子,初封高阳郡王,靖难之役后受封汉王。在电视剧中,朱高煦由俞灏明饰演,虽然一大把络腮胡子,而且时时觊觎皇位,可是这位王爷怎么也让人恨不起来,随着剧情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