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禅都已经亲政了 诸葛亮为何迟迟不肯还政

刘禅都已经亲政了 诸葛亮为何迟迟不肯还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85 更新时间:2023/12/17 1:54:49

还不知道:刘禅诸葛亮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后主刘禅亲政后,诸葛亮却不肯还政于他,事后才知真高明。

223年3月,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病情加重,将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唤到自己的病榻前,交代后事。

刘备对丞相诸葛亮说道:孔明啊,你的才能要比曹魏的君主曹丕高出十倍有余,朕病逝后,由你来治国理政,必定能够安邦定国,如果朕的儿子刘禅是一个可塑之才,就请您一定全力辅佐他,辅佐其成为一个贤君,如果刘禅是一个不求上进之人,那就希望你能够取而代之,建立自己的基业。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诸葛亮一听,当即跪倒在地,涕泣地说道:陛下,微臣必当竭尽股肱的力量,辅佐少主刘禅实现陛下的宏图伟愿,请陛下放心。

向诸葛亮嘱咐完毕之后,刘备又将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刘禅唤到了病榻前,让刘禅以后视诸葛亮为父,大小政务之事一定要与诸葛亮进行商议,刘禅听后,应声答应。不久,刘备就在白帝城病逝。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称帝,史称蜀汉怀帝,当时刘禅已经16岁,放在古代已经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年龄,但是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却牢牢把持朝政,不还政于刘禅,并且在上朝时,竟带着百余名甲士来到朝堂之上,令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为止胆寒。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竟令一向以贤者著称的诸葛亮竟以权臣的手段来牢牢把持朝政,令刘禅无法亲政呢?并且在上朝之时,还要私带百余名甲士来到朝堂之上呢?接下来,文者就结合历史资料和背景来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分析。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来探讨一下诸葛亮是否和曹操这样的权臣一样,拥有不臣之心呢?

如果结合历史背景,以及诸葛亮的具体表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诸葛亮也是一个拥有野心和不臣之心之人。

我们都知道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在临终之前托孤于两位大臣,一位诸葛亮,另一位就是李严。

但是等到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之后,李严的托孤大臣的身份就被诸葛亮慢慢的“边缘化”,最终将李严贬官为民。

蜀汉皇帝托孤两位大臣,无非就是让诸葛亮和李严二人相互制约,避免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但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严实力太过一般,仅仅和诸葛亮只是斗了一个来回,就正式出局,使得诸葛亮唱起了“独角戏”。成为蜀汉朝堂之上的绝对话语者。

另一方面,诸葛亮违背刘备的意志,用人唯亲,刘备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是诸葛亮却一意孤行,将马谡委以重任,最终致使北伐之举功败垂成,刘备作为九五之尊,一言九鼎,但是诸葛亮却违背圣命,这不是明白的抗旨不遵,阳奉阴违吗。

因此从这两点来说,诸葛亮是拥有不臣之心的,他始终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说完这个问题,就会人问到,诸葛亮既然拥有不臣之心,为何他不再刘备病逝后,将后主刘禅的帝位取而代之呢?

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诸葛亮的账面实力不允许他这样做,如果他强行去做,必定身败名裂,身死人手。

虽然说刘备的嫡系人马已近凋零,但是还有赵云这样的老臣为蜀汉江山“值班留守”,再加上刘备与益州本土势力联姻,结成亲家,这就使得诸葛亮十分忌惮,不敢冒风险去做谋逆之事。

诸葛亮见自己无法取代幼主刘禅,便退而求其次的成为蜀汉的权臣,将蜀汉的军政大权牢牢握在自己的手心,虽无皇帝之名,却拥有皇帝之实。

说完这个问题后,我们再来聊一聊诸葛亮为何不还政于已经亲政的后主刘禅呢。

诸葛亮之所以不还政于后主刘禅,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诸葛亮有自己明确的政治目标和宏图伟业,早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诸葛亮为刘备量身打造的一统河山的宏图伟业就是诸葛亮的人生目标,刘备病逝后,导致失去了目标执行者,因此,作为目标发起者的诸葛亮就成为了目标发起者。为了统一步调,实施这项宏图计划,诸葛亮必须要讲军政大权牢牢握在自己的手心。

——第二点,刘禅在诸葛亮眼里,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刘禅是诸葛亮看着长大的,刘禅有几分斤两,诸葛亮比谁都清楚,因此军政大权还是由自己掌控比较稳妥。

——第三点,蜀汉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诸葛亮必须要亲力亲为,才能够让蜀汉政权得到平稳过渡,涉险过关,因此作为诸葛亮来说,他必须要掌握军政大权,才能够稳住蜀汉的局势,不让蜀汉出现乱局。

聊完这个话题,我们再来聊一聊诸葛亮上朝时为何要带甲士百人一同上朝呢?

这个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保护诸葛亮的平安,两汉时代多有权臣遭到谋害和刺杀,与诸葛亮同处一个时期的外戚大将军何进就是因为身边没有护卫,惨遭宦官谋害,有了前车之鉴,这就使得诸葛亮极其谨慎,无论士上朝还是出行,都会带着甲士百人一同前往。

标签: 刘禅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许允与妻子阮氏之间有何故事?他最后是何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许允,三国

    在我国古代虽然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有很多非常有才华的女子,她们不仅才华横溢、还德才兼备,无论是学识见识还是胆量气质,都绝对不输给男子,真正揭示了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许允,字士宗,高阳人。父亲叫做许据,做过典农校尉和太守,官秩二千石,世家大族出身的他少年时与同郡崔赞都在冀州成名,后来与卫

  • 朱棣登基之后,李景隆的下场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景隆,明朝

    在建文帝时期,发生了一次较为著名的内战——靖难之役。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景隆真算得上是一位非常可耻的人,他深得朱允炆的宠爱和重用,是朱允炆的心腹。就算他犯了巨大的错误,大臣们都主张杀他,可是朱允炆依然把他保了起来。但是最终,当朱棣率领大军来到南京城外的时候,他竟然

  • 慕容柔:后燕成武低慕容垂第七子,养育在宦官家中躲过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慕容柔,后燕

    慕容柔(?~393年),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后燕宗室将领,后燕成武低慕容垂第七子,封爵阳平王,谥号为孝。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384年十二月,慕容暐和慕容肃企图作乱被杀。后燕王慕容垂的小儿子慕容柔,养育在宦官宋牙家里,作为宋牙的儿子,所以苻坚没有杀慕容柔,慕容柔与侄子慕

  • 孙恩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考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恩,晋朝

    孙恩是东晋末年的一位著名起义军领袖,他曾经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起义,试图推翻东晋政府。那么,孙恩为什么起义呢?本文将根据真实资料,探讨这个问题。一、背景介绍孙恩出生在南朝梁时期,他的父亲是一名官员。孙恩年轻时曾经在官场上任职,但是因为不满当时的政治腐败和不公,他开始怀疑社会的正义和公正性。后来,他又

  • 吴国是被谁灭的?统一南北的又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炎,晋朝

    吴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王朝,它的兴起和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最终它还是被灭亡了。那么,是谁灭亡了吴国,统一了南北呢?本文将根据真实资料,探讨这个问题。一、吴国的兴衰吴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它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96年。在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成为了南方的霸主,统治着江南

  • 孙恩卢循起义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恩,晋朝

    孙恩和卢循是东晋末年的两位著名起义军领袖,他们曾经联合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起义,试图推翻东晋政府。然而,这场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那么,孙恩卢循起义为什么失败了呢?本文将根据真实资料,探讨这个问题。一、背景介绍孙恩和卢循是东晋末年的两位著名起义军领袖,他们曾经联合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起义,试图推翻东晋

  • 孙恩是谁?他为什么不杀谢道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恩,晋朝

    孙恩是东晋末年的一个著名起义军领袖,他在起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攻打建康城的过程中,他俘虏了当时的官员谢道韫。有人认为,孙恩没有杀掉谢道韫,是因为谢道韫的美貌和才华深深吸引了他。然而,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本文将根据真实资料,探讨这个问题。一、背景介绍孙恩是东晋末年的一位起义军领袖,他在起义中扮演了重

  • 孙恩卢循是什么人?他们起义是什么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恩,晋朝

    孙恩卢循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起义,发生在公元383年。这次起义的背景非常复杂,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时间和背景两方面探讨孙恩卢循起义的情况。一、时间介绍孙恩卢循起义发生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东晋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383年。当时,东晋政府内部腐败严重,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也很多。同

  • 田单和田忌有关系吗?两人是同一个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田单,田忌

    田单和田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时期活跃于中国的政治和军事领域。虽然他们的名字非常相似,但是关于他们之间是否有关系的争议一直存在。本文将从历史资料出发,探讨一下田单和田忌的关系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田单的背景。田单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著名将领,他曾经为齐国的孟尝君效力,并且在孟尝君的

  • 孙恩杀王凝之的原因是什么?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恩,晋朝

    孙恩是东晋末年的一个著名起义军领袖,他在起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攻打建康城的过程中,他杀害了许多官员和贵族。其中,有一个名叫王凝之的官员也遭到了他的杀害。有人认为,孙恩杀害王凝之是因为王凝之曾经对他不利。然而,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本文将根据真实资料,探讨这个问题。一、背景介绍孙恩是东晋末年的一位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