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乐不思蜀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故事?刘禅是个什么样的人

乐不思蜀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故事?刘禅是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84 更新时间:2024/1/23 3:30:17

刘禅,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几乎把后主刘禅钉在了耻辱柱上。但是近来很多人开始替刘禅翻案,认为刘禅并非是个草包,而是大智若愚。之所以回答“乐不思蜀”是为了保命,而且刘禅在诸葛亮死后还维持蜀国29年的时间,并非一无是处。

那么当年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地,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到底是没心没肺还是大智若愚呢?

事件完整回顾

公元263年,这一年刘禅56岁,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虽然姜维把钟会的大军挡在了剑阁之外,但邓艾率军偷渡阴平小道,直奔成都城下。刘禅在谯周等人的劝说下选择不战而降,蜀汉就此灭亡。

刘禅投降后并没有接着被带往洛阳,因为发生了钟会之乱。刘禅投降后,钟会手握20万大军,又有灭蜀的功劳加身,在赶走诸葛绪、陷害邓艾之后,钟会生出了野心。姜维不甘心的投降后,也挑动钟会反叛司马昭,结果曹魏将士并不愿意跟随钟会,兵变杀死了钟会、姜维。

按照《三国志·后主传》记载,钟会死后,没人约束军队,士兵四处抄掠,成都很多官员百姓被杀害,比如关羽的后代就被庞德的儿子带人灭了门。还有很多重要大臣都死在乱军之中,在这个背景下刘禅举家前往洛阳,当时朝中大臣无人跟随,只有郤正和张通跟随刘禅前往洛阳。

到洛阳后,司马昭有一次设宴招待刘禅,宴席上安排人表演蜀地的杂技,旁边的人都为刘禅感到悲哀,而刘禅却喜笑自若。司马昭对贾充感叹:“人,怎么可以没心没肺到这种程度!即使诸葛亮还在,恐怕也不能辅佐他长久,更何况是姜维呢。”贾充回答:“如果不是这样,您怎么能够灭掉蜀国呢?”

又过了几天,司马昭又问刘禅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刘禅的旧臣郤正听说后,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

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惊奇地看着司马昭说:“诚如尊命!”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这就是“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完整的经过,从这段记载很难看出刘禅是真傻还是装傻。

那么,刘禅到底是大智若愚,还是愚不可及?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清一个大前提,司马昭是否真的猜忌刘禅?作为亡国之君的刘禅,是否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若是,刘禅的回答,不失为大智若愚之举;若不是,刘禅的回答则是荒唐可笑,或者自作聪明。

在这里,我们不妨再看一看与刘禅同时代的其他亡国之君的遭遇。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吴后主孙皓被迁往洛阳。一日,晋武帝司马炎召见孙皓,对他说: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结果孙皓直接一句话怼了回去,:臣子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直接告诉司马炎,你当初想俘虏我,我当初也想俘虏你!

司马炎很不高兴,又问孙皓:“听说南方的人喜欢做尔汝歌,你能作一首吗?孙皓歌道: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直到此时,孙皓还想着自己当初与司马炎是相邻的君主,照后世的逻辑来看,这是不是严重触犯司马炎的忌讳?

可结果是,史称“帝悔之”,司马炎非常后悔。但是,司马炎并没有猜忌孙皓,这位臭名昭著的亡国之君竟得以善终。其实,魏晋时代并没有迫害亡国之君的恶性惯例,给予亡国之君体面的生活,是那个时代贵族阶层的共识。在司马氏前,曹丕取代汉朝,也没有迫害汉献帝,司马篡魏后,曹奂也得以善终,这一点刘禅应该清楚。

刘禅就是个纯真无邪的人

刘禅到底是大智若愚还是愚不可及,我想,做过蜀汉大臣的史官陈寿非常有发言权。那么,陈寿是如何评价刘禅的呢?据《三国志

后主传》记载,陈寿认为刘禅,“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坚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

陈寿的意思是说,刘禅能成为怎样的君主,完全在于臣子如何引导。被贤臣辅佐,即是循理之君;被奸臣迷惑,便是昏庸之主。陈寿眼中的刘禅,应该是一个:智商较低,没有能力,也没有主见的人,所以才像素丝那样,染成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

刘禅在皇帝位上做了40年,是因为有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等贤臣辅佐,所以能成为一个勉强合格的守成之君;后期有黄皓乱政,便成了昏庸之君。而刘禅之所以能在诸葛亮死后,仍做三十年太平天子,除了前期有贤臣辅佐,关键还在于,蜀道艰难易守难攻,以及曹魏和司马氏很晚才发动对蜀汉灭国的军事行动,而非刘禅多么英明神武。

标签: 刘禅三国

更多文章

  • 清朝当初以金朝为正统 清朝为何后面选择宋朝做正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宋朝

    对清朝和宋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为何不尊金朝为正统,反而要以宋朝为正统?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之中,朝代更迭从未停止过,在这个过程中,朝代的正统性就成了重中之重,所以很多朝代都会挑选前面的一个朝代作为自己继承的对象,以加强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有很多

  • 樊哙作为刘邦的部下 樊哙最后为什么会归属吕后势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樊哙

    还不知道:樊哙和刘邦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樊哙是刘邦的人,为何归属了吕后势力?难道他还要听吕须的?一、摘要:樊哙是个忠勇的猛将,对刘邦自然是死心塌地的跟随,但是刘邦为了给子孙铺平皇权的道路,不得不杀樊哙,刘邦死后,吕后权势日昌,处于自保和被吕后的拉拢,他只能选择归属吕后

  • 磐河之战都有哪些大将参战?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磐河之战,汉朝

    磐河一战是文丑巅峰之战,也是赵云的成名之战,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有人说是许攸叛逃,有人说是刘备开溜,更多的人说是火烧乌巢。按照《三国志·卷一·武帝纪》的描述,给袁军士气造成重大打击的,是颜良文丑被斩杀:“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遂纵兵

  • 吕绍:后凉第二位国君,最后为何自杀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吕绍,后凉

    吕绍(?~399年),字永业,略阳(今甘肃省天水市)人,氐族,后凉武懿帝吕光之子,十六国时期后凉第二位国君。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龙飞元年(396年),吕光即天王位,建立后凉政权,立吕绍为太子。龙飞四年(399年)五月,吕绍与兄太原公吕纂率军讨伐北凉,北凉按兵不动,不

  • 朱元璋不顾骂名也要对蓝玉下手 朱元璋为何如此狠毒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蓝玉

    还不知道:朱元璋杀蓝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为啥不顾骂名,一定要扒了蓝玉的皮?众所周知,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不可否认,他是一位雄韬伟略的政治家,他驱逐胡虏,平定天下,并且严惩贪官,发展明朝经济,同时他以身作则,勤俭持政,为明朝后世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同时他也专断

  • 对宋仁宗完全不感兴趣的周氏,是怎么当上贵妃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仁宗,宋朝

    自古以来,皇帝都有后宫佳丽三千,三千佳丽为了争夺帝王的宠爱,往往是使出浑身解数,可是偏偏有一个女人,完全没有一丝丝争宠的念头,反而当上了贵妃,那么她是怎么做到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宋仁宗的周贵妃。在宋朝,大多数皇帝身体状况都不好,子嗣和女人也不多,寿命也普遍不长,但是宋仁宗却是这些皇帝中

  • 武则天都成做皇帝 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为何却不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太平公主

    对武则天和太平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武则天可以当皇帝?而她之后的太平公主不可以?其实,这个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太平公主没有合法的途径,二是太平公主时期没有武则天时期牢靠的政治集团,三是主流社会还是男权为主的社会。接下来,津城沐雨和大家分析下当时的具体因素。第一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周瑜,东吴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语。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演义》中,周瑜被气的吐血,但他也并非是嫉妒之心,一是《三国演义》是通过这样写周瑜和诸葛亮,来

  • 先后离开公孙瓒与袁绍,刘备为何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三国

    刘备字玄德,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刘备先后跟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人,但刘备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创业的理想,终究成就一份大业。刘备离开公孙瓒5年后,公孙瓒败亡;离开袁绍2年后,袁绍败亡,这充分显示了刘备的战略眼光。脱离公孙瓒归属

  • 刘备关羽和张飞结义后比亲兄弟还亲 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张飞,关羽

    对刘关张三兄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关羽张飞又没有感情基础,为什么结义后比亲兄弟还亲?众所周知啊,《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结义之前,刘备就是个编草鞋的穷光蛋,但是结义后,三人那是比亲兄弟都亲,原因何在呢,余觉有四。首先:关羽张飞二人被刘备的“王霸之气”深深折服了。不用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