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增怎么死的,范增应该是活活气死了

范增怎么死的,范增应该是活活气死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209 更新时间:2024/1/8 6:11:53

汉三年十二月,刘邦在荥阳和敖仓之间运粮食的甬道,经常被楚军侵夺,导致汉军得不到粮食补给,人心不稳。为了摆脱困局,刘邦问经常能出奇谋诡计的陈平是否有什么好办法,让项羽消停消停。陈平说,项羽所倚靠的人不过是项王骨鲠之臣范增、钟离昧、龙且和周殷等人。而项羽为人喜欢猜忌人,如果刘邦让他陈平使用反间计,就能很轻松地打败项羽。刘邦给陈平重金,让他拿去离间项羽和部属的关系,他首先把钟离昧和项羽的关系给离间了。按照史书的记载,项羽还真很上道儿,竟然开始不信任钟离昧了。

到了汉三年四月,项羽攻打刘邦所在的荥阳依然很凶猛,刘邦继续受不了,为此,不得不派人去请和,愿意以荥阳为界,以西归汉,以东归楚。但范增不同意,撺掇项羽继续攻打刘邦。刘邦在这时候就惦记上范增了。项羽的使者去刘邦大营时,陈平摆出高规格的接待,可发现来使是项羽派来的,就把高规格的礼遇给撤下了,还说了一句,“我还以为是亚父派来的使者,原来是项王派来的,你早说啊”。为此,马上让人降低了接待规格。项羽因此而怀疑范增这人不地道,有通敌嫌疑。

刘邦在建立汉朝后,和群臣探讨为什么自己能取得天下时,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禽也”。这句话无形中抬高了范增的地位。在我们的传统印象里,范增和项羽的关系是那种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关系。七十多岁的范增时刻维护项羽的利益,把项羽当成自己的小孩一样爱护和关心。他这把年纪还参加造反,史书有记载他“好奇计”,肯定是江湖经验、人情世故和奇谋韬略都很精通的人物。在各类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人们习惯性地把他打扮成诸葛亮和张良这类仿佛神仙附体的大谋士,在《鸿门宴传奇》这部电影中,他的沉稳、谋略和奇人气质明显压过张良一头。因此,年轻且出道不久的项羽自然也把他当成可以依赖的父亲。

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项羽主持的戏水分封,范增是如何在旁边帮着谋划的,但在分封诸侯时,根据史书记载,“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这说明范增和项羽对分封这件事如何搞,私下里是商量过的。最起码,把刘邦贬封到巴蜀,肯定和范增有关。据此推断,项羽的很多决策应该和范增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很多决策和计谋就是范增出的。然而,陈平仅仅使用了一个并不高明的反间计,就把范增给拉下水了。让人不禁怀疑,范增和项羽的关系是不是真的像我们一贯理解的那样亲密无间呢?不过,根据现有史料,我们很难看清楚究竟在项羽和范增之间发生了什么,只能靠一些推测来和大家分享。我们推测,范增可能被项家家族的核心人物排斥了,以及他的所作所为也遭到了项羽的厌弃。

鸿门宴最能反映范增和项氏家族的微妙关系。尽管《史记》中关于鸿门宴的记载,有很强的文学色彩,现在我们基本能确定,司马迁写鸿门宴时,参考了刘邦的近臣陆贾所写的《楚汉春秋》,而陆贾写《楚汉春秋》时,刘邦和当时参加鸿门宴的汉朝大臣,应该都看了这部书。陆贾在这部书里大概不会、也不敢“抑刘扬项”,看过《史记》对鸿门宴的记载人,都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项羽的脑子短路了,项家人之间玩窝里斗,刘邦则显得大智大勇,还长了一副好舌头,凭借机智和众人的舍命脱离了危险。而且很多细节都脱离了常人的理解,因此,其真实性受到了古今研究者的怀疑。

范增是不是项羽的亚父

虽然我们看到的鸿门宴和真正的史实会有出入。但有一点还是比较能肯定的,范增主张杀刘邦,在项伯为首的项氏家族里,有很多人在鸿门宴前后是不主张杀刘邦的。之所以这么说,一是范增在多个场合都要求项羽痛打刘邦,使其永不得超生,二是汉朝建立后,刘邦赐项伯刘姓,原因就是因为项伯在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解了围。而《史记》中记载,范增让一个叫项庄的人,去刺杀刘邦,项庄同意了,上演了一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好戏,但这也并不能说明,范增就和项氏家族就很好。项庄这个人从鸿门宴之后,就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之中了,这个人应该不属于项氏家族中的核心人物。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范增和项氏家族中一些实力派人物的关系并不和谐,他所能依靠的就是项羽的信任。可我们知道,从之后的楚汉争霸看,项氏家族是项羽最依赖的军事政治集团,除了项伯以外,这个家族中有曝光率的还有项陀(一般认为他和项它、项他是一个人)、项悍、项冠、项声、项襄等人,都是项羽很依赖、很信任的将领或者文臣。一旦这些人不和他和睦,范增就显得很孤立。

既然得不到项氏家族的亲近,但也不是说所有的外姓人都和项家人关系不好,项羽除了依赖项氏家族的势力外,其他和项家有渊源关系的外姓人,其实也得到了项羽的信任,比如龙且、周殷、郑昌、曹咎季布,还有一些地方势力派,比如薛公、终公等。这些人比如龙且和项家人关系就不错,项声、项陀都和龙且曾一起并肩作战过。即使根据《史记》记载,尽管钟离昧受陈平使的离间计的影响,被项羽怀疑,但根据以后钟离昧的作战,其实,钟离昧并没有真的失去项羽信任。在以上这些人中,比如,郑昌、曹咎,在史书中则明确记载了,他们在项家还在秦朝做地下工作时,就已经有恩于项家或者和项家过从甚密。

可是,范增和这些人是不同的,他是项梁从江东起兵后,到达齐地的薛郡后,他通过怂恿项梁立熊心为楚怀王,才从此进入了楚国和项家军的核心圈。之后,他被楚怀王任命为末将,和宋义、项羽一起救援赵国。大概宋义被项羽杀了,范增力挺项羽,才使得项羽和范增走得近了。之前,范增和项羽、项氏家族其实没有什么多么过于亲密的关系。

根据《史记》记载,范增是项羽的亚父,这说明至少说范增是受到项羽儿子对父亲一样的信任和热爱。可是,范增这个亚父身份也是可疑的。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只有在记述鸿门宴时,才提到范增是项羽的亚父,之前之后都不再这么称呼范增了。而在记述鸿门宴这场戏时,在说到范增的座次时,突然来了一句“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这样表述一个人的身份,和司马迁以前的写法是很不一样的。用“亚父”来指称范增,主要出现在《史记·高祖本纪》,在《高祖本纪》中,第一次出现亚父称谓,还是在鸿门宴之前,范增劝项羽打刘邦时,史书如是说,“亚父劝项羽击沛公”。那么,问题就很明显了。有些人为此怀疑范增亚父这个身份的真实性,并据此提出,刘邦的阵营有故意抬高范增的地位,以显示项羽不会用人的缺点。大家可以想,连亲父亲的人都被项羽抛弃,项羽还有不失败的理由么?

祸从口出

当然,范增的脾气很大,也可能是让项羽逐渐嫌弃他的一个原因。他可能仗着在杀宋义时以末将的身份力挺项羽,以及帮着项羽分封天下(大概为此项羽还封他为历阳侯),从此,逐渐对项羽说话就不客气了,最直接的证据还不是鸿门宴上项羽放走刘邦后,范增气急败坏骂项羽是“竖子”(我们说了鸿门宴可能被人编撰过)。而比较可靠的证据则是,范增被陈平离间后,项羽“稍夺其权”,他范增看出来项羽不信任他了,脾气大的范增大怒说一句,“天下事定矣,君王自为之,恳请骸(hái)骨”。这句话是很伤人的。

其实,在战争中,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人家项羽出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理,怀疑他一下,也就是稍微夺一些他的权力,并没有明目张胆地把他晾一边,更没有对他隔离审查。而他就暴怒了,说什么“天下事定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一目了然的。无非是说,“你项羽完蛋了,肯定打不过刘邦,你等死吧”,听到这句话,不管是谁,肯定会生气。而从他说的这句话看,他离开项羽,是他主动提出的,还真不是人家项羽撵他走的,更没有逼他走。如果范增稍微沉住气,动动脑子,和项羽掰扯清楚,破掉陈平这个并不高明的反间计,绝不是什么难事。可他就是如此意气用事,最终上了陈平的当。作为年轻人的项羽,自尊心肯定是有的,项羽还是那时代能力超强、势力巨大的风云人物,自尊心则会更强。范增如此表现,人家项羽肯定赌气、生气,放他走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相比而言,项羽还是比较理智,没有因为范增说出这么充满讽刺、敌意和挖苦的话,就动了杀人的念头,而是随了他心愿,让他走人。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被很多人忽视了,范增离开项羽,他去的地方是彭城,而不是自己的老家。这也许说明项羽给他留了后路,说实在的,项羽对范增是相当够意思了。在回彭城的路上。史书记载,他是“疽(ju)发背而死”,得这种病的人一般都是急火攻心、自己想不开所致,范增应该是活活气死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四面楚歌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03年12月,韩信把兵马屯在垓(gāi,今安徽灵璧东南)下,布置了十面埋伏,要把霸王引到一个适当的地方,把他围困起来。韩信故意拿话去激霸王,让他气得鼻孔喷火,头顶冒烟才好。他编了四句话,叫士兵冲着楚营叫喊:“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霸王率领十

  • 太平公主怎么死的,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太平公主怎么死的:太平公主,生卒于公元665年前后公元713年,出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因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幼年太平公主出生年份目前尚无确切说法。根据她第一次结婚的时间林妙可版小太平(10

  • 于凤至年轻真实照片,张学良的发妻于凤至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但很少人知道他的发妻于凤至,对于于凤至的事迹知道的更是少之又少。据了解,张学良的发妻于凤至的评价是一张很古典的脸,清清秀秀的,宛若一枝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莲。下面,就和小编来看看于凤至年轻真实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但很少人知道

  • 清朝八贤王怎么死的,庞太师和八贤王谁大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八贤王出生于清朝康熙时期,他是康熙皇帝的第八个儿子,出生于1681年,卒于1726年。八贤王的出生使得康熙皇帝十分高兴,所以说他刚出生的时候就受到了皇帝的喜爱,并且从小就待在皇帝身边,接受皇帝的教导。《步步惊心》清朝八贤王剧照因为聪明懂事,八贤王不仅从小受到康熙皇帝的关心,而且在他十七岁的时候就

  • 秦孝公到秦始皇有着几个君王,秦孝公的儿子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秦孝公是秦国中兴时期的君王,一手奠定了日后横扫八荒六合的基础,他之后的惠文王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强国力,之后的历任君王也都是才干卓越,终于在秦始皇时期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秦孝公的儿子在史书上的记载较少,最出名的就是后来的秦惠文王。春秋战国时期,秦孝公是秦国中兴的王者,虽然不曾称王,但是他对于秦国

  • 徐渭是一个怎样的人,怎么评价徐渭?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徐渭是明朝大才子,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戏剧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徐渭出生在文风极盛的浙江绍兴府,其文学成就极高,其书画、戏剧都受到后世人的极力推崇,甚至开创了明末清初新风气。看徐渭这个人,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他绝对是一个天才。史料记载徐渭“六岁

  • 黄裳是谁,黄裳的《九阴真经》影响了整个武林几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黄裳(1044-1130),字冕仲,号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人。黄裳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是个著成《九阴真经》的绝世武学奇才。他所写的《九阴真经》影响了整个武林几百年。黄裳本是大内文官,却从道藏经书中无师自通,内外兼修,自学成一位绝世高手。其人正邪莫辨,极少的事迹只流传于江湖传说中。《射雕英雄传

  • 朱仝为什么叫美髯公?因为那一把漂亮的长胡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人物档案姓名:朱仝(ZhuTóng)别名:美髯公、朱都头天罡星号:天满星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宋朝人物出处:《水浒传》梁山座次:12武器:九龙朝阳刀职业:郓城县马军都头→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之六→保定府都统制落草前职务:郓城县马兵都头好友:雷横,宋江,晁盖怨恨

  • 战神冉闵怎么死的,战神冉闵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冉闵,魏郡内黄人,十六国时期称冉闵大帝,国号大魏,死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他虽然建立起了冉魏政权,却只在位短短两年。是年,他被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获,死于遏陉山。冉闵大帝如昙花一现般,只盛其一时,很快便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之中。冉闵明明是汉人,却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这到底是怎么错综复杂的关系呢?原来,冉

  • 历史上的八阿哥,八阿哥的人生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胤禩(1681-1726)清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未时[1],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1726年10月5日),享年45岁。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