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王朝,朋党之争,杀人无形的各种厂卫,通过各种影视题材,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今天讲到的是解缙的故事,解缙之死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在雪地被冻死?
永乐十三年,锦衣卫纪纲呈上一份狱中囚犯名册。朱棣在其中看到了解缙的名字,解缙已经被关了四五年。朱棣很自然地说:“解缙还在啊?”像是在提问,纪纲没有回答,朱棣也没有再问。
永乐七年,朱棣也曾问过同样的问题:“平保儿尚在耶?”平保儿是平安的小名,平安得知消息后,干脆自杀了。朱棣喜欢用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来考验他的部下的办事能力。纪纲作为朱棣的心腹,自然深知这一点。
回到监狱,纪纲买了酒菜,陪解缙喝酒。这时,解缙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了。他蓬乱的头发使眼睛失去了光泽,他一杯接一杯地喝酒,很快就昏过去了。
然后纪纲命令把解缙拖到雪地里,于是他就这样被冻死了。朱棣的话模棱两可,而纪纲的工作也做的滴水不漏。如果上面的指责下来,纪纲可以推卸责任。毕竟他们没有处罚,解缙也没有受到致命得伤。那为什么解缙之死会这么惨?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太子之争的问题上,他陷得太深了。在封建专制王朝,太子的册封是极其敏感的,因为这涉及到最高权力的传承。解缙在洪武年间做过官,尽管他上疏顶撞朱元璋,但朱元璋欣赏他的才能,所以没有惩罚他,而是把他送回了家。
朱棣即位后,解缙跑到朱棣面前宣誓效忠,再次进入权力核心层,成为内阁大学士。从一开始到现在,解缙赢得看名利双收。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最后解缙会落在太子身上。解缙非常清楚,如果他想长期富裕繁荣,单靠朱棣是不行的。他不得不再次赌,所以他把宝都押在了朱高炽身上。
在解缙和其他大臣的干预下,朱棣任命朱高炽为太子,解缙的目的达到了,但解缙说了一些他不该说的话,冒犯了朱高煦和朱棣。换句话说,如果他过多地卷入太子的问题,就将不可避免地犯错误。所谓一步错,步步错,解缙的一些话得罪了朱高煦,解缙本身也不够强大,以至于被朱高煦抓住,成了阶下囚。
事实上,解缙失宠后,朱棣并没打算杀他,只是在朱高煦的暗箱操作下解缙被关进了监狱。解缙的确是明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大才子之一,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投机分子,解缙之死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