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京剧四小名旦陈永玲简介

京剧四小名旦陈永玲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637 更新时间:2023/12/22 3:20:18

陈永玲(1929年-2006年2月15日),京剧旦角。海外报刊评论他是“集梅、程、尚、荀、筱绝技于一身”的“中国名旦”。原名陈志坚,祖籍山东惠民,生于青岛。他娶名伶言慧珠之妹言慧兰为妻。他的儿子陈霖苍工花脸。陈永玲2006年2月15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十八日)13时15分在北京病逝。

艺术经历

北京学艺

读书时对京剧就有特殊爱好,8岁学艺,9岁登台演出,曾拜南方“四大名旦”王芸芳为师学旦,1939年,年仅10岁的陈永玲,偷偷乘火车独自上北京城报考程砚秋创办的“中华戏曲学校”,为永字科学生,师从筱翠花。当年戏校,学旦的女生,名字都有草字头,如:李玉芝、赵金蓉等。男生取艺名都很秀气,如宋德珠、王金璐等,陈永玲艺名由此而来。进校半个月后,陈永玲便与大师姐李玉茹同台合演《四郎探母》的前后铁镜公主,一下子就蹿起来了。

天津初露锋芒

1941年中华戏曲学校解散后,拜筱翠花为师,刻苦攻习“筱派”花旦,12岁的陈永玲,赴名角云集的天津,先后与李宗义、孙毓堃、李多奎、侯喜瑞等名家合作演出,他扮演《挑帘裁红》中的潘金莲、《翠屏山》的潘巧云、《小上坟》的萧素贞等角色,大获同行首肯和观众好评,以“小筱翠花”名声誉满津门。

组建玲声社

1943年,陈永玲挑大梁组成“玲声社”班子,1944年与张春华到京剧大本营的上海献艺,以《小放牛》《二进宫》双出连演五十余场,同样引起了轰动,一时间,他成为京、津、沪南北观众交口称赞的青年京剧名家。

当选四小名旦

1947年初,原“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之一的李世芳,由上海去青岛演出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8月由北京《纪事报》发起历时45天的“四小名旦”选举,依次为张君秋、毛世来、陈永玲、许翰英。被补选为“四小名旦”那时陈永玲仅18岁。

拜师

从1946年至1948年,胸襟豁达、艺德高尚的筱翠花,为徒弟广征博采、登堂入室,向京剧大师问艺创造条件,打破门户之见,引荐他1947年拜荀慧生为师,1948年又拜在梅兰芳、尚小云的门下,工青衣花旦。中国的四大名旦他拜了三个,这时,他才不过是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子。吸收了各流派的精华,将其融为一体,为今后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

四大名旦中的梅、荀、尚都很器重陈永玲,因而他先后学习了梅派的《霸王别姬》《宇宙锋》《贵妃醉酒》等,尚派的《穆柯寨》《十三妹》《昭君出塞》等,荀派的《战宛城》《拾玉镯》《红娘》《铁弓缘》《辛安驿》等和筱派的《小上坟》等名剧。最后又拜名旦朱琴心为师,学了《采花赶府》《春香闹学》《御碑亭》等名剧。其间曾与李少春、袁世海、裘盛戎、叶盛兰、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等同台演出。

旦角全才

他戏路宽广,唱做俱佳,常演剧目有《小上坟》《战宛城》《拾玉镯》、和《贵妃醉酒》等。当年“四小旦”中,张君秋能唱《二进宫》,却唱不了《小上坟》,毛世来能唱《小上坟》却唱不了《二进宫》。而陈永玲对青衣、刀马各派都能唱,扎靠又漂亮,其中《小上坟》是一场干的活,脚腰眼一刻都不能闲;《二进宫》是一出唱工戏,其中的高腔陈永玲都演唱很精彩,连梅兰芳都称赞他为不可多得的隽才。当时菊坛流传俗话:“北京学艺、天津验收,上海赚钱”。陈永玲凭精湛技艺,在天津唱红,一直红到上海滩。

青岛献艺受欢迎

1951年参加谭富英、裘盛戎的太平京剧社,后转为北京市京剧二团。他在北京京剧二团与谭富英、裘盛戎、李多奎等合作到青岛演出《大·探·二》《秦香莲》《战太平》等剧,配合默契,很受欢迎。1953年参加赴朝鲜慰问演出。1954年参加北京市第一届戏曲会演,与袁韵宜合演《村姑与牧童》,获演员二等奖。

扎根兰州

1955年陈永玲抱着把京剧艺术传播到大西北的美好愿望离开北京到了兰州,1956年在甘肃省京剧团任主演,曾编演了《祥林嫂》《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等现代戏。擅演剧目有《贵妃醉酒》《小放牛》《小上坟》《打樱桃》《拾玉镯》《铁弓缘》《金玉奴》《红娘》《昭君出塞》《十三妹》《穆桂英》等。任过兰州市京剧团团长,在甘肃省艺校任教。

横遭二十二年厄运

命运似乎与他过意不去,与所有受过运动冲击的人士一样,陈永玲也无法逃此厄运,只不过他比别人经受的磨难时间更长,更深。1957年“反右”运动中,只知唱戏、斗争会上一言不发的陈永玲,也被扣上了“暗藏右派”的大帽子。

1965年,自反对《海瑞罢官》始,历史剧、古装戏被打入冷宫,更不允许男扮女装演戏。整整15年,也就是陈永玲35岁至50岁最能出成果的一段黄金时期,陈永玲不能登台演戏。196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与其他著名学者、演员一样,陈永玲又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先后被劳改、下放、批斗,吃尽了苦头,他的左腿被打坏膝盖骨。1973年他又被莫须有的罪名被判7年徒刑。直到1979年,才宣布解除他的刑期。

重新出山

1980年,陈永玲才得以平反,但只享受演员八级的待遇。而他全然不顾,为获得梦寐以求的登台权利兴奋不已。1980年12月,他在北京中和戏院,与北京京剧二团合作演出了《小放牛》和《贵妃醉酒》两剧目。

陈永玲戏路宽,会戏多,具有多方面表演才能。1981年他应邀参加首次纪念梅兰芳诞辰90周年的演出活动,傍着梅葆玖在《红鬃烈马》里扮代战公主,仍保留了当年陪伴梅兰芳时的演法。正反鹞子翻身、掏翎子、背马鞭、踢腿接快卧鱼等独有的特殊技巧,依然干净利落,熟悉他艺术的北京老观众,都为他宝刀不老而欣慰。

定居香港

1985年,陈永玲举家由青海省京剧团到香港定居。正当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之际,妻子言慧兰查出癌症,治疗无效,后转到兰州医治,1994年病逝。老年丧偶,陈永玲悲痛万分。

1987年6月,陈永玲应邀参加了湖北省京剧团的在港演出,与该团著名丑角朱世慧演出《活捉三郎》,当日新光剧院卖了个满堂。后来,陈永玲任香港戏剧演员协会理事长、香港陈永玲京剧团团长。1994年,陈永玲应邀赴台湾与陆光国剧队合作,演出了场精彩的双剧《铁弓缘》和《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是梅派代表作之一,是一出典型歌舞剧。作为梅兰芳的入室弟子,当年这出戏得到过梅师亲自指点,再加上陈永玲博采众长,使表演既丰富又生活化。舞台上,他不仅把雍容华贵的杨玉环等候万岁爷的复杂心理活动演得淋漓尽致,还用一个眼神、水袖及醉步来表现了醉美人开怀畅饮的姿态。他演《醉酒》,基本是属梅派,跑圆场和眼神有筱派的特点。水袖有程、尚、荀的东西,他演得火爆夸张,但都很生活化。陈永玲虽已65岁,眼神之活、动作之稳、舞姿之美,令观众赞佩不已。

移居台北培育后学

1996年,陈永玲移居台北,努力培育京剧人才。他接受国光剧校邀约开课讲学,舞台上,他那举手投足的俏皮灵劲,风情万种的模样,看得演员们打心里佩服。特别是那股子媚态,后生晚辈学不来,更没得比,才明白,当年“四小名旦”非浪得虚名。直到年逾七旬仍往返于台湾、香港、大陆三地之间,竭力振兴国粹京剧艺术。有时应邀与移居海外的名角马少良、杨树伟、薛亚萍等演几出戏。平日讲课,指点表演艺术,虽然忙碌但很充实。另一些时间,他还应一些学会、文艺团体之邀,常去香港传授戏剧表演艺术。

艺术传人

先学粤剧的香港著名影星汪明荃也是他的学生。台湾的著名京剧花旦朱胜丽、魏海敏及著名演员吴海伦、吴美兰等都是他的弟子。魏海敏是顾正秋后的第二位获得美华艺术协会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奖”的坤伶。

标签: 四小名旦京剧

更多文章

  • 京剧四小名旦宋德珠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德珠,京剧

    宋德珠(1918年12月3日一1984年7月18日),京剧表演艺术家。宋德珠是京剧史上武旦挑班的第一人。他完整地、系统地继承了武旦行当的种种技艺,兼采前辈九阵风(阎岚秋)、朱桂芳、余玉琴、郭际湘、十阵风(张善亭)等诸家之长,集京朝派武旦、刀马旦精华之大成,练出了很多惊人绝技,创造了富于个人特色的艺术

  • 刘邦多次把儿女推下车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刘邦当年打完了彭城之战,大败,无奈之下仓皇逃窜,楚兵追得十分急,刘邦就连续三次将自己的儿子跟女儿推下车,最后都被夏侯婴给救了下来。推儿女下车这件事跟后来的“若做肉汤,请分我一碗吃”成为了刘邦一生中最大的污点,比其杀功臣还令人诟病。毕竟功臣虽然有功于刘邦,但毕竟没有血缘关系,可父亲跟子女却是最亲近的人

  • 京剧四小须生由奇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京剧,四小须生

    由奇(原名由玲),女,辽宁锦州人。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宗余派。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工老生。著名余派老生陈志清的入室弟子。当年红极一时的“四小须生”成员之一。擅演剧目:《乌盆记》《四郎探母》《伍子胥》《红鬃烈马》《上天台》《击鼓骂曹》《奇冤报》《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等。由奇(原名由玲)

  • 刘邦的出生地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是著名的开国皇帝。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刘邦这位著名的开国皇帝,其出生地存在一定的争议,也即刘邦到底是沛县人,还是丰县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刘邦的出生地吧!一首先,就目前来说,一般认为刘邦是今江苏省丰县人。不过,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通常认为刘邦是沛县人,比如“沛公”等称呼,

  • 京剧四小须生马超博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四小须生,京剧

    马超博,1984年出生,中国男京剧演员。1993年,获邢台市首届十佳京剧票友大赛十佳奖杯,主要作品有、《借东风》。1993年2月,邢台市举办了首届“十佳”京剧票友大赛,当时年仅9岁的他以一曲《智取威虎山》的“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荣获“十佳”奖杯,在牛城引起轰动,担任大赛评委的祝元昆、肖月珠,以及专

  • 程砚秋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京剧,四大名旦

    程砚秋(1904年12月20日-1958年3月9日),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杰出的表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教育家,程派的创始人,四大名旦之一。他塑造了百余个精彩的舞台艺术形象,创立了内涵丰富、结构严

  • 荀慧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四大名旦,京剧

    荀慧生(1900年1月5日-1968年12月26日),出生于河北省阜城县,京剧演员,工旦角。荀慧生是四大名旦之一,荀派创始人。他大胆破除传统局限,发挥个人嗓音特长,吸取昆、梆、汉、川等曲调旋律,大胆创新,塑造的许多少女、少妇的艺术形象,娇雅妩媚、清秀俊美、风格各异。代表作品有《投军别窑》荀慧生一生收

  • 四小须生穆宇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京剧,四小须生

    穆宇,男,回族,天津人,京剧老生,1988年出生在天津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北京京剧院国家四级演员,曾被戏迷赞为京城“四小须生”之一。擅长剧目有《失空斩》《击鼓骂曹》《三家店》《四郎探母》等。穆宇三岁便翻来覆去只听余叔岩的“十八张半”磁带。妈妈觉得不可思议,偷偷把“十八张半”换成了其他老生演员的磁带。

  • 刘邦斩白蛇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刘邦,秦末沛县丰邑人。早年任沛县泗水亭长时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许多劳工趁机脱逃。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劳工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于是在芒砀山泽前休息进食,晚上释放所有的劳工说:“你们各自逃生去吧!我从此也逃亡去了。”劳工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度,豪爽义气,便愿意追随他。晚

  • 鸿门宴上救了刘邦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

    “鸿门宴”是发生在秦朝末年,一段耳熟能详的项羽和刘邦故事。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鸿门宴是项羽为刘邦设下的,其目的就是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因为当时刘邦的势力已经非常大了,在加上身边也有一批能臣武将,所以项羽的谋士范增,就建议在宴会上除掉刘邦。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项羽的计划没有实施。然而鸿门宴看似是项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