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杨凝式是什么人?能历仕六朝十五帝靠的是什么?

历史上的杨凝式是什么人?能历仕六朝十五帝靠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458 更新时间:2023/12/31 23:09:07

杨凝式(873-945),五代书法家,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

杨凝式不仅书法出色,其做官当可谓一绝,其一生先后历仕唐、后梁、后唐、后金、后汉、后周六朝,先后辅佐十五位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奇迹。而他之所以能成为官场不老翁,靠的就是一招“装疯”,而目的则是为了远离权力这个漩涡,正做一些闲散官职,如此自然就避免了与他人产生利益冲突和矛盾,也只有如此才能在那个王朝和皇帝更替频繁的年代长盛不衰。

只因说错一句话,开了“装疯”岁月

杨凝式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辈均为唐朝重臣,其父杨涉便曾官至宰相。杨凝式在唐昭宗年间考中进士后开始步入仕途,先后任度支巡官和秘书郎。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严重,朱温通过不断向外扩张迅速积聚了强大的力量,最终于天祐四年(907年)四月篡唐建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就在朱温篡唐的关键时刻,其父杨涉却要负责将天子的印信亲手交给朱温,此事无疑将会给身为宰相的杨涉带来千古骂名。

杨凝式见父亲接了这个不讨好的差事,便对父亲说道,“您身为宰相,如今国家落到如此田地,您本就难以推脱责任,如果您再将传国玉玺亲手交给朱温,虽说可以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但却会招来千古骂名啊!不如退辞掉算了。”

当时,由于时局紧张,朱温派出了大量密探,搜集各种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已有不少人因言语不当而遭到连累。杨涉听了杨凝式的话,也担心其会因言获罪,顿时紧张不已,杨凝式见了父亲的神情,顿时也明白过来,知道自己一时冲动,说了不该说的话。

为了不连累家族,杨凝式无奈之下只得“装疯”,希望别人能将自己的话当成“疯言疯语”。或许是杨凝式“装疯”装的太像,不仅因此得了一个“杨疯子”的外号,而且这招竟然就此成为了他在乱世保命的绝技。

依靠“装疯”远离权力漩涡,历经六朝十五帝而不倒

朱温建立后梁之后,杨凝式的父亲摇身一变,也就成为了后梁的宰相。久而久之,见无人追查自己的言语不当,杨凝式的“疯病”便逐“自愈”了。此后,凭借父亲的关系,杨凝式也得以进入后梁任职,历任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集贤殿直学士、考功员外郎等职。

后来,后梁被后唐所灭,杨凝式不仅没有受到改朝换代的影响,反而因此得以升官,成为了知制诰,也就是负责诏书起草工作的官员。这个官职看似只是负责起草文件的文职,但在皇权社会却是个权力极大的官员,不仅经常出入皇帝身边,更可以凭借手中的笔墨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杨凝式深知乱世求生存,不可距离权力漩涡太近,于是杨凝式的“疯病”又犯了。皇帝一看,总不能让个疯癫之人为自己起草诏书吧,于是便将其改任为史馆修撰,主持史馆事务。修史虽然是古代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但这个职位却无疑是个清闲散官,于是杨凝式的“疯病”又慢慢自愈了。

再后来,李嗣源在位之时,又将杨凝式提拔为中书舍人,正所谓“文士之极任,朝廷之盛选”,中书舍人不仅权力极大,而且是跃居台省长贰以至入相的一块重要跳板。眼看又要被卷入权力的漩涡,杨凝式果断的又“疯了”,而且直接就不去商朝了,李嗣源无奈之下只好将其改任其他闲散官职。

后唐末帝李从珂在位时,杨凝式又被升任兵部侍郎,在五代十国这个武胜文弱的乱世,作为兵部的二把手,其权力之大可想而知。然而杨凝式在一次阅兵之时,又双叒“疯了”,直接导致阅兵都无法顺利进行。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都知道杨凝式患有“疯病”,认为其乃是旧病复发,就连皇帝李从珂都如此认为,故而并未处罚他,只是让其返回洛阳静养。

再后来,后晋灭掉后唐,由于杨凝式在文人之中声望颇高,于是再度得以入朝为官,并被任命为太子宾客,并最终以礼部尚书的职位退休,到洛阳一代闲居。离开朝廷之后,杨凝式便开始放飞自我了,甚至经常说一些诽谤朝廷的话,然而由于其患有“疯病”这段历史,即使其言语再如何过激,也没有人再当回事。后来,由于其生活比较窘迫,朝廷还赐给了他一个太子少保的荣誉职衔,时期有了固定的“退休金”。

契丹灭掉后晋之后,后汉得以建立,杨凝式便又进入后汉朝廷为官,官至太子少傅、太子少师,职位虽高,却并无实权。后汉末年,郭威起兵进入开封,虽然并未难为前朝官员,但杨凝式却向郭威表示自己年事已高,已经无法为朝廷效力了。郭威表示理解,并同意了其致仕还乡的请求,并赐给了他右仆射的的身份。周世宗柴荣继位之后,鉴于朝廷局势已经稳定,杨凝式便又奉诏回朝任职,担任右仆射,加太子太保之衔。

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杨凝式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太子太傅。

综上所述,杨凝式之所以“装疯”,为的便是远离权力漩涡,这虽然与其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性格有关,却也不失为乱世保命之良方。再加上其在文人士子之中的声望,就算皇帝明知其装疯,也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更多文章

  • 镲是一种中国打击乐器,它在演奏时有着什么演奏技巧?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镲读作chǎ,是一种中国打击乐器,即小钹,或称镲子、铰子等。中国民间常用类型一般为黄铜镲和铁镲两种。因为镲是无固定音高乐器,所以总的来说小镲声音最高其次是中镲,大镲的声音是最低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镲,汉、蒙古、藏、侗、傣等各民族互击体鸣乐器。又称水镲、小水镲、镲锅。流行

  • 衮州之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三国演义中是如何描述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史风云

    东汉兴平元年(194年)至兴平二年(195年),曹操在衮州与吕布、张邈等人进行了交战,史称“衮州之战”,双方互有胜负,衮州之地也曾反复易主。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兖州牧曹操率大军攻打徐州牧陶谦时,张邈等人造反,吕布趁机攻入兖州。荀彧、程昱等人坚守鄄城等地,曹操又亲率大军回师攻

  • 罗马帝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背后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罗马帝国.罗马,历史解密

    在世界历史上,罗马帝国创下的丰功伟绩,令世人艳羡。那么,罗马的名字咋来的呢?背后有个悲剧故事,和特洛伊战争有关联!罗马罗马对于全世界影响太大了,直至今日,还在影响着很多国家。罗马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53年,不过那时候的罗马还没有成为强大的帝国,只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镇,尚未建立共和国,是一个

  • 揭秘:嘉靖为什么能容忍严嵩二十年?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严嵩,明朝,野史秘闻

    嘉靖皇帝在位期间,内阁首辅只有严嵩执政时间最长,前后长达二十余年,朝政都一直把持在严嵩的手里。他也因此培养了一大批的幕僚,发展出了所谓的严党。这些幕僚又甘为严嵩的门客,平时以门人自居,更加助长了严嵩一派的势力。而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这些事情几乎是历代皇帝的大忌,那严嵩干的这些事情,嘉靖皇帝不知道吗?其

  • 吕后杀韩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吕后杀韩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韩信是汉初三大杰出人物之一,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军事家。其军事才能在汉朝是无人可比的。韩信的伟大不仅是一位军事家,更是一位战略家。他首先发现了关中平原在争夺天下上的重要性,然后制定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神庙计划,这让敌人措手不及。当韩信帮助刘

  • 清朝时期,考中举人意味着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举人,清朝,文史百科

    说到清朝的举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至公元1905年,清末慈禧废除科举制度共存在1300年,科举时代,首先要经过县州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考中者称为秀才;再经省级考试,这级考试也叫"乡试",考中者称举人。古时候封建

  • 什么是宁远之战?宁远之战袁崇焕为什么会失败?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宁远之战,袁崇焕,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宁远之战袁崇焕为什么失败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崇祯皇帝在与努尔哈赤的对峙中处于先天的劣势。如果说朱元璋是明朝这份基业的创立者,朱棣可称得上一个合格的守业者,以下两百年的十几个皇帝统统都是败业者,试想,就算你是亿万富翁,根基深厚,又哪里经得起如此长时间、又如此颠三倒

  • 南宫长万和宋闵公的故事,他为什么要杀宋闵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闵公,春秋,宋国,历史解密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山大,许多人变得非常焦躁易怒。我们经常看到“路怒族”,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得不可开交。三句话就能引发一场战争:甲:你瞅啥?乙:瞅你咋地?甲:我削你!——战争爆发。如此看来,如果能在工作的时候开点小玩笑,来点小调侃,相互吐个槽,舒缓一下紧张的气氛,也是一个不错的缓解焦

  • 隋文帝把宇文皇族灭光了,那宇文化及又是哪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文帝,隋朝,野史秘闻

    隋文帝结束了南北朝的乱世,不可否认的是,隋文帝能够建立隋朝,也是通过篡位的方式。隋文帝篡夺了北周政权。北周政权灭亡后,隋文帝开始对北周的皇族大杀四方。这些人几乎都是北周宇文家族的皇族。所有宇文氏子孙全部被杀。在这样的情况下,宇文家族应该没有后人了,可问题是,在隋朝时期,出现了一位叫做宇文化及的大臣,

  • 汉元帝为什么忍心让王昭君出塞?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风云人物

    汉元帝为什么忍心让王昭君出塞?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小字皓月,汉南秭归(今属湖北兴山)人,生于西汉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出身平民家庭,生得面若桃花,美艳动人,有“落雁”美誉。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古代四大美女,晋朝时避司马昭名讳,被改称王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