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睿宗李旦第二子李捴简介

唐睿宗李旦第二子李捴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42 更新时间:2023/12/15 13:01:02

李捴(683年-724年12月15日),本名李成义,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睿宗李旦第二子,母为柳宫人。

性格弘裕,仪貌环伟。垂拱三年(687年),册封恒王。武周时期,降封衡阳郡王,授尚衣奉御。神龙元年(705年),授司农少卿、银青光禄大夫。景云年间,授检校右卫大将军、殿中监,进封申王。迁光禄卿、右金吾卫大将军。

先天元年(712年),迁司徒、益幽二州都督。开元十二年(724年12月15日),病逝,册赠惠庄太子,陪葬于桥陵。

人物生平

垂拱三年(687年),封恒王,唐睿宗让位给母亲武则天,李成义改封为衡阳郡王。长安初年,官居尚衣奉御。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加赐实封二百户,通前五百户,司农少卿,银青光禄大夫。唐睿宗复位,进封申王,迁右卫大将军。景云元年(710年)七月,迁殿中监,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景云二年(711年),转光禄卿、右金吾卫大将军。先天元年(712年)七月,加实封一千户。八月,行司徒,兼益州大都督。开元二年(714年),带司徒兼幽州刺史。避讳昭成皇后的谥号,改名李捴。历任邓、虢、绛三州刺史。开元八年(720年),入朝,停刺史,依旧为司徒。开元十二年(724年)十一月廿五(12月15日),李捴病逝,册赠惠庄太子,陪葬桥陵。无子。开始养大哥李成器(李宪)之子李珣,封同安郡王,先卒。天宝三载(744年),又以李成器子李璹为嗣申王,授鸿胪员外卿。

轶事典故

唐睿宗初立太子,原意复立睿宗第一次为帝时立的皇太子长子,然而长子李成器(又称让皇帝的李宪)坚决不受,辞道:“国家安则先嫡,危则先有功,臣死不敢居隆基之上。”二哥李成义也据此辞让,故由睿宗三子李隆基继承帝位,是为唐玄宗。不过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还是十分好的,据说隆基曾经特制一个大枕头和一床大被子,兄弟五人共同枕盖,以示友悌之好。

标签: 李捴唐睿宗李旦

更多文章

  • 唐睿宗之子李隆范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睿宗,李旦

    李隆范是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被封为岐王,本名李隆范,后为避李隆基的名讳改为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在开元十四年四月十九日去世。李范(686-726年),唐朝皇子,本名李隆范,唐睿宗第四子。其父第一次当皇帝时,封郑王,改封卫王,唐睿宗让位给母亲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改

  • 唐睿宗德妃王氏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睿宗,李旦,王德妃,后妃

    王德妃,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睿宗李旦“四妃”之一,薛国公王玫畅之女。精通音律,容貌动人。早年嫁给豫王李旦,生下惠宣太子李业、淮阳公主李花山和凉国公主李㝹,得到唐睿宗宠爱多年。英年早逝,陪葬桥陵。其子李业,由贤妃王芳媚抚养长大。《新唐书列传第六》睿宗六子:肃明皇后生李宪,柳宫人生李捴,昭成皇后

  • 李隆基的生母为什么被武则天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窦德妃,李隆基,武则天,唐睿宗,李旦

    昭成顺圣皇后(?—公元693年),本姓窦氏,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人。唐睿宗李旦妃嫔,莘国公窦诞的孙女,润州刺史赠太尉窦孝谌的女儿。姿容婉顺,动循礼则。嫁给相王李旦,册封孺人。光宅元年(684年),唐睿宗第一次即位,册封德妃,生下唐玄宗李隆基、金仙公主、玉真公主。长寿二年(693年),被诬使用巫蛊

  • 唐睿宗的绳奸之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旦,唐睿宗

    侍御史杨孚执法严明,纠劾官吏,不避权贵,因而受到权贵的诋毁。但李旦却道:“在老鹰搏击狡免时,必须赶紧帮助它,否则它就会反被狡免咬伤。御史绳奸(指纠劾奸恶)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君主不对他多方保护,他必会被奸恶之徒所咬伤。”《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六》:侍御史杨孚,弹纠不避权贵,权贵毁之。上曰:“鹰搏狡兔,须

  • 唐睿宗传德避灾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平公主,李隆基,唐睿宗

    太平公主为了除掉太子李隆基,在彗星之事上借题发挥,指使术士向李旦进言:“彗星出现标志着除旧布新,而位于天市垣内的帝座星、心前星均有变化,这一切都预示着皇太子将要成为天子。”她本意是指太子将会篡位,想借此挑拨李旦与李隆基的父子关系,引起李旦的猜忌之心。但李旦却认为这是天意让他禅位太子,决定“传德避灾”

  • 唐睿宗李旦为什么禅位给李隆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隆基,唐睿宗,李旦

    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政治势力日益增长,成为太平公主干预朝政的主要障碍。太平公主为了长保权势,便想更易太子,于是在朝野散布流言,声称李隆基并非皇帝嫡长子,没有被立为太子的资格,但因李旦公开宣谕平息流言,未能得逞。她还在李隆基左右安插耳目,监视他的日常行为,并与窦怀贞等大臣结为朋党,密谋

  • 唐睿宗时期的文化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睿宗,文化,李旦

    唐睿宗李旦尊孔崇儒,下面一起看看唐睿宗时期的文教政策。景云二年(711年),李旦命太子李隆基到太学行释奠礼。 《旧唐书·睿宗本纪》:丁巳,皇太子释奠于太学。太极元年(712年),李旦命官府拨付三十户人家,负责孔宣父祠庙(即曲阜孔庙)的清洁洒扫工作。不久,李旦再次命李隆基释奠于国学,并追赠颜回为太子太

  • 唐睿宗李旦的早年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曾用名李旭轮、李轮、武轮。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龙朔二年(662年),生于长安。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历封殷王、冀王、相王、豫王,领洛州牧。嗣圣元年(684年),登基即位后,

  • 唐睿宗时期的军事状况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军事,唐睿宗

    景云元年十二月(711年1月),奚族南侵,劫掠渔阳(治今天津蓟县)、雍奴(治今天津武清东北)等地,而后经卢龙塞(即今河北喜峰口)退回漠北。幽州都督薛讷率军追击,但却未能追上。不久,李旦将薛讷调任为并州长史,以左羽林将军孙佺接任幽州大都督。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六》:(十二月)壬辰,奚、霫犯塞,掠渔阳

  •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为什么被后世铭记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仁宗

    中国历史上的“仁宗”有好几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第一任“仁宗”——北宋的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宋仁宗13岁即位,53岁驾崩,享位41年。从他当政的所作所为来看,他也真当得起一个“仁”的称号。“仁”,可以说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就是 “仁”,其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