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和政公主为什么会被列入《二十四悌》

和政公主为什么会被列入《二十四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868 更新时间:2023/12/6 6:57:41

和政公主(729—764年),嬴姓李氏,名字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肃宗李亨第三女,唐代宗李豫同母妹,母为章敬皇后吴氏。一岁丧母,以敏惠纯孝著称。天宝九年,册封和政县主,出嫁太子冼马柳潭。孝敬婆母,名列《二十四悌》。唐肃宗即位,册封和政公主。广德二年(764年),去世,时年三十五岁,葬于万年县义丰乡铜人原,追封凉国公主。

正史介绍

和政公主一岁时,母亲逝世,由韦妃抚养,长大后聪明漂亮,多才多艺,很得肃宗喜欢。她个性敏惠,对养母韦妃很孝顺,后来下嫁太子洗马柳潭,两人生下五子三女。

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攻陷京师长安,和政公主的异母姊宁国公主新寡,她就扔下自己三个儿子,让他们自己走,夺去丈夫的马去载姊姊,夫妇二人徒步行走,日走百里,柳潭亲自打水砍柴,和政公主亲自做饭,事奉宁国公主。初,柳潭兄长柳澄之妻秦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姊姊,势幸倾朝,公主未尝利用这种关系谋取私利。柳澄夫妇死后,公主抚养他们的儿子如亲生子。

唐玄宗至蜀后,她才被封为公主(之前应是郡主或县主品级),柳潭亦升为驸马都尉。广德年间,吐蕃入寇,公主有孕在身,不顾柳潭坚决反对,坚持入内殿和代宗谈备边之计,第二天难产去世了。

身世背景

《和政公主神道碑》中所述,和政公主卒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即公元764年,是唐肃宗的第二女,此乃笔误,《新唐书》中记载是第三女,上面还有宿国公主、萧国公主,活了35岁。按这样算的话,和政公主应该是生于公元729年,这一年是唐玄宗在位的开元16年。公主的同母哥哥李豫生于727年,所以作为亲妹妹,公主的出生时间应该晚于此一至三年。

和政公主出生才一岁多,母亲就去世了,直到代宗即位,母亲才被追封为章敬皇太后。和政公主从小由韦妃代养。颜真卿撰写的墓志铭上的说法是“纯孝过人,幼而聪惠,事韦妃如所生”,也就是说她年幼聪惠、孝道。肃宗对这个自幼失去母亲的女儿也特别喜爱。颜真卿用了“至若左右图史,开示佛经,金石丝竹之音,缋画工巧之事,耳目之所闻见,心灵之所领略,莫不一览悬解,终身不忘”来赞美和政公主的敏惠、过目不忘,文字虽然有些夸张,但和政公主长得漂亮、通晓经书、书画应该是有的,毕竟是生于风流的唐玄宗时期,那时候的唐朝没历经安史之乱,还是处在有名的“开元盛世” 时期。

关于和政公主的册封一事,说法有些出入。一种说法是《和政公主神道碑》中提到的唐玄宗天宝九年、公元750年的三月,进封和政公主, 公元756年玄宗入蜀后再次册封。 另一种说法是《新唐书》中所载的756年唐玄宗入蜀后才第一次封的。说法不一,相差六年。

《新唐书·肃宗本纪》里这样记载:“七月辛酉,至于灵武。壬戌,裴冕等请皇太子即皇帝位。甲子,即皇帝位于灵武,尊皇帝曰上皇天帝,大赦,改元至德。” 也就是说,756年七月的时候,肃宗已经跑到灵武登位,改元至德,并遥尊唐玄宗李隆基为太上皇。不过这时候传国玉玺这个标志性的东西还在唐玄宗手里捏着。 《和政公主神道碑》中则有两段话:一是“天宝九载春三月既望,封和政公主”,二是“秋八月,玄宗至蜀,仍旧邑而册公主。”显然,有一个时间差值得研究。

而且,姐姐都是宿国公主、萧国公主,作为章敬皇后的女儿,唐代宗的亲妹妹,和政公主死后,如果丈夫和儿子没有犯错误的话,唐代宗即位之后,肯定得到了追封为某国长公主。

轶事典故

乱世佳人——和政公主

美国电影《乱世佳人》中塑造了两个女人。一个是米兰妮,高贵善良,感情专一,在战乱中非常忍耐勇敢,可惜面色苍白,没有好身体;一个是斯嘉丽,强悍任性,精力充沛,在乱世中像男孩一样敢于担当,又颇具经商手腕,可惜的是她在爱情中从来不明白自己要什么。

一个理想中女人,就这样分给了两个女人,去互补和互缺,这是文学人物不完满个性的魅力。

唐朝的和政公主,将米兰妮和斯嘉丽的个性,在自己身上合为一体,她是真实的乱世佳人,是历代公主中最具人性魅力和人性光辉的一个。

和政公主三岁时就死了母亲(她的哥哥唐代宗当政时,才把和政公主的母亲追封为为章敬皇太后),给韦妃抚养。她对韦妃很好,将之视为亲生母亲。虽然从小丧母,失去庇护,但她从不露出忧郁可怜之态,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落落大方。别人不敢说的话,只要她觉得有理,就要说出来。

宫廷里经常看戏——不是元朝才出现的有规模的戏剧,而是唐朝流行的参军戏,相当于赵本山他们弄的喜剧小品。内容主要是讽刺腐败分子的。举个例子来说,有个官员叫周延,贪污了官绢,就被扒掉官服,穿上绿衣,贬为喜剧演员(倡优)。演出的时候,群众演员先唱:“咦?你不是叫周延吗你叫周延,你本来是个官呀是个官,为什么来唱戏呀来唱戏,混到我们中间当了演员?(你是何官?在我辈中?)”周延就唱:“唉,实不相瞒呀实不相瞒,就是坐在正中那个人(手指皇帝)让我当演员!”这些官,角色忽然转换,变成小丑,本来就具有喜剧性,他们唱得又是当下情境,跟观众互动性很强,再加上五音不全,姿态笨拙,总是逗得观众们(包括皇帝本人)乐不可支。完全想象不出,唐朝有这样开放的喜剧,比当代欧美的脱口秀还要生猛。

这一天,又表演参军戏,演员里多了个女人,是阿布思的妻子。阿布思本是回纥人,因谋逆罪被杀,妻子被贬为喜剧演员,穿上绿衣,在台上咿咿呀呀地唱,她演自己的丈夫阿布思,戴上个假胡须,穿上笨重的男装,这么一位从前很有身份的贵族女性,哪里会演戏搞怪?在台上只有一副窘迫的样子,也别有一番可笑,观众们理所当然地哄笑。

和政公主不笑,说实话,她看不出有任何可笑之处,气愤地说:“还笑!还笑!笑什么笑!”现代人稍一思忖,就看出这戏太没有人道了。阿布思的妻子本来无辜,又被剥去全部的尊严和面皮,还得把丈夫的死当做笑料,当众表演,任人戏弄,简直还不如一头碰死。那些养尊处优惯了的皇子公主,全都对此没有感觉。不过听到和政公主发怒,也不得不收了笑,场面一时冷清尴尬。

她父亲唐肃宗过来问出了什么事。和政公主说:“没什么,阿布思既然有罪,他妻子就不该接近皇上。再说犯罪的不是她,按规矩也不该她当倡优。”

唐肃宗觉得有理,就免了阿布思之妻的罪,好好地送出宫中。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一度攻陷长安,和政公主出城逃难。那时她的姐姐宁国公主(后来嫁给回纥可汗的那个),正在寡居,又发着高烧,谁也不管她,都只顾自己逃命去。和政公主和她并非一母所生,却惦记着她,怕她落入贼手,赶紧把她接出来带着一起逃命。

一行人马,全是妇孺,行动迟缓。路上又遇到流民,把车马抢夺了去。特别是宁国公主,再也走不动了,就说:“罢了,你们先逃吧,我在后面自己慢慢走。”

这时,驸马柳潭骑着马赶来,和政公主说:“你来得正好!”

她把柳潭的马夺过来,让宁国公主骑上。自己和驸马轮流牵着马徒步行走,每天走一百多里,全是艰难的山路,这对一个深居宫中的娇贵公主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至于她的三个儿子,她说:“你们小孩子跑得快,自己在前面跑吧!”

每到一个宿营地,柳潭就亲自到溪边提水,弄些柴火。和政公主亲自煮饭,端给宁国公主吃,宁国公主渐渐恢复了体力,如果不是和政公主照料,宁国公主恐怕早就死了。

说到柳潭,这是个再好不过的男人。英俊勇武,又很善良忠厚。他的哥哥柳澄,曾经娶了杨贵妃的姐姐秦国夫人。柳澄早死,杨家事败,安史之乱后,柳澄只留下一个孤儿。柳潭把这孤儿接来抚养,和政公主也视为己出,当亲生儿子看待。其实当初秦国夫人显贵得不可一世的时候,和政公主跟杨家有意疏远,并无很多交往。

和政公主一行人,跟随唐玄宗逃往蜀地,到了蜀地,才发现蜀军首领郭千仞有反心,把唐玄宗包围在玄英楼。唐玄宗失去兵权,只有站在阳台上,向下面苦口婆心地喊话,说一些“不要轻举妄动,想一想后果”之类劝降的话。下面的人犹犹豫豫地,似乎没听进去多少。

和政公主怒道:“跟他们废什么话,来狠的!”

她向护卫夺了弓箭过来,亲自挽弓——可是不会射,到底是公主,哪儿有这气力?柳潭见状,赶忙接过弓,向下面放箭。公主在旁边一支接一支地递箭,夫妻拍档,一连射杀了五十多人。后来皇家的援兵到来,打退了叛军。

唐肃宗即位后,安史之乱也渐渐平息了。国家呈现出百废待兴又难以收拾的复杂乱局。

这种状况下,是捞钱的好时机。和政公主本来在战乱中几乎家财散尽,但她天生精明强干,父亲又当政,她变得十分实际,觉得多弄些钱才是踏实,就开始经商,靠着父亲的权利,她弄得都是大买卖,无人跟她竞争,再加上复杂的偷税漏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聚起了大量财富。当时边防吃紧,吐蕃不断来犯,军费紧张,她一次就捐钱千万。唐肃宗建陵,她发包工程,又迅速捞回了千万。

到了唐代宗时候,吐蕃越发频繁地骚扰,一度进入京城。唐代宗十分信任这个能干的妹妹,大的国事军事,总要把和政公主叫去宫中商量。后来吐蕃入侵,和政公主正怀孕,被召去宫中议事。柳潭坚决不让她出门,怕她身体吃不消,公主说:“哥哥的事,就是我的事,难道你是没有哥哥的?”

她坚持进宫。回来后,第二天就不行了,死于难产,死时36岁。

关于和政公主的去世日期,《新唐书》记载是“翌日,免乳而薨”,墓碑上所写的日期是公元764年农历六月廿五日。代宗闻亲妹已逝,悲伤欲绝,曰:“余此妹,国之鸿宝。方期(阙)云如何【疒字头加一个里字】,祝降时丧?天实为之,胡宁忍予!”(“我这个妹妹,是国之瑰宝。我才想着与她同乐,哪里想到人就没了?唉,老天这样残忍,叫我怎么忍受啊!”),为妹妹辍朝三日。又钦命一代书法大家颜真卿题写墓志,八月十九日厚葬和政公主于万年县义丰之铜人原。

和政公主生前信佛,曾说:“经典中都倡导积善。为人如不以忠孝数事自勉的话,就会心有遗憾。”她还曾对柳潭说:“死生是常理,不过在先后之间。如果我死在你前头,你一定要用道服装裹我,把我埋在佛寺里,时常想想我的行言,就是对我的怀念了。如果你死在我前头,我一定时常去为你洒扫坟茔。”

和政公主死后,出现很多灵异事件:她快断气的时候,她的马死了;为她驾车的牛跪地流泪,三天不吃东西;已死的几个仆人,好象又出现了。

颜真卿在764年所著的《和政公主神道碑》中,对和政公主极尽溢美之辞。字里行间,透着颜真卿对和政公主强烈的、真心实意的欣赏——特别是在表述和政公主气度、壮举的字眼上。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身为朝中大臣的颜真卿对皇帝亲妹妹和政公主应该很熟悉,所以碑文所述事件的可信度应该说比较高。

标签: 唐朝公主公主李亨唐肃宗

更多文章

  • 唐肃宗李亨十三子李侗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亨,唐肃宗

    李侗,唐肃宗李亨十三子,母张皇后,封定王。人物生平至德二载十二月,与彭、兖、泾、郓、襄、杞、召、兴、越九王同封。宝应初薨。

  • 唐肃宗的第十四个儿子李僖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亨,唐肃宗

    李僖,唐肃宗的第十四个儿子,唐代宗的最小的弟弟。后宫所生。初封淮阳王,后追赠宋王。在新旧《唐书》中,其他十三个皇子都有简略的传记,唯李僖仅列名而无传,这也许是十三个皇子都曾受封为王,而李僖出了家的缘故。《新昌县志》记载:僖禅师,肃宗第十四子。从南阳慧忠国师出家。后居逍遥山,赐田甚广,为建资福禅寺。真

  • 唐肃宗李亨十二子李佋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肃宗,李亨

    恭懿太子李佋,唐肃宗李亨十二子,母张皇后。至德二载始封兴王,与杞(李倕)、召(李傀)、襄(李僙)、定(李侗)四王同封。上元元年薨。佋生,后方专爱,帝最怜之。后数撼储嫡,欲以佋嗣,会薨,计塞。是夕,帝及后梦佋辞决流涕去,帝鲠怅,故册赠皇太子。

  • 唐肃宗李亨之子李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肃宗

    李侹,泾王,唐肃宗李亨第七子。人物经历天宝中,封东阳郡王,授光禄卿同正员。至德二载十二月,进封泾王。乾元三年,领陇右节度大使。兴元元年薨。

  • 唐召王李偲是谁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亨,召王,唐肃宗

    召王李偲(747—806年),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代宗李豫第三子,唐德宗李适异母弟,母为崔贵妃。唐代宗即位,册封召王。召王李偲,代宗嫡长子,肃宗“养孙为子”。至德二年(758年)十二月封召王,逝世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但此说法存疑,李偲在《新唐书》中出现了

  • 庞统一生几乎没有什么实际的成就为何他能与诸葛亮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谋士众多,并且受到刘备、孙权、曹操等诸侯的重视。其中,就庞统和孔明来说,这两个人经常被人们一起提及。其中,“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一说法就流传千古和家喻户晓。不过,相对于诸葛亮,庞统一生几乎没有什么实际的成就。在攻打巴蜀之地的过程中,庞统不幸英年早逝了。那么,问题来了,

  • 唐肃宗原配夫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亨,唐肃宗

    韦妃,京兆万年人。出身京兆韦氏彭城公房,兖州都督韦元珪之女。唐肃宗为太子时的太子妃。韦妃的祖先是北周仪同三司、本州大都督、新丰昭公韦鸿胄。韦妃有五个兄弟分别是韦坚、韦宾、韦兰、韦冰和韦芝。其姊韦氏是薛王李业之妃,嗣薛王李琄之母。唐肃宗李亨为忠王时,韦氏为忠王孺人。但《唐大诏令集》和《资治通鉴》上皆记

  • 唐肃宗第九子李僙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亨,唐肃宗

    李僙(8世纪-791年2月15日),唐朝宗室,唐肃宗第九子,裴昭仪所生。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唐肃宗收复长安后,封李僙为襄王。人物经历李僙一直住在十六宅,直到贞元七年(791年)正月初八去世。 他的曾孙李煴在886年一度自立为帝。

  • 唐肃宗第四子李佖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肃宗,李亨

    卫王李佖,祖籍陇西成纪,唐肃宗李亨第四子,唐代宗李豫异母弟,生母王宫人,始王西平。唐玄宗天宝年间,封西平郡王,授殿中监同正员。李佖早薨。宝应元年(762年)五月,唐代宗李豫追封其为卫王。《旧唐书》“肃宗皇帝十四子:章敬皇后生代宗皇帝,宫人孙氏生越王系,张氏生承天皇帝,王氏生卫王佖,陈婕妤生彭王仅,韦

  • 唐肃宗李亨章敬皇后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肃宗,李亨

    章敬皇后吴氏,濮州濮阳人,为唐肃宗李亨的皇后,唐代宗李豫、和政公主的生母。吴皇后的高祖父吴景达为尚药奉御,曾祖父吴绚为德阳县令,祖父吴训为神泉县令。吴氏因为其父郫县丞吴令珪犯罪,而被籍没掖庭宫。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临幸忠王李亨的宅邸,看见李亨使用的服饰器具都很简陋,既没有婢女打扫庭院,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