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拿破仑的军事思想

拿破仑的军事思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289 更新时间:2024/1/8 1:50:50

拿破仑通过对建军思想、战略战术、军事体制等方面大刀阔斧的改革,前后20多年刀戈征战,曾亲自指挥过约60个战役,特别是对五次反法同盟的胜利,使其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在战争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被后人称为“真正的军事艺术的巨匠”。那么拿破仑的军事思想是什么?

拿破仑的军事思想

一、作战原则思想

1.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人各个击破,是法国革命军曾用过而未引起注意的众兵战术,拿破仑运用和发展它,形成一条经典性规则:军事艺术的秘密在于,在必要的地方和必要的时间,使自己的军力超过敌人。

由于拿破仑把作战的主要目标确定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因之,在1805年11月,对其妹夫缪拉不听指挥,迷恋于占领为奥方所弃守的维也纳,而不立即去追击敌军,大发雷霆,并痛斥缪拉说:“你为了获得首先进入维也纳的虚荣,竟耽误了我两天时间。荣誉仅在那些充满危险的地方才能赢得,进入一座毫无防御的都城有荣誉可言?”

2.注重攻防结合

拿破仑一直注重促使步兵、炮兵和骑兵协调发展,以适应当时的作战特点和新的作战方法。

二、军队建设思想

1.完善指挥系统

世界上最早专门实施作战指挥的司令部是拿破仑时期建立的参谋处。

19世纪前,军队指挥机构中不仅包括作战指挥,还包括后勤工作和政治工作,是三合一的形式出现的。世界进入19世纪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大大推动了军事工业的发展。军队中新式枪炮代替了旧式的火器,铁船舶代替了木船舶,汽车、火车代替了马车等等。军队的编制体制规模发生了重大变化,战争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作战指挥日趋复杂。原先三合一的简单机构已经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指挥体制必须变革。

拿破仑一生打了几十个战役,到了后期也感到无法统帅全军了。在1807年他任命曾在意大利方面参谋长的贝蒂埃为自己的参谋长。贝蒂埃对参谋工作颇有研究,曾著有《阿尔卑斯普通参谋业务纲领》一书。贝蒂埃经过一番潜心研究,拿破仑提出了建立参谋处的设想,得到了拿破仑的支持。

1812年世界上第一个专门辅助统帅实施作战指挥的参谋处产生了,作战指挥较好地适应了当时战争的需要。参谋处有参谋长领导,下设四科。第一科主管军队编制和实力,组织部队移动和检阅,搜集制定军法,处理战俘和逃兵等。第二科主管部队装备。第三科主观侦察,制订作战计划,组织通信联络和内务勤务。随着军队指挥的实施,司令部体制逐渐完善起来。

2.改革征兵制度

18至19世纪的欧洲兵制改革,实质上是武装力量从私人化向国家化的转变,军队实质上只是君主或领主的个人私兵而已,这个转变是从“征兵制”的用开始的。真正的革命性变化来自法国大革命,室被推翻,已没有“国王的军队”这个名份,而在反法同盟的围攻下,战争性质转变为“为保卫祖国”而进行的“人民战争”,不是为了骑士的荣耀,也不是为了赚钱,作为国家公民都有从军义务,这个转变其实很仓促,完全是迫于形势,在“爱国主义”的精神感召下的自发行为。

通过法国大革命,所谓“民族国家”(National State)的理念开始占主导地位,国家的军队也即“人民军队”。总之,从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时代,军队逐渐完成了向资产阶级军队的演变:在兵役制上,由雇佣兵制为主转向了义务兵役制,基本实现了兵役面前人人平等的资产阶级原则,拿破仑一世改造了法国革命所建立的军队,实行了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了由步兵、骑兵和炮兵组成的师和军,并且组建了强大的预备队。

3.重视选拔和起用优秀军事人才

拿破仑在战争实践中,始终把建设军队的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并力求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的资产阶级军队。

“欲治兵者,必先选将”。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一支由驯鹿统帅的狮军,决不可能再是狮军。"并由此把将帅的选拔作为建立强大军队的重要条件。在如何选拔将帅的问题上:他敢于起用新人,给年轻军官创造机会。据悉1805年由他晋封的18位元帅,多数在40岁以下,37岁以下的约有7人,而达武仅34岁。同时,彻底破除了传统的讲究贵族出身的门阀观念,注重唯才是举。这就是拿破仑的选帅标准:即注重年轻有为;力求不拘一格和强调素质才能。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他曾说:“每个士兵的背囊里都有一根元帅的指挥棍”。提倡人人争当将军和元帅。从1796年意大利战争开始,拿破仑就深刻体会到,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是精神力量,而不是数量。“不是部队的数量给军队带来了力量,而是忠诚和豪气给军队增添了斗志。”首先设法激发官兵的荣誉感。他认为,勇敢是金钱买不到的,应千方百计地激励官兵能为通所不理解的理由去牺牲自己的生命。其次,不惜以重金实施奖赏。拿破仑尽管说过金钱买不到勇敢的话,但为激励士气,还是不惜花费大量掠夺得来的金银财物作为物质奖赏。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拿破仑把教育训练摆在建军的重要位置,认为,良好的教育训练是建立一支良好军队的重要条件,未经训练的部队,只会引起麻烦。在政治教育上,要求军队有爱国情绪和民族光荣感,严禁倒戈叛国,将防区献于外人。对投降者视为叛逆,处以极刑。并主张不用皮鞭而用荣誉进行管理。通过建立"荣誉军官团"激发荣誉感,用军事法庭审处犯罪行为。他经常到各个部队去巡视,对士兵发表极具鼓动性、煽动性的演说,他特别善于用法国大革命中得到推广的启蒙运动的思想口号,激发士兵的民族光荣感、荣誉感和自信心,让士兵以极大的热忱投身到即将来临的战斗中去,他独创用“同志审判会”的制度来实施纪律,既整顿了纪律,又教育了别人;在军事训练上,拿破仑认为,军事指挥艺术首先表现在善于迅速武装、训练和建设一支大的军队。他通过军事学校培养军官,并在中等学校进行培养军官的训练,学生毕业后经考试进入高等专门军事学校。为加强部队训练,专门设立训练兵营,训练坚持从实战出发,反对形式主义的排场和刻板的训练。同时,采用随营训练新兵的形式。

拿破仑自幼喜爱数学,在军校学习时他的数学老师Laplace曾考过他,后来成为他的内政大臣。他在行军打仗的空闲时间,经常研究平面几何;他在随军打仗的队伍中安排了一支特殊的人群,这就是科学家队伍,以便在被征服的国家中掠夺物古迹、科技成果。

4.进行军事立法

拿破仑的军事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立法的形式来规范军队的管理和指挥,把军队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形成了一定的准则,这就同“朕即国家”下的封建王权的军队有了根本的区别,从而维护和巩固了资产阶级对军队的领导和控制,拿破仑的军事法规主要散见于他制定的具体制度和措施方面,虽然没有呈现出系统,但却具有准则的特点。

一是通过立法程序,在军队内部建立起严格的资产阶级等级制度。

拿破仑建立起欧洲当时最强大的军队,为了使这支军队完全听命于他,他除了固定官兵之间的等级外,还固定了近卫军和普通队列军队之间的等级,并纳入了竞争的机制。拿破仑创建了对自己忠诚的近卫军,并给予近卫军以种种特权和优惠,以此吸引优秀军官人才,确立自己的威望和军人对自己的崇拜。

1813年3月19日,拿破仑以帝国法令的形式明确规定了近卫军官和普通军官之间的军衔级别的对应关系,作为一种奖励制度,优秀的队列军官可以转位近卫军军官,对普通军官来说,进入近卫军就成了升官发财的一个渠道。这项制度吸引了大量忠顺于拿破仑的军官。

大革命埋葬了军队中官兵之间不可逾越的封建社会的阶级鸿沟,对于普通法国人来讲,当兵既是为国家服务,更是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一条现实途径。拿破仑极力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吸引他们当兵。他认为法国人“只有一种感情,这就是荣誉。因此,必须为这种情感提供养料。”而这种养料就是适当的晋升制度,即擢升军官不重资历和出身而凭战功的大小,多寡。这样,拿破仑把军人的荣誉感引导到升官和思想和行动之中,“每一个士兵都梦想着进入军官的行列”,使军队完全听命于他。

二是颁布法令大力创办军校,提高军人的文化教育素质,并把文化教育水平作为晋升的一个重要条件。

拿破仑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熏陶,他当政后重视对国家和军队的教育工作,为了提高军人的政治和军事素质,拿破仑颁布可许多法令,创办了许多军校。

1803年1月,拿破仑在雅各宾派于1794年6月1日开办的马尔斯军校的基础上,在枫丹白露创办了一所专业军事学校,目的是为军队培养军官并由此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这所学校就是后来著名的圣西尔军校(1806年改名)。

到了帝国时期,拿破仑还创办了巴黎综合技术学校,麦茨炮兵学校,圣日尔曼军校,凡尔赛军校以及意大利的布雷西亚军校等。他在军队中大力起用军校毕业生,这些都保证了拿破仑的军官队伍具有较高的文化和军事素质,成为高度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恩格斯参加高度评价了拿破仑的军官水平,他说:“拿破仑之所以能够使他的新兵在四个星期之内从随营学校毕业,那只是因为他有最优良的干部”。

三是独具特色的军人社会保障立法。

军队是拿破仑的权力基础,关系到拿破仑统治的稳定,因此拿破仑对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极为重视,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关退伍军人和残疾军人发立法保障。拿破仑执政以后,对有关退,残军人的社会立法不断的加以补充和完善,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除此以外,拿破仑政府还注意对退伍军人的生活安置,最大限度地安排他们再就业,以免他们因日后生活困难而引发对政府的不满。同时把退残军人的住房问题放在重要地位加以解决,拿破仑为退残军人提供了较为安逸的生活居住环境。他在封建时代军人院的基础上建起老兵的残废军人院,使他们有一个栖身之地。并把法国历代帝王的行宫——凡尔赛宫也叫给了残废军人居住,足见拿破仑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拿破仑的军事谋略,概括起来就是充分地运用和发挥自己军队的特点,迅速地、机动地运用军队,在出色的运动中,集中优势兵力,发动坚决的进攻,歼灭敌军兵力,夺取战役的胜利。其中,歼灭敌军兵力是拿破仑军事思想的核心;拿仑的建军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对建军原则、军事体制、军队思想建设等方面人性化的改革和宣传。

标签: 军事

更多文章

  • 北宋五鬼之一王钦若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北宋

    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历经300多年的历史,诞生了许多令后人敬佩的名臣,但让人憎恨的奸臣却也不少,最著名的奸臣就属北宋五鬼,王钦若就是五鬼之一,此人亦正亦邪,有让人称赞之处,也有让人诟病的处。北宋五鬼之一王钦若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县(今江西省新余市)人。北宋大臣,宋真宗

  • 丁谓挖渠修皇宫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北宋

    丁谓是北宋真宗时期有名的宰相,奸臣,虽然是奸臣但是他非常聪明,思维深邃,文采超然,也做过许多有益的事情。所以很多人说他是“亦忠亦奸”的人,要说丁谓最出名的一个事迹,那肯定是关于他挖渠修皇宫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故事。丁谓挖渠修皇宫的故事丁谓是北宋时期的宰相,可是一个天才型的官员,书上记载的他长

  • 北宋第一神射手王舜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北宋

    如果喜欢历史朋友谈及北宋,都会为繁华盛世之后的孱弱武功而叹息,也为没有能征善战的武将而遗憾。其实,这是由北宋统治者重文轻武的国策所导致的。但当时,也不乏热血守边的大好男儿,也不缺骁勇善战的猛将,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北宋第一神射手王舜臣。北宋第一神射手王舜臣王舜臣这个名字很少人知道,可能只知道宋代有杨家

  • 宋代茶学家蔡襄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宋代

    最近以宋代为历史背景的古装剧《梦华录》非常火,在宋代茶文化非常盛行,蔡襄就是一位精于品茗、鉴茶,嗜茶如命的茶博士。据说蔡襄挥亳作书必以茶为伴。对这样一位十分喜爱茶叶,尤其是对福建茶业有过重要贡献的朝廷命官,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古代的茶学家。宋代茶学家蔡襄介绍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 关汉卿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

    关汉卿是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最近根据他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的古装剧《梦华录》正在热播,关汉卿被称为四大家之首,那他的历史地位和在历史上的影响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汉卿的历史地位与影响关汉卿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中国戏剧学史上最重要的剧作家,是

  •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境界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

    王国维是清末明初群英荟萃的中国文坛中一个代表。他的代表作《人间词话》可谓是家喻户晓,特别是书中讲述的人生的三大境界,让很多读者对其深思。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了一一解读《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的含义。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境界含义《人间词话》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株光华灿烂的奇葩,是王国维接受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

  • 中国古代真实存在的法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

    最近一部以法医为题材的悬疑剧《法医秦明之读心者》非常火,就在这段时间网上出现了,关于法医职业是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在中国古代有没有法医这类的问题,所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宋慈。中国古代真实存在的法医宋慈(1186-1249),字惠父,建阳(今属福建南平地区)人,我国古代杰出

  • 曹娥投江救父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曹娥,会稽上虞人。东汉时期著名孝女。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还有说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下面一起来看看曹娥投江救父的故事。曹娥投江救父的故事相传其父曹盱在五月五日迎伍神(伍子胥)的祭祀活动中溺于舜江(今曹

  • 刘伯温预言崇祯帝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在明朝建立之初,诞生出很多英雄人物,其中就有鼎鼎大名的文臣刘伯温,刘伯温对于明朝可以说是影响深远,关于他的神奇之处并不少,能掐会算,甚至还能够预测未来。今天我们就要为大家讲的是刘伯温的一个预言。刘伯温预言崇祯帝之死明朝末年,内忧外患,这座行驶了两百多年的战舰,最终还是被巨浪打翻。看看当时的情况,若真

  • 蔡京的政治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蔡京

    蔡京是北宋宰相、书法家,先后四次任宰相,任期达17年。随着地位的提高,蔡京越发贪婪,他已领仆射的俸禄,又首创司空寄禄钱,像粟、豆、柴草及侍从口粮都照旧赏赐给他,当时都是折支,给他的都是实物,蔡京只是用熟状上奏施行,宋徽宗并不知道。当时国家持续太平,府库充盈,蔡京首倡丰、亨、豫、大之说,视官爵财物如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