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年羹尧不向雍正认错的原因

年羹尧不向雍正认错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023 更新时间:2024/1/1 23:44:56

雍正三年四月,雍正帝下旨解除年羹川陕总督职,命其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一职。年羹尧在杭州任职期间,时独自一人坐在城西涌金门发呆,那些途经城西的商贩慑于年羹尧威势,皆远远避开,不敢从涌金门入城。从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开始,他被雍正一贬再贬,却始终不愿雍正低头认错。

不久之后,朝廷内外大臣也开始纷纷联名上奏,揭露年羹尧过往之罪状。在这样的群情激愤之下,纵然雍正帝有意包庇也无济于事,最后只能俯从群臣所请,尽削年羹尧官职。可是,哪怕到了这种情况之下,年羹尧却还在坚持,不愿向雍正低头。

雍正三年九月,雍正帝下令将年羹尧押送京城会审。三个月后,负责审问年羹尧的大臣向雍正帝提交了审问结果,共计列出年羹尧92条罪状。雍正帝震怒,下旨赐年羹尧狱中自裁,其子年富被问斩。

雍正帝在处死年羹尧之后,念及与年羹尧往日情义并没有为难年家,因此年家并没有受到太大牵连。年羹尧父亲年遐龄及兄长年希尧虽被罢官,但却保全了性命。年羹尧其诸子原本已被发配戍边,两年后又被雍正帝下旨赦免,交由年遐龄管教。

年羹尧是整个年家的支柱,他倒台之后却没有牵连年家,这可能也是因为他和雍正之间最后一丝君臣情分。那么,年羹尧为什么宁愿死都不肯向雍正低头认错?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一直以为雍正并不是真的要杀他。

卫拿着雍正诏书,来赐死年羹尧的时候,年羹尧将雍正的手串托李卫还给雍正,然后一个对着天放声大哭,然后自尽身亡。而历史上的年羹尧,在自尽的时候,非但没有这样的"悲壮"之举,甚至可以用"滑稽"来形容。

当宣读圣旨和监督年羹尧自尽的官员,告知年羹尧雍正要其自尽的时候,年羹尧是迟迟不肯遵旨自尽。此时的年羹尧被雍正关押在北京附近,所以年羹尧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诫宣旨的官员,皇上不会这样让他去死,而是会用一纸赦书将其赦免,于是就是不肯就此自尽。但是年羹尧所期待的雍正赦书始终没有能够到来,在场的官员也是劝谏年羹尧奉旨自尽,最终年羹尧这才选择了自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因为年羹尧认为自己立不世之功就应该有不世之臣的待遇,只要不反叛,有其他污点也没关系,可他错了;他错就错在吸引了几乎全部官员的注意力,这样一个反面典型,雍正只能杀掉年羹尧树立皇威,管理好官员队伍。所以年羹尧犯的最大的错就是僭越了君臣的界限,这才是他必须死的理由,认不认错都无所谓。

他就是给年羹尧设了一个大。雍正最忌讳的,就是别人问他还皇位的出处。年羹尧一直都是一绯闻务,他的小动作很明显,所以雍正并不关心流言蜚语,他也不去制止,但是年羹尧功高盖主。有了二心,而且年羹尧的所积累势力很强大,他自然不能轻易动手,雍正抓住了年羹尧放飞自我,恃宠而骄的把柄,最后把年羹尧处死了。

标签: 雍正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临终前最后一道圣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

    古代的圣旨,一直都是为了上达天听,为了传达圣谕,作为帝王的象征,绝对是不能缺少的一个东西,几乎每个皇帝都会下达无数圣旨,那么,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最后一道圣旨到底说了些什么?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死,明太祖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因生性“颖慧好学,性至孝”,而深得朱元璋的喜

  • 长孙皇后是怎么奖励忠良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

    长孙皇后和唐太宗生有不少儿女。太宗对他们都宠爱有加,关爱之心与寻常父亲并无区别。长乐公主李丽质因长孙皇后所生,太宗对她特别钟爱,将她许配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贞观五年开始准备嫁妆,唐太宗对众臣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大臣纷纷表示“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于是

  • 东汉末年群雄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

    东汉末年,阎氏、梁氏、何氏等太后皆无邓太后的政治才能与贤淑品德,她们或私欲过重,或优柔寡断,使得外戚势力与宦官横行朝堂,朝政日益衰败。汉灵帝即位后,沉迷于酒色,重用宦官,终于在中平元年爆发了震惊朝野的黄巾之乱。在讨伐黄巾军过程中,地方豪强崛起,趁机割据一方,于是形成汉末诸侯割据之势。东汉名存实亡,直

  • 刘备一开始的职位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远在1900多年前的东汉末年,未来的蜀汉昭烈帝刘备,人生中的首份正式工作是做什么的?从成绩上来看,刘备表现的如何呢?虽然刘备一直声称自己是皇室贵胄,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可据史书记载,刘胜的儿子有一百二十多位,其后世子孙繁衍生产,数量多到难以计数,部分冒充是他子孙之人,估计朝廷也

  • 长孙皇后是怎么辅佐唐太宗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太宗,李世民

    长孙皇后对于丈夫的事业一直以来都是全力支持的,作为皇后,她对于内宫治理上的优秀自不必多提。护俾忠良,赞成帝治更是十分出色。长孙皇后对于太宗是十分了解的,她知道丈夫为君不易,虽然李世民在纳谏方面做的已经是非常出色,但总有疏忽不及的地方,况且善始善终对于任何人而言都不是易事。于是她常常劝说丈夫要始终记得

  • 长孙皇后朝服进谏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长孙皇后,李世民,魏征

    长孙皇后虽然不主动出面干涉朝政,但她对于贤良却从来看重。唐太宗是一个性情中人,手下谏臣众多,尽管太宗善于调整心态,听取意见,但难免有被冲撞的时候。盛怒之下,也会出现过失。这个时候,身为妻子的长孙皇后就会发挥她的柔性力量,安抚丈夫,护佑贤良。最著名莫过于“朝服进谏”。一次李世民下朝回宫后,十分气愤地对

  • 长孙皇后是怎么抑制外戚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长孙无忌,李世民

    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情义深重,对于妻子的家族也十分恩宠。长孙无忌与唐太宗为布衣之交,又是皇后胞兄,还是辅佐元勋,李世民视为心腹,让他自由出入皇宫内室,对他的待遇群臣无人堪比。几度想要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却遭到长孙皇后的反对,她觉得自己身为皇后,家族的贵宠以极,不愿意家族子弟遍布朝廷。于是再三阻挠丈夫授予

  • 在玄武门之变中长孙皇后起到了什么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武德二年(619年)末因刘文静事件,高祖已冰封过秦王。只因内外战事不断,唐廷必须仰仗秦王武功,不得不在每次战事吃紧时,一次复一次地启用李世民,而事平之后对战功越发显赫的李世民猜忌更重。武德末期,皇帝猜忌日重,太子齐王日渐紧逼,李世民的处境更加艰难。在武德七年(624年)六月杨文干事件,秦府与太子齐王

  • 长孙皇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

    贞观八年(634年),长孙皇后陪同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期间,身染重疾。皇太子请求大赦并度人入道,为妻子健康忧虑的唐太宗立即应允,但遭到长孙皇后的坚决反对,无奈唐太宗只好请普光寺法师昙藏入宫为妻子祈福,或是天子诚意所致,长孙皇后病情旋及康复。《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二十五》:唐昙藏姓杨氏。弘农华阴人....

  • 武德年间长孙皇后如何替李世民在后宫斡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

    隋末暴政,民怨沸腾,各地反隋势力纷纷揭杆而起,群雄纷争。李家于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举义旗,很快异军突起,于同年十一月入主长安,先奉代王杨侑为隋帝,改当年年号为义宁。同月二十二日李世民被封为秦国公,次年(618年)三月初九改封赵国公。长孙氏随丈夫李世民先后被封为秦国夫人和赵国夫人。义宁二年(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