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睿宗李旦三让皇位是怎么回事

唐睿宗李旦三让皇位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465 更新时间:2024/1/1 3:42:29

正所谓皇权之下无亲情,皇位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父子、兄弟之间因争位而互残的事件,在史书当中屡屡出现。然而在历史上却有位奇人,视皇位为包袱,曾经三度将其让出,着实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此人,便是唐睿宗李旦。那么,李旦的三让天下是怎么回事呢?

一让天下给母亲武则天

武则天的丈夫高宗去世之前,武则天早已管理政事多年。高宗去世之后武则天碍于压力,没有自己称帝,立自己最小的儿子为皇帝。

李旦名义上是皇帝,可是大权还是武则天在握,李旦只是一个摆设而已,聪明的儿子知道自己的母亲想要的是什么,再就是有名无实的皇帝,还是让他感觉到了哥哥们的下场离自己是如此之近。他就附和一些拥护武则天的大臣,以自己无能治理天下为由,将皇位让与母亲。

此次让位形势所逼,也无所谓情非得已。武则天即位后封李旦为皇嗣,一个尴尬的称谓,既不是皇帝的接班人太子,又不是与皇帝无缘的王爷。只是一个不明不白的皇嗣。 不要以为给母亲让了皇位就可以安全了,李旦又请求母亲赐予自己武姓。作为一个皇子,是一个屈辱的现实,李旦只能接受,无法逃避。

武则天在离位之前,一直为一个问题苦恼不已,自己改天下为周朝,皇位已是武家的了,如果将皇位传于自己的儿子,自己的轰轰烈烈的改朝换代好象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她有心传于自己的侄子武承嗣

二坚决辞让“皇太弟”

但武家的后代曾经被流放岭南,过去都是混不下去的人物,到了姑母称帝后才一个个封王,他们形象龌龊,没有受过帝家礼仪的熏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既没有形象,也没有气质,还没有学识,顶多是一个个没有教养的暴发户。暴发户一般对于权利却有着狂热的向往,所以武承嗣想方设法的陷害李旦,利用武则天之手害死了李旦的两个贤德的王妃,其中的窦德妃就是李隆基的生母。

那是一年的大年初二,两个儿媳前去给婆婆武则天拜年,从武则天的寝宫里出来后,再也没有任何消息,生不见人,活不见尸。其实两个妃子见武则天的前几天已感觉生日不多,早已和自己的儿女进行了生离死别的嘱托。

李旦内心的苦有多深,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同时失去两位贤德的妃子,孩子们则要失去自己的娘亲,有的孩子刚刚一岁多一点,就再也无法看到自己的母亲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作为皇嗣,作为皇子,他无法保护自己的家人。

第二天武则天见到李旦时,李旦照样和往常一样,既没有向母亲要自己的妃子,也没有任何的责问,而是给母亲讲了一些养生之道,讲了自己在书法、文字上的研究心得。弄的武则天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是深不可测。她有点害怕了这个皇嗣。

武承嗣对李旦的迫害,武则天是知道的,她已经有点犹豫了。而武则天不立武姓为太子的关键还是狄仁杰。一次在和武则天聊天时,狄仁杰看似无意的探究武则天。“陛下万代千秋之后,可考虑将皇位传于谁?”武则天反过来把箭推给了狄仁杰:“以爱卿看,谁更合适?”“侄子终亲不过儿子,再说也没有侄子当皇帝后将姑母的灵位放于太庙之上的。”

狄仁杰的意思很清楚,虽然帝业是你武皇打下的,但到时却在死后连享用祭祀的权利都没有。

武则天一个女强人,虽不甘心还位于与李唐冮山,但男权社会女性的悲哀让她深思,开始放眼于自己的儿女中,相王李旦身受武家迫害,与武家势不两立,李旦继位后,娘家人恐无立足之处。心中的天平终于倾向了流放庐州的李显,李旦的哥哥。

于是李显继位。李显觉得自己抢了弟弟的皇位,欲立李旦为“皇太弟”,受到李显的韦皇后的百般阻挠,李旦害怕再遭杀身之祸,坚决辞让。

此为第二次让位。

三让位给儿子李隆基

李旦的哥哥中宗,懦弱无能,昏庸之极。只顾自己流连于享受与美色,朝中混乱不堪。韦后与其女安乐公主拉拢朝中重臣,任人唯亲。欲以取代中宗,效其婆母武则天后尘,于是和安乐共同将中宗毒死。李旦之三子李隆基起义弑杀韦后与安乐。唐朝的命运再次回归李家,再次将李旦推上了皇位,李旦此次没有推让,他也想让国家经过数年混乱之后安定、清明。

善良的李旦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妹妹太平公主利用自己公主的身份权倾朝野,欲取代自己的哥哥,取代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取代,被取代的人意味着全家人的生存权利同时被取代,多么残酷的现实。李旦的三儿子绝对不是平庸之辈,在太平公主行动前一天将姑母送上了西天。

李旦看到自己唯一的妹妹被自己的儿子给灭了,恐怖再次袭来,他让位于儿子李隆基。

此为第三次让位。

李旦并不是心甘情愿的,他还年轻,尚有能力与精力处理国家朝政,对待皇位他还有所留恋。但他不愿再次看到为了权利的争夺,而在自己的身上与诸子之间发生流血事件。他又忍了。在儿子继位的第五年,李旦去世,享年55岁。

李旦的一生几度沉浮,几多生死,看似软弱的他,也有着治理国家的能力与胆识,只是可悲的是他有一个当皇帝的母亲。母亲是强势的,在她的光环下,儿子难以发光。就连和自己的母亲一起吃饭时,都只敢吃母亲吃过的饭菜,惟恐被母亲毒害。

但正是李旦的小心与忍让得意在权力的纷争中保全了自己的几个孩子。

在各种派别斗争时,他选择了退避三舍。在自己地生活着,他精通音律、书法、文字等等,无论在那方面都可以称为一个专家。同时教导自己的孩子懂得在羽毛未丰时,多读书,多完善自己,懂得做人的厚道与仁慈。

在历朝历代为了皇位的争夺中,父子、手足相互撕杀屡见不鲜,只有李旦的几个皇子间,感情深厚,没有杀戳。这在历史上很少见。

标签: 唐睿宗

更多文章

  • 给魏忠贤立生祠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忠贤

    明朝大太监魏忠贤与明熹宗奶娘客氏狼狈为奸,专擅朝政多年,党羽遍布朝野,被人们称为“九千岁九百岁”。为了讨魏忠贤欢心,各地的党羽爪牙们绞尽脑汁,花样百出,甚至有人效仿历史上的先贤,为魏忠贤建造“生祠”。祠堂,是供奉祖先牌位或者是祭祀圣贤的宗庙,通常都是为已经去世的人而建,而为活人建造的祠堂,被称为“生

  • 唐睿宗李旦的两位皇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睿宗,皇后

    唐睿宗李旦的两位皇后都是死后追封的,因为他这两个妻子都是被武则天处死的,这是怎么回事呢?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元旦,自称为“金轮圣神皇帝”的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举行祭祀活动。隆重的仪式过后,第二天一早,皇太子李旦的太子妃刘氏和德妃窦氏一起进官向武后贺年,武后微微露出一点笑容,简单地问了两句话,就命她

  • 崇祯救不了大明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崇祯

    因为崇祯皇帝本来就不是一个好皇帝,尽管他拥有着非常不错的品质,每天起早贪黑,每天励精图治,但是可惜啊。他的努力都是努力错了方向,世界上勤奋努力的人永远不少,但是真正成功的却只有那么几个。这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努力错了方向,而崇祯皇帝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中央政府作为全国的权力集中中心,中央政府的一举一动都

  • 魏忠贤不是掌印太监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忠贤

    从理论上来说,掌印太监确实比秉笔太监的地位和权力要大,按照明朝时期司礼监的职位划分:司礼监,(提督太监一员,掌印太监一员,秉笔太监、随堂太监、书籍名画等库掌司、内书堂掌司、六科郎掌司、典簿无定员。提督掌督理皇城内一应仪礼刑名,及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关防门禁,催督光禄供应等事。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

  • 康熙四妃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

    康熙四妃分别是指惠妃纳喇氏、宜妃郭络罗氏、德妃乌雅氏和荣妃马佳氏。纳喇氏,郎中索尔和女,康熙帝妃嫔。为四妃之首。纳喇氏初为庶妃,康熙九年生皇子承庆(殇),十一年生皇长子胤禔。康熙十六年八月册为惠嫔,二十年十二月晋惠妃。雍正年间曾奉养于廉亲王府,后廉亲王获罪,再度回到宫中。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薨。惠妃在

  • 清朝出身辛者库的后妃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后妃,清朝

    辛者库,在小说和电视剧中很常见,一般而言发往辛者库的宫女,即是发往浣衣局洗衣服的。但是其实不然,'辛者库,即内管领','管领,即辛者库',辛者库是管领,是一种包衣组织,不是专门监管罪奴的机构,反正就是仆从,地位不高,专门侍候人的。在清朝,有很多后妃都是出自辛者库,甚至有的还成了皇后。良妃,卫氏,旗籍

  • 古代将军需要具备的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将军

    “克敌在兵,而治兵在将。兵无节制则将不任,将非人则兵必败。是以两军之间,决生死成败之际,有精兵不如良将。”这句话出自明太祖朱元璋的口中,在朱元璋眼里,所谓的良将是指那些能够在实战中带领军队获胜的将领。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古代,对当将军的人只有一个能力要求,那就是“能打胜仗”。但是当将军真的那么简单

  • 唐睿宗李旦第五女凉国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旦,唐睿宗,唐朝公主,公主

    凉国公主(687年-724年),本名李㝹(nou),字花粧,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睿宗李旦第五女,母为王德妃。武周时期,初封仙源县主,出嫁太子左奉御薛伯阳,生下光禄员外卿薛镡。景云元年,册封凉国公主,再嫁太仆卿温曦。开元十二年(724年),去世,享年三十八岁,陪葬于桥陵。 凉

  • 唐睿宗李旦的第四女代国公主李华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公主,代国公主,公主,唐睿宗,李旦

    代国公主李华(689年-734年8月2日),字花婉,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睿宗李旦的第四女,母为肃明皇后刘氏。 武周时,初封寿光县主。神龙元年(705年),出嫁秘书少监郑万钧,有两子四女。唐睿宗复位后,进位永昌公主。 唐玄宗即位后,册封代国长公主。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去

  • 唐睿宗李旦第三女淮阳公主李花山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公主,淮阳公主,李旦,唐睿宗,唐朝公主

    李花山(686年-704年),字令则,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睿宗李旦第三女,惠宣太子李业、凉国公主李㝹的同母姐妹,母为王德妃。长安年间,册封淮阳县主,出嫁临沂公王承庆,王承庆官至太子少詹事、临沂公。长安四年(704年),生养女儿王怜时,难产而死,享年十九岁。景云二年(7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