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仁宗朱高炽第五子朱瞻墡简介

明仁宗朱高炽第五子朱瞻墡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149 更新时间:2023/12/5 8:17:46

朱瞻墡(1406年4月4日-1478年2月18日),明朝宗室,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明仁宗朱高炽第五子,明宣宗朱瞻基同母弟,母为诚孝昭皇后张氏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册封为襄王。庄重警觉,颇有令誉。宣德四年(1429年),就藩长沙府。正统元年(1436年),迁襄阳府。土木堡之变后,不肯即位,让位于明代宗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多次入朝,礼遇甚隆。

成化十四年(1478年),去世,谥号宪。

人物生平

明仁宗即位以后,即以太子往守南京,大臣们依先例请命亲王及重臣往守,但仁宗不同意,坚持叫皇太子去南京,称监国或称居守,仿仁宗故事。不过,由于仁宗早逝,太子随即北返,此次监国的时间不长。仁宣更替之际,政局动荡的因素一触即发,汉、赵二王蠢蠢欲动。明廷为防意外,封锁仁宗死讯,迅速迎接宣宗北上即位。此时,太后又密令襄王监国,户部尚书夏原吉辅佐。于是南北两京一时有两位监国。

大学士杨士奇记载:“仁宗宾天,夏忠靖公受顾命。时宣宗为皇太子,监国南京,中外汹汹,有汉庶人之忧。太后以公东宫旧辅,凡军国事悉命公裁处。公密谋急迎驾还京。驾将至,群臣出迎,太后密命公留佐襄王监国。上见辅臣,首问公安在。蹇少师等莫能对,上不悦。驾至京,召公慰之曰:“近见太后谕所以留卿之意,朕方知之。”这次监国处于秘密状态,为时不长,其权力想必不大,且影响有限。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明廷首次以宗藩监国。

后来,襄王又曾居守北京。宣德元年八月,宣宗平汉,命郑、襄二王居守。驸马都尉袁容等奏留守事宜云:“在京每日事止用启本。各处所奏机密重事启知,遣人驰奏。如强盗、反狱等事不可缓者,即时启知施行;及修治军器之属,急用诸物,公同会计,具启支给,仍用具奏。其余事务应行者,即具启施行。可缓者,以奏本付科,俟车驾回奏请。”此次居守有“广平侯袁容、武安侯郑亨、都督张昇、山云、尚书黄淮、黄福、李友直协同赞辅。”,故有“公同会计”语。又言“可缓者,以奏本付科,俟车驾回奏请”,则郑、襄二王居守权力有限,比不上太子监国。

明英宗因土木堡之变被掳到北方去,襄王朱瞻墡在诸藩王中年龄较长,又是宣宗胞弟,且有“贤明”的名声。孙太后想立朱瞻墡为帝,命人取来襄王金符,欲召襄王入宫,襄王上书说:“请立皇长子朱见深为太子,请郕王朱祁钰监国,并招募勇智之士,来营救英宗。”孙太后接受了于谦建议立朱祁钰为帝,不久英宗返还京师,景帝将英宗幽禁于南宫。襄王又上书景帝说:“请皇上(景帝)最好早晚都要向太上皇(英宗)问安,率群臣朝见,不要忘了要恭顺。”

夺门之变时,石亨等大臣诬陷于谦、王文迎立外藩为帝的罪名,两人以谋逆罪入狱。令英宗很怀疑襄王有此野心。之后英宗在宫中看到襄王之前所上二书和襄国金符在太后的阁中。英宗对襄王的怀疑尽释,就下召襄王入宫,宴请襄王。在便殿欢宴时,襄王说他在路过汴梁时,当地父老拦路说:“按察使王槩,遭诬陷被逮捕狱,希望皇上详察”,英宗立即下旨释放了王槩,并任命为大理寺卿。襄王辞别时,英宗亲自送到午门外,握手泣别。

襄王逡巡再拜,英宗问:“叔父有何话想说?”襄王顿首回答:“天下人都希望有大治有如饥渴,愿陛下少刑狱,少税敛。”英宗拱手谢道:“敬受教。”,目送襄王出端门才返还宫中。

天顺四年再入朝。命百官朝王于邸,诏王诣昌平谒三陵(长、献、景)。及辞归,礼送加隆,英宗亲送至芦沟桥,车驾后王。襄王辞曰:“以臣先君,大乱之道也。”英宗曰:“王德厚望尊,今日非以君送臣,乃以侄送叔,何乱之有!”襄王不得已,命舁人倒其肩舆,示不敢背焉。且敕王岁时与诸子得出城游猎,盖异数也。

天顺六年又召,襄王以年老辞谢。岁时存问,礼遇之隆为其他藩王所无。

标签: 朱高炽明仁宗

更多文章

  • 皇太极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洪太主,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抚顺新宾县西老城)。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天命元年(1616年)被封为和硕贝勒,在四大贝勒中按年龄排行第四。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继承汗位,年号

  • 皇太极继位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继位

    在帝王生命的晚期,困扰他们的往往是继承人问题。而且,越是雄才大略的君王,继承人问题就越严重。譬如汉武帝刘彻、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康熙等等,这些君主,体魄强健,儿子众多,诸子之间为了争夺汗位明争暗斗,让老皇帝伤透了脑筋。努尔哈赤晚年,继承人问题同样困扰着他。努尔哈赤一生有16个儿子,经过激烈的斗

  • 明朝李时勉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时勉,明朝

    《尚食》中有个御史李时勉,气死了朱高炽,那么历史上的李时勉是怎么样的人呢?下面一起看看,李时勉的生平经历。永乐二年(1404年),李时勉中进士,参与修成《太祖实录》。升为翰林侍读。永乐十九年(1421年),上书反对迁都北京。明宣宗时,因言事下狱,至宣德(1426年—1435年)初年复官,官至国子监祭

  • 明仁宗朱高炽次女庆都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高炽,明朝公主,明朝,明仁宗,公主

    庆都公主(1409年10月9日-1440年6月12日),名朱圆通,明朝公主。明仁宗朱高炽次女。母妃赵氏。永乐七年九月初一日出生。洪熙元年四月初七日,封庆都公主。宣德三年十一月初二日,下嫁焦敬。正统二年七月十五日,进封庆都大长公主。正统五年五月十三日,公主去世,享年三十二岁,明英宗为此罢朝一日,后赐丧

  • 明仁宗朱高炽之女清河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仁宗,朱高炽,清河公主,公主,明朝

    清河公主,明仁宗之女,母不详。宣德四年下嫁李铭。八年薨。《明史 列传第九》仁宗七女嘉兴公主,昭皇后(张皇后)生。宣德三年下嫁井源。正统四年薨。后十年,源死土木之难。庆都公主,宣德三年下嫁焦敬。正统五年薨。清河公主,宣德四年下嫁李铭。八年薨。真定公主,母李贤妃,与清河主同年下嫁王谊。景泰元年薨。德安公

  • 明仁宗朱高炽次子朱瞻埈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仁宗,朱高炽

    朱瞻埈(1404年3月27日-1466年6月8日),男,汉族,明朝宗室,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明仁宗朱高炽次子,明朝第一任郑王,母为李贤妃。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11月1日),封为郑王。明仁宗崩逝时,张皇后命令朱瞻埈和他的弟弟襄王朱瞻墡监国,直至明宣宗即位。后来宣宗亲征乐安,仍命朱瞻埈

  • 明仁宗朱高炽第四子朱瞻垠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高炽,明仁宗

    朱瞻垠(1406年—1421年11月7日),明朝宗室,明仁宗朱高炽第四子,母为贤妃李氏。1421年去世,年仅十五岁,谥号“献”,无子,国除。蕲献王朱瞻垠,明仁宗朱高炽庶四子。生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九年十月壬寅(1421年11月7日)去世,永乐二十年十月十三(1422年10月28日)追封静

  • 明仁宗朱高炽第七子朱瞻墺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高炽,明仁宗

    朱瞻墺(1409年1月28日-1446年11月30日),男,汉族,明朝宗室,明仁宗朱高炽第七子,母为李贤妃。1424年被封为淮王,1429年就藩广东韶关。后因韶关“多瘴疠”,1436年迁藩饶州府。朱瞻墺于1446年薨逝,谥号靖王。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被封为淮王。宣德四年(1429年)就藩广东韶

  • 明仁宗张敬妃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敬妃,后妃,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张敬妃,张氏,明仁宗朱高炽的妃嫔。 出生显贵。祖父张玉,是明成祖为燕王时候的大将。靖难之役时,张玉在东昌之战中为营救明成祖而战死,追封河间忠武王。父亲张辅,继承父职,早年也参加靖难之役,后进攻并占领安南,改交阯,此后四次平定叛乱,封为英国公。 她的姑姑张氏,是明成祖的贵妃,即是昭懿贵妃张氏。张

  • 明仁宗朱高炽第三子朱瞻墉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高炽,明仁宗

    朱瞻墉(1405年2月9日-1439年8月5日),明朝宗室,明仁宗朱高炽第三子(嫡次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明宣宗朱瞻基同母弟。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封越王,正统四年六月二十六日薨,年三十五,谥“靖”,无子,国除。朱瞻墉在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十一(1424年11月1日)受封越王,建邸衢州府,但他并未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