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说贞观之治有长孙皇后一半功劳

为什么说贞观之治有长孙皇后一半功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071 更新时间:2023/12/10 3:37:24

唐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是一位奇女子,被评价为时一代贤后,还有人说贞观之治有她一半的功劳,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她生于隋末的顶级世家,十三岁嫁给了李世民。此后数十年里,一直是李世民最坚强的后盾。在她活着的时候,唐朝蒸蒸日上,李世民英明神武,几乎不犯错。但是在她死后,李世民开始逐渐变得昏庸,甚至逼得自己儿子谋反。而在她去世仅仅一年之后,李世民便将武则天召入宫中。

这位传奇女子,便是李世民的发妻,长孙皇后。在中国古代历代皇后当中,长孙皇后被誉为是最贤德的皇后。后世甚至有很多人说,如果没有她,便没有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公元601年,长孙皇后生于长安。长孙皇后出身高贵,她父亲是隋朝名将长孙晟。这个人在隋朝的历史上,曾经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一下,一箭双雕这个成语,就是来源于他的故事。而长孙皇后的母亲,则是北齐皇室后裔,同样十分不凡。

长孙皇后还很年幼的时候,便被家人定下了一桩婚约,婚约的对象便是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当时长孙家地位很高,李家也同样是顶级世家,两家也是门当户对。

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李世民和长孙氏之间,便已经知道彼此的存在,知道对方是将来要和自己携手一生的人,称得上是青梅竹马了。

此后的几年里,李世民和长孙氏逐渐长大。因为李渊那些年一直在外做官,经常带着李家前往各地生活,所以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也就没有太多的见面机会。而在这几年当中,长孙氏的父亲长孙晟,因病去世。长孙家内部因此爆发了剧烈的家庭矛盾。

因为长孙氏的母亲,并不是正妻,所以在长孙晟死后,长孙晟的几个嫡子,为了争夺家产和爵位,便直接将这对孤儿寡母赶出了家门。好在长孙氏的舅舅高士廉,当时也在京城做官,所以便将这对孤儿寡母接回了家,在家中赡养了几年。

几年之后,在长孙氏十三年那年,李渊也恰好调回京城任职。李渊和高士廉一商量,觉得也到时候了,干脆直接给李世民和长孙氏完婚了。这一年,长孙氏十三岁,李世民也只有十六岁。按照现代的观念,这肯定算是童婚。不过按照隋唐那时的社会制度,两人当时正是成婚的最佳年龄。

在长孙氏嫁给李世民之后,隋朝因为隋炀帝的倒行逆施,也开始走到了尽头,各地民变四起。就在长孙氏嫁给李世民的这一年,杨广不顾各方面的反对,亲自征讨高句丽,最后惨败而回。李渊则是奉命去督运粮草,李家一家人也跟随着李渊一同赴任。在这次赴任当中,李渊的正妻,也就是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忽然因病去世。窦氏去世后,李家的很多家中内事,便开始逐渐落到了长孙氏这个儿媳妇的头上。

虽然十分年幼,但长孙氏却表现出了极为强大的韧性,开始承担很多工作。而接下来的几年里,随着隋朝越发衰落,各地起义军越来越强,李渊也开始暗中筹备起兵的各项事宜。在这个过程当中,长孙氏一直跟在李世民左右,扮演着一个贤妻的角色。

大业十三年七月,随着李渊在太原起兵,李家正式拉开了统一天下的帷幕。李家的男人在前面打天下,而长孙氏作为女眷,则是在后方料理家事。在长孙氏的打理下,李世民从来不用为自己的家事犯愁,可以一心一意去打天下。

从这个角度来说,唐朝能够开国,长孙氏也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的。

非但如此,李渊登基之后,因为李渊的正妻早已故去,后来李渊也没有再纳正妻。所以李渊干脆便将很多自己后宫的工作,都交给了长孙氏来帮忙打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长孙氏得以插手李渊的后宫,后来帮了李世民大忙!

再之后的几年,李世民南征北战,逐渐扫平天下,唐朝也开始统一全国。在这几年当中,长孙氏也开始进入适合生育的年龄,开始育有子嗣。公元619年,在李世民刚刚打败薛举的时候,长孙氏生下了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公元620年,在李世民刚刚击败刘武周之后,长孙氏生下了次子李泰。

几年当中,长孙氏为李世民生下了四子三女,将李世民的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与此同时,随着唐朝逐渐统一天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双方开始进入了斗争状态当中。

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矛盾,主要还是围绕着太子之位。对于李建成而言,作为李家的嫡长子,他做太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从李世民的角度来看,大半个唐朝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如果没有李世民,唐朝能不能建立都是一个问题,所以未来的皇位就应该是他的。正是因为这种心理,双方谁都不肯退让。所以,这对亲兄弟之间的矛盾,逐渐发展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斗争,不光是局限于朝堂上,更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这其中,便包括李渊的后宫。因为在李世民外出打天下期间,李建成久居长安,所以和李渊的后宫关系紧密。在这个时候,长孙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自己在宫中的身份,帮助李世民占据了一些优势。每次李建成企图通过后宫,向李世民下黑手的时候,都能被长孙氏及时得知,然后提前对李世民示警。

武德九年,当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已经彻底无法调和的时候。李建成已经想要直接对李世民下死手,直接杀掉李世民。在这个时候,长孙氏坚定地站在李世民身后,和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一起,成为李世民最有力的支持者。

在长孙氏的支持下,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发动玄武门事变。据说在玄武门事变发生当天,秦王府八百精锐,即将赶赴玄武门之前,正是长孙氏亲自出面,为这些人送行。

最后,玄武门事变当中,李世民大获全胜,并且由此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在李世民登基的同时,长孙氏也被册立为皇后。

至此,夫妻二人,共掌大唐。

长孙氏成为皇后之后,依然没有任何改变,依然是李世民最好的贤内助。在长孙氏的治理下,李世民基本上不用担心任何后宫的事情。后宫内的一切,长孙氏都能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长孙氏从不插手朝政,甚至还主动帮助李世民抑制外戚。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曾是李世民麾下最重要的大臣。在李世民登基之后,李世民更是直接让他成了宰相。然而事后,长孙氏却主动提出,让长孙无忌辞去宰相之职,主动帮助李世民抑制外戚势力的发展。

另外,长孙氏还能在李世民愤怒的时候,帮李世民认清现实。比如某次,魏征曾在朝堂上,当众顶撞李世民,气得李世民差点要杀人。然而回到后宫之后,当长孙皇后知道了这件事情,长孙皇后立即穿上盛装,前来朝拜李世民,恭喜李世民得到了魏征这样的贤臣。经过长孙皇后这种花式劝谏之后,李世民也转怒为喜,再也不提杀魏征的事情了。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总之,长孙皇后在世的时候,一直全力辅佐李世民。夫妻二人,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共同努力,终于将唐朝经营的蒸蒸日上,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的局面。

然而,像长孙皇后这样贤良的人,寿命却不长。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忽然一病不起,最后因病去世,年仅36岁。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悲痛万分,并且尊重长孙皇后的遗愿,依山为陵,建造了昭陵,将长孙皇后埋葬其中。

长孙皇后的去世,对于整个唐朝来说,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

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盛怒之时,再也没有人能够真正阻止他。那些负责谏言的大臣,也因此有了顾虑。所以自此之后,李世民虽然依然贤明,但比起长孙皇后在世的时候,就差了很多。

而且最关键的是,长孙氏去世之后,李世民和自己的太子李承乾的关系,开始越来越紧张。李世民本身是一个严父,只会严苛教导孩子,根本不会和儿子进行沟通。以往长孙氏在世的时候,李世民就算做得过火了,长孙氏事后也可以进行补救。然而在长孙氏去世之后,没了长孙氏这道桥梁,父子二人沟通的渠道,也就彻底断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父子二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最后甚至逼得李承乾,不得不走上了谋反的道路。虽然尚未谋反便事情败落,但碍于当时的规矩,李世民还是被迫废掉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改立李治为太子。

而且,就在长孙皇后去世不到一年之后,李世民便下令,将武则天召入宫中,做了自己的才人。这个命令,后来也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如果长孙皇后还在,这些事情,想必都不会发生。

从长孙皇后的故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肯定有一个女人在支持。即便是像李世民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背后也离不开长孙皇后的支持。长孙皇后在的时候,李世民几乎可以做到接近完美,从不犯错。然而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却开始逐渐变得昏庸,不复当年的英明神武。

标签: 长孙皇后李世民

更多文章

  • 长孙皇后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

    长孙皇后为大唐第一贤后,李世民与他的夫妻情深,长孙皇后逝世后,唐太宗时常思念他。可是贵为皇后的她,名字一直都不可考证,至今已在无人知晓。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妻子,贵为皇后,但根据史料记载,她的名字至今都是谜,只知道她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她就是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的长孙皇后

  • 长孙皇后为什么叫观音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太宗,长孙皇后,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是一代贤后,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唐太宗私下都称长孙皇后为观音婢,这是为什么?长孙皇后是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皇后了,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也可以说是李世民的得力助手,李世民能够有后来的成就,长孙皇后可以说功不可没,她一直都是后世人眼中贤良淑德的皇后的典范人物。而长孙皇后还

  • 长孙皇后临终嘱托唐太宗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太宗,遗嘱,李世民

    长孙皇后13岁就嫁给了李世民,一直深得李世民的宠爱,李世民坐上皇位之后,长孙皇后也被封做了皇后,母仪天下。李世民登基之后,一直对长孙皇后十分的敬重而且宠爱有加,长孙皇后也没有李世民失望,做了皇后的长孙皇后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免去了李世民许多后顾之忧。李世民在得知了长孙皇后病重的消息之后,身穿盔甲的

  • 词家三李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清照

    词家三李为唐代李白、南唐李煜、宋代李清照的并称。“词家三李”——李白词、李煜词、李清照词。李白词确为“百代词曲之祖”,李白词一方面以婉约的风格特点,对后代词人——尤其是婉约一派影响深远;另一方面李白词中所体现的宏壮格调,又开豪纵词风,成为豪放词之滥觞。李煜词(主要是他的后期词),其题材上的开拓则给宋

  • 李清照怼过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如果有读过《红楼梦》,那么肯定会对于林黛玉非常多印象深刻,包括现在的小视频都在讲述一些林黛玉的怼人小技巧,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李清照怼过的人物,先要有这个人物,并且是拥有一些记载的,而且李清照怼过的人也是相当对于后世有点影响力的,而他们的身影很多都会出现在课本中。苏轼提起北宋时期像现在一样有着文坛圈子

  • 济南二安人物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清照,辛弃疾

    清代神韵派大师王士禛称李易安与辛幼安为“济南二安”,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为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花草蒙拾》)”济南二安指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和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和辛弃疾为宋代词坛“婉约派”与“豪放派”代表人物,也同为济南(李清照章丘人,辛弃疾历城人)人,固有济南二安之称。

  • 李清照的婚姻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李清照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就接受父辈们的熏陶,文学素养极高,家世背景在当时也是比较不错的。而李清照的的丈夫就是赵明诚,也是个有名的人物,当时也是京城之内有名的公子哥,不仅长得俊俏,家世也非常好,他的父亲也是当时身居要职的宰相大人。而二人的相识也充满了浪漫色彩,当时年少的赵明诚对李清照早有耳闻,在当

  • 长孙皇后为什么不让唐太宗重用自己的哥哥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长孙无忌,唐太宗

    长孙皇后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在历史上向来颇负贤名,是历代皇后的楷模。但是长孙皇后的遗愿中有一条居然是不要重用自己的哥哥长孙无忌,这是为什么?自古外戚专权的下场都不会好,长孙皇后了解自己的哥哥,位高权重就更会让人犯错,最后结局就是万劫不复,她是为了长孙家,才这么说的。贞观10年,36岁的长孙皇后病

  • 长孙皇后为什么被称为千古贤后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长孙皇后辅佐唐太宗开创著名的”贞观之治“,留下了”千古贤后“之名,去世后被唐高宗尊号文德圣皇后,唐玄宗时被尊号文德顺圣皇后,长孙皇后为何会有如此荣誉?她都做了哪些事呢?在唐太宗还是秦王时,因长期在外征战,渐渐与唐高祖疏远,又为太子齐王所嫉,秦王妃直接出面缓和矛盾,她常常在宫中出入,孝顺高祖李渊,同后

  • 长孙皇后的诗作 《春游曲》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长孙皇后

    贞观初年,长孙皇后创作了一首活泼浪漫的诗名曰《春游曲》。《春游曲》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此诗描写的是皇后在上林苑中游春时所见到的美丽春景。诗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明写春色,暗喻人物,非常巧妙。桃花